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1,太可惜,东晋这俩人,原本像刘备诸葛亮千古理想君臣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和丞相王导,曾像三国刘备和诸葛亮一样君臣相知,感天动地!

刘备在托孤堂,将复兴汉室大业交给诸葛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和丞相王导,同样君臣相惜。

他们衣冠南渡,来到南方开创东晋基业,司马睿甚至想和王导平分江山。

司马睿托孤王导,振兴东晋。王导辅佐少主,平定叛乱。

他们的君臣相处是不是和刘备诸葛亮很相似?

可惜他们后来有了隔阂,再未延续过去的情谊。

曾是无比信任的创业君臣,司马睿和王导为何未如刘备诸葛亮那样的千古君臣佳话?

1 他们像刘备二人,危难时携手

公元307年,历经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危机四伏,

王室宗亲司马睿和琅琊王氏王导,一同从北方来到南方,希望为王朝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他们从当年刘备呆过的徐州下邳,一路经长江航行,来到建邺。

冥冥中,他们俩和君臣典范的蜀汉刘备似乎有点缘分。

此时的司马睿和王导,和刘备诸葛亮一样,君臣携手。

他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在拥有长江天堑的江东,重建晋朝大业。

两人虽落魄,却壮志满满,同心同德,相互扶持。

历史上,司马睿和王导从北方来到南方,还带动了大量的中原汉族人口南迁。

既然北方战乱,不如到比较安宁的南方寻找机会。

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次衣冠南渡,还有两次是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北宋的靖康之难后。

可以发现,历史上的南渡都是中原士族还有更多的汉族人不得已而为之。

一同避乱,寻找出路。

王室宗亲司马睿和士族王导,他们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也是共患难同奋进的知己。

这份感情很难得。

他们的这种关系甚至比当初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相知更深一层。

2 他们像刘备二人,是创业合伙人

司马睿和王导刚到南方,并不顺利。

士族们不待见远道而来的司马睿和王导,一是因为不熟,二是南方和中原本就有些隔阂,江东归附晋朝时间不长。

王导成为开创东晋大业的总设计师。

他帮司马睿长期经营,联络南方士族人脉。

先用北方中原的文化、人情和南方士族交流互动,渐渐让士族们对他们少了敌意多了交好之心。

他又让从北方搬迁来的人们,有自己的区域,和南方士族分而治之,井水不犯河水。

当遇见南方地方士族的刁难,王导也能无为而治,调和平衡,并不气势汹汹。

他能给南方士族面子,又给北方人融入南方的机会。

王导就像在东晋时期做到了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凭借他过人的政治智慧,司马睿和王导在南方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开创了东晋王朝。

作为东晋的开创者,王导和司马睿就像创业合伙人,缺一不可,甚至王导的作用更大一些,他像是一个创业公司的精神领袖。

尽管司马睿才是真正的董事长,皇帝。

两个创业合伙人共同创业,大获成功后会怎样?

好处是,两个人实现了最初的创业理想,功成名就。

危机是,他们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一个气势太弱,一个功高盖主。

就像司马睿和王导。

他们的这层君臣关系,比刘备和诸葛亮关系复杂。

刘备和诸葛亮,是纯粹的臣子辅佐君王。刘备没有很弱,身边还有五虎上将和其他臣子,很得人心。

司马睿身边,就没有太多的臣子协助,人心全靠王导经营。他不像刘备那样白手起家,打出来的江山。

同样是君臣,人和人大不同。

3 当王氏家族谋反,君臣再难相惜

当初诸葛亮一心北伐,他所代表的的荆州派曾遭遇益州士族挑战。

但总体来说,他还是忠心耿耿,一心为了蜀汉天下。

刘备托孤要诸葛亮辅佐少主,不说和诸葛亮平分天下,君臣分别鲜明。

东晋王朝,却对司马睿和王导家族有这样的说法,“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虽然为人低调,但琅琊王氏影响实在太大了。

他们当中还有王敦等王氏将军镇守一方。

宗室的力量已经开始危及羸弱的王权,司马睿不得不四处换将,牵制声势浩大的王氏家族 。

王敦意图攻打东晋都城,几乎推翻司马睿这个皇帝。

王导这个司马睿皇帝的好臣子该怎么办?

君臣关系遇见严重挑战。

再大的功劳,也不能纵容家谋反,王导带领一众家眷前往司马睿处,奉上官服为家族请罪。

司马睿下了这个台阶,表示不再追究王氏家族。

逼近都城的王敦,居然顺势带兵回到大本营武昌。

王权和宗室的斗争,暂时归于平静。

司马睿和王导惺惺相惜的君臣关系,却因此再难复合。

君臣二人,一个从此远离权力中心,另一个身在其位,用他擅长的平衡,维护王朝,同时也维护家族。

心思不一样了。

4 司马睿托孤,有承诺无佳话

刘备在托孤堂,向诸葛亮托孤,这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情节。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日夜想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正是为了完成对先帝临终时的承诺,几乎交付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君对臣的无限信任,也是臣对君的无比忠诚。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那时汉室还没有复兴,刘备和诸葛亮的创业情谊更理想纯粹。

同样是托孤,司马睿对王导,是君对臣的信任,也是没落王朝的无奈交托。

王导对司马睿是臣对君的承诺,是大义,也是一种现实的考量。

是的,到了司马睿托孤时,现实的成分已经大于感情。这与刘备和诸葛亮大不同。

司马睿和王导是维护日益没落的东晋王朝,面临更现实的问题,王朝如夕阳落山,士族门阀日益强盛。

王导不能不维护家族利益,司马睿改变不了王室的衰亡。

两个人的私人情谊,怎抵得住历史的车轮?

司马睿对王导的托孤,君臣间的承诺,对比刘备托孤诸葛亮的理想主义,更现实也更无奈。

写在后面

君臣情谊,也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感情。

同样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

司马睿和王导的君臣关系,看来和刘备诸葛亮相似,却大不同。

相似的,都是创业,彼此信任,又都君王托孤给老臣,渴望辅佐王室。

不同的,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情谊更纯粹,一个信任,一个忠诚。君臣关系分明。

他们有共同目标,一心北定中原,复兴汉室。

刘备汉室宗亲,治理蜀汉深受爱戴,诸葛亮讲究法度公正,权势并没有扩大到更大的家族势力,最多是地方势力。

司马睿和王导的君臣情谊有变化更复杂,一个先信任后疑虑,另一个先忠诚后自保。


君臣关系,有臣强君弱之势。

他们有共同目标,开创和维护东晋基业。

又有不同,司马睿维护王权,王导维护王氏家族。

司马睿虽是西晋宗亲,势力并不强大,支持多仰仗王氏家族的扶持。

当一方过于依赖另一方,缺少自主,关系自然失衡,君臣关系也是如此。

当士族终究还是压过了皇权,在东晋王朝不断发酵、壮大。继“王与马,共天下”之后,东晋又面临多次这样,君臣共天下的局面。

这种君臣的失衡关系,最后影响国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回到生活中,不论是经营亲情,友情,还是职场,

我们都需要有共同的方向,各自清晰的定位,彼此平等的身份。

如此,才能有更有利长久的平衡关系。

刘备二人君臣关系,恰恰是他们定位清晰,人格平等,才能彼此交付。

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过现实,更像是单纯的利益关系。

刘备和诸葛亮,在现实君臣关系之上,多了闪闪发光的人格信念,成就君臣之间的千古佳话。

东晋王朝的司马睿和王导君臣关系,就缺了这点理想的光亮。

怡儿想问,现实中,你更欣赏王导的平衡之道还是诸葛亮的执着呢?

@怡儿话书影 ,观历史长河影,悟人生变幻音。10年人物编辑主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诸葛亮和刘禅复杂的君臣关系,这些事内幕真相鲜为人知!
同为三国重臣,为什么诸葛亮流芳千古,司马懿却没有好名声呢?
从刘备托孤,看封建社会君臣关系,揭开君臣关系的神秘面纱
刘备临死叮嘱诸葛亮“不可大用”马谡,有别的考虑么?
刘备之子:一个被丑化了1700多年的亡国之君
《大汉王朝》之四十八:火烧连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