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脏“自救”有了新希望 03-民生-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徐瑞哲)成人心肌梗死有救吗?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救”吗?日前,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一项研究成果,并将其列为亮点文章,配发了专题评论。哈佛大学著名发育学家伯恩斯教授评价:这是在寻找冠状动脉起源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为降低心梗后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的 “再生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科学》编委专家帕内尔博士则认为,此项研究发现了出生后心脏仍有生成新的冠状动脉的能力,有助于心血管再生治疗。

    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是全人类因病而亡的首要原因。此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冠状动脉在胚胎期就已经形成,出生后的冠状动脉也是来源于这些血管丛,但这种观点其实并未被严格论证过。在运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的实验中,营养所周斌研究组利用特殊的“转基因工具小鼠”,将其胚胎血管标记上荧光蛋白,显示胚胎血管发育的“踪迹”。他们意外地发现,小鼠出生一两周时,心脏壁内侧居然出现了未标记的冠状血管丛。经过重新标记,周斌研究组发现胚胎来源的冠状血管来自“心内膜”。这些来自心内膜的冠状动脉占总血管比例超过6成,其生长可“跟踪”至出生后第9周。周斌研究员介绍,9周小鼠相当于人类成人的年龄,这意味着后天新生的心血管丛具有出人意料的持续性。

    据悉,研究组已从心内膜上提取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成为制造心血管的“天然材料”。从理论上讲,心内膜干细胞可以体外培养、人工扩增,再植入先天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肌疾病患者的心脏,可能有助于形成“第二冠状动脉丛”。因此,深入探索出生后冠状动脉快速生长的内源性机制,为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冠心病引起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血管再生治疗,甚至体外人工心脏血管生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基础】高传玉:肌钙蛋白增高的可能原因和机理
早读 | 麻醉跟心脏有什么关系?还会心肌缺血?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
6分钟了解心绞痛
揭示成体心内膜转化为冠状血管内皮的潜力
自救和预防, 别让“心肌梗死”猝然夺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