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初中生人际、学习重压下,焦虑回避怎么办?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01

学生背景

L同学,14岁初三年级男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4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学生自述

关于学习:

小学和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但在初三时,面临中考感到压力大、焦虑。

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没有人理解他。

认为父母不关心他,没有真正理解他的内心痛苦,也时常会感到失眠、头痛。

初三下学期开学后,觉得课程太难,感觉学习技巧不足、力不从心,成绩下降,感到焦虑,注意力开始转向小说、手机、动漫

在学习和人际关系双重压力下,L同学感到不舒服,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关于家庭:

爸爸和妈妈有冲突,长时间游离与家庭之外。孩子对家庭氛围有困惑,有调解父母矛盾的愿望。

L同学有改变意愿,自愿入学扶禾。

 入学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

  • 学习技巧不足

  • 家庭关系疏远

  • 朋辈社交技巧不足

  • 自信心不足

  • 生涯规划不足

  • 情绪困扰(低落,烦躁,焦虑等)

  • 情绪管理技巧不足

  • 压力过大

  • 压力管理技巧不足

02

分析与策略

原因分析

1、归属感缺失

家庭氛围较为淡漠,自诉父母等家庭成员经常吵架,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成长情感上的抱持不足。

相反,孩子会想法调解父母的争吵,有维持改善父母关系的愿望,导致孩子过早成熟,压抑了很多想法和情感,在自我觉知上也稍显缺损,整合稍显不足。

家庭三角化特征也较为明显,孩子与母亲较为亲密,与父亲较为疏远。

2、寻找归属(社会认同)中面临独立和能力不足的冲突。

同辈竞争与合作中,大多体验是羞耻感。

认为学习成绩好是自己唯一能够获得尊重的方式,也是自己能够摆脱困境的方式。

但当跟同学关系慢慢疏远,体验到孤独时,有惶恐、迷茫的感受,无助感、无力感、无价值感随之而来。

对学校、人际关系投射体验成迫害性环境,感到受伤害,学习动力下降,厌学。

3、被动回避的人际模式

在孤立无援的人际关系中,孩子痛苦。在情感上慢慢压抑到对同伴关系的渴求。

为了避免体验“抛弃感”,孩子退缩,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独处时,孩子在精神层面寻找安宁,比如:科幻和想象。

4、焦虑状态

H同学有明显的焦虑状态,现实焦虑、广泛性焦虑、错误定位的焦虑都有,比较突出的是广泛性焦虑。

且人格特征是偏执,伴有有强迫和自恋特征。

5、自我认知:不完整的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较为抽象。该生认为自己比较善于分析局势,有计划,没有明显的缺点。

象征性的表达比较多,现实检验能力稍显不足。两极化特征比较明显,非黑即白思维较明显。

表现时好时坏,不稳定,整合稍显不足。

6、自尊水平较低

一是比较脆弱,敏感,行为上会放大受伤害的体验;

二是受挫后应对能力较弱,行为上表现为情绪唤起迅速,程度较高,冲动,拒绝;

三是维持自尊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是以考试成绩好获得自尊,因此当学习成绩下滑时,该生有崩溃的感觉。

7、人际关系:拒绝型依恋

信任感、安全感、亲密感偏弱。

认为他人是不可靠的:认为当自己没有价值时,朋友也会离自己而去。当自己独处时,也会有无缘无故稍许焦虑。

当和他人亲密程度过近时,会感觉他人想利用自己,害怕被骗。

在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方面,觉得朋友很少,有焦虑。

8、个体独特性觉知:不稳定且边界稍显模糊。

个体不同于他人的重要区分是都有独立的感觉、知觉、想法、感受。

该生有较为明显的投射倾向,以自己的感受、知觉、想法体验他人。

从时间的跨度,该生评估了一个人,虽然意识里认为人是可以随时间改变的,但潜意识里会拒绝,有多疑,被害的念头,行为上偏拒绝。

关系三角化模式,会向第三者倾诉对对方的不满,关系紧张。但行为表现与情感体验不一致,会被别人体验为虚伪。

内心想建立关系,行为的表现通常是回避,讨好,伤害,拒绝,不稳定,表达方式也较为激烈,刻板。

9、认知稍显不足

现实检验能力稍显不足,大多数是根据自身感受判断外部环境。而且对环境的体验偏负面,多数情况下会解读成“迫害性环境”,自己是受害者。

比如;曾经往学校里带手机,课外读物,被老师发现后没收,该生感觉老师就是来折磨自己的。注:L同学对物质环境适应力较好,这里的环境主要指人际环境。

道德判断力稍显不足,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获得尊重,其他方面关系不大。但对他人却稍显苛刻,一句脏话,一个漠视的表情,一个轻蔑的眼神都能引起唤起情绪,认为他人品德差。

内省能力明显不足,向内关注自身感受冲突,外化成迫害性环境,明显的特点是偏执。

9、情绪管理和适应:适应能力稍显不足

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稍显不足。行为上的体现是回避、被动、一旦有不舒服的感受,拒绝。

无归属感。渴望人际关系中得到关注、关爱、甚至寄托,行为上却表现相反,回避、拒绝、导致交友困难。

习惯性压抑。应对挫折的能力稍显不足,表现为情感和想法双重压抑或以“被动攻击”的方式应对。

敏感。行为上表现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发现别人在谈话,下意识的体验为孤独感或者别人在谈论她。

躯体化。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对环境的迫害性体验,以头痛等生理疾病的方式应对。

情绪管理能力稍显不足,情绪起伏变化较快,易激惹。表面上不在乎,内心感受复杂且不稳定。

10、归因方式:向外归因,受害者思想情结严重。

学生一贯使用的是向外归因方式,受害者情结严重,内省力明显缺乏。

11、防御机制:情感隔离、被动攻击,付诸行动、转移。

此判断依据:

  • 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冲突中的表现)。

  • 入学时母亲对孩子情况的概述。

调整方向

首先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梳理其成长经历中惯用的思维模型,了解学生日常应对方式及产生结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内在逻辑和对周围的认知。帮助学生找出导致现在结果的源头以及他的应对方式,更新学生认知水平。

其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节奏。

再次通过一对一文化课补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最终落脚点还是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最后,行为训练贯穿始终,让身体体能增强,有一个精气神。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和走路说话等细节调整,拥有一个精神饱满的风貌传达内在力量。

03

调整内容

调整目标

1、核心问题:

回避型或讨好型人际关系模式、偏执的人格特征、亲子关系冲突是其主要问题。

2、咨询目标:

长期目标--情绪稳定。达到能够正常上学,正常人际关系,能够适应良好各种人际互动情境。

阶段目标--前两个月梳理清楚学生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以及确定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学习节奏纳入正规;体能训练良好;对自我和他人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

3、咨询策略:

行为训练的方式先解决体能等适应能力问题。(CBT)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叙事治疗,合理情绪认知,放松训练,正念练习。

4、介入策略

  • 情绪稳定化训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慢慢调整和适应。

  • 觉察共情力、现实检验力和一般社会线索检验能力。

  • 调整认知不足的部分,慢慢把情绪和理性思维整合成完整叙事。

  • 情绪稳定化,采用外化觉察技术逐步调整。

 调整内容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改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他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他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

同时,通过心理课探究学生关系混乱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对其人际模式进行分析和引导,能够清晰认知自我形象,能够把内心痛苦清晰化,让内心有力量感。其余则引导学生能正确地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等。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

矫治方法:

  • 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 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 建构学生力量感

  • 抗挫折训练

  • 情绪控制训练

  • 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04

调整历程--文化课辅导

L同学智力水平、记忆力正常。学习基础好,在小学、初中名列前茅。

但学习和兴趣,学习动力下降,兴趣减退,以偏转的方式在精神层面获得动力,比如现实中找不到爱好,到科幻小说获得。

针对L同学的情况,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对一些基础不牢的学科进行基础式学习,对掌握比较好的科目,进行超常学习。

另外,一对一教学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检验学生人际互动模式调整,从比较自卑到乐观积极的和老师互动转变。

前期状态

  • 语文:学生焦虑情绪严重,课堂上既敏感又缺自信,相信自己能学的很不错,却不知道如何实现那个想法,内心充满矛盾。一节课下来都没有眼神交流。会偷偷的看老师几眼。

  • 数学:教课本知识的同时,重要的一点引导学生掌握一套自己比较顺手的一套学习方法,别人的方法是别人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英语:学生在初中后阶段到高中成绩降低,高中出现跟不上的情况,英语由初中最初的前几名变成高中阶段的后几名,落差比较大,后续需要从心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几方面寻找原因并加以改善。

  • 物理:高中物理从零起步,上课表现尚可。有时做事会较为偏激,缺乏自信。先树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行。

  • 化学:学生状态不是很好,问下原因。感觉自己怎么努力成绩也很难提高,表现的非常焦虑,课上一直在寻求些学习方法。有教他一点,自己感觉领悟了不少,还是要看后续的学习效果。

  • 生物:自己表示上课能理解讲授内容,但解题时无法同知识点建立有效链接。即:无法找到突破口。平时练习时,应学会触类旁通,提升解题熟练度。

  • 地理:会找各种借口说自己听不懂,学不会。该知识点以前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讲,当时还说掌握了,今天重新按新课讲,又说听不懂。任由采用什么方法讲,就说不明白。真正按他的智力没有道理理解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脑子完全不思考,看似在学习,做样子的成份太多。

  • 历史:看起来很认真,但是绷的还是很紧的,担心这会影响到他阅读过程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散。

中期状态

  • 语文:课上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套自己能适应的方法。一方面明确告诉他这篇长诗必须背诵过关,另一方面,告诉他背诵要领,鼓励他不能过于焦虑,以免影响理解背诵。

  • 数学:学习能力完全不足,放慢点速度,尽量从最基础的讲。

  • 英语:最近上课全程比较顺畅,能认真跟住每一部分内容,分享了记忆单词的小技巧也能很好运用。

  • 物理:堂课一上课,他就目光躲躲闪闪,不敢正视我,我估计他上次课的作业完成得不太好,为自己没有完成作业找一堆借口。

  • 化学:学生一直在尝试去找方法改变,渐渐接纳多些了。

  • 生物:学生反馈说他目前不是焦虑了,只是有点混乱的感觉会影响当下的学习,需要给予陪伴、倾听、给建议、给机会尝试,给学生时间,一点点去改变。

  • 地理:知识点都是全新的,识记稍微有些困难。于是鼓励他列图表,区分各自内容和异同之处。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及时以图表的方式整理笔记。

  • 历史:把他引进伟大的人物跟前,让优秀的作品去影响他,让他与好书同行。

后期状态

  • 语文:鼓励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思想和表达。

  • 数学:学生一直在尝试去找方法改变,渐渐接纳多些了。

  • 英语:作业完成良好,我再次强调要按周计划自行自主完成每日单词任务,平衡好各科时间,上课跟进状态良好。

  • 物理:遇到问题敢于提问和讨论,很好,鼓励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思想和表达。

  • 化学: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所在。

  • 生物:知识重在积累和循序渐进,要有耐心,帮学生形成学科思维,今后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 地理:笑容逐渐变多了,上课认真、代入感比较好。

  • 历史:知识点稍有些杂,需要理解辨析,对金朝和西夏的建立者和管理方式对不上号。后续帮助孩子积累和循序渐进,帮学生形成学科思维。

05

调整历程--行为习惯训练

针对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具体地、持久地进行养成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自省习惯等具体化了的素质因素。从习惯着手,逐渐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性。

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还包括:

  •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友爱同学,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

  • 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 树立独立意识,自我管理生活

  •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出操、上课,养成良好遵纪习惯,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06

调整历程--兴趣爱好培养

  •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培养严谨的思维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增强意志力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07

后期反馈

阶段反馈

1、焦虑方面

从现实层面来讲,在校期间,情绪稳定化处理有提升,能把注意力逐步集中到学习中,但是心理层面来讲,不排除个体回家以后因为环境等的改变出现反复的可能。

2、学习动力方面

心智化能力及自信心有提升,L同学基本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明白学业对自己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学习意愿有提升,能够暂时放下情绪,注意力向学习转移,对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够自觉安排学习。

3、人际关系方面

情绪管理尚可,能够感知情感变化,冲动行为减少,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4、亲子关系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自身行为表现的心理根源,以及该行为模式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自己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也愿意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给予L同学的回应是可以直接影响到H同学自己的回应方式的。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是,个体发展的力量从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外力和内力,外力是来自外在的力量,而内力是个体自觉内发的力量,二者都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

但是相较发展的长期性而言,外力会演变成压力存在,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我们更加的积极与进步,但压力过大、过多则会损害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个体在长期的压力环境下容易情绪低落,神经紧张、效率低下,甚至会引发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罹患身心疾病,整体来看,不利于个体的长期发展。

但是,相反,内力作为个体自觉自发的内在力量,会演变成动力,内在动力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也就是说,个体内心里会有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愿望。

当前H同学,作为学生个体,如果能够自主自发自愿做好学习这件事,那所有人共同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因此,在个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阶段,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控制,为孩子创造能够自主的环境;

  2. 帮助孩子树立内在目标,让内在目标带领内心,自觉自发的行动;

  3. 设定难度适中的任务,这有利于会激发孩子的斗志;

  4. 接收即时反馈:游戏会让一个孩子着迷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一套即时的反馈机制;做得好就升级或得到奖赏,而做错就会受伤、降级甚至“死掉”。因此,对于孩子的努力与进步,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认可与奖励!

同时,请坚定的相信,你们的孩子是最棒的!她能够茁壮成长,可以做好很多事情,相信她能够独立走好未来的每一步,拥有美好人生,只要给她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就好,而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最强大的社会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与保健
复读心经:克服自卑、淡化焦虑及改变冷漠
(精品)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