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个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民间秘方

赤芍茵蓟汤
【药物组成】赤芍30~50g,茵陈30g,小蓟10g,大黄(后下)5~10g,山楂15g。
【适用病症】淤胆型肝炎。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液约300mL,分早、中、晚3次口服。20天为1个疗程。
按:《伤寒论》中指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淤胆型肝炎表现为长期黄疸,肝脾大,舌下静脉紫暗。该病属血分瘀热阻于肝胆之候,所以治疗重用赤芍凉血活血,辅以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大黄小蓟凉血活血,通利二便,从而加速黄疸消退。

凉血化瘀解毒汤
【药物组成】赤芍40g,郁金虎杖、平地木各20g,姜黄10g,茵陈金钱草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麦芽各30g陈皮15g。
加减:湿重者,加苍术佩兰、藿梗;兼有表证或皮肤瘙痒者,加浮萍防风;纳少加谷芽鸡内金神曲;腹胀便秘者加厚朴大黄;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加垂盆草鸡骨草败酱草;气虚乏力者,加白术茯苓、扁豆、山药
【适用病症】淤胆型肝炎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液300mL,早晚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按:本病由于瘀热互结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流入血液外溢体表而发黄。可发生于急性肝炎之初,也可发生于急性肝炎数周之后。现代医学认为高胆红素不尽快消除,胆汁滞留过长会导致肝细胞水肿、坏死和肝小叶内反应性炎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引起肝硬化,故退黄是当务之急。临床实践证明,瘀热互结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据此凉血化瘀解毒,清利湿热为其治法,故用凉血化瘀解毒汤治疗本病。方中赤芍、郁金、平地木、虎杖凉血化瘀通达肝络,疏泄肝之余气,胆汁得以下泄,尤以重用赤芍、郁金退黄有奇效,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黄疸的消退及肝脏病变的修复;姜黄为血中气药,善治胸胁疼痛;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垂盆草清热解毒降酶;茵陈、金钱草利湿退黄,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道平滑肌,增加胆红素的排出,有较好的利胆退黄之功;重用陈皮理气消胀,除痞和中;生麦芽助运降酶,顾护脾胃。诸药相合,重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有些患者肝脾肿大,白球蛋白比例失调,服用本方后随黄疸消退,肝脾随之缩小,白球蛋白比例恢复正常。本方活血化瘀之力较强,对于年老体弱者慎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忌用

活血化疲汤
【药物组成】赤芍60g,郁金、茵陈、丹参各30g,桃仁、法半夏各10g。
加减:兼脾虚湿阻者,加黄芪白术陈皮;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胸闷呕恶者,加藿香佩兰瓜蒌壳;湿热偏盛者,金钱草黄柏;瘀象明显者,加三棱莪术、炮穿山甲(代)。
【适用病症】淤胆型肝炎。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早、午、晚服。另冲服黛矾散3g,每天3次。2个月为1个疗程。
按:淤胆型肝炎所发黄疸持续时间长,其病因病理与肝脏炎症、坏死、微循环障碍、胆红素代谢异常、肝内胆汁瘀积、胆管通道不畅等因素有关,属中医黄疸范畴。是湿热久郁化痰,胶着不解,人宿血分,痰瘀交结阻于脉络所致。此黄既非湿热蕴阻于肝胆之阳黄,亦非脾肾阳虚寒湿浸淫之阴黄,因而采取常用的清热利湿或温化寒湿的退黄法难以奏效。中药活血化痰的关键是疏解痰瘀交结状态,以通为用。正如关幼波所说:“治黄先治血,血行黄自却;治黄须化痰,痰化黄易散。”方中重用赤芍,入肝胆经,走血分,清肝利胆,缓解胆道平滑肌痉挛,疏通胆汁淤积;郁金药性轻扬,利胆散瘀以加强赤芍功效;丹参桃仁活血化瘀,可改善肝脏微循环;法半夏白矾化解顽痰,除湿散结痰化而瘀无所附;青黛肝经,茵陈退余邪。诸药合用,使痰消瘀去黄退。临床验证表明,使用活血化痰治疗的淤胆型肝炎的总胆红素逐步下降,退黄最短21天,最长半年,表明活血化痰药具有减轻肝胆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和疏通胆汁淤积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治性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对肝病方
桃红四物汤治疗淤胆型肝炎
甲型肝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治疗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活血清热通腑汤治淤胆型肝炎
白茅根茵陈汤 【转】 治肝病秘方(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