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爆你的学习效率(第3弹)

书接上回,今天讲第3个高效学习方法:间隔。这里说的间隔是指间隔练习或者是间隔学习。它本质上是要求你有规律有计划地把要完成的任务分散到不同的时间段去完成,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而不要在考试截止日期之前进行疯狂的突击。

1 什么是间隔学习

在实际的生活中间隔学习与集中时间进行突击和死记硬背是两个常见的学习方式。往往超级学霸都是间隔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琢磨,所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而且接近本质的。很多伪学霸则喜欢耍小聪明,不到截止日期,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他们往往会在最后的截止日期之前疯狂学习,这种是短时记忆的长期效果几乎为零。但大多数人都在模仿伪学霸,因为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偷懒的方法,在他们看来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一件事情。这无疑是人的贪婪和惰性使然。

2 如何进行间隔学习

提前做好规划是进行健康学习的前提条件。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前,或是某一个学习任务开始之前,你就要做好这样的规划。比如说你1/3/5要学某个东西(上课也好,讲座也好,或是自学), 那么你要分出来2/4/6作为复习和练习的时间,来去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这听上去是非常简单的, 但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没有思路,而是缺乏执行。

3 突击和死记硬背的三个坑

可能有些同学或朋友会说,考试之前进行疯狂突击是非常有效果。的确,我并不否认这一点。集中突击能够形成短期记忆。但等考试过后,你瞬间就忘了。而且这里面有几个坑需要你了解一下。

坑1:突击时的死记硬背实际上需要消耗你更多的时间。

我们知道,学习过程需要主动输入和被动沉淀这两个阶段。也就是说你把信息输入之后,要经过一段发酵时间,信息才能够有效的进入到大脑中,神经之间才能够建立起有效的连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间隔的学习是实际上是把大脑沉淀的时间,发酵的时间,给留了出来。而短期的突击呢?缺乏这个阶段。所以,学习者会通过增加信息输入的强度和时间长度来达到相同的效果。这样的体验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学习5次每次一个小时的效果要比一次性学习5个小时的效果要强太多了,而且心情也会比较舒畅,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坑2:前面提到短期记忆很快就会忘记。

你可以考得很好,但是你在学习过程中所消耗的这些时间则完全被浪费掉了,因为它们并没有转化形成你大脑中的长期记忆。我们知道,不管你在学习什么——自然科学、数学、外语——都将取决于以前的基础知识,没有长期记忆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在浪费生命。等到下次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你又必须从前往后再痛苦的捋一遍。这是极其愚蠢的学习策略。

坑3:短期突击死记硬背不可避免地会占用你的睡眠时间。

而我们知道睡眠对于学习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整天无精打采,你的听课效率甚至是玩的效率都会大打折扣。每天无精打采的状态,连继续突击的资本都没有了。所以,一旦进入这个恶性循环得及时止损。我是橙哲学堂周老师,国际IB/AP/Alevel/IGCSE课程实践者,国际教育观察者。这是我发布的第20篇文章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否则将视为侵权并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理老师直言:中学吃透这份资料,哪还用捧着教科书“死记硬背”!
读过很多书却记不住,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你要给知识打个结
如果不学哲学,不学逻辑学,所学到的东西,几乎都是依靠死记硬背,并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最大程度地记住学过的内容?值得收藏!
检索练习:看完《认知天性》才知道,我们以前的学习方式是错的
“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