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名家山水画赏析(一)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董源《龙宿郊民图》

  《龙宿郊民图》是董源重要的传世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居住于江边山麓的民众庆贺节日的情景。此图以山为主,右侧的两座大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山顶且有矾头。山下水面空阔,溪流蜿蜒,树木茂密成林。山下的人家在树头挂起了灯笼,溪边又有两条舟船,上竖彩旗,数十人自岸及舟联臂排列,似正在表演庆贺的歌舞。山下道路上点缀着一两行人,似在赶路,又似在游览。这幅图画的用意应该是表现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畅和愉悦。在董源的山水作品中,这似乎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即使是以表现山水为第一目的,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要画出居人的生活图景,并将此中透出的生命活力感染给无言的山山水水。此作技法池以披麻皴和水墨渲染为主,画山形时先勾出轮廓,再用长披麻皴手法,以中锋笔自上而下左右披拂,线条大致平列,但也时时交叠会合。山上的矾头则作空心点皴,呈现草木葳蕤情状。在皴染基础上画家又给山石敷以重绛色,同时将山头染为青绿。这样就将李思训的精于设色和王维的擅用水墨巧妙地结合起来。后人称赞董源“神品格高,无与比也”。以《龙宿郊民图》验之,他的画的确不愧为有“品”有“格”的上乘之作。

  李成《寒林平野》

  《寒林平野》呈现烟林平远景色,林木薄疏,小丘起伏。李成注重真实的山水写生,深合透视画理,此画面墨法变化微妙,意韵精致。另外,用墨不浓,轻淡如在烟雾里,显得缥缈幽清,李成的“惜墨如金”,由此可见。

    李成《读碑窠石图》

  此图置境幽娄,气象萧瑟,是对荒芜日久之名胜的描绘。坡陀下古奇木仄参差,苍干瘦枝虬屈俯仰,藤葛攀援。背景空无一物,杳冥深远,寓无限悲凉于其中。平台上有一大碑伫立,龟座龙额,很是庄伟。碑前一人戴竺骑骡,仰观碑文。旁有一童子,持杖而立。此图画树石先勾后染,清澹明润,饶有韵致。据碑侧王晓人物,李成树石“疑书一行”历来被认为是李成的作品,但近年美术史家及鉴赏家们又据南宋周密《霎烟过眼录》一书所记当时阅李成观碑图已仅存半幅之事,推测此幅全境应是在原本未散夫前摹出。周文所记补人物者为王崇:而此幅作王晓,似有不合,但据现今幅式及双拼绢的情况看,周文记人物已佚,应是指右边拼接之一绢已失,周亦当未见右幅上的疑书,而他之所以知是王崇补人物,或是出于传闻﹝且王崇亦不见于其它著录﹞误记。此图文经《大观录》《墨缘汇观》等书著录。

    李成《晴峦萧寺图》

  《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李成《茂林远岫图》

  此图画法苍劲,笔墨厚重,诚属北宋高手之作。拖尾有南宋向冰跋称为李成作品。李成继承荆、关传统,善于表现北方山川的雄伟气象,作品传世绝少,此卷流传有绪,尤为珍贵。但近年有的绘画史家认为它可能是北宋另一名画家燕文贵之作。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溪山行旅”可以说是中国北宋山水画中的杰作。经过五代对文人画的开创,到了北宋初年,依据着不同的地区,画家以大自然真实的山水为对象,开启了山水画恢宏的气度。
  范宽大约活跃在北宋初期,他主要活动的范围以陜西的华山、终南山为主,黄土高原上大山直立起来的气势成为范宽绘画风格的来源。这幅画近景的部分占画面下方的三分之一,两侧巨石之间开辟出一条留白的道路,一队驴子驮着货物,行旅的客商自画面右侧进入,正缓缓行进,点出了“行旅”的主题 。
  画面最精彩的部份是以上方三分之二的巨大空间推出一座正面的山壁。山壁陡立,近于方正的长方形,有如一块纪念碑矗立着,成为大山精神的不朽象征。
  山壁间一线瀑布,直深而下,在构图上帮助了大山垂直线的准确,这一线瀑布的下方,留白渲染出的云烟也正是前景与大山隔开的一带深涧,彷佛还可以听见水声激湍,飞溅成一片烟雾,而大山静定,是永恒不可动摇的庄严。大山以极浓密如雨点般的笔触密密构成,传达了黄土高原大山紧密的质感,也有人称这种点法为“两点皴”。北宋时代,属于宫廷的画家仍有传统工匠的职业习惯,并不意识到是受社会重视的“艺术家”,他们画了一张好画,甚至不敢在画面留下名字,就用隐晦的方式把名字藏在左下角的树丛间,一直到近代才被发现“范宽”二字。

    范宽《雪景寒林图》

  目前学术界对《雪景寒林图》是否范宽真迹尚有争议。长期以来。此图流传不明。图上之印“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点,可见宋代藏于宫中。从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处。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图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后见录于《墨绿汇观》,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两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与此同时,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此图曾被清宫收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又流落民间,被收藏家张翼购得。今有“潞河张翼藏书记”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两印。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从此图可以体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表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范宽《雪山萧寺图》

  《雪山萧寺图》描写雄奇壮伟的山岳。画面的结构,都是千岩万壑,深涧曲折,山峰矗立,险不可登。在山岭上,点缀了小树木,溪旁有突兀的石块,显得极其深厚、沉重和峻峭。元人曾曰:“宋人写山水,其超绝唐代者,董源、李成、范宽也……范宽得山之骨法。”另外,此画笔力老健,结构布局独具特色,线条劲厉,墨韵扎实,真实体现山峦的厚重雄奇。

    燕文貴《奇峰万木》

  登临高山之顶,一幕奇峰汇聚、林木茂盛、云雾蒸腾的景致,正置于观者眼前。大自然的神奇与灵秀,使得这一座座高耸峭拔的奇峰与挺劲丛生的松杉,看来犹如刺天入云的绿色天柱,由近至远,幽缈地在天地之间起落、绵延。
  中国幅员辽阔,复杂的地貌、数不尽的传说,造就出了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山水文化。这样的山水文化,反映在绘画中,并非只是景观的纪录,更是各种不同美感的体现。例如画幅中,画家将近景大块面的山岩林木,置于画幅右下,便在表现林木山石的坚实葱郁之美;又以云雾隔开远山,精心地布列山峰的高低远近,则是呈现幽缈开阔的空间之美了。
  “奇峰万木”旧传为北宋燕文贵(967-1044)所作。燕文贵是仁宗朝画院画家,他善画壁立千仞的山水,也善于点置人物与精巧的楼观建筑,景致独特。这幅作品中除了峭拔的奇峰外,并未见有燕文贵画风的特点。而由山石的造型、皴法、树法、点苔、设色等,也都比较接近南、北宋之交院画家李唐的“江山小景”卷来看,应当是一幅南宋习自李唐风格的作品。

    高克明《松岫渔村》

  晚春的江南,暮色苍茫。幽缈的水光、山色间,一处在湖泽、平野隆凸而起的土丘,恍若世外桃源。土丘上碧草如茵,浓荫的大树错落其中,还有三两间店家,可见门前酒旗高悬。一名文士持着长杖、携着琴童,正由另一坡岸跨桥而至。或许是访友归返,也或许是为沽些美酒而来。
  传统的山水画里,文人隐士们如何寄情于山水,总是画家笔下竞相追逐的焦点之一。他们在画中比例有时虽甚微小,但却是点明画的主题、目的不可或缺的要角。他们像是爱携着古琴的导游,总令人不知不觉地想跟着他,渡过舟船、跨过小桥、漫行于山径,一同悠游于村野湖泽之间。
  创作这幅“松岫渔村”的作者,旧传为北宋的高克明(活动于1008-1023)。高克明是一名画风精巧、细密,能体验郊野山林的乐趣并将它形诸笔墨的画院画家。但这幅画中画风简率,已显然与高克明有别。另外,画中边角的构图、水墨渲染营造的迷蒙空间、与简放笔线的线条趣味等,也说明了这应是南宋画院,受“马、夏风格”影响的作品。归名为高克明,应是误托所致。

    许道宁《关山密雪图》

  《关山密雪图》是一幅全景山水,沿用传统的北宋山水画构图。图上端大山陡耸,四面峻厚,密雪覆盖其上,气势极见宏壮,大山左外侧一亭翼然,远眺陂陀纵横,野水层层,如游今之泰山。运笔凝重细劲,以短笔布皴,严谨而有法度,故疏而不薄。此画是许道宁中晚年间的作品,另具风貌,是北宋时期画雪景题材的佳作。

    许道宁《渔夫图》

  《渔夫图》代表了许道宁晚期的画风。表现山峦溪谷交错的北方山野,屏风壁立陡峭的山势和曲折迂回的溪水增加了构图上的变化,丰富微妙的水墨运用和清幽开旷的境界显示出李成的影响。画山是一笔焦墨和浓墨直下,笔中带有较多水分,一笔便带有浓淡,再略事渲染而成。画树也用大笔、粗笔,树干不皴,枝似雀爪,只用墨点点树叶,下笔豪壮而有气势。远处树木则用浓墨作长条状,少画枝叶,长短不一,这些都有区别于李成和范宽。

    郭熙《早春图》

  以这张“早春图”来看,郭熙试图表现冬天过完,天气刚刚转暖的季节,树木正在发芽,溪水正在解冻,整个画面氤氲着一种潮湿的水气,氤氲着一种早春时节万物生发的快乐。
  郭熙用比较带水份的笔墨一层一层渲染岩石,使坚硬的石块看起来像云一样舒卷流动,因此,也有人称郭熙的画法为“卷云皴”。郭熙在他的一本画论中也提到“渲”、“染”的技巧,也可以看出他比较更重视水份与墨的混合层次。
  “早春图”在画面的正中央仍有一个主峰,但是主峰不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由下面许多山峰交互运动的结果,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稳定”,也更重视“变化”。右侧的水从岩石间急泻,用线条表现速度;左侧远处的水,流在平坦的土壤中,则改用渲染,可以看到画家对细节的讲究。
  在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早春,壬子年,郭熙画”,这是中国画家在画面上留题的比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画的右上角题了诗,呼应“早春”的主题:“树纔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借桃花闻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郭熙《窠石平远图》

  《窠石平远图》卷作于元丰元年(1078)。画面描绘的深秋时节树木萧疏、平野清旷,呈现出气象萧疏的深秋意境。图中晚霭笼罩,树枝张舞。笔势雄健,枝如“蟹爪”的灌木丛,以及郭熙独创的“卷云皴”山石,都体现了郭熙山水画成熟时期的特征。

    郭熙《溪山秋霁图》(部分)

  《溪山秋霁图》表现秋雨晴后的自然景色,创造出一种优美壮阔的意境,把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融为一体,和谐而又统一,给人以美的感受。

    米芾《春山瑞松图》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图中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松下有亭,空无一人。山峦青绿晕染,再加“米点” (亦称“落茄被”),松树笔法细致、严密。用淡墨、淡色表现雾中树木、十分成功,作品描写的中心不是山峰林木,而是山中浮动的云雾。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静谧和松树的矫健挺拔。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中,米芾独树一帜。画风被称为“米家山水”、“米氏云山”,其技法被称为“米点”。图中突破了过去运用线条表现峰峦、云水、树木的传统方法,把王维以来的“水墨泻染”、王洽的“泼墨”、董源的“淡墨轻岚’’及其点子皴,根据多雨迷漾变幻无常的江南自然景色,加以融会贯通,创为以横点为主, 画烟云变化,雨霁烟消的山水。
  米芾(1051—1107),原名黻,后改作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人称“米南宫”、“米颠”。祖籍太原,徒居襄阳。宣和间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能诗文,善书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画史》、《书史》等。

    米友仁《远岫晴云图》

  此图以湿润的笔墨点染云山树石,表现烟云变幻、 山色朦胧的动人景象,“米氏云山”的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题签:“宋米元晖云山真迹,衡阳曾氏宝藏,茶陵谭泽闽敬题。”图轴上还有谢淞州、郭颐、郭琦数跋。绍兴甲寅为11 34年,米友仁时年48岁。
  米友仁(1 072-11 53),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 宇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人称“小米”。以擅长书画知名,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变其尊人所为,成一家法”。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 强调“借物写心”, 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 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有影响。

(局部)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 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王希孟,画史无传。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这幅作品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今藏故宫博物院。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

    王诜《杰阁媐春》

  天边处,远山苍翠连绵。一栋两层高起的楼阁,伴随着两侧回廊,倚立在这晴朗的好天气里。平台上、长廊里,几位纤细娉婷的仕女,幽然凭倚于栏前,在春风和煦的吹拂中,似乎思念着远行未归的丈夫。
  画中这栋雅致的楼阁,清简而明净;长廊所围的园子,棕榈、奇石植列,廊外远山横翠,近处垂柳、林木绕围。楼阁虽位居园林一角,但内可俯览庭园全景,外可远眺自然山林,相当惬意。宋代城市繁荣,一些公卿、富商为了能够同时享受市井之便与山林之趣,相继在居处兴造精巧的园林,形成所谓的“城市山林”。这也是我们在宋代的册页中,常可见到各式精巧、华美建筑的原因。
  宋人作画细腻精微,并常将情感溶于画中,这样的特质也都能反映在这幅优美的建筑画作里。画中台阁的斗栱、瓦楞不仅清晰可见,笔墨线条也深具变化;而倚栏春思的美人,既点明了画中主题,更为这幅春日的山楼增添不少凄美之情。这件画作旧传为北宋王诜(1048-1104)所作,然画风与王诜有别,应属伪托的作品。

    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渔村小雪图》是王诜的传世代表作。水墨绢本横卷,画寒汀浅濑,白雪皑皑,玉峰耸秀,枝柯错落,使人感受到雪天山野中冷寂宁远的气氛及肃穆、恬淡的情趣。

    李唐《大江浮玉》

  江天晦暗,浪涛卷涌,一座岛丘孤独地浮立于江心之中。岛丘上林木扶疏掩映、琼楼寺观栉比林立。岛丘东西两侧,巨石罗列;岛丘南方可见江岸一隅,两艘江船停泊于此,船旁两人,大概是船夫与旅人!
  画中这座奇特的岛丘,即为金山。金山古名“浮玉山”,位于江苏镇江西北,山上有许多佛寺古迹,为江南名胜之一。不过,这座原本孤立在江心(长江)的岛丘,后来因为江水北移,泥沙淤积,清末便已与南岸的陆地相连,因此画中这幕自大江中突涌而出的奇景,已不复见。
  “大江浮玉”旧传为南、北宋间的院画大家李唐(1049-1130后)所作。然而无论是画中静穆沉稳的笔墨,或是峰峦的样貌、山石林木的造型、以侧笔作主山轮廓,都与李唐劲挺刚硬的画风不似,而与北宋山水画名家郭熙画风相近。“大江浮玉”结构略显细碎,应是北宋末、南宋初摹习郭熙风格的画家所为,是一幅绘制精谨的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熙《早春图》和《林泉高致集》
中国名画介绍——北宋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一):宋、辽、金士人画 ----1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九)【组图】
千年第一人:范宽宋-范宽-《烟岚秋晓图卷》
郭熙《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