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政府为与西方接轨曾做蠢事:废除春节过元旦,不听令者要坐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中国,春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已传承了2000多年,最早可以将其追到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中,而到了西周时期,春节的雏形也就慢慢的演变了出来。

春节自古便广为流行,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将春节视作最为重要的节日与对新年最美好的祝福。春节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节点,它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和梦想。

现在学界却有一种看法,认为春节对应农业文明中时令节气的文化,而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传统的岁时节令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这样的话语引下,年轻人中开始出现另一种声音:“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了,春节似乎没存在的必要了。

春节消亡危机不仅在今天存在,历史上就曾经存在过一次,也是由学界先提出,民国政府采纳学界建议发布了“禁止过春节,不听令者轻则罚款,重则坐牢”的禁令,不过遭到百姓的强烈抵制,最后不得不废止。

废除春节的历史背景

英国著名学者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什麽近代以后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一现象被称为“李约瑟难题”,中外学者纷纷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一种看法比较流行,那就是“清朝时的中国已将汉唐时因强大自信心而展示出的对外来文化包容的大胸襟丧失殆尽。”简而言之,就是闭关锁国。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面对外来强敌,一败再败,除了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屈辱求和外毫无办法,不是清政府不抵抗,而是根本打不赢,落后只能挨打,眼看着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

面对危亡局面,优秀的华夏儿女开始觉醒,魏源、林侧徐成了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提倡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口号。随后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在他们的影响下,毫不迂腐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希望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从而达到“制夷”之目的。

接着,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那时候的中国精英们满怀着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智慧才能充满信心,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他们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掌握西方的新式生产技术,可以逐步做到“不必仰赖于外夷”,指出只要经过努力,若干年后,中国一定能富强起来,赶上并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洋务运动使大清朝拥有了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水雷奇器等坚船利炮,却依然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甲午海战,曾经的学生日本一举打败了千年的老师中国,《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将大清的威严降到了极点,也标志着清末洋务派的教育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失败,实践证明:师夷长技难制夷,不变法图强,中国富强没有希望!

戊戌变法轰轰烈烈开始了,变法派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是中国的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戊戌变法运动让中国的知识分子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但由于封建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最后变法运动在流血牺牲中悲壮地失败了。

变法自救都不愿意,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改革,那么人民就会起来革命。辛亥革命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终于被推翻了,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但是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依然没能改变,民族存亡危机越来越严重。

大量接受过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更没有停止探寻改变中国落后的脚步,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反传统"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作为传统节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春节,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废除春节,一波三折,操之过切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作为新政府,政府中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认为比起之前的封建王朝应该除旧布新,革除他们所认为的封建思想,抛弃一切传统,与之前的清王朝切割。

民国政府还认为传统旧历年时常会出现赌钱打牌的一切不良陋习,必须要严禁,维护地方治安,公历春节推行之后就会抛弃这些陋习。

袁世凯认识到某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过于膜拜,偏西思想过激,他们的主张并不一定适合当时国情,受儒家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百姓必然会强烈抵制,加上袁世凯本人也是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守旧派,所以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推出新历,但是只是在国际交往时官方使用 ,公务人员禁止过传统春节;对于寻常百姓他并没有强制性使用新历,一切照旧,当时是新历与旧历并存。

当时,老舍在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一职,属于公务人员,按照禁令是不能过春节,除夕当天,他回到家中,一家人围在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前等着他吃团圆饭,老舍沮丧地告诉家人他只能休息两个小时,吃完饭就得回去上班,老舍之母难以理解这一行为,和他大吵一架,团圆饭不欢而散。

袁世凯对中国原有的传统习俗只是做了一些皮毛的改动,虽然他是最开始实行废除传统春节习俗的人,但是袁世凯实施的政策对冲击春节文化没有起多大作用。

袁世凯复辟称帝遭到全国人民反对,郁郁而终。北洋政府上台后又被国民政府北伐推翻,北洋政府垮台后,1927年1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废除旧历运动委员会”公开宣称:

中华民族永在不新不旧之间蒙羞,世界遗憾何极,旧历年关,凡我政府所辖之行省内各机关、团体、学校,以及民众,不许放假庆贺、拜年、张贴春联、张灯结彩。

1929年1月1日民国政府北伐胜利后以革命的名义颁布政令,废除旧历禁止过旧历春节,规定每年的公历1月1日为新年,12月31日就是除夕,举办年夜饭,1月1日就举办春节宴会,1月15日就定为元宵节,北洋政府只是要求公务人员不能够过春节,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却是直接颁布了政令,禁止全国人民过春节这一传统节日。

为了做到令行禁止,民国政府除了大力宣传,还严令各地派人到基层督查,查封仍然使用旧历书以及老黄历的百姓家门,公务部门包括学校在旧历年节放假的要进行严厉处罚

春节当天卖春联、门神的一些小商贩被警察驱赶,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强行禁止旧历春节当天进行的一切游乐活动,就连挂起来的灯笼也被没收,可谓是雷厉风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930年是民国政府推行这种做法最为严厉的一年,甚至派军队监督实行,违者,轻则罚款,重则拘留。许多商店,红牌楼、八角亭、南阳街等繁华的街市,全都被查封,在上海过春节这一天,一户人家为了迎接财神,警察直接将他们关押到了警察局中,而且还将他们的贡品给没收了。过春节已经有了几千年,那是他们信仰与灵魂的寄托,当时的这种做法引起了许多百姓的不满。

然而,废除农历春节的举措只是民国政府“拍脑袋”的决定,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他们依然过着旧历春节,在家中“逍遥法外”。

1930年1月2日国民党的《上海党声元旦特刊》发表《推行国历废除旧历的工作》,也承认公历推行艰难,“习俗相沿,积重难返”。后一句话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因此,在动用行政手段都未能阻止老百姓继续过春节之后,国民政府在1934年正式废除了这一政策。从此,民间又可名正言顺地过农历春节了。

结语

我个人认为,要通过找寻春节本身蕴涵、而又失落多年的文化意义,使春节与当代人基本生活形态的实际需要相吻合,提升春节文化的精神价值,激发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热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年好:春节原是从民国开始的
民国曾经两度废除春节,为何都失败了?
民国政府为何要废除农历新年?这其实是一种民族自卑,也是对自己文化的一种全盘否定
“春节”历史才100多年?还曾一度被禁止,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史上唯一一次不准过春节,上班的人取消休假,庆祝的一律被抓
民国时期的春节禁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