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期出行精打细算也要上万,远不如做这些有意义
文-ET爸


今年暑假,沉寂了3年的旅行业,终于大爆发了。跟着旅行一起报复性反弹的,还有各种研学营、游学营。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大量问题:

北大、清华团进不去学校,冒着40°高温参观故宫、等着看升旗仪式,还有各种食宿安排问题,甚至孩子安全隐患,都给研学带来了不少阴影。

其实,每年七八月是全世界的旅游旺季,这个时候去主流目的地,体验都不太会好。

无论是带孩子出去旅行,还是送去参加各种营,很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这会让孩子“开眼界、见世面”。

仿佛不让孩子交钱出门开眼界、见世面,我们就是不称职的爸妈。

也有人说,“世面=世界的一面”,山沟里的孩子和参观卢浮宫、北大清华的孩子一样,见的是世界不同的面,彼此之间没有高低之分。

所以不需要特地安排,在哪儿都是见世面。

非左即右的看法,往往都容易偏激。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世界很单纯。

强行给孩子的世界上成人的价值,无论是鸡血还是鸡汤,可能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演给孩子的安排,计划用于赶不上变化

昨天晚上和北京过来出差的发小见了一面,他说上个月带二年级的儿子去了趟泉州,本想着好好熏陶一下,把XX博物馆XX古迹都走一遍。

结果儿子只想去海边玩水+挖呀挖呀挖,什么博物馆、古迹,只是略尽孝心陪他自己走一趟,非常敷衍。

之前提到过的上海英语老师一家,前两天去了青岛。

我问有没有用上我转发的精品攻略,领略青岛的魅力,她说姐弟俩只喜欢在海边玩水+挖呀挖呀挖。

一位刚带全家法、瑞、奥旅行回来的好友也跟我说,大人们心满意足,流连于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少女峰、维也纳金色剧院,两小只一直在催快点,只要在地中海边玩水+挖呀挖呀挖

看来,上周在莫干山遇到的突发情况——侄子和外甥“起义”,拒绝风景观光,只要去泳池玩水,真不是个例。

其实,每次我跟Emma说要带她出去玩,她第一反应就是:有什么玩的项目?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我们逼他们学习不会成功,也不要幻想可以强迫他们“开眼界、见世面”。

旅行与世面、眼界

那么,会不会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孩子长大以后,抱怨自己从小开的眼界、见的世面不够?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自己是什么时候意识到需要“开眼界、见世面”的?

我6岁时,第一次跟爸妈去北京;14岁时,第一次跟他们去上海;18岁时,和高中死党们第一次独立出门,去了烟台、大连。

北京上海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烟台和大连之行,是我开眼界、见世面的起点。

没有父母、老师的照顾和安排,连问路都要靠自己,成了大连人民口中的“小伙儿”,感觉一夜之间长大了。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留学、出差、旅行、旅居,十多年走遍欧洲、中东十几个国家,北美和澳洲大陆,近邻日本东南亚港澳台,习惯了没多久就要倒个时差的生活。

我去过的地方比很多同学、朋友多了几倍、几十倍,可我的眼界、世面并没有比他们“高”多少。

亲临书和电视里的自然、人文奇观,精典场景,当然是回味无穷。

但人生的很多道理,干好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并不需要去很多地方就能掌握。

当过旅行特种兵,对着Lonely Planet、穷游,做行前攻略如备考,旅途中如赶场,每天一个城市、十几个景点,生怕落下了什么,留了遗憾。

刚出去时,异域风情、扑鼻而来的各种气味、耳边不同的语言,让我觉得真的来到了异国他乡,回来后忍不住发微博、朋友圈,见到人就拉着讲外边的见闻。

觉得世界真的大,应该多看看。

地方去多了,再宏伟壮观、鬼斧神工的景色,也不再觉得新鲜了。

- 咱们的孩子们也一样,想通过旅行来见世面、开眼界,恐怕还是要等他们能自己独立出行的时候。

- 很多眼界、世面,未必要通过旅行;而旅行的“收益”,也是逐步递减的。

前几年一次去西班牙,从安达卢西亚打卡完塞维利亚皇宫、西班牙故宫、私奔小镇龙达等旅游攻略说必去的地方后,驱车前往巴塞罗那准备看高迪的圣家堂、巴特罗之家,路过了一个叫做xx的小镇。

打卡了网红“纪念碑谷”后,来到了一座建在山上悬崖边的酒店。这里的房间有不常见的屋顶浴缸,晚上泡在里边看星星、清晨起来从悬崖上看远处的巨岩时,突然醒悟了:

世界这么大,根本看不完。

不管在哪儿,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眼前的风景,享受当下的心情。

旅行的意义

精典的《人类简史》里说,消费主义在近现代社会无孔不入。

古埃及的贵族、有钱人,绝对不会带自己的家人去古印度旅行、度假,只会给他们修最好的陵墓(古埃及人重视来世,金字塔、木乃伊都是为了这个)。

他们的幸福指数,会比今天说走就能走,轻松环球旅行的我们低吗?

当代人认为旅行、研学是刚需,有没有可能都是被消费主义安利了呢?

旅行的意义 音乐: 陈绮贞

看过世界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还得再去北欧著名的冰雪教堂;看过自由女神像,还得再去打卡埃菲尔铁塔;看过金字塔,还得去佩特拉古城拍照。

打卡10个国家不够,要20、30、40个国家。

这已经不是开眼界、见世面了,是为了旅行而旅行。

旅行、研学,当然也都是有意义的。

适当的换个环境,对身心一定有好处;优质的研学团,肯定是有收获的。

不过,旅行和研学,对于孩子开眼界、见世面来说,只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回到前面几个孩子的故事,我发小的儿子喜欢军事,什么坦克导弹军舰,说起来头头是道。在家周围的各种炮台遗址、战争博物馆,他都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我外甥喜欢三国,什么典故、人物故事都知道,喜欢收集三国卡片、书籍,见了谁都要聊三国。

好友英语老师的孩子喜欢音乐,会主动练大提琴、看各种和巴赫、马友友有关的资料。

难道孩子做这些事情,不叫开眼界、见世面吗?

把成年人的价值感强加给孩子,强行让他们去见世面、开眼界,很可能又是一场让家长觉得憋屈的付出。

见世面、开眼界,旅行只是7分之1

带着上面的思考,我问了当世知识第一丰富的“人”——ChatGPT老师:

原来,让孩子开眼界、见世面,至少有七种方式:

一曰旅行、二曰阅读、三曰参加活动、四曰学习新的语言、五曰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六曰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七曰参加家庭活动。

旅行,只是7分之1。

1

旅行

预算合理、尽量错峰的旅行和研学,绝对是值得去的。

2

阅读

让孩子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是全世界教育圈的共识,会受益一生。

中国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相对于旅行,正是心灵的旅行,可以穿越时空、博古通今的的旅行。

3

参与活动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是没什么”社区活动“的,最多就是邻居们聚在一起聊天、打牌、下象棋。

现在的社区,尤其是大一点的城市里,很多活动的质量其实都很高,价格非常良心。

4

学习新的语言

作为学了五门外语的博主,我对这个观点简直赞同至极。每学一门语言,就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门。

平时写的比较多,这里不赘述了。

5

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

从小家长都不喜欢我们和“坏孩子”、“差生”玩,长大后惊觉,他们很多人都挺成功。

再后来,我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跟穆斯林讨论什叶派和逊尼派,跟印第安裔聊和美国政府的恩怨,和英国人聊他们什么时候归还埃及、希腊的文物,也非常的开眼界。

所以我会鼓励孩子们多和不同的小朋友接触。

6

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

在罗马住的那一年,我觉得自己就住在一个露天博物馆里,走两步就能撞上一处历史遗迹。然后就爱上了博物馆和遗迹,爱上了和历史对话的感觉。

也知道孩子们不到长大不会有这个感悟,就自己先把世界各大馆看了。

前几天带Emma去了上海挺火的玻璃博物馆,不出所料她对展品毫无兴趣,只喜欢做任务、走迷宫:


7

参与家庭决策

和前几个方法比起来,这个方法我是真的没想到。

思考一下完全是这个道理,家庭生活本来就是每个人生活的“基本盘”,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完美空间”,让他们一心学习,而不接触柴米油盐,知道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对居住、上学、工作的重大事项发表意见,并没有好处。

相反,早早知道“日子怎么过”,也正是见世面、开眼界。

写在最后

今天这篇文,我是坐在家里,听着过境的杜苏芮台风,舒舒服服地写出来的。

两个孩子,也在家里躲风雨,开心的玩玩具、看绘本、听故事。

我没有打扰他们,也没有带他们出远门的计划。

打算明天带他们去海边,趁着气温不高,赶紧玩水+挖呀挖呀挖。

也许,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节奏,慢慢地开眼界、见世面。

-End-

点⬇️关注这个宝藏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了小半辈子,还不如一个不足5岁的孩子”
有这种经历的孩子,长大最顾念父母,任何东西都没父母有吸引力
父母必读:见过世面的孩子,他的眼界和格局将远远高于同龄人!
见过世面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背后一定有“有眼界和高度”的父母
暑期房车露营教育 ▎带孩子出去旅行的重要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