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头缝里出好茶”,武夷山的另类地貌,成就了武夷名茶!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武夷山茶叶产区中,最受欢迎的非三坑两涧莫属。

所谓的三坑就是: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

两涧则是:悟源涧,流香涧。

岩茶品质的形成,与生长条件息息相关,温度,湿度,土壤和光照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它的口感和品质。

三坑两涧能出极品岩茶,正得益于其天然优越的茶树生长环境:

1.土质疏松,矿物质含量高;

2.空气湿度大,温度适中;

3.坑涧中,溪流贯穿其中,可长期受山泉滋养;

4.植被丰富,生态系统完整;

5.坑涧两侧崖壁高耸,减少了阳光直射的时间,增加了漫射时长。

武夷山名茶辈出,连茶圣陆羽都赞叹有加。

“山皆纯石,不宜禾黍;遇有寸肤,则种茶。”明代的张于垒在《武夷山志》中是这么描写武夷山的。

所谓的肤就是山上的土壤。武夷山上多岩石,少土壤,因此明代吴拭也曾在《武夷杂记》中将武夷山称为“骨山”:“磅礴一百二十里外,山始有肤……”

武夷山多岩少壤,也见证了它的“寸土寸金”。因为山岩上那少许的土壤中,都种上了茶树。绿意星星点点,散布在山岩间,这些大多都是上品的岩茶,珍贵异常。

比如“九龙窠”上的三棵大红袍母树,均被载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并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武夷山政府还为现有的六株大红袍投保了一亿元人民币,足见这些长在岩壤上的茶树有多珍贵了。

武夷山独特的岩山环境,对大多植物而言,可谓是相当恶劣,为何却能长出这般好茶呢?

从陆羽的《茶经》中,我们可以寻出些端倪。因《茶经》有言:“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句话说明茶的品质与其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武夷山的地貌,恰介于烂石和砾壤之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类岩壤透水性强,有机物含量高,再加上偏酸的土质本就适合茶树生长。这种地质环境,简直就是专为岩茶而设置,何愁不长好茶呢?

既然武夷山的山岩石缝中都能长出好茶,为何“九龙窠”六株大红袍却独为至宝呢?

据说,这点跟日照相关。此处的茶树,每天沐浴着柔和的晨光而苏醒。因柔和的阳光恰恰有助于茶树产生更多的氨基酸,所以对提高茶叶的香气相当有帮助。

此外,雾气产生的漫射也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山高雾多出名茶”,正是这个道理。

午后,虽然阳光越发强烈,却只能照到茶树后的山岩,既避免了强烈的阳光直射,又使得茶树可以更好地进行氮代谢,提高了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提升了茶叶的品质。正因如此,一般涧坑中所产的茶叶,口感会优于其他地势上生长的茶叶。

武夷山岩壁上蜿蜒喷涌的泉水,搭配那以蓄水力著称的山岩,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湿度和温度的保障,生长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了。如此说来,武夷山“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说法,还真不是虚言。

武夷山的山岩地貌,为茶树生长提供了难以复制的天然地理条件。据传,武夷山唐代就已开始种茶制茶,至宋代开始被列为“贡品”,并设立了“御茶园”。只因那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武夷山茶叶风头尚屈居在“北苑茶”之后。

至元代,北苑茶渐渐衰退,武夷山茶逐渐将其取代。到十八至十九世纪,当英国人将红茶取名“Bohea”后,更是让武夷山的茶享誉全球。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

春雷催蒸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

        ———— 清·陆廷灿 《咏武夷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喝岩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山场重要吗?
除了牛栏坑,好的肉桂还很多 第B04版:泉韵茶香 20151211期 济南日报
为什么烂石出好茶?武夷岩茶、云南岩茶、它们傍石而生、浑然天成
中国喝茶地图:寻茶的源头,寻精神源地
中国的5大名茶是哪些?你喝过几种?谁才是“茶中之王”呢?
武夷岩茶的分类: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