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介入放射学 | 桡入路外周介入专家共识核心内容

桡动脉入路(TRA)的优势及局限性共识:

(1)TRA有局部严重并发症较少、减少住院时间、经济、舒适等优势;
(2)对于桡动脉纤细(女性)、存在解剖学变异或需要使用≥7Fr导管鞘患者,行外周介入诊疗时应慎重选择TRA;选择TRA需完善术前评估;建议常规备股动脉入路。

解剖学特征共识:

(1)TRA术前应仔细评估桡动脉的代偿能力、直径、解剖学变异;
(2)Allen试验及Barbeau试验简单易行,推荐有条件的单位行超声评估桡动脉解剖和血流动力学。
       Allen试验或Barbeau试验可简单快速地评估桡动脉的代偿情况[38, 39]。Allen实验:首先让被检查者弯曲肘部、握拳30 s后,检查者利用双手在其桡动脉和尺动脉上施加压力以阻断血流,然后让被检查者张开拳头,手掌部皮肤颜色应为白色。此时停止压迫尺动脉,若被检查者手部存在足够的侧支循环,则应在约3~12 s内恢复正常手部皮肤颜色。若12 s内手部皮肤颜色仍未恢复,则称为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阳性的患者不适宜选择桡动脉入路。对于Allen试验阳性,又需要接受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或反复操作的患者,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手部血管的全面评估,以避免发生桡动脉闭塞所致的相关严重并发症。Barbeau试验:将指间脉氧仪置于拇指指间检测指间氧饱和度,波形稳定后,持续压迫桡动脉,观察氧饱和度波形情况。其分型为:A型在桡动脉压迫的2 min内及松开后波形没有变化,氧饱和度测得出;B型波形幅度最初下降,2 min后完全恢复,氧饱和度测得出;C型桡动脉压迫时,波形消失、血氧饱和度测不出,但在压迫2 min后部分恢复,氧饱和度测得出;D型桡动脉压迫2 min后始终无波形,且氧饱和度测不出。D型桡动脉不适宜桡动脉入路。
TRA患者选择共识:
(1)TRA适合大多数的外周介入诊疗;
(2)TRA尤其适用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肥胖、制动困难、髂股动脉闭塞患者;
(3)TRA与TFA术中可互相转换,或联合应用。
重点五、TRA操作规范:
5.1 穿刺前准备
充分告知患者TRA的获益及相关风险。通过术前宣教、心理护理使患者放松心情,以减少动脉痉挛的发生。患者体位、术者站位和DSA机架位置的摆放可根据术者习惯、所行手术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具体选择。
穿刺点定位:选取桡动脉远端走形直、搏动明显、浅表部位,一般选取桡骨茎突近心端2~3 cm。远桡动脉选择“鼻烟壶”或合谷穴区域桡动脉。
5.2 桡动脉穿刺及血管保护
根据术者习惯选择钢针或套管针。
钢针:穿刺针进针角度30°~45°,方向与血管走形一致。见搏动性喷血轻柔送导丝(改良式Seldinger法)。
套管针:透壁穿刺后,退出针芯,缓慢后撤套管,见喷血、送入导丝。对于熟悉超声应用的术者,超声导引能够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1)。
超声导引可采用平面内(纵切)和平面外(横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引导穿刺。可通过适当压迫血管或彩色多普勒区分动静脉,超声可以验证导丝位于桡动脉内。
血管保护剂使用:血管鞘置入后,立即经鞘注入含有血管扩张及抗凝药物的“鸡尾酒”,可减少血管痉挛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常用的“鸡尾酒”方案为:硝酸甘油100~200 μg+利多卡因20 mg(或盐酸维拉帕米2.5 mg)+肝素2 000~5 000 U。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的患者可以减少或不使用肝素、硝酸甘油。对于需要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者,在拔除鞘管前建议再次使用“鸡尾酒”。
5.3 器械选择及插管操作
推荐选择尽可能细的穿刺针(如20 G,21 G穿刺针)、导丝和导管鞘,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薄壁鞘能够以较小的外径通过直径较大的导管。血管鞘的亲水涂层可降低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导管头端形状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主动脉弓的分型及靶血管的走形。对于膈肌以下病变,TRA工作路径较长,所选导管长度应≥110 cm,同时导管应具有足够的硬度以达到满意的扭控力;微导管长度应≥135 cm。微导管的选择还应考虑其超选能力、推送能力、扭控能力、抗折能力和兼容能力。对于需要≥7Fr鞘的患者,应在术前使用超声评估桡动脉直径。对于初学者,建议导管经桡动脉至主动脉时,全程透视观察,避免出现血管和心脏的损伤甚至穿孔。
具体血管的插管操作与股动脉入路不同。以腹腔动脉插管为例,股动脉入路的操作为“逆时针”旋转RH导管进行肝动脉的插管;而通过TRA进行腹腔动脉插管,需要“顺时针”旋转导管进行插管。
5.4 桡动脉压迫
采用通畅压迫的方法能够减少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通畅压迫的定义为,在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桡动脉的前向血流。目前尚无统一的压迫方案。可以使用专用的桡动脉止血器,以实现通畅性止血,降低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的发生率。压迫时间根据手术类型、所用鞘管直径、患者凝血状态等因素决定,建议尽可能缩短压迫时间以减少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以气囊式桡动脉压迫器举例:可以先充气,拔除鞘管,放气至见动脉血渗出,充入1~2 mL空气至止血,通过反Barbeau试验观察拇指(穿刺侧)指脉氧,以判断供血情况,建议在120 min内解除压迫,期间应适当减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适当延长。
5.5 远桡动脉
远桡动脉入路(distant transradial access,dTRA)相较于传统TRA具有以下优势:相对表浅、压迫时间短、并发症少、舒适度更高。但远桡动脉较为纤细,穿刺时间长于传统TRA。可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采取严格的止血方案后,dTRA与传统TRA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性,但是dTRA的压迫时间更短。
重点六、TRA常见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由于经TRA行外周介入的起步较晚,相应的并发症统计数据有限。因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较多地借鉴了TRA冠脉介入的相关经验。目前,大量证据表明TRA的穿刺点出血相关严重并发症少于TFA。但是多次TRA或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导致RAO率增加。TRA相关并发症如下:
6.1 RAO的预防与处理
RAO是最常见的TRA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从小于1%到33%。绝大多数RAO为无症状性,也有少部分表现为手部缺血的症状,如疼痛、感觉麻木及活动受限等。RAO可导致患者失去再次TRA的机会,影响患者此后的介入手术入路选择及治疗策略。多普勒超声可对桡动脉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是确认RAO的标准检查技术。
RAO的预防主要包括:
①选择适合管径的导管鞘及相关器械:导管鞘直径与桡动脉血管内径之比应小于1,因此需选用小直径的导管鞘和导管或者是桡动脉专用的薄壁导管鞘,以减少对桡动脉的损伤。
②足量抗凝:推荐使用2 000~5 000U的普通肝素。对于多次穿刺、较长时间留置导管(>12 h)、血管纤细(<1.6mm)等RAO高危患者,术后短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片10 mg/d,7 d)可能进一步降低RAO的发生(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2)。
③通畅性压迫:采用通畅性压迫的方式止血,早期(<24 h)桡动脉闭塞率可从12%下降为5%,而晚期(30 d)的闭塞率可从7%下降为1.8%(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 1)。
④减少桡动脉压迫时间:长时间的压迫是导致术后RAO的主要因素之一,尽量减少压迫时间已成为预防RAO的重要原则。一般推荐单纯使用外部压迫器的情况下,压迫时间不应该大于120 min,有的甚至小于90 min(证据等级A,推荐等级1)。
⑤使用扩血管药物:穿刺成功后常规给予预防桡动脉痉挛处理(见5.2 桡动脉穿刺及血管保护)可减少RAO的发生(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1)。
及时发现的RAO,可进行抗凝处理,例如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4周;或者口服利伐沙班(证据等级C,推荐等级2);或压迫尺动脉1 h,同时给予高剂量(5 000U)普通肝素(证据等级C,推荐等级2)。侵入性的处理方式包括顺行或者逆行开通闭塞的桡动脉,一般仅用于有症状的患者。
6.2 桡动脉痉挛的预防和处理
桡动脉痉挛是导致桡动脉闭塞的重要因素,女性、血管纤细、精神因素以及不当的操作等均易导致桡动脉痉挛。对于可能需要长时间手术的介入操作(>90 min),或者是需要反复更换导管、反复调整造影导管位置的操作,建议在更换间隙经鞘动脉内注射“鸡尾酒”。对于已经出现桡动脉痉挛者,可经导管鞘立刻推注适量“鸡尾酒”或者硝酸甘油200 μg,并等待片刻。如经以上处理无改善,应立即停止该入路操作,选择其他入路。
6.3 手臂青紫和血肿以及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
过度抗凝和大量出血均可导致手臂青紫或血肿,多数会在1周至数周内自行吸收消失,但其间应警惕假性动脉瘤或筋膜室综合征的形成。筋膜室综合征是非常少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可急性或数天内缓慢出现,发生率大约为0.004%。主要症状表现为肘正中、桡或尺神经分布区域的麻痹,和/或伴有疼痛及手指的被动活动。如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均应行筋膜室压力监测,并及时行外科手术减压,避免截肢。
6.4 假性动脉瘤的处理
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大约在0.09%,可表现为穿刺点附近的凸起肿块,可有搏动性伴有/或局部红斑,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可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压迫。如局部压迫失败,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假性动脉瘤注射300~8 000U凝血酶。绝大部分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经非外科方式治愈,如非外科方式治疗失败,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
6.5 卒中风险和预防
由于TRA途经的左侧锁骨下动脉或右侧头臂干动脉存在流向颅内的血流,因此有人认为存在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脑梗死的风险,但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TRA卒中的发生率高于TFA。一般建议,对于年龄大于70岁且有卒中和/或动脉硬化病史的老年患者行TRA时,尤应谨慎操作。对于长期留置导管者,灌注结束应及时拔除导管,避免导管头端血栓形成、脱落。
共识:
(1)TRA的局部穿刺点出血相关严重并发症少于股动脉入路,采用小外径/薄壁鞘、充分抗凝、通畅压迫、减少压迫时间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大部分RAO为无症状,及早发现RAO并及时处理有利于后续再次使用,需警惕筋膜室综合征等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学习曲线
    担心较长的学习曲线是影响习惯于TFA的介入放射医师使用TRA的重要因素。心血管医师在完成50例以上的TRA冠脉介入手术后就能取得和经验丰富的医师一样的疗效(证据等级B,推荐等级 1)。对于初学者,学习TRA对比TFA的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曝光量、入路交换率无显著差异。TRA的学习曲线较TFA的学习曲线陡峭,在操作大于30例后桡动脉组的操作时间及曝光时间显著少于股动脉组。熟悉TFA的介入医师,在经过2 d的理论学习、积累20例的TRA-TACE手术量后,辐射剂量、造影剂使用量与TFA无显著差异(证据等级C,推荐等级 2)。对于主动脉弓下疾病,相对于右桡动脉入路,左桡动脉入路的学习曲线更短。另外,通过超声导引、假体模拟训练可缩短桡动脉穿刺学习曲线。
共识:
(1)熟悉股动脉入路的介入医师在经过专业培训后能够快速掌握TRA技术;
(2)外周介入初学者可同时学习桡动脉入路、股动脉入路。

全文获取可登陆介入放射学杂志官方网站或上海介入放射学杂志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介入专家共识】经桡神经介入诊疗专家共识
RACE秀 |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早读 | 经桡动脉路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这篇干货怎能不收藏!
李氏砭法 | 虎符铜砭刮痧干预PCI术后并发症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