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拒绝给孩子贴标签,从认识“期望效应”和“刻板效应”开始

相信孩子,孩子就真的能做好

大家好,我是王明姬,学会“24条心理学法则”,告别焦虑,助力成长,养育心理健康的孩子。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你与孩子沟通的一言一行是影响孩子的未来,要讲的育儿心理学法则是“期望效应”,它来源于心理学一项著名的实验:

1968 年的某一天,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和助手雅各布进行了一项实验,目的是探索教学过程中热切的期望对于实现目标是否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选 3 个班,在这 18 个班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其事的“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学生名单,并且告诉教师,根据测验结果,名单上列出的学生是班上“最有发展空间”的学生。

出乎很多教师意料的是,名单中的孩子有些确实很优秀,但有些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还比较差。对此,罗森塔尔的解释是:“我预测的是他们的发展空间,而非现在的情况。”鉴于罗森塔尔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教师们从内心接受了这份名单。随后,罗森塔尔又叮嘱教师,不要把名单外传,只准他们自己知道,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8 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又来到这所学校,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变化。

其实,罗森塔尔提供给教师的名单是随机挑选的,他根本不了解那些学生,而且也没有考察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也就是说,罗森塔尔撒了个权威性的谎言。

为什么谎言也可以发挥作用呢?

罗森塔尔认为,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影响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当教师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些孩子未来不凡,孩子们也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喜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在各方面有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种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据说,这个实验后来被某位较真的德国人听说了,在德国也做了类似实验,在某校随机抽取 20 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并且给老师和学生暗示,这是一个经过智商测试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属于“精英班”。20 年过去了,当再去调查这 20 名学生成年后的成就时,研究人员发现,这 20 名学生每个都很优秀,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成了名副其实的精英。

这一效应同样会出现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美国职业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就是受益者之一。菲尔普斯共收获了 23

{!-- PGC_COLUMN --}

枚奥运会金牌和 26 枚世锦赛金牌,在世界游泳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早在他 9 岁的时候,医生就确诊他患有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症,特征是学习缺乏持久性,身体活动过度,控制不住,粗心大意,易出事故,同时伴有认知、运动或语言发育的延迟。值得庆幸的是,妈妈并没有认定自己的儿子不擅长运动,而是始终积极鼓励他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并在他 10 岁那年,建议专攻游泳,最终成就了一位改写奥运历史的泳坛王者。

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亲子之间,大量的研究和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孩子身上有各种不足,也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们的努力和点滴进步,让孩子经常感受到你对他的积极期望与信任,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在这种力量之下,孩子会出现惊人的改变。

与“期望效应”截然相反的是“刻板效应”。它是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固定印象来判断和评价他人。比如,父母一旦形成了“孩子做事慢、爱磨蹭”的刻板印象,就会不自觉地寻找生活细节、寻找孩子那些磨磨蹭蹭的时刻,而忽略了孩子偶尔的利索。

“刻板效应”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忽视孩子的新变化和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和不满,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还会导致你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在你多年的念叨中,孩子真的变成了你害怕的模样。比如,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他果然考试不及格;老说孩子贪玩,他却真有了网瘾;担心孩子早恋,没想到他高一就去开房……当你在不停地给孩子“贴标签”时,他只能在你这样无数次的暗示中成长为你经常说的模样。

所以,需要竭力避免给孩子贴“不良标签”。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一,经常留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们的努力和点滴进步,你的评价应随着孩子一起改变。

孩子最渴望获得的是父母的认可。请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认可与鼓励。对于这些,也不要只是看在眼里,而是明确地表达出你认可他的哪一行为、哪次努力、哪些想法,并用实际行动,比如鼓励的眼神、振奋的互相击掌,或者为孩子购置一件他一直渴求的物品来支持他的努力或改变。

第二建议是,父母的批评应指向事件本身,而不是针对孩子整个人。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当然要指正,但说的时候应集中于行为本身,而不是攻击孩子整个人。比如,你可以说“你忘记写作业,这件事我很生气”“这次考试因为马虎丢了七八分,真是太可惜了”,但请不要说“你哪里是忘记写作业了,你根本就是偷懒、不努力!我对你真是失望透顶!”或者“你总是这样稀里糊涂、丢三落四的,将来还能做成什么!?”

后面的这些带着浓浓的对孩子整个人的指责和否定,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足以毁掉他们。

第三点建议是,父母的表扬和鼓励需要兼顾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如何或获得什么荣誉。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刻板地看待孩子,是因为我们总是把眼光盯住孩子的那些缺点,而忽略了其他优点。有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我们期望孩子发展的那一面,比如学习成绩、艺术的等级证书,而忽略了孩子在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在努力超越自己、有美好的心灵和品行等其他同样值得自豪的方面。

教育领域流传着“第十名现象”,大意是说,日后获得成功的人,未必是那些在考试中一马当先的孩子。因为过分在乎考试排名,这些孩子容易为了考试成绩和排名而放弃其他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拓展视野的机会。反而是那些成绩中上的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反而有机会得到更完整的发展。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本节课的育儿心理学法则是“期望效应”。请留意孩子身上闪光的方方面面,看到他的努力和点滴进步,让他经常感受到你积极的期望与信任;批评的时候请只针对事件本身,不要连带着否定孩子整个人。

下节课,我将与你分享如何看待并应对孩子的各种任性。下节课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效应|人们会成为想像中的样子: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郑委
教育中的36种心理效应-终身学习-中国教育人博客
慎给孩子贴标签
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如何提高教育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