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西传奇58:岭南“一文鸡”的生意,见证南宋的风月故事,和古代青楼营生有什么关系?

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广西风情!

  • 上联:讲东讲西讲古仔

  • 下联:写南写北写传奇

  • 横批:威叔执笔

前言

“老板,果支雪条几钱啊?”(老板,这支冰棍多少钱啊?)

“一蚊鸡!”

这几天,南方热得要命,人们都喜欢买根雪糕来吃。在广东和广西的一些说白话的地区,有时候会在商店听到老板和顾客这样的对话。

这“一蚊鸡”按照翻译,理解为“一块钱”,而按正确来讲,应该可以写作“一文鸡”、“一文子”、“一文纸”。

现在很少有人会知道(包括广东和广西本地人),这“一文鸡”里竟然包含着一桩桩有关风月场的生意。

1

这就要从南宋时期说起。

  • 《题临安邸》-林升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这首诗只要是读过小学的人都知道,因为它是中小学必背的111首古诗词中的一首。

诗人在诗中,表面是描写了杭州城的美丽和繁华,人们的生活歌舞升平,看着普通,其实这是一首彻头彻尾的讽刺诗!

其时,历经了“靖康耻”,宋高宗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但南宋朝廷并没有因为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起发愤图强,收复河山之志,反而不思进取,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一味“休”战言和;对内残酷迫害以岳飞为首的主战将领。在如此腐败无能的局面里,达官显贵们则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让诗人十分愤慨和痛心,在西湖边触景生情之下,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

2

西湖歌舞几时休”,这里指的是西湖上飘荡的各种画舫和船楼,或者湖边建造的各种青楼生意之火爆。说白了,就是古代的妓院生意,人们来这里是纵情声色,笙歌达旦、醉生梦死。

可以说,也侧面反映了这是古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古人,古代多少文学作品(诗词)和浪漫爱情故事在这里飘出和上演,就不好计算了。总之,古代的一部分文学作品的诞生都在这些地方。

而这些青楼和古代人娱乐的场所,在后人的词汇中,演变成:风月场所!

3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主角豪掷千金,请花魁赏脸现身;或者用才艺得到花魁青睐,最后双宿双飞等等。

  • 其实,在古代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花魁和翩翩公子?哪有那么多浪漫?更多的是对青楼女子(妓女)的不堪和赤裸裸的剥削。

人们去到风月场所消费,一种是正常的听曲(各种吹拉弹唱)、歌舞表演、吃吃喝喝聚会外,一种就是为了满足生理要求。

那个时候,妓院也分为大堂(就是歌舞演艺的地方)和青楼,大堂有钱就能进。但不是谁都能上青楼的,别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也是要遵守风月场所规矩。

4

首先就是要跟老鸨说明,说想要哪位姑娘,然后领一张花笺。

  • 花笺,古代笺名。有的上饰有各种纹样。笺纸用作书札,称“信笺”;用以题咏写诗,名为“诗笺”。

简单一点说,这种花笺按照现在来说就是一张便签纸,但是,古代的花笺可不是普通的一张纸,甚至是精美异常。这是每个风月场所的“私人订制”!

根据各自场所的特点自己设计、请人作画,所用的纸张(宣纸)上染,有红、绿、粉、黄等色,至于纸张上的图案则根据场所的喜好而定,各种器具、人物、山水、花鸟……总之想吸引文人墨客,就要在花笺上下功夫,文人嘛,谁不想装高雅一点?

这些花笺更是文人雅客心头之好,有人专门收集花笺呢。

这些花笺有什么用?是让客人来打动青楼女子的!这种地方,自然是收费的,通常是一文钱一张。在古代,“文”作为钱币单位时候,又读(man,第一声),一文钱一张纸,于是就渐渐被简化成“一文纸”。

5

别以为古代的青楼女子是很随便的,在古代,青楼女子的出身往往非常低贱卑微,多半是因为家庭贫寒,农户养不起的子女,或是被抄家官员的家室,不得已的时候变卖到青楼去。从此断了与家人的联系,委身青楼,有的根本就已经是家破人亡。总之就是红颜薄命。

她们到了青楼后,接受的是各种才艺训练,像琴棋书画、刺绣、插花等等如今的很多人的特长,在她们身上算是基本功。所以,想匹配个好的青楼女子,就要在花笺上写点东西来引起姑娘的注意和芳心大动。

在青楼,有专门写花笺的地方。需要客人自己在上面写上自己姓名,点某某姑娘,附上一些华丽或者情深意切的话或是诗等。

然后龟公或者奴婢送进青楼给姑娘,如果两个都看上同一个姑娘,等同于翻牌一样,谁的文采好,字写得好,长得帅之类,就得上青楼。

【可能写得有点高尚了,就这样一个意思吧,只是为了写清楚“一文钱”的由来】

6

众所周知,随着北宋王朝的垮台,皇室和大批的王公贵族,望族南迁,一部分随着皇族迁到江南,一部分则到了岭南;而且随着蒙元的铁骑临近,驱使更多的望族也来到了岭南,沿着西江流域两岸落地生根。

风月场所的经营者自然也跟随着这些迁徙大军落脚,规矩也依旧保留。这些中原文明的大批量到来,和当地的岭南文明融合,很多风俗也开始本地化,包括语言,一些词汇也产生通融和产生变化。

“文”(man)和“蚊”发音相近,“纸”和“子”发音相近,于是“一蚊纸”、“一文子”开始出现。

7

“一蚊纸”变成“一蚊鸡”,这个说法就多了,

其中有一种就是由于古代的一种职业“歌妓”,那时候的“妓”不是贬义词,是技艺的意思。指一些从事声乐鼓舞的女子。

后来,由于青楼女子也都是有一些和歌妓差不多技艺的,为了区别,叫“妓女”。这些“妓女”一般都是面容姣好,但是从事的是一些肉偿的生意,所以被粗俗的人称之为“皮肉生意”。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风气的转变,加上由于逛青楼的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或者“富二代”之类,逛青楼开始变得有些不文雅起来,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在白话里,“妓”和“鸡”发音相近。所以有心人就把“一文鸡”当成了去青楼的暗号,慢慢地,“一文鸡”开始流传,并逐渐替代了一文钱的叫法!

8

“一蚊鸡”也开始脱离了风月场,变成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文钱的俗称。时至今日,成为了一块钱的意思!

此外像“一旧水”(一百块)、“一扎嘢”(一千块)、“一皮嘢”(一万块)这些钱币单位也保留了下来。很多人以为这是白话地区的俗称,其实,这些都是有出处的,都来自于两宋时期,至于怎么来的,这个就等威叔得闲再讲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粤语的“老举”原系众人妻,花纸盛惠“一缗鸡”
视频丨青楼一开始是形容帝王宫殿的?为何后来却指代风月场所呢?
民间故事:被老鸨赶出青楼,商人用一文钱,发财开店娶妾
为什么广西叫'桂'?
岭南的保肝奇药:鸡骨草
抱鸡养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