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官场,前任给后任,挖了一个这样的坑

1926年的甘肃历史细节,

一册《甘肃政报》记载的政事信息

官场勾连,民国版官场现形记

   训令中刊登的第一条消息就是给永昌县楼知事(民国时县长的称呼)记大过一次。这位楼知事遇到了啥事呢?原来,省署接到密报,永昌县进思堂演讲的题目多是性命之学,听着难懂,而且每次演讲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同时县署办公依旧是晚清的那一套,贪官污吏勒索非常严重,告状的老百姓到了县署,还被要求填不必要的单子,还要收取洒扫钱等等。

   各县设立进思堂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官吏的责任心,讲授有关国家时事政治知识、近代中外名流的最新学说和观点。实际上,这个进思堂就相当于时政知识大讲堂。可是,永昌县却用来讲性命之学,很有点南辕北辙的意思。另外,县署内还有抽大烟的官吏,这就更令人难以容忍。所以,给县知事记大过一次。

   榆中县呈送文件,关于修复文庙的事情,要求接续筹资修复,不得忽视。原来,榆中县前一任县知事在卸任之前,已经将榆中县文庙的泮池、照墙等设施修好了。其他的殿门廊房年久失修,若是大加修理,费用巨大,势必影响县内其他事业的发展。稍事修理却又不足以解决问题,而文庙事关祀典,非常重要。他建议下一任知事即刻筹办修缮事宜,不得稍有延误。

为此,特地给省署写了公文。省署接到公文后,下文要求榆中县现任知事继续筹集款项维修文庙,并且随时将维修进展上报省署。这个似乎是一个民国版的官场现形记。修复文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在民生艰难、灾祸不断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根本无力筹措如此大的经费。然而,前一任县知事临走前,将文庙泮池、照壁草草维修了一下,起了个头,然后耗资大的殿堂维修,留给了接任的县知事,再给省署写了一封报告,将文庙的重要性强调一遍。前任知县“挖坑”,将一个烫手山芋给了下一任知县。不修,省署已经知道,而且要求按时报告进度,修经费从何而来?

   《甘肃政报》的最后一页则是《甘肃政报条例》,对甘肃政报所刊载内容范围等做了限定,可谓是面面俱到。这册年代久远的政报,记载内容虽然不多,但却保存了1926年三四月间甘肃的诸多细节,其价值,弥足珍贵。(三)

讲述人  杨楠   收藏家  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笔记(11月28日)金山博物馆的一块匾额
会宁县历代州县行政长官名录(四)民国 || 作者 潘涌昌
尚椿莪传略
文献里的赤峰故事 |《第三期》赤峰首任县知事 叶大匡
张林杰丨新津县知事罗兴邦考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董绍元 ‖ 淡泊宁静修已身 守住清贫一世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