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案!数学好的娃,真不是智商高
文-石头爸

有两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儿:

1、有些孩子,明明不怎么学习,但数学成绩就是很好!

2、有些孩子,明明小学成绩差,怎么初高中突然好了?

对齐了,强迫症的福音...

好奇啥情况吗?这事儿,我最近也在想。

先来探讨第一个话题,为啥有的孩子不咋学,成绩还能不错。

写这个部分的时候就已经凌晨了,当爹的伤不起...我坐在电脑前面,伴随机箱风扇声仔细的回忆了整个学生生涯。

从脑海里揪出一群吊儿郎当还学霸的人,然后归纳总结他们的共性。

别说,还真有,而且不是智商

我小学的时候,班里最机灵的娃儿家里开小卖部的,自己偶尔要接替家长守店。算个加减乘除,对他来说真的是信手拈来。

甚至他还开发了租借漫画书的业务,日租和周租还有不同的收费标注...靠这个成了学校里的小财主。

小学段的学霸,很多都是个早独立的娃。对这群小学霸来说,学校里学的加减逻辑应用题,都是生活中的日常。

小学生家长应该深有体会,小学考的不就是生活中的那些玩意儿嘛。但现在孩子因为看手机时间和电子支付,反而搞不明白时钟和人民币内容。

这些,在我们那儿会是学起来最顺的:

出门玩时间得掐准,回晚了不是挨揍就是没饭吃。人民币?算不明白连糖都买不到。

到了中学,说实话成绩好点的大多还是得努点力,所以我很想讲一个考试的小细节。

我读书的时候成绩不错,也有个不错的人缘。这个好人缘,来源每次考试前,都有一堆同学来找我预定助攻。

说白了,就是传小纸条。

这件事现在看当然是不好的,但读书的时候觉得很讲义气。而且,因为打入了“学渣内部”,我还从中发现不是人人都会打小抄。

老师口中“聪明但不努力”的学生,打小抄都很简洁。

写上几个偷懒没来得及记下的关键公式和定理,考试的时候就靠这点东西,变形、推导、转换...硬是能应付出一个还看得过去的分数。

而在这个“小抄鄙视链”的底层,是满满当当抄上全部的公式、定理,以至于小抄都要叠好几次才能藏起来。

考试的时候,读完题,再偷偷摸摸把小抄展开,然后懵掉:哎?这道题应该用哪个公式来解呢?

这个学渣分层现象,肯定跟智商没关系,

但和学习方式有点关系。

我很早就发现老师上课有一个细节:讲公式推导、理论发现过程这个“考试不考”的部分时,特别喜欢停下来看底下学生的反应。

这个时候眼神一定要坚定,但凡有一点迷茫,都会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

我们读者里的老师,给出了“老师视角”。

当老师的,其实心里都有谱;

当学生的,心里也一样有谱。

愣在原地的学生理解不了一个概念、知识点时,就会求而求其次,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掩盖这个事实。

死记硬背可太有用了,虽然没听懂这个知识点,但只要背下公式定理,也能快速和学霸们达到同一个效果:

例题123都会做了

但这个抛弃“思考”的操作,在面对真题时,多半翻车。

我中学也不是个特努力的崽,不爱背书是常态,更喜欢走点小“捷径”:只记住最重要的公式定理,其他的用的时候再推导出来。

甚至文科的知识,我也要有个推理过程,比如:中国朝代为啥这样排?

孔子克己复礼复的是周礼...所以春秋前面是周...

刘邦项羽...亡秦必楚所以秦汉...

林俊杰唱的东汉末年分三国...所以汉后面三国...

隋唐英雄传所以隋前唐后...

反清复明,所以明在前清在后...

政治的需要背的每一句话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地理更是一个处处藏着思考推演的学科。

比如,只要搞清楚了青藏高原的“抽风机”功能,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和气候就顺理成章的推导出来了。

说远了,回到咱们今天的数学话题。

刷题...别想了,我只喜欢死磕做错的题,不仅是搞清楚错在哪儿,还要琢磨明白为啥会错,直到完全想明白。

如果这个过程顺利,我甚至会膨胀起来,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解题...

就凭这两把刷子,生生让我练就了一个能跟出题人“换位思考”的技能:扫一眼题目,知道出题人想考核的内容是啥。

反而是卷着书,嘴里叽里呱啦念公式知识点,背成顺口溜的同学...每次考试都焦头烂额,愁眉苦脸。

考试全靠嘴皮子利索,稍微嘴瓢了背错了...题就做错。

表面上,学霸和学渣都记住了这个公式定理,甚至都会做这道例题123了,但认知层面是完全不同的。

怎么拉齐呢?

需要静下来,好好思考下这个公式定理为什么是这样的,又为什么要这样用。

前头两段不算图一共1339个字,其实就讲了一个事儿:

数学学习,得思考。

这既是:

  不怎么学习,但数学成绩就是很好的答案:

Ta的效率高呀,小学在生活中学,中学带着脑子学。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也是小学成绩差,怎么初高中突然好了的答案。

小学可能是差在计算上,习惯思考的娃一旦想通了一个知识点,这一类的题都会做了,在初高中会表现出很强的“后劲”。

当然了,如果分到上述两个现象的娃,还是会引起周围家长的羡慕嫉妒恨,所以我打算加聊一个戳肺管子的现象:

明明小学成绩都还不错,怎么初高中突然就跟不上了!

答案当然还是数学学习,得思考。

只不过,我需要详细讲解到了中学,不会思考的娃儿,会面临一个可怕现象:

烧脑预警分割线

中学困境

考的不会,会的不考

这两年的数学考试,总被考生抱怨:太难了,完全不会。

以前备战数学考试是有“模板”的:刷一遍模拟考真题,再重点刷几遍大题,考前再看看错题本,集中突破。

勤快点的孩子,哪怕数学平常表现不算好,重大考试也不容易掉链子。

这点,相信我们的读者自己都有点记忆:一题一个知识点,什么概率、立体几何、导数...出题角度很类似,解题思路很雷同。

放几个真题,、虽然现在可能看不懂了,但不妨碍勾起老师说的原话:数学只要肯刷题,成绩差不了。

👇2017高考Ⅰ卷

第19题有应用场景了又生怕学生看不懂题,直接告诉考啥。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新颖的题目都快变成日常了。现在的数学考试,已经没以前那个味儿了。

欢迎来到新课标的分割线

环境治理啊,要算树木的平均根部横截面积、材积量,两者的相关系数...

哎?这题考的是啥知识点来着,看不出来啊!

👇新高考乙卷

还觉得是一题一个知识点?

去年的这道高考题考函数、导数、数列和不等式,一题更比四题强。

👇新高考Ⅱ卷

会函数、会导数、会数列和会不等式的考生,集体傻眼了,啥跟啥啊这!解题思路一点都没有。

古代建筑呀,这我知道,历史会考的...哎,这是数学考试,等我看看,考的是什么来着...

👇新高考Ⅱ卷

真题例子就到这里,我怕再这样一题一题的放下去,文章阅读量会受到影响。

但话说回来,这些新课标以后的题,从模样到气质,无不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的核心素养“三会”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题目结合了很多章节的内容,又和生活实际或者传统文化相结合,和平时大量刷题的孩子,刷过的题目都完全不同。

刷题只求做对的学生,看到这题多半是要傻眼的。

认真独立思考每一道题的学生,往往多思考一会儿,就能找到解题思路。

既然提出了问题,文章的最后,还是希望解决问题的。不然,我就成了散播焦虑的坏人。

解决方案就一个字:注重积累。

不过,这个积累有两层含义。

1

注重思考习惯的积累

这个时候就别总想着刷题了,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深度学习。

可以尝试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直接给答案,也不要教孩子那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而是“苏式提问”,多问一问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那么想...

即便孩子最终没有想出来,这个思考的过程仍是有意义的。

日常也可以挑战一些有难度的东西,桌游、编程、搭建...甚至是超纲的故事书,都是培养深度思考习惯的利器。

如果孩子正在一小时两小时的死磕一道题,别觉得是人家傻,这也太值得鼓励了!

做好后勤支持,心中窃喜吧。

2

注重认知的积累

既然小学的内容大多来自生活,就从生活中给孩子启蒙和学习。

乐高可以做教具来搞定几何,数学绘本能让孩子更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还有编程、搭建中的数学渗透...

再选择一些优秀的教辅来巩固知识,就够够的了。

这里我写过四个国家的练习册评测,和一个非常盛大的启蒙图画书评测,大家有空可以点进去了解下,都是我的爆肝之作:

点图片可看全部评测👇🏻

中学既然是考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尝试带孩子了解数学在人类历史中的发展和作用。

别说,数学史里不仅有数学的发展,还有一些数学家的八卦,看着还蛮解压的。

我知道,我知道。留言区里一定会有读者问:

我的数学不好,能教个数学牛娃?

请相信一句改变中国历史名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考试常考的重点公式和定理汇总,孩子学习、复习用得着
数学班主任透露:数学考100分的孩子,这份资料早已倒背如流!
数学老师透露:数学考100分的孩子,这份资料早已倒背如流!
数学老师直言:小学6年次次考100的孩子,这份资料早已倒背如流!
博士老爸大放豪言:小学数学无非就这些公式,儿子6年没扣1分!
退休老教师直言:小学吃透这30题,6年课外辅导班不用报,省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