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6种有毒行为,请远离!

今天和一位好几年没见的荷兰老同事(同事A,公司高管)喝咖啡聊聊近况。这种会面难免会谈到一起共事过的其他同事。她说的和(同事B)的交往经历让我感触良多。他们在公司共事8年多,以前工作私人关系都很好,还会私下一起聚会吃饭。她说他最近两三年改变了好多,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让她对同事B心灰意冷。她在去年一年中失去了三位最亲的人(爸爸,妈妈和弟弟),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作为朝夕相处的同事,并且是关系比较亲密的同事B,这种情况下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经过这段时间,接下来她很难再和同事B保持信任的工作关系,在最近一个关键的项目上选择了其他同事一起合作。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对这位同事A的一些表现也是颇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并不期望你能做些什么,一句真诚的关心就足够了。可能同事A都没有意识到他对这个事件的处理方式对他们的关系有这么大的影响,他的行为就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这也是美国职业顾问Kathy Caprino 指出的六个有毒行为之一。

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与态度,伤害了许多情感交流或是潜在合作的机会。哪些心态和行为会让人对你避而远之,被贴上“不值得交往”的标签。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哪六个有毒行为会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有负面影响。 

01
缺乏同理心

不要怀疑,这是最有毒的一种行为。他们对别人的遭遇没有办法表示任何的同情或者关心。根据网上的说法,同理心[专业术语也叫做共情]是对他人的感觉、想法或态度的心理认同或换位思考。

心理学网站将同理心定义为:从他人的角度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经历的状况。就是让你试着想象自己处于他们的位置和环境下,去了解他们的感受或经历。

换句话说,同理心是当你能够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时的心理特征,无论是在情感还是其他水平上。

真正的同情不仅意味着感受他人的痛苦,还意味着被感动以帮助对方减轻痛苦——丹尼尔·戈尔曼

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缺乏同理心的行为,比如上个月埃塞尔比亚空难中不幸去世的中国女孩,就遭到了一些没有同理心的键盘侠的攻击:

- 他们在不换位思考的情况下,就会去匆忙地批评别人。

- 他们一般很冷淡,或者与那些正在受苦或不幸的人切断了联系。

- 他们100 %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觉得任何不认为自己正确的人都是是错误的、无知的或愚蠢的。

- 他们觉得自己有权得到帮助,并利用你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不表示感谢。如果不按他们规矩行事,他们甚至会觉得被冒犯。

- 他们会做或说一些伤害朋友或爱人的话,并时常把他/她的行为归咎于对方。他们相信过错是因为那些受伤害的人,因为他们反应迟钝、太过粗鲁或敏感。

事实上,没有同理心,就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就像我上面提到那位同事A,因为他缺乏同理心的表现,让曾经支持他的同事渐渐远离,从而错失了事业上的伙伴和得到工作支持合作的良机。 

02
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冲着自己来的

有这个毒的人常被周遭的议论或者别人的看法所影响,认为所有的不快和评判都是针对自己,导致被无意义的抨击而悲伤沮丧一天。

这是很常见的行为,也是人性很难避免的特质。这些人每天都有演不完的内心戏,同事的一个眼神,他人的一句话,午餐中的一个笑话,都可能被认为时针对他而来。 这种人不仅自己过的很累,对他人也会造成很大负担,因为对方无意间的一个言行,都会被视为展现敌意:谁想去惹这种人?

事实上,人们的言行表现,绝大多数都是与他们自身有关,而不是因为你。他们对你的态度和反应,都是源于他们自己的经历和思维方式而建立起来的观点。无论是别人觉得你很棒,或者你很逊,那都是别人的观点。我并不是说要完全忽略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而是许多人际关系中的误会或者伤害,都是因为以为别人是“对人不对事”。 

03
满满负能量

没有人喜欢与充满负能量的人相处。在职场上更是如此。当一位同事总是诉说着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刁难的客户,又或者是执行上的种种不顺利,这些悲观的情绪,会引起其他人的快速反感。这些人拒绝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拒绝承。

偶尔的悲观是一回事,而长期困在消极想法中无法走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凡事都有两面,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要只看到负面的那一方,否则会引起偏激的情绪,将会让众人远离你,留下自己孤军奋战。

04
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victim mentality)指的是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倾向于将原因归为外在的环境因素或人力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进而催生自怜心理。另一方面,惯于将自己定位为情境中的”受害者“,逃避责任和放弃拥有的改变情境的能力,放任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在这个状态之下,你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你,每个人都对你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你无法也不能采取行动,只能悲伤与自怜。

受害意味着无需负责。受害者无须为自己的现状负责,也无须为自己承担责任。

一个带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相信他的人生已经不能被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会责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只有他自己完全免于责难。

在工作中,公司对你的期待是你能够独立成熟的处理工作上的事物,而不是一个只会推卸责任的员工。

05
情绪反应过度

每个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忽然被某人的暴怒或者眼泪吓到。这种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可能会因为同事的一个小失误就可以大吼大叫,排队时间太长而马上显出不耐烦,由于上司的一句批评而大哭摔门而出。

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容易反应过度,情绪风暴来得快也去得快,可能要好好思考一下,是生活工作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工作压力太大吗?还是时间不够用?对未来的焦虑?一定要想办法把原因找出来,并去面对缓解它。因为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愿意呆在一个定时炸弹边上。

06
无止境追求肯定

渴望成功是一件好事,需要被赞美,被肯定,是人的本性使然。然而如果一定要借由他人的肯定,通过打败别人来得到成就感,体现自我价值,那可能就会变成一件令同事,伙伴反感的行为。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的人。他们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功,除此之外的人情世故,在他们眼中一点也不重要。执着地追求工作的完美和达到里程碑,却不能用轻松乐观的态度来生活工作,这样的人,很无聊,也会让周围的人疲惫不堪。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只有每天的输和赢。从前的读书人牺牲了“窗下十年”,为的要一旦“飞黄腾达”。我并非说这“窗下十年”不犯着牺牲,是说这十年辛苦有它的本身的价值,不单是一旦“飞黄腾达”的手段而已。如果单单认为一种手段而不认识它本身的价值,那末十年生活真是一张空白了。已经飞黄腾达之后,再去回味窗下的十年,犹之结婚之后再去回味恋爱的生活。引诱着回味,便足证明当初的生活有它本身的价值,也因有这回味,便足证明你当初未曾充分认识那价值。

每次庆祝项目成功时,大家都会花很多时间来回顾这个过程,是那些我们一起经历的起起伏伏让我们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单完成了这个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同理心觉察他人
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教养和独立人格?父母应该这样做
低情商的6种行为:未经他人苦,就劝人大度
酒品即人品?
情绪管理:为什么人总是把自己的坏情绪发给最亲近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