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县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邮箱:3125136050@qq.com


文化上求繁荣


1986年春,华县文化馆组织基层文化工作者通过调研收集,编写了民间文学丛书一套16册。1988年,《华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在陕西省率先完成修订出版。《华县民间故事集成》入选作品251篇,约29万字。《华县歌谣集成》入选224首。《华县谚语集成》入选作品5000余条。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学汇编成册,既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又有益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的学科研究,还为传播文明、翻新故事提供了文艺创作的生活源泉。
,
《华县民间故事集》封面
1989年8月7日至16日“华州地方民俗风情”和“华县农民书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展出民间服饰、刺绣、雕刻、剪纸、礼馍等1100多件,照片120余幅,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两展在京举办期间,共接待参观者55000余人次,还吸引了来自美国、苏联、法国、日本、朝鲜、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的客人550多人次。同年9月6日,“华州两展赴京回陕汇报展”在西安美术家画廊举办。

华县“两展”是华县人民值得永远牢记与骄傲的日子,提高了华县在全国的知名度,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现、培养了众多的民间面花制作能手、刺绣能手、皮影雕刻与表演艺术家,为发展刺绣产业和皮影艺术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继承和发扬了民间艺术。

这一时期,华县的“乡镇文化大院”独树一帜,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985年以后,各乡镇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需要,以文化站为基础,办起了集科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开展了以文化娱乐为基础的形式,以科技普及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本任务的大文化(华县干部群众称这种“三位一体”为“大文化”)活动。到1987年,19个文化站建成的文化大院,占地总面积144. 4亩、房屋512间,普遍建立了室内外影剧场和体育游艺场及科普协会、体育协会、电影电视放映队、文艺演出队、图书阅览室、科普讲座室、广播宣传室、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室和一些板报专栏等。
各文化站在大文化工作中,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方针政策宣传、科技知识培训、致富信息传递、卫生防疫指导、文化娱乐活动,等等。大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广大群众。

1987年,各乡镇文化站在文化大院举办基层干部培训班140多期,轮训干部4200多人次;举办科普讲座310多场次,听众6. 7万人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274期,为农村培养各类技术人才1. 9万人;举办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活动511场次。大文化活动结出了丰硕之果,全县农村社会风气,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受到了省、地及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和赞扬。

1985年和1986年,华县先后被渭南地区评为“群众文化先进县”及“大文化活动先进县”。

1986年12月,渭南地委和行署在华县召开了渭南地区大文化活动现场会。

1987年12月,省文化厅在华县召开了陕西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总结推广了华县大文化活动的做法和经验。

1990年,赤水、东阳文化站参加了全国百家文化站经验交流会,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文化部有关部门多次来华县考察,挖掘华县书法、面花、皮影、蹦鼓等民间艺术瑰宝,不断提升了华县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

原文来源:《渭南市华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刁蒲城,野渭南,土匪出在二华县”,关中盆地的独特历史文化
华州秧歌戏
立足基层 面向群众 服务社会
德州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实事 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山东郯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吉林:吸一口空气,“文化”满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