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敏芊|后疫情时期,本想深耕一个行业,却面临中年职业的再选择1

敏芊的理想

聚焦成长中的两大基石:

知识框架&认知体系,活出强劲的自己。


敏芊的第45篇原创文章
标签:事业规划


阅读引导:

1、请大家空出15分钟时间,安心的阅读本文,只有不到7%的公众号文章坚持原创了。

2、一周出一篇,这个频率是想说,多和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尝试深度思考后获得实践智慧。

3、文内引用的书名、剧目都标识清楚,目的是想跟小伙伴对书中的观点进行交流,我们一起认知迭代。



写在前面的话:

疫情缓解了,想跟好友约饭,结果没约成,大家情绪都不好:

女友一:
500强企业高管,人民大学硕士,80后,公司CPO,她说:我在行政岗十几年了,即便这个部门裁到一个人的时候,还有我,没想到公司居然连行政部都裁了。
我只想一辈子勤勤恳恳干好一个工作,但现在不得不面临职业的再选择。

女友二:
联合利华,研发部门高管,华理硕士,80后,干了10年,整个部门搬迁外地。她说:公司抛弃你的时候,是不会跟你打招呼的,而我也不得不摆脱温水里青蛙的命运了。

女友三:
雀巢公司,营养部高级策划兼培训师,年薪50万,80后。她说:我所在的整个部门全被端了,失业的时候,我都没反应过来,雀巢算是一条大船了吧,而且我很喜欢这个工作,也很得上级赏识.......。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在避风港里,其实是我们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以为祥和一片,即便外面已是疾风骤雨了——

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VUCA,变化、波动、不确定都是家常便饭。而这次疫情只是加速了“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的消失。

想想,横竖都是一刀,早切或许比晚切好。

究竟什么是VUCA时代?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增刊为此话题还专门写过十一篇文章,如果用一个成句概括:一团乱麻。

VUCA(乌卡)是事物呈现的一种客观状态,最早起源于美国军方,是一个指挥员在战场上面对的四种状态;

1.     Volatility (易变性)
本意是挥发性——个东西本来是这个样子, 但是很快就变成不是这个样子了 ;

2.   Uncertainty (不确定性)
易变性,是你能够比较清楚地看见一个状态, 虽然它很快不是这个状态了,而“不确定性”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东西都是不确定的,始终是 一个不确定的状态;

3.   Complexity (复杂性):
“复杂性”是不但要素总量多,要素之间产生新的变量也很多,所以面对它,你往往是一种捉襟见肘的状态一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4.   Ambiguity (模糊性):
这种状态就像我们看云,是像一只羊呢,还是像一头牛呢?都是很模糊的。

在这样的时代里,类似于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会越来越频繁的。(黑天鹅事件说的是那些不可预测的、且影响极大的事件,比如:2008年的金融风暴等)

只是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能做的再也不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以自己的变来应对世界的变”;

【作者的心理话:提出这个问题时,就感觉很有压力,这不是单纯的一篇文章了,简直是一堂99元的课了】

以下是回答本题的框架,本篇讲前三点,下篇讲后三点:


祝大家:五一快乐

学有所获,心有所向

1、此地不可久留,走出“中途镇”;

4、跳出思维陷阱,「逆向思考」另辟生存蹊径;

3、内心安定,避免“越努力,越焦虑”的状态;

4、延长你的故事线,世界在绽放无数的可能性;

5、建立成长的底层逻辑,设置人生「意义发条」;

6、终身学习,优化自己的知识框架&认知体系;


01


此地不可久留

其实人啊,不能让自己太舒服了,需要不停的给自己找“不自在”,如果自我诊断“有幸”进入了舒适区,一定要给自己立块牌子放在工作台上,这块牌子上刻着:“此地不可久留”——


这个“此地”,是一 个叫“米德尔马契”的小镇。
出自乔治-艾略特撰写的一部英国文学史上地位非常高作品 《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

乔治描写到,在这个小镇上生活着一群人,在他们年轻时停留在小镇上,都是满怀激情,雄心壮志的;

同时他们相信,眼前的苟且,不代表诗和远方,因此将来一定要走出小镇,实现对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可不知道为什么,渐渐的他们就都滞留在小镇上,开始过起了平庸的生活而不能自拔,于是他们永远滞留在了中途。

吴伯凡老师,把“米德尔马契小镇“形容成了「中途镇」,把停留在中途镇的这些人称为「中间阶级」。

他认为中间阶级与其说是一种对社会经济阶层的描述,不如说是对一种心智状态的描述。

我看完书之后,发现这个比喻很恰当,不自觉的就对号入座了。

的确,我们这些人的特点:知道有一个远方,也采取了行动,向目的地出发,但走着走着,就走不动停下来了;

停留在了”中途镇“,过起了平庸又不乏一点儿小幸福的生活,但内心似乎又有点不甘心。

可为什么呢?

原因是停留在“中途镇”的我们久而久之,都得了“哈姆雷特综合症”。

具有这样“症状”的,都是一些非常有能力和愿意付出的人,面对很多事情,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怎么做,可是,也许会在一个地方过久的思考和掂量,以至于步履艰难。

我们的内心总有一种声音:“之所以走不远是因为知道得太少”。因此时常会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既想摆脱又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摆脱的状态。

那怎样才能不滞留在这种状态呢?

近代不少文学家和哲学家也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反而不是深化自己的认知,而是寻找一种机缘或者场景——

有哲学家把这个场景称为“抛入”,或者“被抛”,也就是说:真正能让“停留在中途镇”的人行动起来,是一种把你抛到一个场景中的无形力量。——《认知方法论》

正如哈姆雷特一样,如果不遭遇那种状态,可能一辈子都徘徊 在 “to be or not to be , this is a question,。

所以这次疫情,不管是偶然的场景,还是vuca时代,早晚都会来的一次黑天鹅事件。

对于“中途镇”的人来讲,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终于“被抛入”到一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场景中,也给了我们一次走出“中途镇”的机会。


02


跳出思维陷阱
「逆向思考」另辟生存蹊径

轻松一下,做两个小游戏(每个小游戏时间5秒钟,不许作弊哦,可在留言区给出正确答案,有小礼品:赠送已经停止印刷的经典《人类的认知》美·司马贺

问题1:如果1=5,2=10,3=15,4=20,那么5=?

问题2:请看下面一张图,最后一格的数字是几?

你的答案是什么?
5
4
3
2
1

如果你给出25或者16这个答案,首先肯定这个答案是错的。

但我更关心的是,此时的你是什么一种状态?如果你内心一上来就非常认可这个答案,而在别人反对你的时候,你会很不服气吗?你会说”难道不是吗?”

其实这时,你无意中已经在捍卫自己的立场,或者说你大脑中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捍卫它自己。

那么,有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出了答案,但在下一秒又马上否定了呢?然后自问:没这么简单吧?出题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他想干嘛?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如果这样问了的话,恭喜你,离正确的答案就不远了。

避免落入思维陷阱的首要条件是你的质疑和提问——

提出关键的问题,其实是给我们的思维杠杆找到一个支点:你会有一个猜想,但立即会有很多东西反驳你这个猜想,让你缩小包围圈,逐渐接近正确的答案。

这种提问,猜想,反驳,摸索的过程,就是思维跃迁的第一个必备思维模型。
——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沿着人们习惯性的思考路径去思考,而逆向思维则是指背逆人们的习惯路线去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

就拿上面的这个道题来讲,顺着做逻辑推理,往往就掉入了思维陷阱,你肯定会得出一个25或者16的答案。

举个栗子:
假设价格是影响某品牌衣服销售的唯一原因,现在该衣服的销售情况不理想,如果你是该品牌服装的老板,你会怎么做呢?

我想此刻蹦入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想法就是“降价促销”,但是有人却会反其道而行之:“加价!”

这是发生在顶级奢饰品牌香奈儿身上的真实故事。在销售不好的那段时间,香奈儿选择的措施就是加价300%,结果一举深化了其顶级奢饰品牌的印象,销售逆势上涨。

逆向思维会让我们在创业中另劈蹊径,找到“红海”中的“蓝海”——

还记得前几年刷爆朋友圈的“北大卖猪肉的”陈状元吗?

陈状元的猪肉叫"壹号土猪”,这个猪肉比普通的猪肉要贵一至两倍,但是有意思的是,他在超市里开设专门摊位的时候,所有猪肉上午就卖完了,下午就买不到了。

他是怎么敢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别人一倍甚至两倍的价格?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过猪肉市场,普遍规律就是:一斤肉卖多少钱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你这个摊位只要贵出了一毛钱、两毛钱,消费者就立即会远离你。

但陈状元不这么想,他反过来想,消费者都买便宜的,那有没有一种人就买贵的呢?

于是他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个市场上其实有另一种人,当你问他猪肉多少钱一斤买的,是否买贵了,或者被宰了,他会说: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这家肉香。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去年猪肉价格都上天了,炒的沸沸扬扬时,他们却在群里问:原来是多少钱一斤?
这种人其实是对价格是不敏感的,他们只关注好不好,香不香。

而陈状元的猪肉,针对的就是这样一群人,所以他的产品卖得好,是因为这些人在人群当中是有固定比例的。

大多数人都是用“正向思维”去寻找创业方向,你是否能运用“逆向思维”,在一片红海中,找到“蓝海”呢?

我在文章《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中,写道: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而认知升级的过程,就是自我进化——

逆向思维,也是自我进化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型。

我们所处的是一种生态环境,“职场”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讲,人和动物是一样的,都是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态位」(这一部分我在以后的“竞争优势”中还会提到)。

那么跳出思维的墙,把视野放宽,你会发现动物世界,其实早就给我们很多启迪,但却被我们忽略了。

比如:蝙蝠,最近都不敢提它了,呵呵,它其实就是用“逆向思维”另辟生存蹊径。

同样吃吃虫子,蝙蝠跟鸟不形成竞争的原因是,当鸟开始“倦鸟归巢”的时候,它才出没,这样在时间上,蝙蝠跟鸟发生了错位。

你们都在白天抢吃的,那我在晚上总行了吧,但同时它也要通过不断的进化,形成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在夜晚生存,那就是它独有的“超声波”。

小结:
无论今天我们是否在“中途镇”,或者身处于VUCA这种波动、不确定的时代,首先做的不是停留、抱怨或无所适从。而应该想到的是机遇,一个让我们进化成为优质物种的机遇。

像“蝙蝠”一样,尝试着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在一片混沌中重新观察和定位,另辟生存蹊径。

经常看我文章的小伙伴已经知道了我的行文规则,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how如何做?

我是一定会给大家方法论的。以前写“营销”如此,现在也一样,所以,接下来又到了“how”的部分:

如何才能训练「逆向思维」呢?

我开始训练的第一个方法是:从关注别人如何成功,转化为关注别人如何失败!

换言之,先停停这一类学习:
<让社群快速变现的10种招数>
<从0到100万,我是如何成功逆袭的>。
而是去关注那些成功人士失败的种种经历。

我在文章《实体店不赚钱的8个坑》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有这样一个调查问卷:
有两场同时进行的讲座,只能二选一:
一场是成功人士讲述他成功经历的分享 ,    
一场则是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经历中的失败。

你选择参加哪一个?(思考3秒钟)

这个问卷发给100个普通人,99个人选择去参加讲述成功的讲座。

同样问卷给了100个已经有了事业基础的成功人士,99个人则选择去参加那个分享失败的讲座。

这就是两类人之间本质的区别,是从选择的时候就开始的区别。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对企业家来说,失败才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在创作《大败局》时,吴晓波肯定想不到这本专门讲企业失败的书,后来竟成了MBA教学的重要参考读物。这本书成功的本身,也是源于吴晓波的逆向思考。

当我明白了「逆向思维」的这种模型之后,马上在工作中实践,比如那篇《实体店不赚钱的8个坑》分析了不赚钱的案例,这样帮企业做营销策划时,就先排查他们是否存在这些问题,从而降低失败的概率。

再比如:
去年,我去保险公司学习,首先找到最成功的,干了15年的,年薪百万级以上的大咖,然后我问她:

你在成功成交第一单前,一共失败了多少次?每一次都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败的?

作为一个新入行的保险小白,即便我是老营销,一下水,也肯定会被噼里啪啦的打脸,隔行如隔山嘛。

这样问的结果就是,大咖所踩过的坑,被打过的脸,至少我可以避免90%,反之,提高了成功的概率,降低了试错成本(比如人脉的流失,时间的浪费)。

小结:
因此我们不要过多的关注成功人的分享,成功学的经验,毕竟成功是偶然的,很多是幸运的因素。

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这些人,是如何不断的分析,总结一次又一次失败经历,而从中得出的经验教训。

《穷查理宝典》中芒格讲述过一个乡下人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明确告诉了我们以上方法的可行性。

要是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这句简单的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它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想掉入哪个陷阱,不想在哪里跌跟头,那我就会去研究如何避免。
训练「逆向思维」的第二个方法:「事前验尸」

美国人爱德华.赫斯在《学习的科学》中介绍了这种思维工具。




「事前验尸法』应当用在对行动方案做出初步决策之后和采取行动之前。
它要求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假设所提议的行动方案已经实施但不幸失败了。

之后的下一步是整理大家所写的有关行动方案失败原因的清单,然后回到所提议的行动方案本身,评估一下对这些潜在的隐患是否做足了排除工作。





说人话,就是我们在做项目时,除了考虑成功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思考:

“假设项目失败了——”,然后,沿着失败的这个结果,去思考导致失败的原因,再然后,给这些原因分别找出解决的方案。

这个思考的过程是提出一连串问题的过程:

假如项目失败了,导致失败的原因会是什么?
诱因会是什么?这些原因和诱因是否可以克服?
如果需要克服,在开始前和进行中该采取哪些措施?

假如项目失败,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之外,是否还会有其他方面的潜在损失?
这些潜在损失是否可以接受和挽回?
......

总之,虽然「事前验尸」名字不好听,过程似乎也让人感觉畏手畏脚。而关注别人失败,也会让被关注的对象很不舒服,但这才是让我们发现事情真相的途径,也是理性思考的一部分。

小结:
事实上,许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正面思考来解决的。

所以伟大的代数学家卡尔・雅各比经常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在查理芒格的投资生涯中,他也非常提倡「逆向思维」,并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收集了很多错误判断的例子;他仔细研究了该如何避免得到这些下场,从而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进行了很好的规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高手始终让自己升维进步,就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无知
玩转逆向思维,从元认知-心智的视角切入,反观想法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逆向思维 #为人处世 #认知#思维 #人性
逆向思维学初中数学 看看这些题都会做吗(附答案)
财商教育小故事4:逆向思维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