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四编 历史故事(一)

借古喻今,以史为鉴, 具有启发性的故事中,渗透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四编  历史故事(一)

伊尹巧做错事

伊尹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的右相,为商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出谋划策,出了不少力。但是,起初他并没有得到商汤的重用。伊尹本是商汤的家奴,平时负责种菜做饭。由于他十分聪明,又善于向别人学习,所以不仅成为种菜的好手,还有一手绝妙的做菜本领,因而颇得商汤喜爱,多次受到商汤的赏赐。虽然如此,伊尹还是不甘心做个种菜做饭的家奴,他有自己的抱负,想为国家出力,因而也十分关心时政,只是没有一显身手的好机会。

    商汤是个很开明的人,能够知人善任,因此网罗了一批有识之士。为了引起商汤对自己的注意,伊尹想出了一个有点风险的好主意:有一段时间,他故意把饭菜做得不合口,不是太咸就是太淡,要不就把饭烧糊,总之,商汤吃的很不适口。终于有一天,在商汤宴请宾客的时候,伊尹又把饭菜做得很不适口。宾客们碍于商汤的面子,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勉强吃了一些。商汤看在眼里实在气愤,本来打算好好款待宾客,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没想到却被厨师搞的这样不尽兴。于是就气冲冲地命人把伊尹带到面前查问原因。商汤生气的问道:“伊尹,你平常做菜很好,我也赏赐你了,并没有亏待你,对吧?”伊尹答:“是的,您待我的确很好,我很感激您。”商汤又问:“既然如此,你为何最近做菜那么不认真?不是太咸就是太淡?还在我宴请宾客的时候让我出洋相?你要是没有合理的解释,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伊尹神态自若地说:“主人,做菜时不能放盐太多,太多了就咸得很不合口;可也不能放的太少,太少就会使菜变得没有味道。只有把盐和各种调料放的合适,做出的饭菜才色香味俱全。”商汤说:“是啊,你不是很清楚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明知故犯?”伊尹答道:“做饭是这个道

理,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啊!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就比如您在最近处理的国事中就犯了操之过急的毛病一样。”

商汤听到此处,知道伊尹是个难得的人才,左右的宾客也纷纷点头表示赞许,并给伊尹求情,请求商汤不要难为伊尹。商汤不仅没有难为他,还下令解除了他的家奴身份,让他陪在自己身边做谋士。不久又升任其为右相,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业。

哲理点拨

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得到别人的赏识,这似乎是每一个人都会问的问题。伊尹作为一名普通的种莱做饭的家奴,虽然有一腔热血,满身才华,但是却假相不辨, 真相难明没有被人发现。于是,他便给自己创造机会。把本来做得很好的饭莱,做得不适口,迫使商汤问明原因。伊尹就趁此机会,表达自己的高超见解,终于得到商汤赏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当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自身条件不同,实现自己价值,得到别人赏识的方式就会不同。只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成功。

假相不辨,真相难明

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君主,他使自己的国家强盛一时,人民安居乐业,深受后代人的好评。他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政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知人善任,尤其是重用管仲,并拜其为相。管仲为齐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有一天,齐桓公和管仲正在花园里闲谈。谈到高兴处,齐桓公竟兴高采烈地对管仲说:“丞相,我给你说件事,前几天,我去围场打猎,正当我骑马奔跑时,突然从树丛中跳出一只猛虎。我的马立时就停住了,我也吓得心惊肉跳,心想寡人不会就这样被老虎吃掉了吧。我还有好多政务没有处理呢。可是你猜后来怎样了?”

“大王没有被老虎吃掉,而是安全回来了。”管仲说。

“是啊,可是你一定不会想到那只老虎怎样了。”齐桓公露出一脸神秘的样子。

“难道有人从老虎背后射了一箭,老虎死在大王面前了?”管仲问道。

“不是。”齐桓公更加的得意了。

“那就是老虎跑了。”管仲说。

“是啊,那老虎与我的马儿对视了片刻,不知为什么就悄悄地离去了,你说怪不怪啊?我想上天一定是宠爱我,让我大难不死,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完成祖传基业,把齐国建成诸多国家中最强盛的国家。这是上天的安排啊!”齐桓公深情地说。

“大王,您当时是不是背向着太阳啊?”管仲问道。

“是啊,这又有什么关系?”齐桓公反问道。

“相传,有一种专门吃老虎的猛兽,叫骏。这种猛兽的样子酷似马。既然您当时背向太阳,老虎就是面向太阳了。阳光刺眼,老虎看不清楚,就把马当成骏了,所以老虎就跑掉了。”管仲分析说。

齐桓公听到这里,刚才的兴奋劲都没了,而是有些沮丧。心想我还以为这是上天眷顾我呢,谁知被管仲这么一说,根本不是,刚才那得意忘形的样子岂不是会让他笑话了,于是心中又泛起些许懊恼。

管仲看出了齐桓公的心思,就说:“大王,您不必懊恼,您应该高兴才对啊,这是上天给您的暗示啊。”

“什么暗示?”齐桓公追问道。

“大王,上天是告诉您一个治理国家的良策!假相不辨,真相难明啊,正是因为老虎不明马和骏的区别才会悄悄溜走。自然界是这样,您处理政务也是如此啊!”管仲说。

齐桓公沉思片刻,深有体会的说:“的确如此,我不会再相信什么上天眷顾,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把齐国治理好啊!”

哲理点拨

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假相,绝大部分并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能否辨明假相,往往是成为通向事业成功的关键之路。

故事中老虎不辨马和骏,从而丧失了一顿美餐,而管仲却能以此引申到治理国家,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如何才能辨别真伪?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是重要前提。只有如此,才能在关键时刻,识破假相,取得成功。否则只能像那只老虎一样,白白错过一个好机会啊

举不避亲, 荐不避仇

一天,晋悼公和祁黄羊讨论政事。当谈到官吏任免和选派问题时。晋悼公说:“现在南阳还缺个县令。南阳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农业、军事重镇,这个南阳县令一定要是一个德才兼备又能处理政务的人才行啊。前任县令就是因为贪财、好色,在任时只顾收敛钱财,贪慕美色,疏于政务。搞得南阳人民怨声载道。你看看目前谁能胜任啊?”祁黄羊思索了一下说:“大王,解狐勤于政事,让他去吧!”晋悼公睁大眼睛,不解的问:“我听说,你家和解狐家有世仇,你们两人势不两立,见面都不会讲话,怎么你会推荐他呢?你不会想让他去出丑,然后让我治他的罪吧?”祁黄羊郑重地说:“大王,我的为人相信您也有所耳闻。我不是那种小人。解狐对时政有着精辟的见解,同时又有丰富的治理经验。您是问我谁能胜任南阳县令,并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我只不过根据事实禀报罢了!”

接着,晋悼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里缺一个执法大臣,你看谁合适啊!”祁黄羊想了想说:“大王,祁午能胜任。”晋悼公说:“祁午不是你儿子吗?怎么推荐自己的儿子,你不怕有人背后说能你任人唯亲吗?”祁黄羊答道:“祁午正直、坚贞、善恶分明,又不会为金钱、美色所动,能够执法严格,是一个难得的执法大臣。大王您是问我谁能胜任执法大臣,并没有问我的儿子是谁,我只是实事求是罢了。”晋悼公点点头表示赞许。祁黄羊接着说:“大王,当您让我举荐大臣的时候,我并没有考虑谁是我的亲人,谁是我的仇人,我只是根据他们的德行、能力,据实禀报!”晋悼公见祁黄羊举不避亲,荐不避仇,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哲理点拨

只要是正确的东西就要勇敢的坚持下去,尽管有时会出现挫折和困难,但真理总是会被人接受的。祁黄羊能够举不避亲,荐不避仇,不怕别人背后说坏话,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明明知道是正确的东西,但是碍于种种原因,往往不敢坚持下去。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坚持真理的勇气,就会随之失去做人的宝贵品质。

金壶妙计, 难救亡政

春秋战国时期,纪国因为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人心涣散,最终被强大的齐

国所灭。齐国灭纪以后,齐国国王励精图治,吸取纪国亡政的经验教训,采取一

系列有利于笼络人心的政策,使齐国出现了一段繁荣的时期。

一日,齐景公由宰相晏婴等大臣陪同到纪地视察,纪国的一位前臣为了讨齐景公欢心,给自己封个一官半职,就拿着偶然得到的一把金壶送给齐景公。齐景公拿着这把金光闪闪的金壶很是喜欢。这把金壶不仅做工精美,壶身上还雕刻着各种花纹,而且据说它还是纪国国君祖传的宝贝。

齐景公把壶拿在手中,仔细把玩。当他打开壶盖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有两个竹简。他打开其中一个竹简,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不要吃翻转过来的鱼;而另一个竹简上则写着:不要骑走不快的马。齐景公低头沉吟片刻,对晏婴说:“我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不要吃翻转过来的鱼是要告戒大臣不要贪财,而不要骑走不快的马是要告戒国王不要任用不能干事的人。对吧?”晏婴说:“大王说的很对,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个治理国家的良策啊!如果我们齐国的每一个大王都能够真正做到这两点,那么我们齐国必然长盛不衰啊!”齐景公点头表示赞许,于是又问:“既然纪国有这么好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怎么还是亡国了呢?”晏婴说“大王,好办法是用来治理国家的,纪国的人把它装进金壶里,却不知道拿它来治理国家,这么好的办法不用岂不是太可惜了。所以,金壶妙计难救亡政啊。”

哲理点拨

遇到问题却没有解决的办法,是很难把事情办好的。同样如果遇到问题,虽然有解决的办法却不用于解决问题,还是不能把事情办好。

在故事中,纪国有那么好的治理国家的办法,却不为我所用,把它装在金壶里,不加理睬。最终难逃灭亡的厄运。假设纪国面临困境的时候,能够采用金壶中的妙计,说不定就不会被齐国所灭。

当今,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丰厚的知识积淀,才可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学知识也不要死啃书本,做个书呆子,最重要的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来,否则,脑子里装了一堆知识,无法用到实践,等于没有知识,自然也不会取得成功。

不言已过, 养之无用

晏婴,即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能言善辩著称于世。高缭是其宰相府中的一名官员。平日里,高缭做事认真,凡是吩咐给他的任务,他保证按时保质的完成。和同僚之间的关系相处的也很好,对待晏婴也是十分尊敬,从来不会背着晏婴说他一句坏话。

高缭在宰相府三年虽然没有太大功劳,但是也没有什么过错。同僚们还是很认可他的工作能力的。这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官吏政绩和能力的日子了。高缭和同僚们都认真做答,高缭心想自己在宰相府的人缘不错,政绩也不差,况且对待考核也准备充分,一定不会被罢官或者降级的。于是就轻轻松松地参加完考核,考完后和同僚们喝酒放松去了。在酒桌上,还有几个拍高缭马屁的人频频给高缭敬酒,说:“您这次考核一定成绩优异,晏大夫一定会给您升职的。”还有的说:“您人缘这样好,将来一定能得到重用,说不定能当宰相呢!”这些话说得高缭心里美滋滋的。回家后不断想像着,自己升官发财的那一天,并盘算着升官后该置办几所大宅子,多买些珍贵的补药和吃食,改变一下目前还不太富裕的生活。

可是,不久考核的结果公布了,高缭在被罢官之列。这可大大出乎高缭和其它同僚的意外。高缭想一定是晏婴弄错了,同僚们也为高缭叫冤,纷纷表示要为高缭讨个说法。于是几个平日里和高缭关系不错的人就去见晏婴,为高缭求情。他们对晏婴说:“高缭在宰相府为官三年,从来没有说过您一句坏话,任务也认真按时完成,平日里也没有什么过错,为什么要把他辞掉呢?”晏婴说:“辞掉他,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说过我的坏话啊。”官员们不解,难道不说您坏话倒是错事了?晏婴继续说道:“我这个人就像一根弯弯曲曲的木头,需要斧头削,刨子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可是,高缭在我身边整整三年,对我的过错从来不讲,他这样做对我没有丝毫用处。我任用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们给我挑毛病,提建议,以利于我不断改正,不断进步的啊!”说到这里求情的官员们恍然大悟,再也没人提给高缭求情的事了。

哲理点拨

对于别人给自己提意见,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种人,怕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不管人家提的意见对错,一概认为那是和自己过不去,于是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仇人。

其实,我们细心想想就会知道,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有益无害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即使是不正确的意见,只要正确对待也没有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有一颗能接受意见的诚心。晏婴希望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以不断进步,终于成为历史上的名人。生活在新世纪的人们,只要能向晏婴一样虚心接受意见,也一定会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就。

踊贵鞋贱

齐景公当政时期,滥用刑法,搞得人人自危。许多人生怕哪天得罪了齐景公,而被处以极刑。

有一天,正当齐景公和大臣们商议国事的时候,突然听到大殿外乱轰轰的。于是景公派士兵到外面去查看。士兵回来报告说有一群人正在大殿外闹事,领头的人正在叫嚷着齐景公是个君,采用严酷的刑法迫害自己的臣民,早晚要失民心。要求他废除严酷刑法。齐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那带头闹事的人押到大殿上。闹事的人见到齐景公就大喊:“君,你设立种种严酷刑法,搞得人人自危。你这样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齐国早晚要败在你的手上!”齐景公听到这里,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叫喊着:“快来人啊,把他拉出去,处以分尸极刑!”大殿上的大臣们窃窃私语,都在说闹事者说的对,大王的确滥用刑法,这些刑法早该废除了,于是都想为他说情。可还没等大臣们开口,齐景公就说道:“你们谁也别为他求情,如有胆敢劝阻者,一律处以砍脚极刑!”这句话使大臣们纷纷低下头去,没有大再敢为闹事者求情,生怕将自己也牵连进去。

这时,晏子走过来,气冲冲地从身旁的士兵身上抽出一把刀,一手抓住闹事者的脑袋,一手举着刀,做出一副恶狠狠,要杀人的样子。同时问齐景公:“大王,他妖言惑众,我来替您杀了他。只是不知道从何下刀?您可知道古时圣贤的君主肢解人时从哪个部位开始下刀?”齐景公听到这里,知道晏子是用古代贤明的君主来劝说自己不要滥杀无辜,就离开坐位,摆摆手说:“算了吧,这是寡人的错,不怪他了。”这下大臣们长长舒了一口气。退朝后,齐景公让晏子陪自己到处走走,随便聊天。当谈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市场商品的价格时,齐景公问晏子:“你住的地方靠近集市,你可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吗?”晏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踊贵鞋贱(踊,是给受过砍脚刑法的人穿的鞋子)。”齐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不久真的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法。

哲理点拨

事物的本质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有时甚至纷繁杂乱;而晏子则抓住了最能反映本质的突出现象,采用对比手法,用踊贵鞋贱这一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对方注意,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题,却更深刻地揭示了本质,收到了劝谏的效果。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当遇到难题,用一般常用的方法不好解决时,可以从其它方面来考虑,只要最终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外行有语, 内行无言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医生,他周游列国,四处行医,治愈了不少的疑难杂症,被誉为“神医”。

秦国的秦武王此时正为头上长的一颗毒瘤而伤心。虽然他调集了全国的名医,也吃了不少药,医生们使出浑身解数,还是不能治好秦武王的病。秦武王很是郁闷,没想到自己正当不惑之年,国事初稳,人民生活日益好转,眼看祖国日渐强盛,自己就要建立功业的时候,却因为一颗毒瘤而丧失了生命。他心里很是不服,于是就召集大臣们遍访名医,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为他医好毒瘤。

这天,名医扁鹊被请到了秦国。此时,秦武王已经深居内宫,即使接见大臣也是隔着一层薄纱,他怕大臣们见到自己头上的毒瘤而害怕,更不敢照镜子,怕见到自己的丑模样,他也曾试着照照镜子,可一看到自己那张有些变了形的脸,就越发气愤,也不知道打碎了多少块镜子。当他听到扁鹊来时,心中跃起一丝兴奋之情。马上命人将扁鹊请进后宫。扁鹊见到秦武王头上的确有一颗奇形怪状的毒瘤,而且毒瘤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秦武王的脸已经走形,看起来着实让人胆寒。扁鹊仔细看了看秦武王头上的毒瘤,并询问了他的日常起居情况和得病时的情况。于是对秦武王说: “大王,根据我的判断,这是个毒瘤,当前只有把他割除,才能保全您的性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明天我就来,给您做手术。”秦武王听到割去毒瘤就能保住性命,不禁高兴起来。可转念一想,割去毒瘤,我这变形的脸还能不能恢复以前的容貌啊。想我一国之君,本来相貌堂堂,不能因此而变成丑怪吧,就问扁鹊: “先生,割去毒瘤,我这张脸还能恢复以前的容貌吗?”扁鹊答:“大王放心,只要您听我的安排,按时服药,不动气,脸还会恢复原状。”秦武王又想,该不会有生命危险吧。扁鹊见秦武王有顾虑,就说: “大王,您请放心,我曾经治愈过像您一样的病人,那人的毒瘤比您的还要大,而今活得好好的!”秦武王这下放心了,请扁鹊回去准备手术用具,准备明天手术。

扁鹊走后,大臣们议论开了,大臣都在担心,也不知道扁鹊的医术是否真的有那么高超,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那么多的名医,都医不好大王的病,他真的能行?还有人对秦武王说:“大王,您的瘤子长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割不好会把眼睛弄瞎,把耳朵弄聋啊,明天还是不要做手术了。”于是,很多大臣都表示赞许。秦武王也禁不住大臣们的劝说,打算放弃手术。第二天,扁鹊来了,秦武王就对他说了大臣们的意见,并拒绝做手术。扁鹊说:“大王,您是个开明的君主,知道不能让外行推翻内行人的意见。治病也是这样,你同内行人商量好的事情,却让外行推翻了它,后果不堪设想啊!”

哲理点拨

许多时候,外行人能推翻内行人的意见,这主要是因为外行更贴近决策者眼前的利益,他们明明不懂,还要装做很在行,为决策者分析眼前的厉害关系,以至最终左右决策者的决策,就像故事中的秦武王和大臣们。殊不知,眼前的厉害得失,并不代表长久,只有长远利益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我们处理问题时,要能够正确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牺牲眼前利益,获得长远利益是值得的。同时还要虚心接受内行人的意见,不要被外行看似真心的意见所左右。

墨子巧言劝鲁班

鲁班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工匠,他发明了锯子,又建造了许多房子和器具,造福了人民。他也因此被后世称为“木工祖师”,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为混乱的时期诸侯割据,战火连连。一次,鲁班应邀到了楚国。楚国人民给了鲁班最热烈的欢迎,鲁班每到一处,就受到人民的热情招待,鲁班暗下决心一定不要辜负楚国人民和楚国国君的厚爱。楚国国王送给了鲁班许多金银珠宝,为他准备了最好的工作地点,请他为楚国军队做云梯、战车、攻城武器。于是,鲁班就在楚国安心做工。

墨子和鲁班同为一国人,他俩又是好朋友。一天,墨子来到楚国,并且前来拜见他的好友鲁班。一见面,墨子就十分委屈的对鲁班说:“鲁兄,有人侮辱了我,你一定要替我出气!”鲁班安慰他说:“谁侮辱了你,我们可以找他去理论,当今各国国君对我都很尊敬,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理,一定会为你讨回公道的。”墨子却说:“不,我要你替我杀了他!”鲁班生气了,说:“你是知道的,我为人慈善,怎么会去杀人呢?墨子回答道:“那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已经不同了,很快就会经你的手杀掉成百上千的人啊。我要你杀的只不过才一个。”鲁班不解的问:“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我又不打算去参军打仗,怎么会杀人啊?”墨子说:“你是天下最有名的木匠,过去你盖房子、做器具造福于人民。可是,现在你却在为楚国的军队做云梯、战车、攻城武器。”鲁班想做这些也没什么不对啊,我是在帮楚国啊,他们国家每人能造这些东西啊。墨子继续说道:“你造了这些东西,楚军就会用它们攻城掠地,杀害其它国家的人民,这岂不是比杀一个人更严重吗?而且,楚军下一个要进攻的目标就是我们的祖国啊。”这下,鲁班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表示再也不会为楚国造这些武器了。他冒着生命危险,向楚王说明一切,并退回楚王送给他的礼物。墨子赞赏他说:“造福人民,名垂千古,鲁班是好样的!”

哲理点拨

鲁班为楚军造攻城武器,开始并没有想到楚军会用他们攻城掠地,杀害广大无辜平民。当他认识到自己不经意所犯的错误后,能够及时改正,并没有损害他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像,反而会使人民更爱戴他。

许多人都会无意识的犯错误,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当意识到错误时,要马上改正,才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对于那些无意识犯错的人,要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尽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墨子,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度,要委婉的劝诫对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历史故事(一)
中国五千年智慧启迪故事大全:春秋时期
还原真实的芈月剧中人物及事件之张仪(一)
十五|战斗种族的持续崛起
大王:敌国太强,怎么办?大臣:收购他的鹿!三年后,敌国臣服
管子相人,入木三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