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奏折威力有多大?李鸿章与翁同龢结下仇怨,北洋水师因此覆灭

看过电视剧《清平乐》的朋友想必留意到了,北宋朝官员给皇帝上书,写的都是劄子(读音为zhá zi), 劄子是北宋始出现的一种重要公文文种,很多人虽多多少少看过一些历史书,却对历史上的一些专业名词不熟悉,便认为但凡大臣给皇帝上书,都叫做奏折,岂不知奏折是清代专有。在奏折出来之前,大臣给皇帝上书一般称作奏疏、题本、奏议等。

清代做官,首先就要学会写奏折,当年曾国荃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根本不知道怎么写奏折,曾国藩可谓手把手教弟弟写,毕竟奏折讲究太多,措辞用语十分重要,不然一不留意,要么得罪皇帝要么得罪同僚。胡林翼在世时,认为他当时整个朝廷中,奏折写得最好的只有三个人,那便是:他自己、曾国藩和左宗棠。殊不知李鸿章后来居上,成为了晚清时期写奏折的高手。

1853年的一天,李鸿章帮老乡、工部侍郎(相当于工部副部长,从二品文官)吕贤基写了一份奏折,陈述安徽所遭受的战火和百姓的痛苦,咸丰皇帝看了奏折之后,直接让吕贤基回乡办团练。

吕贤基根本不懂练团练,突然二品大员做不了了,又不能违抗皇帝圣旨,自己连奏折中写得什么都没有细看就呈递给皇帝了,于是只能懵懵懂懂的收拾行李赴老家安徽督办团练,“时工部侍郎吕公贤基奉命在籍督办团练”,同年,吕贤基在安徽殉国。李鸿章一封奏折间接让二品大员殒命,厉不厉害?

其实,这对于李鸿章而言还不算什么,他有一封奏折影响巨大,让两代帝师翁同龢父兄丧命,两人相争几十年,甚至最后间接导致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时全军覆没。

事情要从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期间说起。李鸿章原本跟随吕贤基回乡办团练,后吕贤基殉国,李鸿章遂在父亲的引荐下成了曾国藩的学生与幕僚。

在清朝,信得过的幕僚会被委以重任,帮着处理非常重要的事,比如写奏折、算账之类,左宗棠曾经给张亮基做幕僚的时候,张亮基将全部军政实物悉数托付给左宗棠。李鸿章给曾国藩做幕僚的时候,就常常帮着写奏折。

安徽巡抚翁同书与苗沛霖关系暧昧,苗沛霖一会投降清军,一会投靠太平军,翁同书都容忍他,但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就气不过,于是让李鸿章代笔,将翁同书告了一桩,李鸿章也算是绝,在奏折中先是痛陈翁同书种种劣迹,同时自己主动为翁同书求情,说“臣职分所在,理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这无疑就是断了翁同书的后路,希望皇帝不要放过翁同书。

很快,皇帝(那时皇帝还小,真正做主的是两宫皇太后与恭亲王)有了决断,翁同书被下大牢,判了死刑,他弟弟翁同龢是皇帝老师,最后还是给了他一个缓刑,让他回家伺候年迈的父亲翁心存,为父亲送终后再执行死刑。不料他回家没有多久,翁心存就去世了,毕竟长子被判死刑给他打击太大。翁同书在父亲死后被改判流放新疆,最后死在了路上。

在翁同龢看来,父兄的死都是曾国藩害得,毕竟奏折署名曾国藩,后来经过了解,得知真正的执笔人是李鸿章,于是恨透了李鸿章,据说已经达到一种只要李鸿章支持他就坚决反对的程度,而这个恨后来在光绪年间得到了彻底爆发。

1894年,日本将军队开到了朝鲜,那是清朝是朝鲜了宗主国,有义务保证朝鲜不被其他国家侵略,于是中日之战一触即发。

作为光绪皇帝的老师与军机大臣,翁同龢深得光绪帝信任,当光绪皇帝问起与日本是战是和时,翁同龢一马当先,极力要求光绪皇帝一战。他坚持主张对日本开战,而所针对的其实不是日本,而是李鸿章。中日开战,必然用到水师,而当时大清水师最为强大的就是李鸿章控制的北洋水师,不管北洋水师最后战败还是获胜,都会被消耗势力,而这也会影响到李鸿章的势力,尤其是战败,必然让李鸿章仕途受损。

最后,甲午海战清朝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对于北洋水师的覆没,很少有人看到翁同龢在期间起到了的作用,毕竟,他主管户部,牢牢卡住北洋水师的脖子。北洋水师在参加甲午海战之前,已经很久没有更换过老旧破的设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 甲午战争的罪魁祸首:光绪的老师翁同龢
他,李鸿章一生的对手,最终战胜了李鸿章,结果却将大清带向灭亡
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恩恩怨怨
军人生来为战胜:从一场战争看一支军队(节选)
可笑,大敌当前,晚清政府不积极抵抗,反倒忙于内斗*
翁同龢:甲午战争真正的罪魁祸首,六年不给北洋水师一分经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