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名将李愬的祖父:为何会埋葬在洮河岸边?还留下诸多神秘传说?

临洮钦王湾:

名将世家从一场大唐皇家内乱而开始

被历史所掩盖的真相,往往以各种谜团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

临洮县城对面,有个钦王湾,这里埋葬一位卷入大唐内乱的名将。他究竟是谁?为何能在一场残酷的宫廷内乱之中侥幸逃脱?

李钦之墓

出临洮县城,往西而行,走不远就过洮河大桥了。过河后,我们沿着乡间公路,直奔马家窑镇。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就在在距离镇子不远的山沟中。匆匆参观了这处古文化遗址,我们就前往另一个山洼中,寻找隐藏在黄土深处的一段往事。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钦王湾,这是个非常普通临洮小地名,也是我们此次寻访的终极目标。几位研究临洮李氏文化朋友给我们带路,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而行,这里已经远离村庄,一切呈现着与黄土高原大体相似,而局部却有着差异的地貌。

山路陡峭而难行,许多地方仅仅是把水沟平整了一下而已。十几分钟后,车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上停下。眼前是大片已经荒废的农田,蒿草有一尺高,显然这是封山禁牧的结果。

带路的朋友说,这里就是钦王湾了。沿着荒田边的小路而行,我们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石碑,哪里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李钦墓地了。

李钦是一位被湮没了人物,但说起他的儿子和孙子却在历史上大名鼎鼎。李钦的儿子李晟,这是安史之乱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代名将,史书记述说,他有再造唐室之功。李晟有15个儿子,出了好几位名将,其中一位是人们众所周知的名将,他就是李愬。李愬可算是当之无愧的名将,他的成名之战是“雪夜袭蔡州”,曾被收入了中学语文课本,这也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经典战例。

一个能走出李晟、李朔这样的名将世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李钦身上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秘密。

往山上走了四五分钟后,已经差不多到山顶了,其实并不算山顶,山背后有一座更高的山。这里地势极其开阔,将山下一切看的清清楚楚,而李钦墓地靠山面坡,占尽一方风流。

墓地前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唐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公讳钦之墓”。朋友们说,墓碑后面就是李钦的埋骨之地了。李钦是历史上记载的比较少,人们能知道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儿子和孙子。这是位被岁月掩盖了人物,也是位经历了大唐内乱的人物。

太平之乱

金吾卫在唐代是负责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大将军则是掌管金吾卫的重要职务。而李钦就曾担任了这一非常重要的职务,也正是由于这个职务,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大唐皇室内乱中,并因此而贬到陇右。

关于李钦的记载非常少,史书上往往语焉不详。这些年,人们在发掘当地历史文化中,寻找过去不被人们注重的碑刻资料,以及李钦儿子孙子们碑刻上对先人的追述,终于勾勒出了李钦人生的大体经历。

李钦的父亲李思恭是唐军裨将。裨将不是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军中的低级军官,而是指专任一方的副将。可见,裨将是能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自然对他武艺谋略有着很高的要求。

李钦也曾经在唐陇右军中任过裨将,后来逐渐升到左金吾卫大将军,而他人生的转折也在这一刻发生。

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唐王朝随即陷入了动荡不安中。主要根源是太平公主,她先同韦后争权,后来又和太子李隆基争权。而太子李隆基也是雄心勃勃之辈,两人之间的冲突不断,最后图穷匕见。李隆基抢先一步下手,击败了太平公主。

在这场牵扯到大唐王朝皇室的内乱中,负责守卫皇宫,护卫皇帝的金吾卫,自然是双方重点拉拢的对象。李钦加入了太平公主阵营,成为太平公主依仗的一支重要力量。结果李隆基抢先动手,太平公主阵营惨遭清洗,《资治通鉴》记载,李钦等人被诛。

既然李钦被诛,他的墓葬就应该在长安附近,更不会有人立这样一通石碑了。为何会在千里外的洮河边上,发现了李钦墓地呢?这个问题人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年,人们考究与李晟李愬有关的一些碑刻确信李晟出生在陇右洮州(在今甘肃临潭县境内,当地保存有唐李将军碑,部分学者是为李钦所立的石碑),在史书上,将李晟李愬列为陇右名将。

翻开史书,人们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李隆基在动手前,曾经私下约见了一批太平公主的骨干,无非要他们不要支持太平公主或者保持中立。掌握兵权的李钦自然也在约见之列。人们推测,这个时候,李钦选择了保持中立,这样才躲过了李隆基的诛杀。事后,李隆基自然要大肆宣扬太平公主余党被清扫一空。而在政变前夜保持中立的李钦等人自然免于追究,但也被列入不可靠人物之列。

开元二年,唐王朝设立陇右节度使,首任节度大使为右骁卫将军、陇右防御副使郭知运,这也是一位出生今酒泉境内的陇上名将。陇右节度使衙驻鄯州(今乐都县城),管辖着鄯、兰、洮、岷等12州,先后统临洮、河源、威武、振威等军,有拥有军队75000人,马10600匹,主要任务是防御吐蕃东侵。这是一支非常强悍的军队。也就在此时,李钦到陇右任陇右节度副使,这就是在李晟传中说他父亲是裨将缘故。

吐蕃之战

我们眼前,荒草齐膝,山坡一路倾斜。临洮的朋友介绍说,在文革前,山下曾有一通石碑,上写李钦神道碑的字样。可惜石碑在文革中被毁,我们眼前的石碑是近些年人们才立的。

从这里眺望山下,洮水如带似线,在群山中蜿蜒而过。也正是这条洮水,屡次进入唐代诗人的笔下,成为边塞诗的意象。

 开元初年,整个洮水流域战乱不断。吐蕃人一度进攻到渭源、兰州一带。李钦到洮河流域的经历曲折而复杂。然而他到了陇右的日子也不好过,至少太平余党的身份就让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但是,李钦有着过人的武功和军事谋略,深受军中将士的们拥戴。他也屡次参加对吐蕃的战斗,直到开元十五年。人们推测,李钦的职务一直停留在节度副使或某处军使的位置上,没有什么变化。距离惨烈的太平公主之乱也过去十五年,李隆基彻底掌握了政权,在唐王朝走入了极盛时期。

开元十五年,陇右节度使王君绰战死,李钦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王君绰是唐代有名的猛将,多次击败吐蕃人的进犯。这年闰九月,王君绰及其护卫被回纥护输的伏击,王君绰力战而死。玄宗为王君绰书写碑文。可见,这件事情的影响之大。节度使战死,自然节度使所属部属难辞其咎。李钦因此而免职,几年后去世。这里曾经是临洮军的防区,故而李钦死后,就被埋葬在了这里。史书记载,李钦之子李晟,生于开元十五年,自幼在军营中长大,数岁而孤,在军营中长大李晟从小习武,自然武艺超群,耳濡目染之下,军事韬略也不一般。我想,原先的神道碑或许是李晟成名之后才立的。

名将的生长是需要环境的,尤其是在古代,缺乏系统军事教育,名将只能靠自己摸索,经历。长年不断的战火,锻炼出了众多名将,李晟经历了陇右锻炼,在李钦部属教导下,走上名将之路。

李钦这位经历大唐皇室内乱的名将,人们知道者依旧寥寥,太多谜团被黄土所淹没,留下的是他们走过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究竟有何功劳?能够成为唐朝的三镇节度使和再造大唐的功臣
平凉劫盟背后阴谋,吐蕃一举砍断大唐三大支柱,李泌一计亡羊补牢
马燧:三功两过的唐朝名将,一生从未摆脱寻常人的喜怒哀愁!
低调的大唐名将李晟,武比秦叔宝,智如郭子仪,曾为大唐独撑危局
大唐108名武将中谁才是大唐第一名将?从四个方面论证
唐朝十大名将都有谁?第一第二毫无争议,第三到第十争议就大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