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人的各种瘾癖—你是瘾型人吗?
 
 

       每个人都是“瘾君子”。无论你是沉浸在琴棋书画的高雅中,还是执著于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中,无论你是在无休止的购买与淘汰中反复,还是在各种新的概念中建立与迷失,你都逃不过“瘾”的诱惑。瘾,其实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瘾的存在,我们专注,我们执著,我们痛并快乐着。

 

      对于“瘾”这个字眼,大多国人持着不屑的态度。原因无他,自古以来与瘾沾上边的都没什么好东西。中国人为这些群体制造了一个形象的名词“瘾君子”。其实,瘾,在人类文化中有很多别称,比如医学上多称之为“依赖”,心理学及伦理学中通常用“爱”,人类学或民俗学中多以“嗜好”代之。

       有一部探讨现代人多种瘾癖和心理健康的多媒体音乐戏剧《瘾型人》,讲述了一个关于瘾、也是关于认识自我的有趣故事,里面包含了我们现代生活各种看得到和看不到的瘾。故事里这些拥有各种瘾癖的人在看似荒诞的情境中交织在一起,既可怜又可笑。也许你理所当然地认为沉迷网络也只是极少数人的问题,通过这个戏,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瘾型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无声无息出现在我们身边,普通得甚至可以被我们忽略,可以日复一日慢慢形成我们的依赖。如果这个问题不被问起,也许自己都不会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小癖好已经成为不能缺少的依赖。

       一些习惯、一些东西、一些爱好,看似微小的部分,可是一旦缺少,生活就变得不再那么踏实。大到会影响身体健康,小到会让你闹情绪。比如,有的人依赖网络,不能上网就会心神不宁,有的人依赖某种食物,离开它就神情恍惚,食之无味,这饭怎么能下咽呢?有的人依赖自己的枕头和床,到了陌生的地方就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每个人都是“瘾君子”。无论你是沉浸在琴棋书画的高雅中,还是执著于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中,无论你是在无休止的购买与淘汰中反复,还是在各种新的概念中建立与迷失,你都逃不过“瘾”的诱惑。瘾,其实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瘾的存在,我们专注,我们执著,我们痛并快乐着。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又都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瘾”和“癖”呢?

裸睡瘾

周杰伦:睡觉不穿内裤 周杰伦没出道前喜欢窝在公司里睡觉,现在成了“亚洲天王”后,他却依然遵守着“睡觉不穿内裤”原则。

王力宏:全裸睡觉 “裸睡让我感觉很自在、舒服”,王力宏说,他最爱光着身子睡大觉。而且他的裸睡习惯是他私密档案书中绝对不能少的重点,王力宏也不隐瞒他喜欢全裸睡觉,但是这与他成长在裸露观念开放的美国一点都没有关系,纯粹是为了追求全身无拘无束的轻松感。

张柏芝:光溜溜睡觉 张柏芝曾经很大方地承认:“我向来不喜欢穿着衣服睡觉。可能这个和我的性格有关吧,因为我向来都不喜欢受束缚的感觉!在家里,我一向都是裸睡的。”她表示,自己天生就是个不喜欢受束缚的人,全身光溜溜睡觉不为其他,纯粹是个性使然。

开灯睡觉癖

周星驰:怕黑开灯睡觉 周星驰睡觉时总要开着灯,有一回到台湾宣传,他照例在饭店房间内开亮了灯准备睡觉,但才睡着没多久,就被闯来的服务员给吓醒了:“你是谁?怎么进来的?”服务员答道:“先生,你的房间没关门,所以我才进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周星驰在临睡前故意把房门打开,以去除自己的怯意。

开灯睡眠癖是一种不良嗜好,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怖。这种对黑暗的恐怖大半是从幼年期开始的。因为在此期间,儿童们最爱听有关鬼、神的故事。而这类故事的背景、内容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晚间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以显示生动性和神秘性。久而久之,他们便将对妖魔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连在一起,形成了对灯光的依赖,导致不敢关灯睡觉。这是开灯睡眠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在黑夜做了一个恶梦,这些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

 

1.可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对患者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说明鬼怪于世间并不存在,对鬼怪的惧怕而产生的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幼年时期的幼稚情绪反映。如上例,应向患者说明那天晚上所碰到的并非巨人,而是活生生的某位农民,并在说明这一席话之后重演那天晚上的一幕,从认知上、潜意识里消除恐惧。  

2.系统脱敏疗法。根据患者对黑暗的恐惧程度,建立一个恐怖等级表,然后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不断强化,直到能关灯睡眠为止。例如,对上例患者,先由数人一起关灯谈话,到数人一起关灯静坐,再到二人一起关灯睡眠、再到一人关灯静坐,……最后一人关灯睡眠。

收集癖

大S:收集各种尸体照片 大S高中时和******开车出门时,在路旁看见一只被太阳烤干的狗尸体,顿时心中产生了微妙感觉,从此之后,陷入收集恐怖照片的无穷乐趣里。大S出门随身都会携带相机,“巧遇”死狗、死猫的惨状时,就会立刻拍下来留做“永远的纪念”,就这样,她的房间挂满了动物尸体的照片。

范冰冰:钟爱假发 女人天生都爱美,特别是对于范冰冰这样的大美人来说,尤其更加得以体现。本来范冰冰的头发也挺好看的,不知道她为何特别钟爱于假发,简直是个十足的假发控,据悉,她的家里面有两个大大的柜子,每个柜子里都装有很多模特人头,每个人头都戴有一顶假发,特别的壮观。

钉子瘾

帕瓦罗蒂:爱钉子 已故世界男高音帕瓦罗蒂曾到中国上海演出,据他当时所下榻的酒店工作人员透露,帕瓦罗蒂有个怪癖:走过的地方需要有个钉子,于是酒店就伪造一个钉子让他看到。

    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也总有这样那样奇奇怪怪的瘾,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各种瘾,以供围观:

 

1、资讯成瘾症

       今天没有收到邮件,也没有收到短信,你会因此而烦躁和坐立不安吗?如果是,那么,你很可能患了“资讯癖”。

       今天没有收到邮件,连一个短信都没有……很多人会因此而感到不自在,情况严重的人甚至还会烦躁和坐立不安———这种现象被英国科学家命名为“资讯癖”或者“咨询成瘾症”,即“信息焦虑综合症”。

       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频繁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或处理文本信息会使原本聪明的人变笨。在智商测试中,过于忙碌处理种种信息的人得分比吸毒的人还要低。脑科医生给出的意见是,这样频繁地处理信息,会让脑部的运作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极端清闲的人空余时间较多,允许他们流连网络和寄情短信,而现实中的朋友又多处于忙碌状态中,没有时间他们做太多交流,因此虚拟交往就成为了他们的最爱。极端忙碌的人则多为工作所迫,工作带来的惯性会直接导致他们离不开大量信息。

      

       在现实中交往质量较差、人际关系相对保守的人群,在虚拟环境下会显得相对活跃。实际上这类人的情感诉求非常强烈,但是现实中交往能力的缺乏,又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感到痛苦和尴尬,他们只能寻找一种“替代性满足”。

       人们在制造大量电子***信息时,其实也传达了一个概念:我们的社会还处在青春前期,人们面对过量的信息感到一种孩子般的好奇和惶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2、股瘾

       吸毒有毒瘾,上网有网瘾,但是炒股有股瘾的人还很少听说。不过记者采访了一圈发现,不少股民都表示对于炒股还真是会上瘾。除了杨先生的这种表现外,炒股两年的曹小姐告诉记者,她每天得看三四次账户资金的变化,不停地计算着今天是赚了一个LV,还是赔了一件普拉达。遇到也炒股的同事聊得特投机,和不炒股的同事就觉得没话题,而且闭市下班后一定要到股吧里“潜水”。

       其实炒股只是一种理财手段,但是过于沉迷于此,同样会像毒瘾、网瘾那样影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股民冯先生告诉记者,有一天晚上睡觉做梦竟然梦见自己持有的中国平安从60块跌到20块,当即就惊醒了,还吓出了一身冷汗。还有的股民告诉记者,遇到大盘暴跌时,自己会情不自禁地心慌、出虚汗,心情也会一落千丈。而记者在不少股吧里也发现,经常有网友发“求救帖”称:“老公(老婆)炒股上瘾,不顾家,不知道该不该离婚”。同样因为炒股赔钱心脏病发或者跳楼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不过目前在心理学上还没有将炒股上瘾定义为心理疾病,或者可以说股瘾这个问题还远没有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


3、关系成瘾症

       共同依赖是一种习得行为,能传递给下一代人。它是一种情绪现象和行为现象,影响一个人建立健康的、互相给予满足感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由于有共同依赖特征的人往往建立或长期保持单向的、打击破坏情绪的、虐待性的人际关系,共同依赖也被称为“关系成瘾症”。

       谁会得共同依赖症?

       通常来说,酒精或毒品成瘾者的配偶、父***、兄弟姐妹、朋友或者同事会得上共同依赖症。最初,共同依赖这个词汇是用来描述药物成瘾者的伴侣,与有成瘾症状者共同生活或与其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与慢性病人或精神病人处于某种关系中的人也会呈现相似的症状。但现在,这个词汇被广泛用来描述来自功能异常家庭的有共同依赖特质的人。

      

       由于共同依赖通常是根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治疗经常涉及到探查早期童年期的问题,以及它们与现在破坏性的行为模式的关系。

       治疗手段包括教育,控制组试验,个人和小组疗法。通过这些治疗手段,共同依赖症患者能够重新发觉他们自己,找到他们给自己造成困扰和阻碍的行为模式。

       治疗手段还包括重点帮助患者与他们从童年期起就被埋没的感觉重新建立联系,或者帮助他们重建健康的家庭关系。治疗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够重新感觉到自己全部的感受。

      

       改变不健康行为方式的第一步是理解它。有共同依赖症状的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要了解成瘾的过程和恶性循环是怎么回事,以及它是怎么影响他们的关系的。这非常重要。药物和酒精滥用治疗中心,还有精神健康中心一般都为公众提供教材和课程。

       共同依赖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有必要作出很多的改变和成长。家里任何助长成瘾或虐待的关照行为都应该被认识到和停下来。有共同依赖症状的人必须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敞开心怀接受它们。这包括学会说”不”,爱别人但该强硬的时候也强硬,学会依靠自己。人们会在自我发现中找到自由、爱、和安宁。

       希望就在学习中。对共同依赖理解得越多,你对它的影响处理得也就越好。寻找更多的信息和援助会对生活的更健康更满足有所帮助。

 

4、软瘾

       根据美国临床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的赖特学院(the Wright Institute)的一项调查,91%的美国人患有软瘾,其中拖延、过度看电视在调查中名列榜首。而网络相关的各种强迫性动作如频繁地查看邮件、登陆微博,虽看似微不足道,并且是否构成心理疾患尚存争议,但是世界各地相继成立了治疗网络成瘾的机构或中心。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声称1/8的美国人在网络使用方面存在问题,其心理症状表现为戒断不能、渴望更多的上网时间,忽略家人朋友、不上网时情绪低落、敏感易怒,生理上则表现出眼睛疲劳、睡眠不足以及腕管综合症。

       此外,过度工作、贪食、白日梦、频繁查邮件等等任何一种行为,若过度执行或出于错误动机而为之,都可能成为软瘾。

       看似稀松平常的个人爱好或休闲方式,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

     

       并不是所有专家都认同“软瘾”的存在。一些研究享乐的科学家认为,在压力或负面情绪下人们选择购物或者虚度光阴可以释放紧张情绪,进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这种趋利避害的选择是人的本能行为。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人会自然地希望回避,虽然明知看电视、咬指甲不好,但总能体验到一些快感,暂时转移了压力并缓解情绪。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心理治疗师聂晶解释说,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转移压力的方式,有些人在休息、放松之后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去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有些人可能意志差一些,缺乏较强的自制力,也或者面临的压力太大而长久地沉溺于某些行为中不能自拔。

     “但是说到人为什么会上瘾,”聂老师话锋一转,强调说“每个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即使同样是看电视上瘾,也不能一概而论。并且,就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电视上瘾的具体根源也可能不同。”

      

       那么怎么避免或者摆脱软瘾呢?

      “经常自我反省,”聂晶建议说,下一次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或很冲动的奔向商场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是不是过度了?这有没有干扰自己的生活?出现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激发了这种沉溺的行为,进而搞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

       下定决心去改正,但不要直接剥夺内心的需求。当你烦躁的时候、想要轻松一下的时候,不要总是上网搜寻八卦、灌水或偷菜,选择一些其他活动来替代想要摆脱的软瘾,比如练习一会儿瑜伽、去户外走走。聂晶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带来良好感觉、让自己恢复能量的活动。”

       急于求成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妨逐渐地减少软瘾行为。戒除网瘾的专家建议适量减少上网时间,比如定一个闹钟,规定自己每次上网不超过30分钟,那么闹钟一响就立即关机,然后出去散步或约朋友小聚,总之远离电脑。

      “如果你在拖延或回避困难,不妨制定更加清晰的规划。” 任务过于宏大容易增长人的倦怠心理,拖延和回避的倾向也越大;任务越具体、可操作性越强越能有效执行。聂晶举例说,看一本书,规定一个具体的数字,比如10页,那就在看完10页之前不要放下书去尝试其他东西。

      “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行为方式。”咨询师解释说,每个人都需要休息、放松。也许你喜欢先沉溺于某些事情中,积攒够了能力,蓄势待发,那么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方式,不要因为拖延而自责或否定自我。

       建立与亲人、朋友之间的密切联系。如果在与他人的沟通中给予并感受更多的关心和爱,让生活充满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软瘾的吸引力自然就微弱了,正如Judith Wright所说的:“生活充满了更丰富的节目,自然就不需要软瘾来填补空虚和空白了。

 

小编结语:每位瘾君子都有另一整个世界来收藏他或她的私藏。瘾最初和压力、强迫症有关,然后变成了无数细碎有趣的小细节,然后就变成了私人的另一整个世界,把所有记忆包装了起来。每个人的瘾都可以说成一串漫长的苦甜交加的故事,许多人自承无趣的瘾故事,追溯到最后总关乎梦或者爱或者一些纯粹时光的美好事物。多少人提起瘾来都摇头叹息一派恨之入骨的样子,但是丢弃了他之后的生活就像日复一日晴朗午后阳光一样暖和但过于平淡。说到底人生那么长而大家又对现实世界贪得无厌,总得在其他地方私藏许多乐趣甚至一整个私人世界,才活得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瘾君子
为什么性也会上瘾呢?
网瘾的病征特点
上瘾性行为,是怎样毁掉年轻人的?
过年打牌走火入魔,不会是有“赌瘾”吧?
人为什么会上瘾?生理上的瘾和心理上的瘾有什么不一样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