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城市遗忘的石碑和六百年的明代宝塔,这里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 五塔寺拍照记

今日签到:序号98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北京

雾霾指数:26,绿色


【心尧爱北京】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这出自《诗经》的月份别称,

恰到好处地形容了北京的夏天。

就是热。

暑气从地面往上蒸腾着,

看什么都明晃晃的。

但是遇到像今天这样的好天气,

晴朗、无风、没霾、有云,

再热的天儿也挡不住出门拍照的心。

就去惦记了很久的五塔寺吧。

虽然从小儿无数次经过,

小伙伴儿们也特激动地形容:

“嘿!发现了一个特好玩儿的地方!

里面全是碑!”

却一直没有进去一窥真容。

这样也好,

把童年的五塔寺留到现在,

真的喜欢它、读懂它的时候再进来。

不枉它端端正正地在这里伫立了几百年。

五塔寺是后来人们对它的俗称,

因为寺内金刚须弥座上有五座小塔。

原本称作真觉寺,

建于明永乐初年(1403-1424年)。

明成祖朱棣封进贡五尊金佛及金刚宝座图样的西域高僧班迪达为 “大国师” ,

择地京城西关外,

敕建 “真觉寺” 。

(今天来的不巧,在修缮)

现在看到的金刚宝座

是明成化九年(1473年)根据

大国师班迪达带来的图样修建而成的。

(远观金刚宝座)

(金刚宝座近距离细节)

在寺内《真觉寺大事记》的记述中,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为庆祝皇母崇庆太后六十万寿,

重新修缮真觉寺。

因避父皇 “胤禛” 讳,

敕更寺名为 “正觉” 。

(也曾看到过另一种说法,

之所以后来被叫做 “正觉寺”

可能是因为北京的南方人日益增多,

叫着叫着就走了音。)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为庆祝皇母崇庆太后七十万寿,

添盖重檐碑亭,

上覆黄色琉璃瓦,绿色剪边。

至此,真觉寺的等级升格为皇家寺院

清末,真觉寺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破坏,

寺庙残缺破败。

但直至民国初年(1912年),

金刚宝座前后仍各存大殿一座,

塔室壁画残缺。

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

蒙藏院仅以2500元银元的价格

将真觉寺卖与商人黄垿东。

此后寺内除金刚宝座外,

房屋建筑俱已无存。

……

后来,真觉寺又经历了数次修缮。

于1982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

并于1987年10月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以上便是真觉寺大致的历史脉络了。

寥寥数行写不清百年间的风云变幻,

只做个简单的梳理。

现在 “五塔寺” 这个名字更为人们所熟知,

真觉、正觉已经被淡忘。

如今塔顶已不允许普通游客登临,

只好在下面认真观赏、拍照了。

(须弥座上的精美浮雕)

五塔寺的金刚宝座承于须弥座上,

其上重叠五层佛龛,

正中开券门。

(五塔寺北面券门)

据说南北两边券门上的六拏具是北京现存前三老的。

第一老应该是居庸关云台。

拉近些看看六拏具都是什么。

(这张不太清楚,很多已经剥落)

(五塔中西边小塔的塔座)

借助这张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六拏具的形象:

正中是大鹏金翅鸟,

左右两侧对应,

分别为:龙子、神鲸、瑞兽、狮子及大象。

分别象征 “施、戒、忍、进、定、智” 六度。

五座塔均为方形密檐塔,

正中一座13层檐,其余四角11层檐。

正中一塔供奉大日如来佛,

东塔供奉阿閦佛,南塔供奉宝生佛,

西塔供奉阿弥陀佛,北塔供奉不空成就佛。

塔身四周均雕刻有佛像、佛龛以及梵文装饰纹样。

虽为仿印度式,

在建筑形式上则完全是中国式,

可见出檐及斗拱。

(虽为石塔,建筑装饰上却采用木构建筑形式)

看完金刚宝座和五座塔,

余下的重点便是数量众多的石刻和石碑了。

别忘了五塔寺现在还是 “石刻艺术博物馆” 。

放眼望去,寺内的石碑林林总总、数量众多。

不过可以分为西路和东路两边。

这样划分之后,从南至北慢慢观看,

就不会觉得乱了。

西路从南至北分别为:

陵墓碑刻区、西部碑廊、寺观碑刻区

东路从南至北分别为:

东部碑廊、综合碑刻区、耶稣会士碑刻区、祠墓碑刻区

(西路:小石虎)

(西路:文翁仲像)

(西路:文翁仲像)

(西部碑廊)

(西部碑廊)

(西路:武翁仲像)

(西路:武翁仲像)

(西路:武翁仲像)

(西路:明司礼监太监高忠墓石刻)

(西路:寺观石刻区)

(西路:显亲王富绶石享堂)

(东路:耶稣会士碑刻区)

(东路:雍正御制广宁门石道碑)

(东路:普胜寺创建碑)

(东路:普胜寺创建碑 顶部细节)

这些石碑几乎都是从北京各处运来安放在这里的。

我在这儿还看到了原来隆福寺里的石碑。

忽然觉得这些石碑像极了孤儿院里的孩子。

它们或是被家人遗弃、或是父母双亡、

亦或是家道中落、横遭劫难。

散落在天涯的孤独灵魂都聚拢在一起,

在这个叫做 “石刻艺术博物馆” 的地方彼此照应。

镌刻在身上的,是曾经辉煌的过往。

如今,只剩下一个名字了。

万幸,起码都还保存了下来。

它们的存在,是后世之人的幸运。

我们要学会保护、尊重、传承。

寺内东西两侧还设有展厅,

里面陈设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碑刻及造像。

值得认真用心细看。

临走的时候偶遇了小猫咪,

蹲在树荫里乖乖地看着我。

总觉得寺庙里的猫都特别有灵性。

等秋天的时候再来,

看看银杏叶都变金黄时候的五塔寺。

一定是美到过目不忘。

参考资料:

1、《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 山西人民出版社

2、《晨钟暮鼓》,张克群 / 化学工业出版社

3、《帝京景物略》,<明> 刘侗,于奕正 / 故宫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塔寺塔、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二)
北京海淀:初冬游览五塔寺
北京 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五塔寺
雪落五塔寺
这里是北京:秋天把小众景点五塔寺变成了大热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