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系列人物之李世民:没有我,你会认识王羲之?书法能繁荣吗?

李世民(公元599-649 年) , 唐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公元626 年) 玄武门之变诛太子后登位, 为唐太宗。他是一位文武兼备, 开创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圣明君主, 这是人尽皆知的史实。

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书法家。这个就少有人知了。

古时帝王多有爱书法、擅书法的。因为这是工作需要啊。说到帝王书法,世人皆识宋徽宗,一手瘦金体独步天下,抛开“靖康耻”不说,他开创了一种书法字体:瘦金体,流芳百世。而在帝王书法里能和宋徽宗并肩的,非唐太宗莫属!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唐代的“书协主席”。其对书法最狂热,对书法传承、传播、教育及发展贡献最大。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唐代以及后世的书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太宗对书法名家极为器重。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的书法家。

他搜集和求来书法遗迹, 确立王羲之的书圣地位。至今民间还流传他设计骗来王羲之真迹《兰亭序》的故事:当时辨才和尚藏有王羲之的最佳作品《兰亭集序》不愿出售, 唐太宗就命御史萧翼化装成商人, 设计骗来。另外,还专门为《晋书·王羲之传》写《论》, 对王羲之关于书法方面的成就写了赞语:

“钟虽擅美一时, 亦为迥绝, 论其尽善, 或有可疑..但其体则古而不今, 字则长而逾制, 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 殊非新新巧。观其字势疏瘦, 如隆冬之枯树; 览其笔踪拘束, 若严家之饿隶..所以详察古今, 研精篆、素, 尽善尽美, 其惟王逸少乎! 观其点曳之工, 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 状若断而还连; 凤翥龙蟠, 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 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 此人而已; 其余区区之类, 何足论哉!”

虽然这《论》对其他书法家有失公允,但是,也阐明了唐太宗的态度,就是书法要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创新。由于他对王羲之遗墨的搜集整理, 又加上在《王羲之传论》对王羲之的充分肯定, 所以,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在那个时候基本确立。这对唐及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可以说,唐太宗就是“伯乐”,而晋代之代表的王羲之书法就是那匹“千里马”。所以,尽管后世或今天的书坛各类专家和书家对创新问题争论不休, 各说各的理,但是,还没有人能够动摇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唐太宗重视书法人才

贞观元年, 太宗诏设弘文馆,设书法一科, 由欧阳询, 虞世南教授楷法, 诏令五品以上的官员喜书者可就馆学书。”

其中,虞世南对唐太宗的书法之路影响最深,虞世南亲承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传授, 妙得其体, 所书笔致园融遒逸, 外柔内刚, 风神萧散, 自开风貌, 唐太宗对其器重有加, 命虞世南写烈女传装饰屏风。虞世南也经常犯颜直谏, 太宗并不罪他, 还经常称赞虞世南五绝: “一曰德行, 二曰忠直, 三曰博学, 四曰文词, 五曰书翰。”

有一个故事记载于《宣和书谱》:

 太宗乃以书师世南。然尝患“戈”脚不工,偶作“戬”字,随空落其“戈”,令世南足之,以示魏徵。徵曰:“今窥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

意思就是说:唐太宗跟虞世南学习书法。但是他一直写不好偏旁“戈”,有一次练习写字,其中有一个带有“戈”旁的“戬”字,他写好左边的“晋”旁,空出右边,没写“戈”。他请师傅虞世南补写了“戈”,然后拿这幅习字给魏徵看。魏徵说:今天欣赏皇上您的大作,我觉得整幅字里只有这个“戬”的右偏旁“戈”写得真是太好了!

欧阳询初学羲之, 但他继承了北魏以来至隋的碑帖传统, 没有发展王羲之温文洒脱,肆意奔放的一面, 反而是在险劲方整,收敛内秀上有独到之处, 虽然这些字体不怎么合唐太宗的书路, 但太宗对欧阳询和虞世南还是同等重视。

比如,唐太宗将隋仁寿宫修复后, 更名为九成宫, 又在缺水的宫中发现泉水, 因泉味甘如醴, 故名醴泉, 于是命魏征撰文, 欧阳询书写立碑(史称三绝碑), 我们今天能以欧体九成宫作为楷书范本, 在佩服欧氏书法之妙时, 还得感谢唐太宗对书法的重视, 才会留下如此瑰宝。不然楷书练习又少了一个范本!

此外,为后世留下了《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书法瑰宝的褚遂良;摹写《兰亭叙》的冯承素;虞世南的外甥, 书《陆机文赋》的陆柬之;写草书《嵇叔夜绝交书》的李怀琳,等 在太宗时也历待诏文林馆或者担任要职。

由于李世民既重视网罗书法人才,又重视书法人才的培养,;中央政府有弘文馆这样的高级书法学校,;书法好坏也作为科考取士的标准之一,再加上临写、响榻等特殊手段对技艺的严格要求,唐代书法能不人才辈出, 攀上尚法求实的高峰吗?

唐太宗不仅极力推别人,网罗书法人才,自己更是亲自动手写书法。

他所书《晋祠铭》,开了行书上石碑之先河。此碑书法秀丽遒劲,大气浑沦,一派帝王神韵,是难得的书法名碑。清代杨宾《大瓢偶记》云: “今观此碑, 绝以笔力为主, 不以分间布白为何事, 而雄厚浑成, 自无一笔失度。”

《温泉铭》则来自二王一脉,且不守成规,雍容和雅,圆劲遒丽,朗润流美。通篇流溢出一种虎步龙行,豪放不羁的开国帝王的英武气概。

启功先生都称赞此帖:

“烂漫生疏两未妨,神全原不在矜庄;

龙跳虎卧温泉帖,妙有三分不妥当。”

可以看到,李世民在书法创作上, 一方面“心追手摹右军者深矣”, 另一方面又发扬自己“不守成规、雍容和雅、园劲道丽、朗润流美”的风格, 且开创了行书上石的先河。在书法理论上, 不仅强调“骨力”, 讲究书法的“冲和”之美, 而且指出“凡诸艺业, 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怡, 不能专精耳。”并把自己驰骋疆场的作战能力引入书法, 悟出学书也要抓住主要矛盾, 作纵深突破的道理。

这些都是后世学习的楷模和学书法应该有的态度!

书法之幸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后世誉为“帝王第一书法”的《晋祠铭》,是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所书
王羲之“书圣”之名竟由他缔造,曾开创行书碑刻,书法乃“中国帝王之最”
痴迷的唐太宗,书法水平到底怎样?
李世民对书法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历代皇帝书法选
骈俪流畅、雍容大度:唐太宗李世民 行书《温泉铭》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