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楂树之恋》:久违了的纯真爱情
  《山楂树之恋》:久违了的纯真爱情
 
            作者:阿华头

 

我是先看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再看张艺谋的同名电影的。小说作者虽名不见经传,不过,这本书的前言“说明”与后记“静秋的代后记”非常感人。书的封底还有以王蒙、刘心武、苏童等一批文化名人所发表的点评。王蒙说:“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爱情故事已经绝版。”刘心武说:“把这部作品与三十年前的‘伤痕文学’联系起来不无道理,但它具有当下性:极端环境下的性爱压抑被‘现在我们’打量,会产生出比反思更丰富的憬语。”苏童说:“老三如此完美,堪称中国情圣”。故事发生在文革后期的那段特殊时期。情节非常简单,一个在勘探队工作的男青年老三与名叫静秋的高中女生发生的爱情故事,最后老三得白血病死了,故事以悲剧结束。据说这部小说的情节是根据真人真事写出来的,看小说的时候,我感到静秋与老三离我们很近很近,仿佛就在眼前,看这部影片时我忍不住也留下眼泪。

与文化名人的热评相反,我也看到了一些三流作家的酸溜溜的评论,有评论认为:“《山楂树之恋》结构单一、语言单调,人物单线缺少层次感。可以这样断语:这本书仅仅是一本用高中生作文式的语言写成的故事,它根本没有文本上的意义,精神上的意义也是有限的。”总之,是说《山楂树之恋》的文学性不强,不是纯文学。纯文学与俗文学的说法很是让人纠结,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学名著,你说它是纯文学还是俗文学?不错,小说《山楂树之恋》是最早在网络上发表的流行小说,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它的品位,能够用朴素的语言,演绎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表达高尚的情感,并且得到海内外那么多读者的肯定,《山楂树之恋》比起那些躲在象牙塔里,远离大众与社会生活,胡乱编造出来的,只有他们圈子里的同类能够读懂的所谓纯文学,《山楂树之恋》不知比它们要高出多少倍。

有位三流作家评论说:“爱的标准之惟一就是心灵上的沟通之后,肉体上的结合应当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才是完美的爱。尽管老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静秋前途考虑不敢造次,但作为一个真正相爱的情人,又处于荷尔蒙高涨的时刻,面对静秋赤裸裸的爱的奉献,作为比静秋成熟得多的老三,如此意志坚定,不仅不人道,而且有变态之成分”。这使我联想到电影公映以后,有人认为影片是在歌颂一种过时虚假而又空洞的爱情观念,甚至责问:“爱情能够脱离性而存在吗?只有远离了身体与物质的爱才是美好的吗?”显然,这些批评者忘记了小说与影片的时代背景,以及那个时代对于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爱情变成了洋房、汽车、金钱、地位、权势的等价交换物。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不是肉欲,不是占有,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彼此心灵的相通,精神上的抚慰,灵魂上的相融,真正的爱情不仅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释放,更是一种无怨无悔地付出。

文学就是人学,小说与影片演绎了一段纯美的爱情,如果能刻骨铭心地爱一场,应该也是无憾的人生。如今很多人不相信人世间有真爱,多少人迷失在物质世界里,他们只相信权和钱,爱情的价值取向只剩下铜臭。莎士比亚说,宁可与自己心爱的人在茅草棚里过一辈子,也不愿与自己不相爱的人在皇宫里过一天。可前不久,电视里有个征婚的节目,女嘉宾说出一句很“经典”的话,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就很具有代表性。很显然,小说与影片《山楂树之恋》正是对久违了纯真爱情发出了真切的呼唤。

顺带说一句,影片《山楂树之恋》的男女主角窦饶周冬雨虽然都是新人,但对角色的体悟非常到位,清纯质朴的银幕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影片的音乐优美略带哀伤,画面充满诗意,就是在影片中充当绿叶的那些明星李雪健、奚美娟、萨日娜、吕丽萍、孙海英,不在乎自己在片中有多少个镜头,而是心甘情愿为两个从未演过戏的孩子做绿叶。影片用白描的手法展示出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一幅幅温馨、凄美的画面,镜头将老三和静秋的“纯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老三与静秋过小河那段;静秋与老三在河两边恋恋不舍地眺望,久久不愿分离。那个隔河拥抱的动作,令人唏嘘。

那场静秋与老三在宿舍过夜的戏,只有了解他们的生存处境,你才能了解,他们各自的决定里包含了多少令观众扼腕的牺牲。从来循规蹈矩的两个人,终于鼓起勇气准备越一次轨,但在这个没人看也没人管的宿舍,他们还是像被人捆住了手脚——他们感到了束缚,却还不知道束缚来自哪里。他们只懂得用这种方式去为眼前的人牺牲。又因为这种牺牲,彼此看到了,所以委屈才涌上来,变成止不住的眼泪……

最难忘的是静秋和老三的最后诀别。弥留之际,老三一直看着他与静秋的合影,当静秋穿着老三给她买的红色布料做成的衣服,泣不成声地喊出“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时,两滴血泪从老三的眼角滚了下来,生命之灯就此熄灭。静秋从来就没有称呼过老三,说得最动感情的一次就是“认识你,真好”。本以为到了这最后的时刻,静秋会给老三一个亲密的称呼,但静秋还是没能说出口,这就是所谓爱在心里口难开吧。

也许灵魂无法解读,但我们可以感受其魅力;也许灵魂无法触摸,但我们可以体会其温暖。感谢艾米,感谢张艺谋,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纯真爱情。“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25年了,但我要等你一辈子。”这样纯真的爱情令人神往。

阿华头20101030日于上海杨树浦

附录:《山楂树之恋》故事梗概

小说取材于一个女人真实的经历。

1974年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写新教材,她和教材编写组的成员们来到了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采写素材。在西村坪,静秋听到悠扬的手风琴曲,演奏的是她最喜欢的苏联民歌“山楂树”。拉手风琴的人是勘探队青年老三。回到村长家,大家一介绍,静秋才知道原来老三不是村长的儿子,他叫孙建新,只不过以前在村长家住过一段时间。老三牵起了她的手。渐渐地,老三和静秋熟悉起来,经常趁中午休息时间来找她,跟她聊聊天。过了几天,静秋要轮休回K市,晚上,老三悄悄给她留了言,约好第二天八点在山上等她。静秋暗自兴奋。分手时,老三突然提出要跟静秋到K市去,静秋没同意,只答应让他第二天下午去县里接她。一天后,静秋匆匆从K市往赶,没想到车半路抛锚,等到了站老三已等她很久了。两人趁着夜色回西村坪,老三牵起了静秋的手。路过山楂树的时候,老三提议去山楂树下坐坐,静秋却又想起了那个穿白衬衣的幻影。老三骗她说鬼出来了,将静秋搂在了自己怀里。静秋觉得这样不太好,却又舍不得离开,只觉得心里很踏实。老三趁这个机会得到了静秋的初吻……老三与静秋,开始了饥馑时代的纯真爱恋。
   
老三其实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为逃避父母的包办婚姻,才远走至此。他对静秋倾注深情,关怀无微不至,但他的身份却让静秋感到自卑,因为静秋是“地主”的女儿。因为自卑,也因为多疑,更因为特殊年代的“爱恐惧”,静秋虽受着老三的吸引,却徒劳地抗拒这吸引。爱的折磨,几乎令两人心力交瘁。短暂的西村坪生活结束了,静秋回到了K市八中继续读书,老三继续在勘探队勘察矿藏,二人仍保持秘密联系。后来,静秋毕业,开始准备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静秋的妈妈心急如焚——下去容易回来难,更何况一个女孩子……。好在这时K市出台了一项政策,教师子女可以顶替父母上岗。于是静秋妈提前退休,让静秋顶职。然而手续却迟迟批不下来,这中间充满着种种可能,为了工作,静秋一家不得不处处小心翼翼。
   
在等待审批的日子里,静秋一边到处打零工,一边与老三秘密联系。为了逃避他人的视线,两人不得不渡江到荒僻的对岸。在那里,两人裹在同一件厚厚的大衣里,仍然不敢真正的拥抱。即便如此“纯洁”,静秋依然获得了类似“高潮”的感觉。他们的关系终于还是被静秋妈妈发现了,于是静秋妈妈跟老三“约法三章”:一年零一个月后他们方可再度会面。等到静秋成功顶职,他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在一起了。两个相思如渴的恋人,急切地幽会了。那一夜,他们情绪冲动,但对性的无知与恐惧却令他们的举止荒唐可笑。他们以为自己“做了”,其实并非如此。作者对这一夜激情的浓墨重彩,重现了性压抑时代年轻情侣“爱与恐惧”相交集的典型画面。
   
这一夜之后,老三却神秘地消失了。静秋误以为老三“得手”后就跑掉了,是个不负责任玩弄女性的人。直到半年后女伴魏玲来找她帮忙,才知道老三得了重病,他错怪了老三。但这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她没能在老三身边陪他度过最后的岁月。当静秋再次见到老三时,他已患上可怕的白血病死去。老三在等静秋,眼睛始终未能闭上。静秋朝他呼喊:“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她一边喊,一边抚摸他的眼睛。他的眼睛终于闭上了,而睫毛下流出一滴殷红的眼泪。

老三走了,按他的遗愿,他的遗体火化后,埋在了那棵山楂树下。老三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楂树之恋 作者 孟飞
《山楂树之恋》:什么样的爱情,能让女人越活越好?
我读《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一种纯情、唯美的爱情
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