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习武经历

冯志强先生所传太极单操练法《太极八法》

功夫就是对于至简的内容不断重复,从而身心全面开悟!每天,每月,每年就练一个动作,你看功夫上不上身!

2022年7月盛夏,葛长银老师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习武经历》一文刊登在《文史春秋》杂志第六期。孔子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毛泽东亦深谙文武之道,既有雄韬伟略之智,又有尚武自强之勇。为了让长银财智广大读者了解更为全面的关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习武经历,特推送原汁原味版本与读者朋友分享,一睹为快。

一、毛泽东从小在“崇文尚武”的文化氛围中成长

毛泽东出身农民之家,其实也是军人之家。据《五修韶山毛氏族谱》记载:“我族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崇文尚武。”从始祖毛太华“以军功官入楚省”开始,到众多毛氏子弟加入湘军,“在韶山毛姓中出现了3个提督、4个副将、2个参将、7个都司、5个守备、3个千总,另外还有39人获得过把总、外委、军功五品、军功六品等功名。”尽管这种尚武精神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个人功名,但无疑也有抵御外敌入侵的军人使命以及保家卫国的责任,也形成了毛氏家族尚武的文化传统。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当过湘军。湘军能打胜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化武术训练。据《湘军兵志》记载:“每日午后,即在本营练习拳、棒、刀、矛、钯、叉,一日不可间断。”《中国近代体育史》也记述:“从湘军操练日程上看,他们重视武艺,每日下午都练习拳、棒、刀、矛、钯、叉,从不间断。枪炮练习只占武艺练习时间的1/3。”武术训练时间是枪炮训练时间的三倍,足见曾国藩对武功的重视程度,也给出湘军能打的主要原因;并证实毛顺生在军队接受过武术训练。他回乡是否坚持习练,目前笔者还没有看到相关资料。但在兵荒马乱的环境中走州过县做稻米生意,确实需要有功夫来护护身。从9岁开始,毛顺生就教毛泽东打算盘、记账,传授继承家业的生意经,按常理在护身方面也应让毛泽东学一些拳脚功夫。

毛泽东小时候爱读《水浒传》,深受梁山好汉的影响,尤其是好汉们替天行道的武功,应成为少年毛泽东的向往。毛泽东曾拜他早年挚友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为武术老师,“毛泽东青年时曾徒步往返百里向他学习拳术,一生以师相待。”20世纪50年代中期,同班同学去北京看望毛泽东,他还当着老同学的面回忆说:“那时我人虽然瘦,但个子高,打耍架时一般人还不敢轻易拢我的边。我和班上力气最大的某同学交战,他也只占了个平手。”(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研究室:《毛氏族谱》(精华本),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836页)这些都证实青年毛泽东习练过武术。

湖南自古属于“三户亡秦”的楚国,历史上更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堪称“千年学府,实乃潇湘洙泗;历来从徒,何止楚麓松柏。”不但培养了哲学家王夫子,还培养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清的“国柱”;尤其是“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及“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的唐才常,都是武术高手,也是当时湖南青年的楷模。毛泽东从小就认定家乡“举起义旗的彭铁匠是一个英雄。”这些文武双全的湘籍子弟,对青年毛泽东影响很大。

纵观中华文化之脉络,文武是刚柔并济的两支文化大脉,一条是母亲河,一条是父亲河——光有母亲河的孕育,没有父亲河的护卫,这在历史上是讲不通的。所以,“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就成了一条传承千年的古训,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习武强身,保家卫国,终成仁人志士。中华民族的武术文化和尚武精神也是立国之基、固国之本。

不论是从家族的尚武文化,还是从湖南的“霸蛮”精神,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传统,都可以推断身处“崇文尚武”文化氛围中的少年毛泽东,不仅接受了文化知识的培养,还接受过武术训练。但目前能看到的,都是他18岁后习武的证据。

 二、毛泽东在参军期间刻苦习练武术

从现有文献资料分析,毛泽东正规的武术训练应始自他的军旅生涯。辛亥革命爆发四五天后,不到18岁的毛泽东决定投笔从戎,参加驻长沙的起义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一名列兵。按部队规程接受军事训练。毛泽东参加的军队虽然称为湖南新军,但体能训练仍旧沿袭湘军的武术训练传统。据《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一书记述:“毛泽东同志曾回忆说:我们新兵连,后来虽然没有开到武汉去打仗,我却受到了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这些基本的军事训练就包括传统的武术训练。毛泽东的同学周世钊在《毛主席青少年时期锻炼身体的故事》也证实:“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把军队里那套基本训练搞得很熟练了,这一段时间的当兵生活,不但学会了初步的军事技能,也加强了体质,增加了吃苦耐劳的能力。”《毛泽东的第一次从军生活》一文更为详细地描述:“军事训练开始后,毛泽东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练,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掌握了军事基础知识和战斗基本技能。正、副目见他身材魁梧,动作又熟练、准确,故经常叫他做示范动作,或叫他带领其他士兵'开小灶’,帮助他们提高军事技术。” 

依据这些文献资料推断,毛泽东在从军的半年时间里,接受过正规的军体武术训练。退伍回到学校后,学校的体操课程也有“拳术”,但体操教员“多半文化水平较低”,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毛主席是热爱体育运动的青年,而第一师范的体育活动又是这样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只好自己寻求有健身实效的体育运动方法。”周世钊还回忆毛泽东当时的生活规律:“晚自习完毕后,同学都已到寝室睡觉,他也常在寝室旁的空坪中练习拳术和六段运动。”并详细介绍了“六段运动”即“六段锦”的自创过程:“他采取体操、拳术和军事操练中有锻炼身体作用的部分,加以变通、综合,就身体部位分成几段,试行练习,几年中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最后创造了一种'六段运动’。”这就证实毛泽东从1912年春季退伍回到学校,一直坚持拳术训练。这“几年中”他就如拳师写拳谱一样,边习练拳术,边完善总结,最终独创了自认为能达到健身实效的“六段锦”。其中的拳术动作,比如“握拳向前屈伸,左右参,三次。”“握拳屈肘前侧后半圆形运动,左右参,三次。”“握拳向前面下方屈伸,右左并,三次。”显然是化自武术中的拳术动作,也由此证实了毛泽东的武术功夫及其对武术的领悟。

毛泽东一师的同学罗学瓒在日记里也记载了他们的健身运动包括武术习练:蔡和森,每日冷水浴两次,狂风雷雨之时,更是冒雨而行。陈昌,“日夜奋张空拳,摩挲武器”。……毛泽东,则是这群勇士中的佼佼者,领头人!这段文献证实陈昌是练拳的,也练器械,毛泽东是否练武没有细说,但毛泽东习练武术器械也是有证据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编剧黄晖在收集大量资料后感叹:“谁能想象,毛泽东当时在第一师范的时候,学过武术。他学过棍术,他学过西洋拳击,他还学过西洋剑术等等。拳击和剑术是当时他们学校的外籍老师教给他的。”这就证实“恰同学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不论文武,皆为佼佼者。

身处国体羸弱时代,提倡尚武精神已成有识之士的共识,这也是民族自强精神的复苏。黄炎培在《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一书中回忆其当时任教的学校“文学外特重武术,精神奋发。” “特重”二字证实了武术课程的重要地位。1916年秋,毛泽东所在的湖南一师奉令实施“军国民教育”,组织学生课外志愿军,“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奉令实施”就说明当时学校普遍开设军事和武术课程,训练学生的体能和尚武精神。

从军队的武术训练,到学校的军事训练,尤其是他创造的“六段锦”,其中的一招一式,没有“事上练”的拳术习练经验,是写不出来的,这都是青年毛泽东习练武术的证据。《毛泽东年谱》也认定:“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期间,十分重视锻炼身体,依季节的变化,进行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以及体操和拳术等各种体育活动。”尽管把拳术排在最后,显示拳术在文化学者心目中的弱势地位,但常识是,“拳打卧牛之地”,练拳比冷水浴简便易行,都不用水,找个没人的地方就可操练起来。所以,拳术应是毛泽东当时经常习练的健身项目,其中的爆发力和进攻性,也最能训练他的体能和意志。

正是基于习武逐渐生成的身体力量,让青年毛泽东在日记本写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种“斗”和“乐”,应出自顽强刻苦的武术训练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文化,并直接激发了他的斗争精神。后来,不论是井冈山时期他常说的“拳头越打越多”,还是抗美援朝时所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都是用武术行话来倡导斗争精神。

三、毛泽东向武术名家柳午亭习得“八拳”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16年暑假,从杨昌济谈话中得知,离板仓四十多里的高桥塘冲,有一位留学日本的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和倡导者柳午亭(柳直荀的父亲),随后便专程访问。称赞柳午亭在体育的研究和实践上,有较高的造诣,许多地方值得效法。”柳午亭是“空手毙豹”的武术高手,师从精通“八拳”的拳王王润声,学贯东西,曾执教日本陆军士官大学武术教练。大热天毛泽东来回跑了近百里路,向柳午亭请教体育——准确地说是武术,凡是习武之人,都能从中体会到毛泽东当年遍访名师的痴迷与决心。

2016年3期《文史拾遗》还记载了毛泽东此行的武术收获:“就在黄棠山庄楼上,柳午亭还教了毛泽东几招'王拳’(也称'八拳’)。”这就认定毛泽东从柳午亭那儿“学了几招”。若从习武视角来看,其教学过程应是:柳午亭先演示一套“八拳”,然后再给毛泽东讲解关键的动作要领,毛泽东也会跟着习练。因为传授拳术,不可能只做几个散乱的动作,都要选择一段精华的套路。毛泽东这次在黄棠山庄的拜访直至第二天才离开,以毛泽东的武术基础和资质,如此充沛的时间,习得一套短小精悍的“八拳”也在情理之中。“八拳”是体现湖南人“霸蛮”精神的地方拳种,十分凶猛,《八拳》一书将其定义为“武术流派中一支风格特异的纯攻击型拳种,被历代拳家视为'绝门’功夫,不肯轻易传人。”(羊定国、陈钟华:《八拳》,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第1页)柳午亭传给了毛泽东,足见他对毛泽东的欣赏和器重。毛泽东走后,柳午亭对毛泽东赞不绝口,再三对柳直荀说:“毛泽东不比常人,与之交往,以其为榜样,当得大益。”柳直荀又把他平时所知毛泽东洗冷水浴、露宿等“怪事”告诉父亲,还说:“如今我也像他那样,天天早晨洗冷水浴,晚上露宿阳台,打拳做操……”(文热心、黄柏强、章庭杰:《“怪人”柳午亭》,湖南日报,2013年5月4日)柳午亭听了,更是赞叹不已。

荆楚柳氏宗亲理事会撰写的《柳午亭和毛泽东》一文对此访进行了详细记述:1916年夏天,时年23岁的毛泽东来到这里,拜访了一位不平凡的先生——柳午亭。柳午亭作为一位武术高手,同盟会成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人生感悟让青年毛泽东大开眼界。柳午亭先生从古到今,由中及外,特别把德国的孙棠、日本的嘉纳的事迹大致介绍了一番,并强调他们都是以羸弱之身通过练心强体成为一代大师的,这些事迹让毛泽东大开眼界、深为震撼。柳午亭先生还说:“体育与青春是相通的。青春不在年岁,而在于体魄、在于精神、在于永无止息地奋斗,体育也是这样的。” 

通过比对,这份民间资料真实可靠。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平生第一篇论文《体育之研究》中,“德之孙棠,日本之嘉纳,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强之效”的论述就是来自柳午亭的介绍。但应该说明的是,柳午亭这个辈分的武术高手,跟毛泽东谈论的应是武术行话,像“八拳”这个湖南地方传统拳种,柳午亭是不会用“体育”这个新名词表达的。是后人依据《体育之研究》的内容,把他们谈论的武术行话都概括成了体育话题。

此访证实青年毛泽东从柳午亭那儿,既得过言传,也受过身教。武林之中,传授几招就可以视为“记名弟子”,也是十分讲究的礼数,柳午亭没有教过毛泽东文化课,但毛泽东称柳午亭为老师,应是基于武术的传授。之后,毛泽东跟柳午亭有无武术交流,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证据,但后来毛泽东对柳午亭的关心可以证实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1950年4月18日,毛泽东给李淑一的信中就请她在“肖聃午亭两位老先生前乞为致候。”(《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一卷,第119页)在《柳直荀》一书中李淑一还回忆:1950年5月“毛岸英同志回长沙时,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曾去看望直荀的父亲午亭先生。”毛岸英回乡探亲,是带着毛泽东的思乡之情来的,柳午亭跟毛家没有直接的亲戚关系,但被毛泽东列为探望的亲属之中,足见柳午亭这位武术老师在毛泽东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怪人”柳午亭》一文还介绍:“毛泽东接他到北京,可他连参事、馆员之类的'官’也没做,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黄棠山庄。毛泽东对这位老师的评价是:'一世不做官,是个怪人。’”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给李淑一的信中又叮嘱:“你如见到柳午亭先生时,请为我代致问候。午亭先生和你有何困难,请告。”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对柳午亭的敬重和关爱,确实是“一生以师相待”。

四、毛泽东暮年不忘练拳

我国的武术传统是习练时不能让别人偷窥;身怀绝技也要藏而不露,该出手时才出手。所以,走上革命斗争道路后,毛泽东习武的文献资料很难看到。

但武术习练奠定了毛泽东结实的身体基础,在延安他曾对埃德加·斯诺详细描述:“我们也热心于体育锻炼。甚至到十一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也正是基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理念,毛泽东到老都保持着对武术的喜好——因为青年时代养成的爱好,正如吃辣口味一样,是改不了的。

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与山东》一书记载:1952年10月28日,吃过早饭后,由许世友和高克亭陪同毛泽东到曲阜参观。也许是因为到了山东这个武术之乡,触动了毛泽东的武术情怀;或是专列行驶在山东的大地上,让毛泽东想到了梁山好汉。在沟通一些当下问题后,毛泽东把话题转移到武术上:

毛泽东对许世友说:“你把少林寺的情况谈谈。”

许世友说:“到少林寺习武由徒弟到出师要过三关:一是棍关;二是刀关;能打出去,和老师比武这是三关,不分胜负这关过了,就可以出师了。”

毛泽东很有兴致地说:“你来几手少林拳,我学一下。”

接着,许世友站起来,把帽子一摘,外衣一脱,攥紧拳头,伸胳膊蜷腿踢脚,表演起来。

毛泽东站起来也紧紧腰带,在后面比划着学。

事后高克亭问许世友:“主席让你打拳你就打?”

许世友听后一本正经地说:“咱们在主席面前还不是小孩子,主席叫咱干什么咱就干什么。”

这个历史场面,虽然只有“伸胳膊蜷腿踢脚”几个字的简单描述,但已把少林拳“手是两扇门 全靠腿打人”的特征描述出来了,是谓“南拳北腿”。毛泽东很有兴致地比划着学,也证实彼时的他依旧保留着对武术的盎然兴趣和“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多年以后他到浙江视察,对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说:“我喜欢运动,在山东还跟许世友学过少林拳。”(李文卿:《在许世友身边的日子里——我给许世友当秘书》,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09页)说明他对此很当回事。

网上流传一段毛泽东锻炼身体的视频,拍摄时间应是毛泽东视察山东的那个时期。笔者经过比对门口的对联:“倚峰成阁积水成池开妙境,叠石为山引泉为瀑夺天工。”确认此地是山东青州偶园,毛泽东在门前习练一套拳术:他沿一条直线,从左右冲拳开始,接着来一个侧冲拳、一个压腿和一个“白鹤亮翅”招式,再左右偏踢腿,最后又来了一个“旋风腿”,整个身体离地旋转。尤其是最后那个飞腿,没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是踢不起来的。这套大开大合的拳术套路,很像少林拳法的风格,但是否是许世友教他的还有待考证。

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再次来到山东,来到了田间地头。“毛主席边走边看。沿着南北路继续向前走,路东边一片麦田引起毛主席的注意。他没有满足我的汇报,他要亲自看看这片麦苗,但路边一条1米多宽的水沟挡住了去路,水沟里流着水。这时大家都想向前走,毛主席却纵身一跃,跃了近2米远,跨过了水沟,在水沟边上深深地留下他的两个脚印。当时毛主席已66岁了。可他身体是那样的健壮,身手是那样的矫健,在场人都为之惊叹,为之高兴。”(《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陪同人员哪里知道,这纵身一跃需要的爆发力,正来自毛泽东的习武功底。

1964年6月至8月间,全军进行“军事大比武”,毛主席来到现场,对着印有蒋介石头像的沙袋狠打几拳,从流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出他出拳的力道,也证实71岁的毛泽东还保留着武术的功夫,这也是他73岁能畅游长江的体能基础。

由于毛泽东习练的拳术属于剧烈运动,越来越不适合老年人锻炼身体,晚年他就逐渐把运动项目放在了游泳上。

但可以说武术爱好伴随毛泽东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年毛泽东与武术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党史纵览》:毛泽东与中华武术
毛泽东年轻时遍访武术名师,也曾苦练过拳术,直到老年,他还能踢个高难度的“旋风腿”
岳飞拳拳术武术内外家拳
武者必须知道的独门拳技,使拳技步步高升的精髓~ 内家拳 入膛
武术 少年拳拳术,招招精彩,步步讲解,想学的快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