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大军区司令都是将军手下,听闻他去世后,许世友哭得晕倒在地

1974年1月7日下午,时任广州军区司令的许世友正在办公室处理公务,结果秘书突然进来告诉他,王树声将军在医院去世听到这一噩耗之后,许世友再也没有心思继续工作了,而是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最后直接晕倒在地。

能让向来都十分严肃和严厉的硬汉大将许世友流泪,可见他和这一将军之间的友谊关系有多深厚了。那么这位逝世的王树声将军究竟是什么人呢?

脱胎换骨要干革命

八大军区司令中,有六个都曾是他部下的王树声将军,原名王宏信,1905年5月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项家冲的一个小地主家庭里。10岁左右的时候,由于父母亲先后去世,他不得不承担起赡养祖母、照料家业的重任在家乡里,王树声当过塾师,还充任过小学校长。

因为王树声从小成长在一个革命的家庭里,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和妹妹都先后参加了革命。于是在1926年的一天,王树声经人介绍之后,也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也是这一年,在大革命风暴的影响下,湖北麻城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王树声积极组织农民协会,成为麻城农民运动的先锋。期间,王树声还为革命做出了几件大义灭亲的事,来以正气服众。

在当地有个恶霸,名叫丁枕鱼,被称为“麻城北乡一只虎”,他也是王树声父亲的舅舅。丁枕鱼的儿子丁岳平,也同样是个欺压穷苦百姓的恶霸。这对父子把农民协会视为眼中钉,多次扬言要与农会较量到底,甚至公开撕毁革命标语,疯狂砸坏农会的办公室。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王树声义愤填膺地对大家说:“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谁反对农会,就是我的亲娘老子,我也要跟他斗。”不久,王树声和农会其他领导人一起,挥动锄头扁担,逮捕了丁枕鱼,直接将他押往了县城。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之后,一时间,他要脱胎换骨干革命的理念也传的越来越远了,王树声大义灭亲的举止纷纷被人们称赞:“王树声革命已铁了心啊!”

黄麻起义的指示下达之后,给当地正在坚持斗争的革命百姓们一下子照亮了前进道路。1927年9月,王树声参加了麻城县委会议,决定在麻城举行农民暴动,并且在暴动中勇挑重担,带领四乡八镇的农民和黄安农民们一道,拿起鸟枪、大刀、长矛,最终顺利取得了暴动的胜利,也就此揭开了起义的序幕。

11月18日祝捷大会上,宣布了参加黄麻起义的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王树声被任命为第二路军分队长,他也由此正式成为鄂豫皖红军的一名指挥员。

然而,新成立的革命军,很快就遭到了敌人的疯狂镇压。12月5日,国民党军的一个师突袭黄安。王树声和他的战友历经艰险之后,黄安城仍旧被敌人所控制。随后坚持留在黄安和敌人们作斗争的王树声,在当地群众的保护下,也几次虎口脱险。

后来他不得不化装成小商贩去寻找组织,直到1928年2月,终于找到了此前一起参加暴动的战友。转战中,已经身为团长王树声在副军长兼师长徐向前的指挥下,共歼敌2600多人。

1932年10月12日,王树声升为了师长,率部时而担任前锋,时而担任全军后卫,一路上左冲右击,打垮了敌军多次堵截。在一次次的战斗过程中,王树声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不断地丰富和提升了起来,在政治上他也变得更加成熟。

之后,因为屡次立下战功,王树声先后担任了团长、副师长、师长等职位。

长征中两次降职

1935初春,红四方面军以强渡嘉陵江拉开长征的序幕。6月14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王树声也被任命为岷江支队司令,担任全军的后卫。

不久后,中央作出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定,又确定两军混合编队,组成左、右两路军,分途北上。时任岷江支队司令的王树声,奉命率部向毛儿盖行进。

7月,王树声到达毛儿盖,顾不上休息就去拜见毛泽东。毛泽东再次见到王树声时,紧握着他的手说:“树声同志,早就听说你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虎将。”二人第一次见面,是在黄麻起义期间,这次距他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整整过去了8年的时间,所以两人当时都百感交集。

王树声部随后又被编入右路军,并受到了朱德的亲切接见。接着当他又重新率领部队,以高昂的斗志到达班佑地区时,张国焘却电令右路军的第四方面军不再北上,重新南下

于是,王树声和右路军的四方面军广大干部和战士们,不得不与会师不久、并肩战斗过的红一方面军战友们分手。

那时天气已经入秋,寒气袭人,王树声眼看着战士们穿着单衣和破旧的鞋子,还没有粮食,虽然出动之前全军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可由于路途遥远,时日过长,所以到了后期,战士们又不得不再次以野菜、草根、皮鞋、皮带等充饥,他的难过心情一时间都无法形容了。

随即,掉队的人员逐渐增多,再加上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并且再也没有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树声和许多干部们亲自压阵当收容队,把自己的坐骑让给重病号,并在路旁高声呼喊,为大家加油。

在这种热情关怀和鼓励下,广大战士咬紧牙关,终于闯过了草地,进入甘南。也就是在这一途中,王树声由副总指挥改任为军长,这无疑是一次“降职”,可他仍旧愉快地重回军队当中,继续忘我地工作着。

随后王树声因为对张国焘不满,第二次遭受到了打击,最终又被免去了31军军长的职务,降职为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不久后,王树声就接到中央命令:率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随后西征当时刚刚经历了长征的王树声已经因为长征的劳累,被疾病缠身,完全有理由可以不去西征,但他却完全没有犹豫,最后还是随部队选择去了

24日,王树声率部翻越茫茫的夹金山,一边战斗一边前进,乘胜进占了灵关镇;接着沿途俘敌千余,直逼芦山城下。王树声和部队的战士们一路上忍着严寒、疲劳和补给困难,一路杀敌。

25日,部队西渡黄河时,遭到了敌人的阻击和飞机轰炸,全军只抢渡过一大半,就被截断了,军队一下子由2.1万余人减至1.5万余人,战斗力大为减弱,困难日益加重。艰难度过黄河后,部队又继续按计划北进。

随后的几次战役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为对手对当地环境熟悉,又不愁各方面的军需供应,于是红军开始连连遭遇失败。最终,“宁夏战役”被放弃了。11月11日,中央电令渡河红军为西路军命陈昌浩、徐向前率领部队西进,打通新疆的通道。

但在这苍茫的大沙漠当中,西路军却依旧在遭受着更严重的损失。先是驻守高台的5军军长董振堂以下3000多人,在高台失陷后大部壮烈牺牲;之后救援高台的骑兵师也受阻,师长、政委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为了保存实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将剩余部分为三个支队就地游击王树声率两个连约700多人,开始在祁连山开展游击、坚持斗争。陈昌浩和徐向前则另分为一路,脱离大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情况。

在不停的战斗和减员情况之下,王树声率先竭力拼杀,突出祁连山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不到10个人。于是他又把身边人员分为两组,决意返回陕北,回到延安。

历经艰辛,穿过了大沙漠,几人正准备过黄河时,却在一天晚上突然遭遇敌人,王树声一行3人又被冲散了。最后只剩下王树声一个人继续前行,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但他心中却一直存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到延安去,一定要找到组织

一路上,王树声靠着乞食为生,历尽艰辛之后,终于在1937年8月到达延安。听说王树声归来了,毛泽东也马上打电话,邀请他吃饭,为他洗尘。

一见面,毛泽东便握住王树声的手亲切地说:“树声同志,你辛苦了。” 王树声就像离家很久的孩子忽然见到了慈祥的父母一样,激动地叫了声“主席”之后,便再也说不出话,泪水湿润了双眼。

随后,王树声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西路军一路上的艰难处境和对战情况,他又是如何只身返回陕北等等。最后,他满怀歉意地说:“主席,西路军失败了,给党和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作为副总指挥,我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无论中央给我什么处分,我都接受。”

毛泽东却大手一挥,宽宏地说:“你回来了就是胜利,西路军的失败不是你的错,你没有责任。”毛泽东的话使王树声深感意外,原本他已经作好了思想准备,却想不到毛泽东丝毫没有责怪他。

临别时,毛泽东嘱咐王树声说:“你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把身体养好,再到抗大学习,为随时奔赴抗日前线作准备。”在抗大学习期间,王树声多次聆听了毛泽东的讲演或报告,提高了自己的马列主义水平和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建国后司令员“改行”

1938年冬,王树声被派到华北前线,担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1942年9月,他从太行军区赶回延安,参加中央党校的整风学习。1944年11月,王树声再次跨上战马,受命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率豫西纵队直奔中原。

抗战胜利后,王树声又指挥部队在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大胆出击,接收了许多失地和要塞。解放战争时期,他也有力地支援了西北、华北战场,为全国战略反攻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49年,湖北解放后,肃清土匪、安定民生成了首要任务。为消灭大别山股匪,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也很快成立起来,王树声任司令员兼政委。在他的指挥下,剿匪局面迅速打开。

到了10月1日,土匪在大别山的最高指挥部已经捣毁,并活捉了几名匪首。仅仅三个月,就“歼灭土匪1.2万多人,基本上消灭了百人以上较集中的股匪及大部重要匪首。”

次年,王树声升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担负起全省的剿匪任务。到了1952年底,共剿灭土匪6.4万人,就此,湖北省的匪患被彻底肃清。

王树声喜欢舞枪弄炮,但他没想到,1955年3月,中央就对他的工作有了新的安排:调任为中央军委总军械部部长,还是彭德怀亲自点的将,毛泽东亲自签署命令的。同年9月,王树声又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此前曾缺枪少弹的日子,让王树声一直都刻骨铭心。如今面临着新的战线,对一直驰骋战场的王树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于是他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赶往北京赴任。

不过总军机械部却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里面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上下关系、各方矛盾也都错综复杂,工作在一开始时几乎完全难以开展。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才想要调一个大将来解决这些问题。

王树声刚上任,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部里的工作相互协调,合作起来。许多同志作风各异,习惯多样,调到一起之后,一时间缺乏互相之间的了解,所以才容易形成隔阂王树声平易近人、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因此依靠他人格的力量,领导班子也渐渐团结起来了。

正当军械建设蓬勃发展的时候,“庐山会议”之后不久,王树声就被调离了自己心爱的总军械部工作岗位。不多久,军事科学院也终于成立,1959年11月,王树声被调到科学院担任第二副院长。当时,叶剑英元帅是院长,粟裕则是第一副院长。

上任后,王树声负责筹建技术馆。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所以这一困难可想而知。王树声具体组织,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终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技术馆一点点地建立起来了。可惜的是,在那段特殊时期之下,技术馆也没能逃脱毁于一旦的厄运……

早在军事科学院创建初期,毛泽东就指示叶剑英:“集中一批有丰富战斗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同志,搞出一本自己的战斗条令来。”于是叶剑英就开始召集力量,并委托王树声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王树声在劳动

王树声呕心沥血,精心组织,和广大科研人员们共同努力,又陆续在全军试行之下,经过两年的筹备、数次的修改之后,196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有了自己的战斗条令。

在那段特殊时期里,王树声经历了一段很痛苦的艰难处境,不断地遭受批评和打骂。但他却一直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方面对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批评,同时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

1968年,叶剑英也因为外界原因不得不离开北京。此时,军事科学院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由王树声来主持。在负责一些条例条令的修改工作中,王树声不但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指示,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而且在修改过程中,他还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军事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晚年生活的磨砺

革命战争时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数不清的苦难之后,本以为可以安享自己的晚年,却没想到在生命最后的几年当中,王树声却依旧面临着更多的打击和灾难。其中一个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他的长子王鲁光因为意外被伤成了重残。

1972年12月26日清晨,王鲁光和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往工厂上班。当天天气漫天浓雾,地下还结着冰,王鲁光刚刚骑出大门,在转向马路的一刹那,却突然被疾驰而过的无轨电车擦倒了。因为电车当时来不及紧急刹车,于是就发生了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

王树声夫妇和子女合影

王树声在得知儿子出车祸的消息时,王鲁光已经躺在医院的抢救室中了。匆匆赶来后,一看见父亲,王鲁光就号啕大哭。王树声轻轻安慰着儿子,言语沉静又持重。

离开病房时,这一个有泪不轻弹的钢铁汉子终于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此时,他不由得想起王鲁光作为自己第一个孩子,在孕育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苦解放战争的岁月。

当时是在中原突围的前夕,王树声的妻子怕给部队增添麻烦,于是便私自决定把胎儿打掉。结果却被他的贴身警卫李树林等人知道了,大家念及自己的首长当时已经年近40,才有了这第一个孩子,于是就私下做主弄了一些假药,让他的夫人喝下,最后才保住了这一胎儿。

后来,王树声的妻子也是冒着枪林弹雨,生下的这一个孩子。为了纪念他这段不平凡的经历,王树生就特意为孩子取名为“鲁光”,并且希望他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这次的意外,对于王树声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两个月后,他也意外地被确诊为了癌症,尽管如此,他却依然乐观地说:“癌症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抗住它。党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做!

在这之后的时间里,王树声第一关注的,还是国家大事。从7月末开始,他每天晚上住院治疗,白天则继续工作着,很多会议和庆祝活动,王树声也都照常参加。直到后来他的病症日益加重,才终于彻底住进了医院,但他仍会继续通过广播和请人读报纸、文件来了解国内外形势。同时,他还不断以革命家的乐观情绪去安慰和鼓励亲人。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因病治疗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9岁。

在得知这一噩耗之后,当时还在广州军区当司令的许世友万分悲痛。二人在早期革命斗争中曾一起共事,那是在“黄麻起义”的时候,许世友就是在王树声的领导下参加了这场运动。之后,他便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了红四军军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并立下了歼国民党“七十四师”、扫山东战济南等一系列的功勋战绩。

除了许世友之外,后来八大军区中的六个军区司令,都曾是王树声的部下:

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14岁时参加王树声领导的鄂东军,随后又担任了团长,解放后任新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1930年在王树声领导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里参加红军,从一名“红小鬼”成长了为共和国军委副主席;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也是参与了“黄麻起义”,后来又跟随王树声在红四方面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十五军军长;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参加“黄麻起义”后,随王树声在红四面军历任司号员、营长;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黄麻起义”后参加孝感游击队、红25军,历任八路军副团长、副旅长、旅长、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除了这些司令将军,在众多开国上将当中,大部分都曾跟随过王树声,甚至可以说王树声就是带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个“首长”。他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也为人民军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革命将才。而将军们对他的特别感情,也是始终不忘,一直铭记于心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四方面军有5人被预授大将,他们都是谁,为何只有他一人晋升
陈再道当军长,他还是营长,三十年后,他却成了陈再道的顶头上司
倪志亮是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最后只授中将,手下副司令却成开国大将
《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受处分被开除党籍,主席问哪个军区敢要,许世友说:“我们要!”
此人是开国中将,许世友待他如亲子,许世友晚年此人为其送终
特殊时期,这4位司令无人敢动,毛主席:他们一动,全军大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