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

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

2012年12月17日15:55        杜金富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

 

  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是一个大题目,做好这篇大文章,对我国经济金融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活跃的地方经济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也是我国经济金融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经济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将有赖于各层级地方经济的活跃及发展。同样,我国金融下一阶段进一步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金融的活跃及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共生共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方经济与地方金融的发展,进而决定我国整体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大有可为

  金融改变生活,金融可以富民强国,当然更可以促进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基本构成的“三农”的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小城镇的发展,都急需金融支持,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而这方面的需求正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机会,是其业务发展空间。更加重视“三农”,重视小微企业,重视县域经济,重视小城镇,正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转型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层级地方经济长足发展,相应地,“三农”、小微企业、县域经济、小城镇蓬勃发展,各种经济带、经济圈不断形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只要我们扎根地方,深耕精耕地方,就一定能做出差异,做出特色,从而跳出同质化的陷阱。这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转型的重要方面。更何况,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其资金来源及需求都将增加,这意味着其生存发展空间将更大。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等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明确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对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地方金融而言,这既是新的更高要求,更是新的更大发展机遇。

  发展业绩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以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我国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十年的发展,就充分印证了这一道理。自1995年国务院决定对部分大中城市城市信用社进行改革重组,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以来,城商行努力推动股份制改造、历史风险化解以及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建设,解决了发展的制度基础问题。在此基础上,城商行充分发挥“草根金融”信息充分的比较优势,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解决了发展的市场定位问题。近年来,城商行作为最为活跃的地方金融力量之一,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开展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出现了一批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市场竞争力强、社会信誉好、股东回报出色的城商行,为解决城商行未来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城商行已发展成为活跃地方经济,服务地方发展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自身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也得到巨大提升。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146家城市商业银行,有营业网点近万个,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资产总额约11.4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8.9%,较2003年末提高3.61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3.47%,较2003年末提高15.07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万亿元;各项贷款达到5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53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3.2%。有63家城商行进入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的2010年全球银行业1000强。

  农村信用社自2003年启动第二轮改革以来,更加牢固地树立服务“三农”宗旨,坚持市场化原则和股份制方向,逐步向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过渡,其经营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权结构、公司治理和信贷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改善,总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已改制组建了276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63家农村合作银行,全国共有农信社机构网点7.7万个、从业人员76万,提供了全国77.4%的农户贷款,承担了76%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覆盖任务。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农信社总资产达到14.9万亿元,比改革前增长2.4倍;各项存款达到11.5万亿元,贷款余额7.8万亿元,其资产负债和存款规模达到改革前的5倍以上。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5.4%,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31.3%。从2004年开始连续8年盈利。有20家农村商业银行进入了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的2010年全球银行业1000强。

  任重道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任重道远。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有些边疆偏远乡镇甚至还没有机构网点,截至2011年底,全国还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空白乡镇1696个,有机构网点的地方也存在服务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金融服务可得性在不少地方还是问题。至于金融服务深化、细化,尤其在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某些复杂需求的金融创新,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某些特殊难题的金融创新方面,更是供给不足。一些地方的金融生态不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生存发展,也是问题。在一些地方,不仅应有的政策支持没有,而且信用文化环境堪忧,突出表现为“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屡禁不止等。成为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负能量。

  多方努力

  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各方面的正能量。各地方金融机构首先要解决各层级地方各类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问题,让金融普惠之光普照各层级地方各类群体。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服务地方经济的产品、市场、机构、流程、系统、制度等创新,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综合能力。要以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市场定位,不断推进业务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金融服务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努力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的扶持。

  当然,我们也期待地方政府进一步转换职能及管理方式,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建立新型的政银关系,综合运用货币、财税、监管等政策,落实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大胆探索和建立多层次的小微企业和农村担保机制,确保中央关于加大对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扶持的系列政策落实到位,引导和激励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投入支持力度。积极改善金融法治环境,健全并联通城乡征信信息,强化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加强对地方企业和社区居民的诚信教育,构建信用文化,打造诚信社会,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监管部门应灵活利用监管政策工具,把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支农支小要求嵌入监管体系之中,实施战略导向监管和信贷投向监管,建立健全金融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发挥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中国银监会一直高度重视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并将一如继往地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发展,大力促进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

  中国银行业协会及地方银行业协会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发挥好中间纽带桥梁平台作用,引领地方银行业机构服务好地方经济;同时协调好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广大居民的关系,为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的共生共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前景广阔,但也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高端论坛】推进银行业持续增强县域金融服务的思考
发展普惠金融给力小微企业 至11月底,全市银行业新增小微企业贷款50.12亿元
【振兴山西金融 推动六大发展】着力提升地方金融实力
改善金融生态 需从“顶层设计”着手
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报告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