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外诱饵弹与导弹的对抗,牺牲自己只为欺骗导弹,保护飞机

当红外制导导弹出现后,战机面临着新的威胁,与雷达制导导弹不同,红外制导通过导引头搜寻热辐射寻找目标,自身不用依靠雷达引导,战机安装的告警器无法接收到雷达信号或者激光信号,也就无法提供警示,等飞行员发现危险时,情况已经相当紧急,留给驾驶员的时间不多,为了解决红外制导导弹的威胁,红外诱饵弹被发明出来。

红外诱饵弹的作用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被发射出去后就会燃烧发热,早期红外制导导弹会追着最大的热源不撒手,所以早期诱饵弹都能以数千度的高温燃烧,假如诱饵弹成功欺骗了导弹,就能造成导弹脱靶,成功保护战机。

红外诱饵弹往往是多枚一组,因为单枚产生的热量太低,不足以“欺骗”导弹,或者说成功的概率太低,不敢如此冒险。诱饵弹本身就是一种简易的火箭弹,内部填充镁这类能高温燃烧的物质,并且能产生大量高温烟雾。不过诱饵弹需要在发射离开战机后才开始燃烧,否则这高温会对战机造成损伤。一组诱饵弹并非一次性全部释放,而是以很短的时间间隔释放,这样它们发射出去后才能组成更大面积的热源。

在实战中,红外制导导弹一般发起追尾攻击,战斗机在发现危险后立即释放诱饵弹,同时应该将飞机拉起做大机动动作,同时降低发动机功率,降低红外特征,不出意外的话导弹就追着诱饵弹去了。

可是如大型轰炸机、运输机、大型直升机等无法做出类似的动作,它们只能尽可能地机动,与诱饵弹拉开距离,好在更大型的飞机能携带更多的诱饵弹,可以间隔释放多组诱饵弹,增加导弹识别的难度,提升存活率。

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曾被便携式导弹打怕了,研究出一种新的战术,当大型飞机在野战机场起飞或者降落的时候,不管有枣没枣,打它三杆子再说,进入低空空域就有规律的释放诱饵弹,这个办法看似很浪费很呆板,但是确实干扰到了游击队的导弹瞄准,有时导弹一开始就“一根筋”的奔着诱饵弹就去了。

那么导弹方面就只能一直“傻傻的被骗”吗?设计者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先是出现了组合型导引头,导弹除了红外制导之外,还融入其他制导模式,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可是组合型也意味着更加复杂,造价更高等问题,于是改进型红外导引头又出现了。

新的红外导引设备融入了初中的物理知识--光谱,其原理是飞机使用的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光谱与诱饵弹燃烧的光谱不在一个波长上,导引头只需要学会“分析”光谱,加上智能技术的加持,就能搞清楚哪个是诱饵弹,哪个是真的战机发动机尾喷口。

诱饵弹紧随其后也开始进步,通过采用不同的填充材料,它也能模仿发动机的光谱波长,可你以为导弹对此就没办法了?设计师又发现不管诱饵弹怎么变,它的紫外信号无法模仿发动机,于是紫外导引头又开始运用。

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非是激光炮这类划时代意义的武器走向实用化、轻量化,空空导弹、地空导弹这类武器仍然会长时间存在,只要飞机机体和发动机还散发热辐射,红外导引头就会存在,诱饵弹还将与之长时间对抗下去,谁能取得战场优势,就只有靠实战来说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军机对中国战机发射的干扰弹是个啥样子?
战机被导弹锁定后,有多大几率逃生?
它是史上击落战机最多的导弹 发射后不用管 曾让苏联人闻风丧胆
被导弹锁定时的战斗机为什么不发射导弹,让导弹追导弹?
“精导”科普万花筒(54)“太阳夹角”与红外制导
导弹追飞机是什么原理?导弹的机动性真的能拐弯调头什么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