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友吐槽高铁上儿童吵闹:儿童这样的行为真的不能被理解吗?

网友吐槽高铁上儿童吵闹:儿童这样的行为真的不能被理解吗?

最近许多家长晒出了自己带孩子坐高铁时孩子不吵不闹的视频,并说了自己让孩子不吵不闹的方法。

例如,有一位妈妈在带俩娃坐3个小时的高铁时买60张贴纸给孩子玩,这样不仅让孩子收获了快乐,也不会影响其他人,母亲自己也会轻松一点。

3岁女童坐10小时高铁不哭不闹,还给自己加油打气,鼓励自己坚持住;孩子的父亲透露是从小就给孩子进行积极教育,鼓励孩子从小自主独立的意识。

还有一位家长请列车长帮忙教育孩子,让孩子不喧哗,让孩子认识到公共场合应该如何做的重要性。

但是也有很多网友吐槽坐高铁时有很多“熊孩子”,不仅吵闹,还在列车里走来走去,被踢座位,想要好好休息都没有办法。随后被很多网友回呛:“谁还不是从孩子长大的,真以为你小的时候不'熊’吗?”“小孩子都是正常音量,没有追逐打闹,没有踢你座位,这也能碍着你?建议买一等座,或者不要出门。”

其实不仅有部分孩子在坐高铁时会比较不安静,许多成人也有外放声音、大声接打电话的行为。

“儿童没有儿童可以释放天性的场所,成年人也找不到成年人可以完全安静放松的休闲之地,大家这样摩肩接踵地挤在一起,推搡、咒骂、疲惫。”有文章生动地写出了这种心理状态。

但是有很多人会将网友不能接受儿童在高铁上吵闹视为“厌童症”。但小编认为不能直接等同,我更倾向的是网友不能接受的是公共场合的吵闹。旅途奔波,不能安静地休息,自然会引发情绪,而网友将此类事件拎出来讨论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

“厌童症”是一种高发于未婚青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儿童的厌恶和排斥,进一步可发展为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同时对儿童的厌弃也会影响到生育观念。

于此,网友吐槽儿童高铁上吵闹可能是以下原因:

先入为主的印象:

在人们过去的经验中,噪音总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并且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等标语也是深入人的,那么在作为公共场合的高铁上存在噪音,网友们自然会对此作出反应,认为此场合出现噪音是不妥的,自己是无法接受的,他们也是厌恶的。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印象"。

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观念 :

一些人可能认为,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是对自己权益的侵犯,因为这会干扰到权利和自由(例如,休息、阅读或工作)。

儿童会在高铁上的吵闹的原因可能是:

缺乏监管和指导。

很多家长带儿童坐高铁后没有做到监管儿童行为,任由他们吵闹,踢前座的椅子等,由于坐车比较无聊,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消磨时间。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孩子也可能会变得不安或吵闹。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对于许多儿童来说,高铁是一种新的、不熟悉的地方,并且场所比较狭小陌生人也比较多,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或害怕,从而变得吵闹。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儿童可能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会用简单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适,例如坐车过程比较无聊,他们可能会用哭泣、与家长大声说话的法式来表达情绪。

那如何可以做到儿童在公共场合不过于吵闹呢?

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的氛围。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教育片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和规范,如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会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

强化正面激励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文明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认可和欣赏的,如果看到同列车有表现好的儿童,家长也可以跟自己的孩子介绍,用同龄孩子的行为去引起孩子的共鸣,让他自身去学习现实生活中自己看到的优良品质。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文明行为的实践中去。家长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溺爱或过度批评,以防起到反效果。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家长要教育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他人的感受。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体验到不同人在公共场合可能面临的困扰和压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希望网友可以给坐高铁的儿童更多的宽容,

而不是一昧的指责。

也希望更多的成人以身作则,遵守公共场合秩序,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品质,

并不是不让孩子释放天性、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而是有些规则意识在小时候建立的效果更好,

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习,可以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END

青少心理健康问题

●   孩子沉迷游戏,上瘾一个多月,不上学,怎么办?

●   孩子过度焦虑,一到大考就逃避不上学,怎么办?

●   孩子对老师或同学感到恐惧,不上学,怎么办?

●   孩子封闭自己,不与人交流、不出房门,怎么办?

●   孩子抽烟喝酒、夜不归宿,不上学,怎么办?

●   孩子抑郁症、焦虑、阿斯伯格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去不了学校怎么办?

……

扶禾心理教育,专业咨询团队帮助青少年全面成长转变、平稳度过青春期。

如果您的孩子遇到了

心理、行为、人际、孩子不去上学等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公共场合吵闹,家长该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不在公共场合吵闹,这八条值得收藏!
儿童好动和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比熊孩子更需要教育的是他们的熊家长
孩子的这些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
比起好的学习成绩,一个人的素质更重要,家长别不当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