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参选:汤苏文

  

黄龙之美

苏文


草长莺飞的时节,我有幸前往被称为“合肥南疆第一村”的黄龙村观光。
我与黄龙村是有着深厚情缘的,三十多年前我到过黄龙村的曾洼,我的同窗好友曾勋华的家就在那里,只是当年的我们都还是懵懂少年,所见情景也只是普通的山村景象。
近年来每每看到有关黄龙的文章,心中总感到格外亲切,尤其是近期荣幸读到曾福来的系列散文《美丽的黄龙我的家》,深深地被他家乡旖旎的风景、丰厚的人文以及飞速发展的变化所吸引。在友人的热情引领和介绍下,我全身心地畅享着别具一格的黄龙之美。
黄龙之美,美在景。黄龙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山不高,但有祥云缭绕,水不深,但有霞光映照。这里山环水绕,全天都有美景,四时都有花开。这里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身处此境,不禁感慨传说中的东海龙王幼子黄龙,是怎样迷恋这一方山水的美好,宁愿受罚而遁入山中,从而造就了龙王山、龙形地、黄龙洞、黄龙庵等遍布境内的名胜古迹遗存。村口的千年古树,是历史的见证,它阅尽了世间风云,经历了沧桑巨变,蕴蓄千年精华,一年四季守望着黄龙,守望着黄龙的村民。青山湖,这座上世纪六十年代拦溪建造的人工水库,因周围环山,形成了山水相依的独特美景。山因水而富有生机,水因山而充满柔情,这也为正在着力打造的青山湖情人岛旅游度假村平添了一股不可言喻的神韵。青山湖湖岛交错,岛上种植了红叶李、红枫、白玉兰、樱花以及樟树、桂花等名贵苗木,而且是成片种植,井然有序,这又使得青山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百亩樱花、千顷竹海、万亩松涛之中。漫步村中,村庄整洁如画,随处可见的小广场、小游园、小菜园都是一道道风景,生动地展示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神奇。
黄龙之美,美在物。在合肥市和铜陵市的“分水岭”处,有一块沧桑的古界碑,碑为南北向,南面的“庐州府”三个字已经历经风霜,风化严重,字迹模糊,北面的“安庆府”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据说当年的庐州府和安庆府南部疆界长达300多华里,此段近百里的疆界,唯此一块界碑。古街碑见证着当年历史的辉煌。沈桥湾有着优美的传说,昔日的风水宝地“鲤鱼地”,经高人指点后,徐家“寅葬卯发”,在此大兴土木建起了“九龙厅”,后来不幸历经波折,如今,现存的遗址上只剩下两进面目全非的残破老屋和里面一块“忠厚家声”的红木牌匾,无声的诉说着岁月沧桑。杨家楼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历史上就繁荣富有,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街道呈“十”字形,南通江南、北接合肥、东连无为、西达桐城,是南来北往的“驿站”,不仅是经济贸易中心,还是民事调解中心。解放后,店桥乡政府就迁到该处的一所建筑物张家享堂里,随着医院、食品站、粮站、供销社的先后迁入,杨家楼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伍家塥,记载的是南唐的伍乔曾与同乡何秀才结伴,在此观赏秀山青水,即兴赋诗溪上的故事。此后,他潜居在此地用功数载,最终成为庐江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为纪念伍乔,人们把他居住过的地方叫伍家畈,赋诗的地方就叫做伍家塥。墙壑古井位于黄龙村鲍榜村民组,井水高出旁边水塘的水面1米多,井水甘甜清冽,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传说这口井建成以后,墙壑鲍姓先后出过18位县令,在现代,则考出过好几位北大学生。矾母山矾矿遗址,虽仅存煅烧烟囱和过桥、矾池等一些遗迹,但依然能够让人联想到当年那艰苦热闹的劳动场景,触摸到时光深处的尘封记忆。黄金芽茶园则是现代的杰作,展示着生活的丰富与美。在黄龙,景点遗迹星罗棋布,每一个景点都有美妙的传说,每一处遗迹都有着精彩的故事。
黄龙之美,美在人。蔡修云烈士,投笔从戎,为拔掉敌人的据点,奋不顾身,英勇顽强,牺牲时年仅20岁。徐均,1938年参加新四军,后官至副军职。徐叶海,力大无比,参加过孟良崮和淮海战役,在攻打济南时,他勇敢作战,喉咙和手分别中弹,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徐伯埙,沈桥湾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斗争,他是一位进步的民主人士。杨则能,从教42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徐挺生,性情乐观开朗,长期从事基层工作,为发展黄龙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黄龙人公认的乡贤人物之一。曾道旺,为人热情,足智多谋,极善沟通和外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老校长”曾道成,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德高望重。几十年来,从黄龙走出去在各条战线建功立业的专业人才不计其数。古往今来,在黄龙这片热土上,正是有着无数的有识之士、乡贤能人以及纯朴的山民,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黄龙的历史。
黄龙之美,美在情。多年以前,我到黄龙曾洼的时候,山村还很贫穷落后,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那时同学的父母都还健在,二位老人用当时流行的三拐炉子(烧炭烧柴的)烫火锅招待我,当他们将一碗鸡肉倒入锅中时,吹一口气想让炉中的柴火燃得更旺些,却不料将炉中的柴火灰也吹起四散飞着。这样的情景虽然过去很远了,但淳朴山民那种真诚热情的情意却始终温暖在我的心头。“报德庵”传承的是一个典型的重情重义的故事,古时一个进京赶考丢失银两的秀才,得到一包姓村民的资助,高中后修建“报德庵”感恩。在现代,从黄龙走出的学子人才济济,他们遍及社会的各行各业。人杰地灵,一方热土育娇子;情深意厚,数颗丹心报春晖。许多有识之士长期远离家乡,但他们始终眷恋家乡,热爱家乡,利用各种方式报效家乡。在这方面,曾福来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工作在庐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他,利用节假日,走村串户,探访咨询,深刻挖掘家乡的文化内涵,他的系列散文《美丽的黄龙我的家》已写至第20篇了,涵盖了黄龙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各个方面以及乡村振兴下的山乡巨变,他以饱含着深情的笔墨,叙写着美丽乡愁、浓厚乡情、蓬勃生机,不仅是一种赞美,更是一种崇敬和热爱。值得一提的是,在黄龙这块多情的土地上,党的恩情也与山民们的纯情水乳交融,鱼水情深。司胜平,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自愿到合肥最南段的偏远山村任乡村振兴指导员,他租住在一户民房里,走村入户,调查研究,与村民、老党员、老干部深入交流,先后帮助联系解决了手机信号弱、电力供应不稳定、村路缺少路灯等问题,他还争取落实“古界碑”保护,着手筹建“黄龙乡愁博物馆”,积极申报“千年古村落”,广泛宣传推介黄龙的人文和生态,亲手绘制新时期黄龙的发展蓝图。他把黄龙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把群众的利益当成最高的利益,就连自己的称呼也写成“黄龙村夫”。做到这些是需要情怀的,这种情怀源自不忘初心的坚守,源自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
黄龙之美,美在与时俱进,美在发展超越。时代的发展给黄龙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勤劳智慧的黄龙人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美丽家园。随着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推进,黄龙的建设者们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着黄龙的未来,他们立足黄龙的人文和生态优势,招贤纳士,招商引资,倾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驾乘着时代的强劲东风,古老的黄龙必将焕发出更加旺盛的青春活力,在美丽的中华大地上腾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简介:

        汤苏文,男,网名万水,安徽庐江人,文学爱好者,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滋水 · 散文】韩养民: 老家
武陵源金岩寺(红岩寺)
“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汤苏文:有收获就好(散文)
【散文】山村/黄蔼北(广东)
2017年高考备考: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要点
(原创)平安是福:我爱家乡黄龙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