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守简驭繁的教育智慧(上)

引  言

我们为什么对孩子教育这么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想要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期待,生怕走错路的担心导致了我们的焦虑。如果抓住教育之本,遵循教育之道,借助“教子经”,守简驭繁,教育就能变得简单、高效。

本文是和合家舘堂主杨菁岚老师5月14日在清一联盟直播群分享的文字稿,是杨老师五年新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愿每个家庭都能从本文中找到教育智慧,助孩子成人、成才。

一、比起教育理念我们更需要教育智慧。

对于任何一个有孩子且重视教育的家庭来说,教育焦虑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对于体制学校的父母而言,焦虑来自于孩子考试成绩的排名、作业的催促与辅导、班主任的短信、兴趣班的选择、补习班的报名、学区房的抢购、名校、名师的争夺、一分压千人的高考等。更大的焦虑和恐慌则来自于孩子的厌学,迷恋手机游戏、抑郁、叛逆、早恋、自杀倾向等等,孩子越大,问题似乎越多。

对于新教育圈的家长,教育焦虑就不存在了吗?

  • 自从孩子进入新教育学堂后,亲友们审视的眼光就没停止过

  • 这么多新教育学堂选哪家?夏令营,冬令营上哪个?

  • 孩子不在身边,想孩子。

  •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可这原件不咋的,怎么办?

  • 期盼的月总来了,孩子问题一大堆,怎么办?

  • 进国际今日,当然想!问题是要求也太高了吧。

  • 没学籍,没文凭,心里老是不踏实……

焦虑依然存在,只不过焦虑的内容和程度不一样。

为什么不管在哪个教育体系,我们都无法摆脱焦虑?

焦虑通常由对某种东西强烈的欲望或担心引起。你想要某个东西,却不确定能否得到,或者你预感未来有某个风险,却不知道是什么,因此陷入一种内心不安定,焦急而忧虑的状态。

我们的教育焦虑包含了对孩子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想要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期待,还有生怕自己和孩子走错路的担心.

教育焦虑往往让我们失去教育常识,失去应有的判断力,不知如何选择教育之路,不知如何应对孩子成长路上出现的问题,因此谈不上教育智慧。

是我们缺乏教育理念吗?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教育理念、经验唾手可得。微信里收藏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文章,可与孩子谈话时,我们能用出来多少?听了很多次分享,有多少转化为我们的行动计划,最后真的给我们孩子带来了帮助?

是我们缺乏学习的热情吗?想要做好一个父母的愿望让我们每天勤奋的读消息、学文章、听音频、看视频、参加分享会。

特别是已加入新教育的家长朋友,前所未有的忙着学习做好父母,却经常遭遇“听起来有道理,用起来无效”“听的时候很激动,听完却没下文”的尴尬。

学了这么多,我们的焦虑是否减少?面对孩子的问题是否更有办法?对孩子的未来是否更有把握?

如果没有,那么我们需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学得越多越迷茫,选择越多越没有力量?因为我们接收信息太多,消化不良,理念没有转化为信念,知识没有转化为智慧,我们知道一堆概念、道理,却用不出来,所以没有力量。

只有内心真正认同的理念转化为信念,才能持续指导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有经过消化的知识才是智慧,才能用出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智慧怎么来?知止而后定,定能生慧。信息的过剩,选择的丰富,让我们越来越定不住,所以越来越没有智慧。

因此比起教育理念,我们更需要教育智慧。没有智慧,知识或者理念只不过是一堆美丽的垃圾,无法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二、抓住教育之本,用“教子经”帮助家庭教育成功

如何才能拥有教育智慧?有没有一招制胜的教育法宝?如果有,我们普通人可不可以学会?相信听完后面的分享,您会找到答案。

让我们来看一则故事,这张照片是出生在中国江苏南通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名字叫王淑贞老人的全家福照片。老人活了103岁,2003年在美国纽约逝世,生养了13个孩子,培养了13个博士,都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其中有3位被授予“美国十大杰出青年”。

她40岁守寡,作为单亲母亲教育子女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名普通华裔,她得到过两任总统,克林顿和布什的赞誉,称为“伟大的母亲”。

这个故事有几个震惊我的地方,首先,她的身份只是个普通家庭妇女,没有固定职业,一人养育13个孩子很辛苦,打过很多零工。一般来说,能养活就是奇迹了,老人居然还把孩子教育得这么好。

其次,单身养育了这么多子女,不但没有因为艰辛而失去健康,反而活了103岁。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说明老人的德行和修为都很高。

最后:他的13个孩子都是清一色的博士,各行各业的精英。难道她的孩子个个都比别人聪明,天生都是学霸?我想答案一定不是的,背后一定有决定性的因素,让这位母亲育人育己都非常成功。

这位母亲是教育家吗?肯定是,哪怕培养了一个杰出的人才,也可以称作教育家,比如只培养了海伦凯勒的莎莉文。何况培养了13个杰出的人,这位母亲可以称作是伟大的教育家。

如此伟大的教育家,她的秘诀是什么?她的教子经只有15个字即: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大道至简,简简单单15个字,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包含了老祖宗教育子孙后代的教育智慧。

让我深思的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竟能凭借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把孩子培养得个个出色,可见她的教育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可复制,这里面一定隐藏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教育大智慧。

15字的教子经,很土,没有高大上的词汇,是这位母亲的人生信条,通过长时间知行合一的教导和示范,成为了这个家庭稳定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家的信念,指引着家庭所有成员行事做人,最终成为习惯,改变了命运:她的孩子们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她自己也活成了传奇。

这一句话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因为15字教子经抓住了教育之本:教会孩子成人。本立而道生。虽然王淑贞老人只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当把这些做到位之后,无一例外,所有的孩子都成才了。因为成人是成才之本,本立而道生。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我看写了《传世书》的投资界大咖U兄写的一篇文章《从股票投资了悟孩子教育》里面提到:我其实不太懂股票投资,感觉自己投资水平很一般。很多时候,连财务报表都懒得看,那些什么消息,政策,更是懒得关心。

但是,收益就是做得比99%的人好。原因很简单,我只抓住最核心的一点:优秀公司,低估买入。抓住这一点,投资做得特别轻松。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投资做得好,不需要懂得投资,抓住道层面的东西就可以了,其余多余的术,永远抓不住,会把自己累死。

什么是投资,好公司好价格,完了,其余都是废话。什么是教育,做一个好人,完了,其余都是废话。我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唯有一点:多去帮助别人。我们家族的梦想就是让世界因我们家族而变得更美好,我们要改变这个世界。

最后总结:最简单的投资最有效,最简单的教育,最伟大。

教育子女也是人生的重要投资,从掌握了投资之道的U兄身上,我们看到他的教育之道同样简单,直指核心:教孩子做一个好人。以U兄在投资上的成功和境界,我相信他的教育投资,同样会很成功,因为道是相通的。而且我相信掌握了教育之道的人,会有无数的术可以为他所用,有道无术,术必自生。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复杂,抓住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把它做到极致,就成功了一大半。

两位优秀人物的教育之道有一个共同点:都抓住了“教孩子成人”的教育之本,以“教孩子做一个好人”为出发点和根本点,并把它做到极致。人若善良,天必佑之,其余的借助宇宙力量去完成,这才是四两拨千金的关键。

这么简单的投资和教育之道,为何99%的人都做不到?

人有两大弱点,目标不清晰和无法坚持。人们通常不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同时也无法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对于绝大多数炒股的人而言,选股的理由和出售的目标价位会随着市场的涨跌而不断更换,导致不断买进卖出的操作,最后导致亏损。而巴菲特和U兄做的就是简单如一的坚守理念和信条,超越了99%的人。

教育也是如此,绝大多数父母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始终如一的核心理念来支撑自己,更无法把理念变成信念,长期知行合一的践行。因此只能随着环境和信息的变化而不断变换自己的招术,有术无道,术必害人

怎么克服这个人性的弱点?上面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即抓住“教孩子成人”这一教育核心本质,形成自己的教子经,长期知行合一的践行,越简单越有力量,越容易坚持和执行。

教子经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锁定教育目标,排除诱惑和干扰,让时间和复利来助力我们达成目标。生活中,父母以教子经作为行为指南,我们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上面的例子,U兄与女儿的微信交流,发的是自己和老婆,儿子一起去捡垃圾的信息和照片,这样的服务他人的行为示范是最好的教育。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关于教育,不在于你学了多少理论,给孩子讲了多少道理,而在于你用出来多少。不在于偶尔用,而在于持之以恒的用,最终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影响他的行为,形成习惯,养成性格,改变他的命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一个人,一个家庭,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一个理念,一句话,把它变成自己内心的信念,知行合一的去践行, 这种专注通过时间累积带来的复利超出想象。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教育的赢家。罗胖说过: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

受到启发,我们家庭的教子经:懂得感恩,做人受欢迎,做事让人放心,学习专注。我们全家计划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践行这一句话,并把它传承下去。

当我们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就不会被流行的教育理论所干扰,患得患失,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能去到哪里;也不会焦虑,因为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来完善达成目标;同时不害怕探索与犯错误,每一次的改进都是朝着目标更近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践行只会越来越深入,沉淀越来越多的智慧,发挥出复利的效果。

现在我才真正理解古代大户人家为何要用家训来教育孩子,家训就是一个家族,用一辈子或几辈子的时间来践行一个信念。这样的方式能最大限度的确保家族的精神传承下去,确保家庭教育的成功。古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可见我们要传承的永远是宝贵的精神品德。

三、遵循教育的次第,教育变得简单、高效。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教子经是好,要包括哪些内容?”能不能就写“多读书,读好书”这一条。因为我最关心和焦虑的就是这个。另一个疑问是我若只教孩子成人,可它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关吗?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相信接下来的分享,会给到您答案。

1. 遵循“德胜才”的教育原则,培养出正常乃至德才兼备的孩子。

先来看看我们的教育目标,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人才分四种,有才有德(极品),无才有德(合格品),有才无德(危险品),无才无德(毒品)。

相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培养出第一种极品,至少是第二种合格品,而不希望培养出第三,第四种。而现在我们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大多数培养出来的是第三种危险品。所以才有层出不穷的熊孩子事件,杀父弑母案件。

如何才能培养出正常乃至德才兼备的孩子呢?

先来看一个故事。《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养成大人物》作者全惠星,培养出六个博士的韩国首席妈妈,孩子个个都是哈佛耶鲁毕业生,都成为了美国或韩国学术界、商界、政界精英。常春藤盟校仿佛是她们家的后花园。这位妈妈,我相信,再给她一个孩子,她照样能培养成社会精英,对吗?

我们来看这位常春藤妈妈的一段话: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懂得:对于一个人来说,才华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品格。德才兼备,甚至德胜才,这个人才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他们家庭里面挂的牌匾是“德胜才”三个字。

我们从书里的一段话来看他们家庭的教育智慧。“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我再一次想起了父亲的这句话,同时这也是我和先生经常教育孩子们的话。我们全家人,都愿意为了实现这句话而努力,并且我们愿意将此作为遗训而代代相传。

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的确从中受益匪浅。这样的教育自然的融入到我的观念里,让我自觉的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时也传承到我的孩子身上。孩子们以内心为起点,修炼自己的品德,才华的积累和发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急于求得眼前的才能和成绩分数,不要老想着“我先好起来再说”,或“我好了,什么都无所谓”这样的话。这种思维方式是大错特错的。每个人,尤其是每个优秀的人都是在帮助和关心别人的过程中才变得那么优秀。

总结起来这个优秀家庭践行的信念就是“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别人带来多少帮助”。父母在美国成立东亚文化研究所帮助亚裔学生,孩子们都以帮助他人为己任。建议大家可以买来这本书看看。当这对父母严格按照'德胜才'的次第培养孩子时,孩子们都成为了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看到这里,联想到上面两个例子,有一个感受:成功的教育是相似的,都在教孩子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帮助他人的人,既抓住了教育成人的核心本质,也符合宇宙大道,所以成功是必然的。不成功的教育各有各的版本,偏离了道也是必然的。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先成人,后成才。意思是先学会做人的道理,成为有道德的人再去寻求知识,成为有才智的人。问题是我们在育人的过程中该如何去落实,“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德胜才”这句话,如果不能落实,一切都是空谈。

2. 如何落实“德胜才”的教育原则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说过,会读书不如会做事,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这句话给我们培养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次第和重要性排序,也给我们落实“德胜才”的教育原则提供了依据。它抓住了“教孩子成人”的教育之本,也符合“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之道。

这是我们学堂建校之初就遵循和践行的校训,现在已有了四年的积累。因此在感恩、做人、做事、学习四个方面都有了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经验,它成为我们学堂师生的信念,也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依道而行,才能守简驭繁,这也是我今天之所以能在这里分享一些教育智慧的基础。

大家可以看到前面我们家庭的教子经也是遵循这个次第。我很少操心两个孩子的学习,把着力点都放在前三个部分,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第四个部分的学习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下面逐一解读这几个部分。

有多少感恩,就有多少生命的动力。

 生命的动力从哪里来?

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绝不仅仅是种子本身的力量,种子通过土壤、阳光、空气、水分与天地链接,吸收了天地间巨大的能量,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一个人也是如此,这个人能链接到多少人和物的能量,就会拥有多少生长的能量。

如果我们看不到父母祖宗的恩典,看不到自然的恩典,看不到国家的恩典,看不到万物的恩典,跟万物无法链接,跟万物的关系就不好,无法在关系中得到能量的滋养,请问他的命会好吗?命不好,他的学习、生活、财富、健康都不会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祖德五读书。命是根基,没有根基,就没有生命的动力。

当我们能从生命里见到一切恩典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开始改变。有一句话:看到即得到。命好了,其他还用担心吗?

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对于我们有恩的人要去报恩。否则就是亏欠,亏欠就像地上的坑一样,我们就像地上开车的人。请问地上有坑,我们的车能开平坦吗?如果坑大了,开车会是什么结果,那肯定是翻车了。有些人为什么翻车了?就因为亏欠太多。

报恩要从身边的人开始,由近及远。需报四重恩:报国家的恩,父母的恩,老师的恩,众生的恩。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才会对父母、老师升起恭敬心,才会尊重他人,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才会有爱心和有责任心。而责任心是做人,做事,学习的基础。因此让孩子学会感恩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的基础。

感恩心从哪里来?从小时候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获得。孩子与世界的相处模式是从与父母的相处过程中习得的,而且影响终生。一个不感恩父母的人,不可能真正感恩他人,一个不懂得尊重父母,对父母没有恭敬心的人也不可能尊重他人。感恩与恭敬心、尊重是孪生兄弟,感恩是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一个重点,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让他明白有付出才能得到,对任何得到要懂得感恩。做到这一点,就不能让孩子在以他为中心的环境下长大。而我们现在的家庭结构,多为倒金字塔结构。父母爱孩子的本能,加上隔代养育,导致以孩子为中心的养育模式成为许多家庭的常态。

这张图片是这种现象的浓缩。父母,长辈主动降低身份沦为孩子的保姆、仆人,无底线的满足孩子的欲望。试想一个人能对保姆,仆人保持恭敬和感恩吗?

因此现在社会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恭敬心,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社会索取,以自我中心,丝毫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走入社会将频繁与人发生冲突,只要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需求得不到立即回应,就会怨天尤人。

2018年9月上海一成年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元未果,当街把年迈的母亲打倒在地。上海48岁的海归硕士不肯工作,靠82岁老母亲的生活费苟活。没有爱与感恩的能力,没有责任感,学历再高有何用?成学,以立人为本。仔细琢磨,是谁教会他们不懂感恩,是父母,我们应引以为鉴。

我自己总结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拥有感恩之心的细节有:

(1)

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并表达感恩。在我们家,我和先生的生日,女儿会动手给我们煎蛋作为礼物,大概四岁多就开始。父亲节、母亲节,孩子们也会动手给我们制作礼物或视频,或烧饭菜给我们吃以表达感恩。这个习惯来自于从小父母的引导。比如父亲节,妈妈可以做这样的引导。

(2)

孩子的生日首先要感恩父母。比如让孩子背蛋体验母亲怀孕的辛苦。可以通过视频、照片或讲成长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父母心生感恩。

(3)

好吃、好用的要先留给长辈和父母,才轮到自己。包括就餐时,父母长辈先动筷子,孩子才能动。食物的分发顺序也是如此。外出就餐,小孩不能点餐。大人要破除不好意思而谦让的心理障碍。孩子需要先学会“长幼有序”的伦常。

(4)

让孩子与父母共同承担家务。这一项,我们家孩子3岁就开始了。因此孩子把承担家务当做一件很正常的事,我这个当妈的很轻松,孩子用行动和承担责任来感恩父母。

(5)

让孩子了解父母职业或事业的艰辛,学会为父母分忧解愁。暑假,我会让孩子一起参与冬夏令营的准备工作,接待来访客人,打扫卫生,让孩子明白经营学堂也有她的一份责任,而不是置身事外。

(6)

父母生病,让孩子学会关心。我生病了,会特意要求女儿照顾我,帮我倒药、刮痧、艾灸、捏脊等。

(7)

父母给孩子示范对长辈以及周围人的感恩。我们与两边老人都不在一个城市,给老人寄钱或寄东西在网络上就完成了,孩子没机会看到,不像我们小时候,有机会看着父母准备这一切。因此寒暑假,我们会带孩子去看望老人,帮他们调理身体。平时我也会刻意告诉孩子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买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节、重阳节,亲自带孩子给老师或老人动手做礼物表达感恩。平时对为自己服务的任何人表达感恩。

(8)

就餐前养成感恩的习惯。

从身边这些小事做起让孩子拥有一颗善于发现恩典,看见恩典的心并善用语言或行动表达感恩的习惯。懂得感恩,不仅让孩子与环境、与他人相处和谐,也让孩子有爱人的能力与承担责任的心。懂得感恩的人拥有幸福的能力,每天生活在恩典与喜悦之中。

希望孩子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们何不从这个幸福的原点出发,非得舍近求远去追求成绩、成功那些不必然带来幸福的东西。

在学堂,我们同样把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作为第一要务,已经开发出深入的课程体系,加上社会实践,校园氛围全方位的渗透影响孩子。

每天的感恩词用心念,而不是用嘴念。学堂念感恩词时,老师们会关注孩子们的声音、语调、语速、能量等。让孩子的感恩“由嘴入心”。现在,如果学堂来了新生,老生们都从他的声音能感受出他的心。

感恩父母主题:让孩子看纪录片,了解生命的起源,父母健康生养自己的不易与幸运,了解生活在不健全,贫困家庭孩子的现状,模拟灾难片体验失去亲人的痛苦。上学期带孩子们去湘西苗寨体验了山区孩子的学习、生活,做社会调查。

有了对“生活艰辛”“失去亲人”的真实体验,孩子们才会对“幸福生活”有感受,才会珍惜,不会认为理所当然。感恩基于对真相的全面认知,基于对“艰辛与痛苦”的体验,从而对“拥有”产生幸福。

如何表达感恩?除了餐前用心念感恩词,也要学会用行动或文字来表达感恩。学堂每周日的供餐让孩子养成了踏实做事的好习惯与好厨艺。寒暑假,孩子们在家都会帮父母分担家务,做饭菜。去年感恩节,孩子们给父母写感恩信,父母们收到温暖的感恩信,感受到孩子的爱,用心的写了回信,孩子们读信时都哭了。

记得当天晚上有感恩父母的冥想课后,我的小女儿跑进屋一把抱住我哭。问她怎么了,说是回忆起爸妈疼爱她的很多场景,而她替我们做的很少,觉得拥有爸爸妈妈的爱很幸福,很感动,同学们好多都哭了。

这样的课程让孩子发现爱、看见爱、感受爱、学会爱,不是停留在道理层面,而是触动孩子的心灵。将孩子的“不满之心”“理所当然之心”切换成“富足之心”“感恩之心”。

这是学堂的感恩教学体系。

懂得感恩与学习有关系吗?

再来看一个真实故事:张雪老师和她的女儿真如。

曾经是自闭症的女儿现在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这位后妈用了什么样的魔法让女儿如此的出色?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教会女儿感恩。

1

帮助女儿打通与原生父母链接的管道,用爱与智慧化解父女8年冰山,消除母女10年隔阂,让女儿对生父母由怨恨转为感恩。

因为爸爸妈妈离婚,女儿对爸爸妈妈心怀怨恨,关闭心门。从3岁到11岁没叫过爸爸,她用爱和耐心引导孩子化解与爸爸的隔阂,教孩子叫爸爸,爱爸爸。因为妈妈身体不好,有精神方面疾病,离婚后,女儿对生母充满嫌弃,怨恨。她不遗余力的帮助母女消除隔阂,让孩子对母亲忏悔感恩。

2

用行为示范让女儿建立对万事万物的感恩心、恭敬心,打通与万事万物链接的管道。比如:洗完澡把头发捡起来放垃圾桶,拖地不准用拖把,要用抹布擦,保持对土地的恭敬等。

3

感恩国家,感恩老师,感恩天下一切纳税人。女儿考上清华教导女儿:天下一切男子是我父,天下一切女子是我母,有这样的情怀,你才配读清华。

4

让女儿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汶川地震灾区,一帮6年,还让女儿感恩给自己提供帮助机会的人。

这里面的关键词,感恩。他们与成绩有什么关系?

张雪老师亲述:

就是从这些习惯,还有跟父母的情感管道全部打通以后,‍孩子的成绩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从班上20几名上升到班上第一名,‍从年级排名600名左右上升到年级前一二名。

可见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跟父母的连接有多么重要!如果这些管道全是堵塞的,就像我们的血液是堵塞的话,身体要生病一样,那么我们跟这些万物的情感,跟父母的连接,都出了问题,这个孩子她哪里会开智慧,成绩哪会有这么快的进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感恩万物,链接万物的能量,获得生命的力量,就会开启我们的智慧,获得优异的成绩。真如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学会了感恩的孩子,她的人生发生了量子般的巨变,像原子弹一样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慧教育家长学堂有约——不做焦虑的家长
同样是养孩子,你为什么那么焦虑?
“你的人生,我的战争。”——教育焦虑,您是否扼杀了自己孩子的可能性?
积极人生大学分享:当我焦虑的时候我会这样做
寂静老师:揭秘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根本方法!
一个家庭最大的危机:家长越焦虑,越不“认命”,孩子越躺平 (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