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贾母'掰谎记':别再冤枉贾母讽刺黛玉了!(下)

【我说《红楼梦》:细节之中藏真相,文本细读是正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贾母实力护黛玉剧照

此篇上承《详解贾母'掰谎记':别再冤枉贾母讽刺黛玉了!》(上)而来,建议有缘的读者朋友先看上篇。


对五十四回中贾母'掰谎记'的解读,一向众说纷纭,最离谱的看法就是认为贾母当众讽刺黛玉,借机反对宝黛爱情!贾母是一个特别有修养的贵族老太太,岂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讥讽自己的嫡亲外孙女?贾母可真是失心疯了才会如此毫无分寸!姑且不说贾母自从派人接来黛玉以后就让二人同吃同住、煞费苦心培养宝黛感情,平日只乐见宝黛和睦、听到宝黛闹别扭就着急上火,整天'两个玉儿'不离口的叫着,……单说贵族老太太想教育自己的外孙女,为何不在自己房间里私下悄悄嘱咐而是当众讥刺,如此做法置贵族之家的礼仪体面于何地?真是奇哉怪也,持如此怪论者为何如此不通世事人情?

还有论者认为贾母此举并无特别深意,只是曹公借贾母之口阐明自己的文学理念,表达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反对。此论有一定道理,毕竟曹雪芹在第一回就借'石头'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贾母掰谎之言与石头此论确实有相似之处,曹公在此处再借贾母当一回传声筒也未为不可。我们如果从全书立意宗旨的宏观角度去看这两段言论,自可如此理解,但是,这样的认识未必符合曹公本意,因此,我们还要追究在元宵夜宴这个特殊的场合,贾母为什么突发此论?在那个场景,那个时间,是什么促使贾母一定要打断说书艺人,而发表自己的宏旨妙论?贾母掰谎到底有无用意?如果贾母有所讥刺,则刺向何人?


这就需要我们重返元宵夜宴现场,以'文本细读'之法来寻绎其中的隐情。为了论说方便,下面仍然采用文间夹评的方法来细读原文:

上面两席是李婶、薛姨妈二位(元宵夜宴,首写座次安排,既是文势必然;又有用意,暗示座次安排有玄机,下文凡写座次文字,皆需特别注意;二人是客,北边上席)。贾母于东边(古时以东为尊)设一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外另设一精致小高桌,设着酒杯匙箸,将自己这一席(贾母的席面)设于榻旁,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安排此四人坐贾母的席面有用意,暗示贾母最爱者此四人也;宝琴、湘云已订婚,宝、黛的关系呢?请读者自己领会)坐着。每一馔一果来,先捧与贾母看了,喜则留在小桌上,尝一尝,仍撤了放在他四人席上,只算他四人是跟着贾母坐(特意强调一次,恐被糊涂读者略过)。故下面方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下首陪席);西边一路便是宝钗(宝钗已经被摘出来了,请看对面东首一席四人是谁)、李纹、李绮、岫烟、迎春姊妹等。……(第53回)

廊上几席(屋外抄手游廊下另设席面),便是贾珍、贾琏、贾环、贾琮、贾蓉、贾芹、贾芸、贾菱、贾菖等(男女内外之别,礼节)。……(第53回)

以下所引皆出自第54回:

二人(贾珍、贾琏)遂起身,小厮们忙将一把新暖银壶(注意,暖,可保酒温)递在贾琏手内,随了贾珍趋至里面。贾珍先至李婶(首敬客,礼节如此)席上,躬身取下杯来,回身,贾琏忙斟了一盏,然后便至薛姨妈(仍是敬客)席上,也斟了。二人(李婶、薛姨妈)忙起身(站起,礼节)笑说:'二位爷请坐着罢了,何必多礼。'于是除邢、王二夫人,满席都离了席,俱垂手旁侍(珍、琏敬酒,李婶、薛姨妈二客起身,除长辈外其他人等俱需起立,礼节)。贾珍等至贾母榻前,因榻矮,二人便屈膝跪(祖孙关系,自然要跪)了。贾珍在先捧杯,贾琏在后捧壶。虽止二人奉酒,那贾环弟兄等,却也是排班按序,一溜随着他二人进来(虽是珍、琏敬酒,二人在弟兄辈中为长,其他人自然不可安坐),见他二人跪下,也都一溜跪下(礼节)。宝玉也忙跪下了(宝玉也是弟兄辈)。史湘云悄推他,笑道:'你这会子又帮着跪下作什么?有这样,你也去斟一巡酒(引起下文宝玉斟酒)岂不好?'宝玉悄笑道:'再等一会子再斟去。'说着,等他二人斟完起来,方起来。又与邢夫人、王夫人斟过来了。贾珍笑道:'妹妹们怎么样呢(客套一句,其实不需给妹妹们敬酒)?'贾母等都说:'你们去罢,她们倒便宜些。'说了,贾珍等方退出(也需等贾母示下)。

……

宝玉(贾珍代表宁国府,贾琏代表贾赦长房,宝玉代表贾政二房)便要了一壶暖酒(注意,是暖酒,即温热之酒),也从李婶、薛姨妈斟起,二人也让坐。贾母便说:'他小,让他斟去,大家倒要干过这杯。'说着,便自己干了(贾母喝了)。邢、王二夫人也忙干了(邢、王喝了),让她二人。薛、李也只得干了(薛、李喝了)。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齐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她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她不饮(黛玉素不饮酒,宝玉生日时也是将酒倒在漱盂内了),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两人素来亲密,但在此大庭广众之下,又有薛姨妈、李婶等外客,自然特别惹人注意,恐生流言),宝玉一气饮干(宝玉喝得自然,可见早已习惯)。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她斟上一杯(喝了之后自然要再斟满)。凤姐儿(凤姐来打掩护,以去外客猜疑)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明明是暖酒,凤姐偏说冷酒,提示在座人等黛玉因为体虚喝不得),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我喝的是暖酒!二傻子没领会凤姐之意!)。'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跟二傻子说了也是白说)。'然后宝玉将里面斟完,只除贾蓉之妻是丫头们斟的(侄媳妇,自然不用斟酒)。复出至廊上,又与贾珍等斟了。坐了一回方进来,仍归旧坐。

……

一时上汤后,又接献元宵来。贾母(贾母此时是担心的,怎么向外客解释黛玉让宝玉喝酒之事呢,刚才凤姐的掩护已被宝玉破功)便命:……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那两个女先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个名字倒好(嗯,听书名就知道是才子佳人姻缘故事,不知有没有可借用之处?),不知因什么起的?你先大概说说原故,若好再说。'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不重了我们凤丫头了?'媳妇忙上去推她,道:'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少混说!'贾母笑道:'你说,你说。(继续讲)'女先生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们只管说罢(贾母都让继续说书了),重名重姓的多着呢。'女先生又说道:'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元宵节贾母掰谎记

贾母忙道(贾母大喜,机会来了!):'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已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了。'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过!便没听过,也猜着了。'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在座众人注意,不要随意败坏人家女儿的名声),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都是谎话,不合情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二十二回宝玉赞宝钗'无书不知';宝钗画理比惜春高明得多;宝钗劝黛玉吃燕窝,药理竟然比王太医还高明呢),竟是个绝代佳人(第五回:(宝钗)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宝钗自然是'人'眼中的绝代佳人,可惜贾母、宝玉不同意)。只一见了(刚刚才一见到,说明并不是从小一处长大)一个清俊的男人(宝玉宝玉说你呢),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第八回,宝钗主动提出看宝玉的通灵玉,引出莺儿'一对儿'的话),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二十六回,晴雯抱怨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三十六回,夏日午休时分宝钗坐在宝玉床边绣肚兜)?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算不得佳人)。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佳人的母亲,在座有哪几位是小姐的母亲呢?)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第三回,黛玉初至荣国府,贾母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再看宝钗,只有一个丫鬟莺儿)?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老太太最痛恨的是'金锁'谎言)都批出来了。'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金玉良姻'因贾母抵制,至此时5年时间未获寸进),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在座诸人不要因黛玉宝玉饮酒之事随意编排!)。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他何尝知道那世宦读书人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我们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没有这样的事!宝黛可没有私定终身),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连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得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她们一来,就忙叫歇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凤姐助攻贾母掰谎

凤姐儿走上来斟酒笑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这一回就叫作《掰谎记》(贾母要掰什么谎,凤姐作为老搭档心知肚明),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六个'本',贾母掰的不是《凤求鸾》的谎,而是在座某些人撒的谎),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那观灯看戏的人。……'她一面斟酒,一面笑说,未曾说完,众人俱已笑倒。两个女先生也笑个不住,都说:'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没了。'

薛姨妈笑道(不知如何笑得出来):'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比不得往常。'凤姐儿笑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注意,凤姐把自己与贾珍的关系定位为'哥哥妹妹',宝黛正是'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从小一处长大,而且是'淘气',黛玉让宝玉饮酒正是'淘气')。这几年因做了亲(凤姐嫁给贾琏,贾珍成了大伯子),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以后再立规矩也不晚)。便不是从小儿的兄妹,便以伯叔论,……'贾母笑道:'可是这两日我竟没有痛痛的笑一场,倒是亏她,才一路笑得我心里痛快了些,我再吃一钟酒。'吃着酒,又命宝玉:'也敬你姐姐一杯。'凤姐儿笑道:'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罢。'说着,便将贾母的杯拿起来,将半杯剩酒吃了(凤姐特意吃贾母的半杯剩酒,看,我跟祖母亲啊,宝玉吃黛玉的酒也因为是一家人,亲人之间喝对方的酒不是很正常嘛),将杯递与丫鬟,另将温水浸的杯换了一个上来(凤姐已经用过的杯子再给贾母用就不合适了,故而换个干净杯子,凤姐体贴入微,难怪贾母疼她)。于是各席上的杯都撤去,另将温水浸着待换的杯斟了新酒上来,然后归坐。……

……

贾母因问:'天有几更了?'众婆子忙回:'三更了。'贾母道:'怪道寒浸浸起来。'早有丫鬟拿了添换的衣裳送来。王夫人起身笑说道:'老太太不如挪进暖阁里地炕上,倒也罢了。这二位亲戚也不是外人,我们陪着就是了。(一般、标准、普通解决方案)'贾母听说,笑道:'既这样说,不如大家都挪进去,岂不暖和?(贾母还没玩够呢)'王夫人道:'恐里头坐不下。(为啥婆婆嫌弃你是'木头似的')'贾母笑道:'我有道理。如今也不用这些桌子,只用两三张并起来,大家坐在一处挤着,又亲香,又暖和。(谁说贾母是刻板的封建老太太?随和、灵活就数贾母了)'众人都道:'这才有趣。(王夫人无语啊)'

……

说着,便起了席。众媳妇忙撤去残席,里面直顺并了三张大桌,另又添换了果馔摆好。贾母便说:'这都不要拘礼,只听我分派你们就坐才好(贾母亲自安排座次,按自己的心意安排)。'说着,便让薛、李正面上坐(尊客之礼),自己西向(贾母仍坐东手)坐了,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皆紧依左右(这三个女孩坐贾母左右)坐下,向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宝玉不能跟琴、黛、湘一处挤着,需要换地方,贾母心细如发),宝钗(你还跟迎春等人坐一起)等姊妹在西边,挨次下去便是娄氏带着贾菌,尤氏、李纨夹着贾兰,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

……

贾蓉听了,忙出去,带着小厮们就在院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皆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巧,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花炮。林黛玉禀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她在怀中(黛玉必然紧挨着贾母坐,此时才能被贾母搂在怀中)。薛姨妈搂着湘云(只好搂着湘云,女儿宝钗的座位太远)。湘云笑道:'我不怕。'宝钗等笑道:'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王夫人便将宝玉搂入怀内(王夫人确实爱子心切)。凤姐儿笑道:'我们是没有人疼的了。'


可见,贾母掰谎有一个前情,就是宝玉敬酒时,'黛玉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这个情节被称为黛玉喂宝玉喝酒,至于黛玉为什么喂宝玉喝酒,解释也是五花八门,有一种很有市场的说法是黛玉借此举宣示主权:宝玉是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掰谎记的前因

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自从第四十五回黛玉被宝钗一番貌似掏心掏肺的话语感动以后,一直把宝钗当亲姐姐看待;即使是对宝琴,也因为她是宝钗的堂妹而亲热非常,'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似亲姊妹一般'(49回),请问,黛玉向谁宣示主权呢?!

从黛玉宝玉的动作来看,非常自然,从林黛玉第三回进入荣国府,一直到第五十一回凤姐提议在大观园设立一个专供姊妹们吃饭的厨房,宝黛二人一直是在贾母院里跟贾母一起用餐的,这其实是两人自小一处长大,同吃同住的长期过程中养成的习惯;只是当时一时不察,没有意识到这不是在贾母院里进餐,而是有几个刚至荣国府的外客李婶、李玟等在场的情形下而已。

贾母每天都和宝黛在一起,对于他们俩的相处模式非常清楚,但是,对于久经世故的贾母来说,她虽然知道宝黛此举并无深意,但她担心别有用心的人会借此生事,编造不利于黛玉名声的流言蜚语,(请参考晴雯的悲剧,'晴有林风',晴雯的命运影射着黛玉的命运,第五回晴雯判词说'寿夭多因毁谤生',宝玉为晴雯所作《芙蓉女儿诔》中一再说'偶遭之谗,……,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可见诼谣流言杀人于无形!)所以,贾母必须有所行动!

在贾母出手之前,贾母的好搭档、神助攻凤姐已经先行一步,试图打消有人曲解宝黛行为的可能性。她明知杯中是温酒,故意说成'冷酒',就是通过强调是'冷酒',提醒大家黛玉身体不好喝不得,才让宝玉代喝,这是凤姐试图以这种方式向大家解释为何黛玉自己不喝。但是,宝玉显然没有领会到凤姐的用意,他的回答让凤姐的努力徒劳无功!

所以,才有了凤姐的第二次解释,当薛姨妈提醒凤姐:'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比不得往常',注意凤姐的回答,'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淘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凤姐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与贾珍的关系定位为哥哥妹妹,而且是从小一处淘气玩到大的交情,自从凤姐跟贾琏结婚以后成了大伯子和弟媳妇的关系才开始立规矩的。凤姐这是在解释黛玉喂酒的举动没有那么越礼,因为宝黛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妹妹,在一处淘气惯了,就像当初的贾珍凤姐,因为关系亲密举止比较随意,两人只是在'淘气'而已!等将来长大了再立规矩吧。

除了凤姐的神助攻,细察贾母掰谎之言,处处话里有话、暗藏玄机

1. 这位小姐有以下特点:通文知礼、无所不晓;是个绝代佳人;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便想起终身大事;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请看括号内注解,自然清楚贾母锋芒所向是宝钗而不是黛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了的已经死了,活着的一切如常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宝钗最后真的对黛玉真心呵护了吗
贾母唯一一次警告林黛玉是怎样进行的?凤姐是怎样配合的?
钱锺书《容安馆札记》论林黛玉年龄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