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宗棠连俄抗英收复新疆!李鸿章为何没联俄抗日,打赢甲午战争?

左宗棠连俄抗英收复新疆!、

李鸿章为何没有联俄抗日,打赢甲午战争?

和左宗棠相比他缺少拼命的勇气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这场发生于1840年的战争,是英国对我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西方列强对我国的首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之后,大清王朝不再闭关锁国,开始逐渐正视西方,融入全球交流中。

前几天,老王的文章《左宗棠在兰州:拿闽浙总督九分之一的收入,干天下最难的活》一文,引发诸多网友的留言,有一条是这样说的:要是左公当时能管理东北,那最少能拿回一半外东北吧!

于是,老王就梳理一下左宗棠收复新疆和李鸿章甲午战争,并且做了比较,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收复新疆中,左宗棠采取了连俄抗英的策略收复了新疆!而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何不联俄抗日,来打赢甲午战争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1.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国际视野

左宗棠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官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国际视野,来自于林则徐的提点和传授。

当年,左宗棠和林则徐湘江夜话,两人畅谈天下大事。这虽然不是隆中对,但效果胜似隆中对,直接影响了左宗棠后半生的人生历程。林则徐在伊犁戍边三年,对英国、俄国人在中亚的复杂关系,有着透彻的认识。同时,也反思了鸦片战争前同他英国交往时的做法。

湘江夜谈中,林则徐不仅将一幅地图赠给左宗棠,还将他在伊犁戍边时的所得全盘相授。天明,林公放舟东下,回到福建故乡,后太平天国起事,林公抱病前往,病逝在两广之间。而左宗棠,则以一介布衣,守长沙,建楚军,平江浙,定福建,官至总督,名动天下。在他最为风光的时候,却以六旬高龄,承担了当时最艰难的任务,平定西北,收复新疆。这无疑就是,当年他和林公湘江夜谈时,留下的因果吧!

在林则徐的提点下,左宗棠也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

1875年5月,一支由9个人组成的俄国考察队,在出发一年多后,跋涉了一万多公里,终于抵达了他们的最后一个重要目的地——兰州。尽管他们打着商贸考察的旗号,但其的真实目的,却是刺探沿线的军情政情,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领事馆、代理处及贸易站,建立情报机构获得各种情报。

左宗棠早就获悉这伙俄国间谍的目的。他在陕甘总督衙门为俄国人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然后,又“毫无防备”,让这伙人在兰州城内闲逛,任由他们拍摄记录。于是,俄国人“无意”看到了兰州机器制造局的产品后,灰溜溜地放弃了他们的目标。

当时,俄国人索斯诺夫斯基经常和左宗棠交谈。每次,总是夸赞清军部队装备的火器精良。左宗棠则很谦虚,不当回事地说,我们新设的制造局也能制造枪炮,与贵国和普鲁士的质量相近。其他问题,左宗棠就不回答了。然后让人领着他们参观了制造局。等他们参观完,回到总督府,左宗棠问他们怎么样?这些,俄国人都连声夸赞。不过,这伙俄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话题一转,说你们钢材质量非常好,这怕是从西洋购买的吧?然而,左宗棠轻描淡写地说,这些都是我们本土生产的。这下彻底镇住了俄国人。

于是,俄国人的态度大变,间谍身份变化成了商人身份。当然,他们本身也是考察商贸路线的。于是,双方开始谈起了生意。

索斯诺夫斯基主动提出,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消灭阿古柏集团时,俄国愿意派兵助战。同时,提出愿意在俄方的斋桑湖一带,为清军代购买粮食,目标为五百万斤。交割条件,也对中方很有利,俄方负责运到新疆古城进行交割。经过计算,这批粮食的价格,远远低于从兰州往哈密运粮的成本,大约节省三分之一的成本。

左宗棠自然拒绝了俄国派兵的想法。至于俄国人代购粮食,左宗棠则完全同意。不过,俄国人也提出了一个条件是允许俄商来西北地区贸易,经嘉峪关将南方出产的茶叶运往俄国。这一点,左宗棠也同意了。于是,双方在兰州签了协议,表面是请俄国人代购粮食。实则,是联俄抗英。

可以说,1875年5月,左宗棠虽然在兰州,却同英俄隔空交战,彰显出他深邃的国际视野,充分利用地缘政治因素,运筹帷幄,不战而屈人之兵,让俄国人作壁上观。

最后,他抬棺出征抵达新疆哈密。狭路相逢勇者胜,左宗棠的行动不仅鼓舞了三军将士的勇气。更是,让俄国人看到收复失地的决心。这才,后来千秋伟业。

2.1891年,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修到,远东国际局势剧变

李鸿章是晚清裱糊匠,也是当时外交高手,经常周旋在西方列强之间交涉。他的国际视野应该要强于左宗棠。

可是,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大清王朝却独自面对日本,甚至可以说,只是大清王朝的“北洋”这个藩镇,同日本一国的硬杠。细细分析,甲午战争中,大清朝堂在扯北洋的后腿,英国暗中帮着日本,俄国人在看热闹,法国人则帮着俄国人……

显然,在甲午战争中一向号称“外交高手”,善于“以夷制夷”的李中堂和北洋集团,被彻底孤立了。

究其原因,李中堂对1891年后,远东国际将发生的巨变,认识不深刻。而日本则发现了这个剧变,并且利用了这个剧变,掀开了东北亚地区的变局。

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清王朝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比较简单,除了俄国有能力对抗大清王朝外,其他国家都是大清王朝的臣服者,为中华的藩属。俄国虽虎视眈眈,但路途遥远,他们鞭长莫及。

东北亚地区国际局势由中国主导,毛熊属于看热闹打酱油的。大清王朝是天朝上国,这些藩属年年朝贡,岁岁来朝。外交关系无非是欧洲国家使臣来访。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来了,接着法国人、美国人、意大利人、普鲁士人……都来了。这些欧洲列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各有矛盾。于是,清王朝的官员,提出“以夷制夷”,让他们相互牵制。然而,没有真正实力,玩权谋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19世纪80年代,俄罗斯确定了再次向远东扩张的政策,以便称霸远东。这背后是英法俄三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当时,英国是日不落帝国,为世界霸主。英国人在陆上要阻止俄国人夺取出海口,要把毛熊按在陆地上;在海上,英国人同法国人对抗,要保证日不落帝国的舰队,对法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人夺取出海口的愿望落空后,便把目光投向了远东。

1891年,俄国人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最长铁路,1891年5月,在海参崴正式动工往西修建。1892年7月,又从另一端的车里亚宾斯克往东修建,于1904年7月13日贯通,干线耗时13年。

铁路是国之重器,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俄国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夺远东。西伯利亚铁路既是这种政策的产物,又是执行它远东政策的工具。

1895年初,西伯利亚铁路已经修到贝加尔湖,正在策划通过中国东北北部直达海参崴。这时,在朝鲜沿海和中国东北夺取不冻港和侵吞中国边疆领土就成为沙俄远东政策的既定目标。如果西伯利亚铁路修通,整个亚洲将开始出现划时代变局。

最着急的是英国人,一旦俄国人在远东获得不冻港,将直接威胁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日不落帝国,需要有人出来,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按住毛熊。

在东北亚,只有中国、日本、朝鲜、俄国四国,俄国不用考虑,朝鲜和日本原是中国的藩属,朝鲜没有多大实力,能考虑的只有中日两国。原本,日本也是大清王朝的藩属,可此时这个藩属,开始单干了。故而,英国人的选择并不多,只能在中日两国择一。

日本明治维新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国家逐渐走向活跃,开始扩张了,对朝鲜和台湾虎视眈眈。远东的国际变局,给日本提供绝佳的机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3.李中堂的权谋最终弄巧成拙

这时,远东地区国际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在英国人占优势的远东地区,俄国人想挤走英国,甚至要取而代之,日本则有火中取栗勇气和决心,大清王朝依旧浑浑噩噩,半睡半醒间。

其实,对于日本人的野心,俄国人的谋划,英国人的狠辣,李鸿章不是不知道,但也不是全知道。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大举派兵进入朝鲜、并采取步步紧逼政策时,李鸿章是有警惕性的。不过,他认识是有限度,毕竟能看穿局势的人当时也没有几个人。

李鸿章觉得,日本人就是为了干涉朝鲜内政,为他们的侵夺,进行筹谋而已。这一点和上世纪三十年代某人相似,没有认识到日本人野蛮性和掠夺性、侵略性。同时,大清王朝的满州贵族集团,也对李鸿章这支驻扎在北京城边的汉人武装集团,充满了警惕,想方设法,要削弱,要消耗掉。而在对日交涉中,李鸿章幻想利用,英国、俄国来以夷制夷,相互牵制,干涉日本。

故而,李鸿章说:“中倭皆不干预韩政。”又让朝鲜总督袁世凯和日本:“约定彼此同时撤兵”。可是,日本上下决心利用甲午之战崛起。如果,李鸿章有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决心,拿出北洋家底,背水一战,日本未必讨好了去。

可惜,李鸿章既想保住北洋集团,又不愿意打大仗,更不敢得罪英俄,也没有看透英国俄国的本质。只能继续和稀泥,指望以夷制夷。故而,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对朝鲜问题的策略是不战不和。他既不是主战派,也不是主和派。只有一个目的,要保住北洋集团的家底。最后,在犹豫中丧失先机,北洋水师大败,陆战失利,北洋也差不多完蛋了,一个也没有保住。

其实,俄国人对甲午战争看的很透彻。当时,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就宣称:“日本发动的战争与其说是针对中国,不如说是针对俄国的。”

3.北洋集团的撤旗事件

英国人在大清王朝有着极大的利益,再则出于压制俄国人的想法,也不希望俄国人南下。如果俄国人有了不冻港,日不落帝国皇家海军,将遭受空前的压力。英国人需要在中日之间,选择一个,扶持起来同俄国对抗。

本来,北洋集团是很容易入选的。因为北洋水师军官大部分在英国学习的,北洋的军舰一部分来自普鲁士,一部分来自英国。而且,在对抗俄国人,这个问题上,大清王朝和英国是一致的。然而,北洋水师中却发生撤旗事件。

这个事件的主角就是琅威理。

琅威理就是英国海军军官,光绪五年(1879年),琅威理受雇率清政府第二次在英国订购的蚊子船四艘(“镇东”、“镇南”、“镇西”、“镇北”)来华。李鸿章想聘任他为教习,可惜没有成功。后来,在曾纪泽的引荐下,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金登干和英国海军上将古德的强烈推荐下,李鸿章最终邀请琅威理来大清,帮助训练北洋水师。

1882年秋天,琅威理第一次来大清,他的职务是北洋海军总查,头衔是副提督衔。另外,他还是英国海军中校。琅威理负责北洋海军的组织、操演、教育和训练。当时,北洋水师主要官员是陆军出身,中级军官虽在英国留学学海军,但只有四年时间,基层官兵训练时间更短。琅威理肩负起北洋海军日常训练的全部事宜。他治军严明,办事勤勉,表现了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丁汝昌承认:“洋员之在水师最得实益者,琅总查为第一”。

由于,中法战争之故,琅威理返回英国。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电请琅威理回来。1886年,琅威理重返中国,以提督衔任北洋海军总查。

按照协议,中方要求琅威理承诺在五年内将中国海军的训练提升到国际水准,并且必须应允在战时帮助中国作战,除非作战对象是英国。琅威理对北洋水师的训练要求极严,曾引发北洋水师中官兵的不满。

1886年5月,醇亲王巡阅北洋,以琅威理训练有功,授予二等第三宝星并赏给提督衔。以后李鸿章在发给琅威理的文电中,常用“提督衔琅威理”或“丁琅两提督”的称呼。在北洋海军的正式公文中,他的头衔全称是"会统北洋水师提督衔二等第三宝星琅威理"。可见,琅威理的职务是大清王朝和李鸿章认可的。

1890年2月,北洋舰队南下避冻。撤旗事件就发生在这个阶段。2月24日丁汝昌带部分舰船,巡逻南海。琅威理、林泰曾、刘步蟾督带“定远”、“镇远”等舰在香港维修。谁知,3月6日,“定远”管带刘步蟾忽然降下提督旗换升总兵旗,表明自己是舰上的最高长官。琅威理责问:“丁提督离职,有我副职在,为什么撤下提督旗?”刘步蟾答:“按海军惯例应当如此。” 冲突由此爆发,这就是“撤旗事件”。

6月25日,琅威理等人,就撤旗事件询问李鸿章,李鸿章当场表示,以刘步蟾为是。琅威理当即向李鸿章面提出辞职。

李鸿章根本没有意识到,撤旗事件的后续影响。今人,对这一事件评价认为,英国想通过琅威理来控制北洋水师。也有人认为,一个庞大北洋水师,仅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来控制住恐怕不大可能。而且也没有证据表明,琅威理本人直接参与了英国政府企图控制中国海军的计划。

琅威理回国后,逢人即诉他在华受辱。李鸿章则向,英国公使指出“称琅为提督,乃客气用语”。由此两国冲突加剧,8月18日,英国外交部已考虑撤退全体在华英籍人员。同年11月4日,英国拒绝了李鸿章另聘英人为北洋海军顾问,以代替琅威理的请求,并召回在旅顺港服务的英国人诺加,宣布不再接纳中国海军留学生。中英之间的海军合作关系进入低潮。

撤旗事件后续依旧在继续发酵。“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北洋水师,在琅威理离开后,训练日益松弛,军纪每况愈下。

另一方面,英国在远东政策,逐渐倾向日本,但狡猾的英国人还是在表面大做文章,名义上调停,实则只是嘴炮说说而已,暗中则对日本给予支持。后来,发展为英日同盟,英国利用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压制俄国、美国、中国。据考证,英国允许日本战争债券在英国伦敦金融市场发行,从而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提供了资金支持。

庙算多者胜。到了此时,甲午战争的结局,已经明朗了。联俄显然不可能,指望英国调停希望不大,大清王朝则想利用甲午来削弱,汉人武装集团实力。留给李鸿章的只有一个选择——打。

5.李鸿章在犹豫中失了先机

中日之间,和谈没有希望。再则,大清王朝也不愿意同一个曾经的藩属和谈。李鸿章只能被迫选择打了。可是,他又缺乏左宗棠抬棺出征的那种决死勇气。

晚清是混乱的时代,既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有世界眼光的仁人志士,也产生了无数的贪官污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各有特点。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左宗棠是举人,敢于拼命,性子耿直,好强好胜,得罪了不少人;而李鸿章是进士,是权谋高手,善于周旋,善于和稀泥,想面面俱到,不敢拼命。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在北洋水师舰船到日本长崎检修,结果大清水兵同日方警察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北洋水兵死亡5人,重伤6名,轻伤38名,失踪5名。琅威理主张对日开战:“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结果,丁汝昌没胆量,李鸿章犹豫不决,丧失了把日本海军“扼杀在摇篮中”的机会。另外,导致电报密码泄密。

如果在长崎按照琅威理的想法,当时向日本开战,就没有后来的甲午战争了。

虽然,甲午战争结局,在开战就已决定了。如果李鸿章能拼死一搏,在北洋水师打平日本,陆军能击败日本。历史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甲午战争之后,发生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俄密约、英日同盟、日俄战争,无不是甲午战争的余波和后遗症,并且影响到了二战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是一人对一国,为什么左宗棠功成名就,李鸿章却一败涂地?
甲午战争120年祭:开战时北洋舰队实力几何?|北洋水师|实力
李鸿章兴办水师,左宗棠却评价不高,说:唬人可以,临战必败!
如果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师,而不是李鸿章,甲午战争能赢吗?
“见死不救”的晚清第二舰队:甲午战争中的南洋水师
李鸿章为何选择两个庸才当统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