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写在庆阳的边塞绝唱

《渔家傲》:范仲淹留给庆阳的边塞

   一位诗人的传奇,被他的诗句永远定格在了庆阳大地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范仲淹同西夏作战时,留下的名篇《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年前,人物风流的北宋,这一首《渔家傲》让无数人赞叹。千年后,它所营造出的意境仍旧令人神往。

  《渔家傲》这首传诵了千年的名篇是如何诞生在庆阳的?

  路经大顺城

  出华池县城,一路往东,沿着一条名为张川的河谷而行。路在山与河之间,弯道极多,走了十几分钟后,就是通往南梁要隘——老爷岭。

  “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拉不上话话,你就招一招手!”在黄土高原上行走,喊话能听见,见面则要走半天。在山上绕行了一段路程。给我们带路的是华池县党史办的白世虎副主任,他忽然指着右前方的一座山顶说,你们看,那就是大顺城了。

  大顺城!这是个足以让人心惊的地名。我们此行并不是为了寻找大顺城而来,但它却不经意地与我们相遇。大顺城之所以让人激动,并不是这座古城多么宏伟,多么悠久,而因为两个人:一个是范仲淹,一个是张载。范仲淹修筑了大顺城,而张载则写了《庆州大顺城记》。从北宋至今,大顺城因这两人而荣耀了千年。在历史上,能享受如大顺城般待遇的古城的确不多。

  范仲淹是贬官后,被提拔到庆州知州的,有点戴罪立功的意思。范仲淹贬官的原因是任延州知州(为时8个月)时,为缓和局势,私下同李元昊讲和。结果,被贬为耀州知州,不足一月后,又被提拔了。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的身份知庆州,开始了他四年的庆阳生活。大顺城就是他任庆州知州的得意之笔。可惜的是,我们只能站在老爷岭上,隔着深沟眺望一下大顺城。白世虎说,要到大顺城还要走上一个多小时,而我们的行程中没有大顺城的计划。

  从老爷岭上看。大顺城不过群山环绕中的一座光秃秃的山头,有些许土墙。当年范仲淹修筑的雄城,已经成了残垣断壁了,“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壮美景象也早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苍凉。当年,发生在这里的宋夏之战,我们只能从史书中寻找了。

  寻迹二将川

  这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四。暮春时节,山坡上的野花肆无忌惮地盛开着,白色的、黄色的,一簇簇一团团好看极了,悠悠的花香,淡淡的青草香味四处飘散。

  968年前的庆历三年(1043年)也是个春末,大顺城完工后刚满一年。范仲淹去视察大顺城,沿途的风光迷人,激烈的宋夏对抗形势,因大顺城的修筑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很有感慨,写道:“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城大顺回道中作》)。”

  大顺城是1042年修筑的,原先这个地方叫马铺寨。当时,仅仅能起报警通讯的作用。范仲淹主政庆州后下决心在马铺寨修建一座城堡,以掐断西夏人南下关中的交通线。西夏人也认识到大顺城位置的重要性,派人日夜防范。

  无疑,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在缺乏大型设备的古代,在敌人眼皮底下修筑城堡,其难度超乎今天人们的想象力。筑城前,范仲淹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先派了一支先遣队,悄悄抵达山顶,先据其地。他害怕士兵对筑城缺乏信心,又害怕敌人探子知道消息,对将士们严格保密,直到将士抵达后,才说要在这里修筑城堡。由于准备充分,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将城堡的外墙修好了。

  范仲淹筑城成功的消息传到东京,宋仁宗看了大顺城的图纸大为惊叹, 于是赐名大顺。著名哲学家,关中学派的创始人张载,听说范仲淹筑城成功的消息后,写下了《大顺城记》。范仲淹筑城,张载写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遇。

  顺着山路下了老爷岭,就来到了两条山谷交汇处,路边上一株三四人合抱的大柳树格外显眼。白世虎说,这就是二将川了。二将川因为金代在其地设第二将营后得名二将城,二将川因二将城得名。在历史上,二将川的名气丝毫不亚于大顺城。

  自古西北多战事,我们在路边停车,白世虎给我详细讲解了当时这里的环境和四周的地形地貌。随着他的讲述,千年前硝烟四起的庆州,一段段传奇曾在这里上演,多少次惊心动魄的战事曾在这里上演。

  站在大柳树下,我们回头看二将川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人字形山谷。当年,在范仲淹驻守庆阳时,这里是山体滑坡后形成的堰塞湖,我们所处的位置正是当年的湖底。人们充分利用湖泊,修建了一座水寨。

  白世虎指着公路西面的一条山谷说,以前乘船从山谷就可以直达大顺城的脚下。其实,以前在民间大顺城并不叫大顺城,而是叫二将城。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城在二将川边,人们误以为大顺城就是二将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二将城内发现了大顺城字样的瓦、条砖、条石,通过实地考察,史料考证,这才最后确定这里就是大顺城。

  一曲《渔家傲》

  离开二将川,我们在山谷中前行,山谷两侧到处是灌木,植被非常好。白世虎说,华池风景最美的时候在秋天。秋日的二将川风景异常美丽,山谷被笼罩上了一层五颜六色的秋叶,层岭尽染,放眼望去,成熟了的庄稼,格外壮美,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的话题依旧集中在范仲淹上。范仲淹除了对抗西夏外,还在庆州写了几首诗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在白世虎的眼中,这是一首被人们误注了的宋词。因为,有人将它的创作地点注为“延州(今延安)”,实际上班它不并写于延州。

  这些年研究成果证实。《渔家傲》的诞生地只能在庆阳,或者在大顺城,或者在庆城。相对而言,大顺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白世虎则认为,《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定是大顺城创作的。

  范仲淹在他的《渔家傲》中勾勒了一幅令人难忘的塞上秋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他笔下的“塞下秋来”、“四面边声”、“落日孤城”、“征夫泪”都能在大顺城周围找到对应的景色,而在延州则缺乏这些场景。大顺城修筑时,曾被西夏人重围,这或许就是四面边声。在老爷岭上眺望大顺城时,四周群山环抱,重重叠叠,大顺城如同大海中的一座孤岛,这不就正应了孤城一句。将军白发自然就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了,“征夫泪”不外乎是那些防范西夏的宋军和修筑城堡的民夫了。

  据说,范仲淹写过多篇《渔家傲》,每篇的开头都是“塞下秋来”。显然,他对这里的秋天异常的喜爱。我想对于在东南长大的范仲淹,北国之秋才让他真正领略了什么是塞上,所以只有在这里才能写出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边塞诗名篇。

                   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谢绝任何方式的转载。



       各位朋友:您的学识、见闻、经历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字,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1. 史地:与西北历史、地理有关的新观点新发现;

  2.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3.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伪识别;

  4. 艺术:书画、摄影、雕刻等的创作体会及作品;

  5. 书介:各种图书的推荐及评论

  6. 体验:各种体验类文章,如登山、饮食、手工、养殖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渔家傲秋思》的诗词中寄寓了什么?
宋词三百首: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跟着李兵背诗词 | 第122首·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历史留痕】徐向钊 \ 庆阳古城之一 《 大 顺 城 》
回望里,寻找真正的诗意和远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