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魏平城,明清大同,寻访晋地千年古城旧日遗存(一):文庙、帝君庙、关帝庙、九龙壁|山西·大同

第383

【心尧爱旅行】

✈️

想再游晋地想了很久,始终没有动身。前些日子看过的那本《山西古建筑地图》最终促成了我们这趟6天5晚的山西行。

虽然只去了大同和太原两个地方,但觉得时间还是短了,不得不舍弃了一些计划内的景点。

当然,在每天的路程中也遇到不少意外之喜,和许多不曾期待的老建筑相遇。

旅行就是这样,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无论善缘还是孽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到家中,脑海里翻腾着这一路上的林林总总。像是将开未开的一锅水,冒着无数的小泡泡,咕嘟嘟地讲个不停。

容我熄了火,让这一锅水慢慢平静下来。慢慢整理照片,慢慢码字,慢慢重温这趟短暂却深刻的旅行。

大同老城是我们这次探访的一大重点,城里包含着很多重要的历史建筑,需要分不同区域来游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咱们先以文庙为起点,转转这一带吧。

(1)大同府文庙:

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

这段出自《魏书·世祖纪》的话,为我们揭示出大同府文庙的特殊地位。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五年(413)下诏“祀孔子于国学”,世祖(拓跋焘)始光三年(426)“起太学于城东”。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于学校设立的孔庙,祭祀孔子。可以说元魏平城(今大同)中书学开创了中国府学的先河,大同府文庙成为孔子家乡之外的第一座文庙。

** 以颜渊配:

意在表明孔庙随祀阵容庞大,彰显威仪。随祀人员中尊者称“配享”,卑者称“从祀”。中国孔庙的“四配”分别为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

颜子(颜渊)在“四配”中位列第一,其地位起始于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首祀孔子七十二弟子之时。

** 中书学:

北魏官署名。明元帝改国子学为中书学,归中书省管辖,置教授博士,是培养高级统治人材的学校。主要招收鲜卑及汉人士族子弟为学生。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复改为国子学。

明朝初期,在云中驿基础上改建大同府文庙。明代《大同府志》中记载:“旧学在府治东,即元魏中书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1375)建为府学,二十九年(1396)以府学为代藩府第,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

梳理大同府文庙的历史着实用了一些时间,之前对北魏这段往事所知甚少,为数不多了解的一些又不那么深入。这次的大同之行给了我一个弥补缺憾的绝佳机会。

熟悉完历史,再来看看文庙的建筑布局情况吧。

大同文庙是一组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原本的布局为三个群组:

一是祭祀场所:孔庙、云路坊、大成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和尊经阁。

东西两侧建有义路坊、礼门坊、斋明厅、洁清厅、东庑、西庑、神库、神厨,另外还配有乡贤祠。

大成殿是文庙最重要的建筑,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清顺治、乾隆时期多次重修。大殿置于月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梁架采用彻上露明造。

二是讲学场所:大门、仪门,明伦堂和东西斋房。

三是教育机构:教授署和训导署。

以上是文庙最初的样子,后来大部分建筑塌毁废弃。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同六中迁入时,仅存大成殿、神厨、神库、乡贤祠、名宦祠、戟门六处建筑。

2008年大同六中迁出,文物部门依史籍对文庙进行了原样复建,并修复了残存的六处建筑。

我们参观的那天碰到几名学生,对着孔子像认真地躬身拜谒。

治学严谨,以求甚解,尊师明礼,恭良有序,是孔子遗赠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2)帝君庙:

好事最是读书,莫贪身外虚荣

帝君庙就在文庙后面,是一处1981年公布的大同市级文保。

始建年代不详,有说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由时任大同巡抚贾应元修建,供奉文昌帝君。后损毁严重,仅存大殿和两偏殿。

2010年开始全面整修,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为大同道教协会所在地,与上文中的文庙为同一建筑群。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民间俗称文曲星,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左右侍童为天聋、地哑,是中国历代科考仕子的守护神。过去读书人经常来帝君庙祭拜,以保功名。

帝君庙坐北朝南,建筑整体轮廓规正、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庙门、帝君殿、玉皇阁由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一字排开。

玉皇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一层的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托塔天王,二层的藏书楼为明代遗存。

(3)关帝庙:

大同古城内唯一一座元代大殿

人们祭祀关公的传统由来已久,不单在中国,世界范围内也留存着有众多的关帝庙。

大同关帝庙始建年代不详,明、清屡有修建。该庙以其恢宏的建筑格局、保留完整的元代主殿,于201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主殿外,其余建筑均为2008年复建。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过殿、主殿、春秋楼;两侧建有钟鼓楼、名将祠、武侯祠、结义堂、财神殿与奶奶殿

主殿坐落于整组建筑的中心位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是大同市内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元代建筑。

主殿前的抱厦(献殿)为清代增建,呈勾连搭卷棚式,目的是为了增加祭祀活动的面积。

殿内各间均设木质重檐神龛,雕工精细。清代增置平綦藻井,绘制金龙图案,栩栩如生。

关帝庙内还保存着几通石碑,大多字迹已漫漶不清,只有一通比较清晰完整,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理郡城四门坡弔桥碑记》。

这个“弔”字读作diào,同吊。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明代大同城设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这块石碑记录了清光绪年间修理四门外吊桥的始末。

关帝庙里的游客明显比前两处多了不少,看来关公在大家心里的地位依旧很崇高,而且关于关公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我们对他似乎更加熟悉。

两侧的偏殿中有一座奶奶殿,第一眼看过去觉得跟关帝庙有些不搭,在殿前也并未见到介绍。

回来之后查阅各种文章,得知奶奶殿供奉的是曹奶奶塑像。曹奶奶原是碧霞元君座下掌管混元金斗的两面侍者,总是用笑脸把小孩送给人间的夫妇,也常常如瘟神般把孩子夺走。她往来于人间和阴曹地府,故被称为“曹奶奶”。

据说这是在大同和晋北地区流传甚广的一段神话,还挺出神入化的。连神仙都有两面性,何况人呢。

不过我的疑问依旧没有得到解答,为什么关帝庙里会有这样一座奶奶殿呢?

临走时在面前广场看到一座古朴的戏台,悬挂“演真楼”匾额,为清代建筑。每逢关羽生辰和庙会,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典,精彩戏剧轮番上演。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碰上哟~

(4)九龙壁:

代王府前照壁阻碍交通,整体南移28米

今天最后一处写写大同九龙壁吧,引用《山西古建筑地图》中的一段话:

“九龙壁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府邸毁于崇祯末年战火,仅存九龙壁及壁前龙池,清代以后有修缮。1954年因城市建设,将九龙壁原状整体向南迁移了28米。”

大同的九龙壁比北京故宫的那座还要高大,比北海的九龙壁还早250年,据说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

关于九龙壁的来龙去脉网上一搜一大堆,我就不多描述了。好在不是毁了以后重新复制的。

在九龙壁东侧的长廊里,遗存历代重修碑五通,很少有游人涉足,可以安静地观碑。

长廊北墙上嵌有一块乾隆五十六年(1791)石刻《九龙壁记》,字迹基本完好,清晰可辩认。

在九龙壁景区的出口处有一个小展厅,常设《来龙去脉——龙壁文化展》,有时间的话不妨看看。

————

感谢一直看到结尾的大家伙儿,图文比较长。码字修图虽然辛苦但是值得,也很快乐。

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成了价值。

📢第二篇预告:

继续大同老城内的游览,预计会有法华寺、四牌楼、天主堂、纯阳宫、钟鼓楼等出镜。

谢谢阅读,敬请期待。

我是心尧,热爱并记录生活。

欢迎关注:心尧九十八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同古城里景点那么多,哪些值得参观,路线怎么走,看看这份攻略
在上海这些景点很适合一日游,而且全部免费,赶紧行动吧!
大同这些地方门票都免费了!
从9月1日起 大同古城内五处景点免费开放
大同古城 之 国宝关帝庙
山西大同:观音堂·关帝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