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除掉这4条痛风病因,尿酸或不会高,痛风难再就范

我们常常在说到痛风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个病是西方的,什么尿酸、痛风、降酸都是一些西医的名词,好像和我们中国没有关系,那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痛风病在中国也早就存在,甚至于我们熟知的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饱受痛风折磨,也证明痛风病症并非西方的“专属”,故而中医对于其的研究也并非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有着长久的积累和钻研。

那在中医眼里,痛风又是什么病因导致的呢?

中医文献中,尽管有痛风这个疾病,但和现代医学(西医)系统所谓的痛风,其病因病机、症候特点、治疗用药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中医之痛风之名,可首见于金元时期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中,但痛风疾病的理论到了明清时期才基本成熟,也正是如此,说明中医对于痛风病症有着系统的研究和并随着研究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总结,而梳理古今中医文献,对于痛风病因病机总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内由平素肺肝摄入过度,湿壅下焦;外由湿邪侵袭人体皮内筋脉所导致的;

2、多有风寒湿气乘虚侵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导致的痛风。

3、痛风初期,是风寒湿邪郁痹阴分,时间长了则郁久化热所导致的。

4、病久伤气血,导致气血亏损,湿痰阴火,流注于经络,或在四肢或客于腰背所导致的。

可以认为痛风的致病原因可认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损伤脾胃,阳气亏损,寒湿内盛,瘀浊阻滞,而且其寒之邪,多由外受,其湿之盛,多由内生,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而先天禀赋、饮食劳倦的因素和脾肾关系密切。

脾主升清降浊,肾主蒸腾气化,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失司;肾失温煦,则气化不足。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寒湿内盛,气血运行不畅,流注经络关节,凝滞不化。

愈凝滞愈甚,就闭阻经络,导致肢体关节疼痛,日久则瘀血湿浊胶着,因寒而聚结,附着于骨节,变生为痛风结节,然后僵硬成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久病入肾,肾气亏乏,阳微而最终导致肾衰。

故而中医的解决思路是:在痛得非常厉害的阶段,急则治其标,要去止痛。等不痛的时候,缓则治其本,要去补肝肾,增强肝肾排浊的能力,把垃圾排出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药降酸代泡茶五味酸绛饮,选取五味药食同源的食材,健康调理体内循环,不仅健脾祛湿,提高肌体对尿酸的自我排泄能力,恢复尿酸代谢平衡,改变需要长期服用降酸药的问题;还能激发肾脏活力,修复肾脏元气。

当然我们还要通过按时休息、不憋尿、适量增加饮水、控制体重、适度运动来促进尿酸排泄、保护肾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风中医治疗,以及注意事项!
预防痛风惟有降尿酸?中医:痛风病因,乃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
【典型医案】宋贵杰治痛风
中医浅析湿疹病因
中医治疗痛风
治痛风 中医有优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