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治世有“之治”、“盛世”、“中兴”,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在儒家的政治概念中,对于太平清明之世称为“治世”,与“乱世”对举。凡是治世,无不是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但同是“治世”,却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分别是“之治”、“盛世”、“中兴”,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经济发展最好的“之治”

“之治”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明朝的“仁宣之治”了,而能被称为“之治”的都是王朝经济发展特别好的时期,这一时期物价低廉,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增长迅速,百姓的生活水平较高。同时“之治”时期一般国家比较稳定,战事不多。哪怕是战神李世民所缔造的“贞观之治”时期,唐朝也仅仅对外作战四次,还都不是在本土作战,分别是贞观四年的灭东突厥之战、贞观九年的荡平吐谷浑之战、贞观十八年的亲征高句丽之战和贞观二十年的灭薛延陀之战。其余“之治”时期的皇帝大都注重“文治”,而不注重“武功”。

“之治”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大都出现于王朝早期,如“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立国二十二年,“贞观之治”出现于唐朝立国九年,“仁宣之治”出现于明朝立国五十六年,这绝不是巧合。一个新王朝往往是在旧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开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天下土地重新分配,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这时只要上来一个稍有抱负的皇帝,推行一些利于恢复经济的政策,都能取得不错的功绩。但王朝初期国家刚刚经历战乱,不太会出现大规模的对外作战,所以凡是“之治”,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特别好,对外战事却不多的时期。

文治武功齐全的“盛世”

“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就比较少了,公认的有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明成祖朱棣开创的“永乐盛世”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开创的“康乾盛世”。这三个“盛世”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备文治武功。比如明成祖朱棣文有编纂《永乐大典》,弘扬中华文化;武有五征漠北,抑制蒙古势力,六派郑和下西洋,使得万邦来朝。康乾盛世也是如此,文有编纂《四库全书》,集成中华传统文化,武有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准噶尔、收复大小金川等。

“开元盛世”虽然没有像“永乐盛世”和“康乾盛世”那样开疆拓土、编撰百科全书,可若要论真正意义上的盛世,那非“开元盛世”莫属。且不说“开元盛世”时期唐朝万邦来朝、傲视世界,单论出的名人都数不胜数,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崔颢、王昌龄、颜真卿、吴道子、李龟年刘知几、张九龄,哪一个不是名号响当当、名垂千古的人物。随便拿出他们一篇作品就能体会当时文化有多昌盛,正如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惜盛世之下难免祸乱横生,一个安史之乱就葬送了大唐盛世的宏基伟业。

回光返照的“中兴”

“中兴”虽然也是治世,可往往都是王朝国势急转直下时的触底反弹,说白了就是回光返照,基本上都是眨眼即逝,“中兴”之后等待王朝的只有快速灭亡。有名的“中兴”有西汉的“昭宣中兴”、唐朝的“元和中兴”、明朝的“弘治中兴”和清朝的“同光中兴”。这些中兴往往都不长久,只是出了一代或者两代君主靠个人能力挽救即将倾覆的江山,等中兴之主去世后,王朝就再无翻身可能。

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西汉国力迅速衰落,雄韬武略的汉武帝也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来忏悔以往的过错。其后西汉虽然历经“昭宣中兴”国力得以恢复,可之后便一步步走向衰落,仅仅半个世纪就灭亡了。唐朝“元和中兴”虽然大力打压了藩镇的力量,可唐宪宗死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就死灰复燃了。明朝“弘治中兴”是土木堡之变后难得的强盛时期,可紧随而来的就是一堆不靠谱的皇帝,有喜欢做将军的朱厚照、喜欢炼丹修仙的朱厚熜、喜欢做木匠的朱由校。清朝“同光中兴”更不必说了,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罢了。

“中兴”只能说是国家在衰落的趋势中出了一两个爆种的皇帝,延缓了国家衰落,却无法改变衰落趋势。

总的来说,“之治”是王朝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盛世”是王朝文治武功齐全的时期,“中兴”是王朝衰落途中的回光返照时期。要论老百姓在哪种治世的生活水平最好,恐怕就是“之治”时期了,毕竟这一时期皇帝都是一门心思地发展经济,又无大的战事,百姓可以安心种地过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古代治世分为之治,盛世和中兴 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盛世
中国历史中的 之治 中兴 盛世
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王朝,哪个朝代更强盛?
盛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