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才情万古对》之张謇擅对状元传名

  


   
近代资本家、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生于江苏南通,自幼好学,聪明过人,早年即有才童的美名,传遍乡里。
   
由于他自幼聪敏,又好学不倦,及至长成,读书更加刻苦,因而才力丰沛,追求执著,从而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据传,清朝末年,慈禧下令开科取士,时值三九隆冬,冰天雪地,张謇以其过人的才华,笔扫千军,在各级考试中,一路领先,只剩下殿试这一关了。殿试这天,慈禧见天气放晴,后宫内冰融雪化,唯独殿前铜缸缸口上一圈白雪未消,遂触景生情,信口吟成半联:
   
雪落缸口,天赐一条玉带。
    满朝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无人能对。慈禧顿觉异常扫兴,很是不悦,当即命太监将这半联榜书于殿外,招贤征对,并言明能对出妙句者将点为新科状元。张謇看罢皇榜,胸有成竹,落落大方地揭了皇榜,并当殿从容对句:
   
虹出海外,地涌半副金环。

   
①类似的写雪、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对联,有:电掣云端,火焰拽开金索络;月沉海底,碧波涌出水晶球。传为明代神童白圻7 岁时在蒙馆对塾师出句。其时塾师正在讲课,忽雷电交加,暴雨倾盆,塾师出句命众学生对。白圻天资聪颖,能诗善对,从容足对。据说,白圻对毕,暴雨即止,明月洁如银盘,似为万物涂上了一层银粉。
   
对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比喻形象,气魄恢宏,远胜出句千筹,因而深得慈禧欢心,怒容顿扫,当即点张謇为新科状元。
    1882
年,朝鲜壬午兵变,29岁的状元公张謇随淮军将领吴长庆赴朝,后掌教于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明瀛州书院。之后于1895年开始从事实业活动,1899年创办大生纱厂。以后又陆续办起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资生铁冶厂、淮海实业银行等十多个大型企业。自1902 年起,又陆续创办国内第一所师范——通州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及图书馆、博物院、剧场等等,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这些大型企业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大生资本集团,使南通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民族工业基地。通州师范学校等文化教育团体,也为中国培养了早期的一大批人才。通州师范学校开学时,张謇曾为校门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②据有关史料。③同此。
   
此联乃集《四书》中的句子而成。上联语出《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是周代学校的名称,为商代学校的名字,是夏代学校的名字,则是夏、商、周三代大学的名称。意思是开办各类学校,来对人们进行教育。下联语出《论语·阳货》: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要让学生们多学习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为改造自然、造福社会掌握本领。借用孔子、孟子的话语,阐发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宗旨,用心之良苦,于此可见一斑。
   
张謇还喜欢撰制春联,每逢新正,必换春帖,旧联即被人索去。乡人年年争相传抄,称为状元府春联。民国元年春节(1912218 ),张謇撰贴的春联是:
   
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

   
上下联联首嵌入民国”2字,对于民国建立后的第一个春节来说,殊多积极意义。联中还嵌入了正月元年,点明年月,确切无移,可以说是特具时代特色。短短10 字联,既有祝颂,又证年月,也表达了他倾向革命和因胜利而欢愉喜悦的心情,无一废字,工巧至极。
   
张謇极爱人才,有揽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且不怕攻击陷害。最突出的例证就是他聘用了沈寿。19142月,美国为了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办博览会。沈寿的绣品获博览会第一金盾大奖,声名远播,绣圣之名也由此传开。博览会过后,张謇接沈寿到南通,特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女工传习所,聘沈寿为所长,住在自己家中。沈寿住进张謇家时,体弱多病,张謇关怀备至,特意将自己的壕阳小筑借一半给沈寿作养疴之所,并将沈寿的住所题名为谦亭雪宦。沈寿字雪君,晚年作品均以雪宦署之,即由此而来。
   
早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慈禧七十大寿庆典时,沈寿(原名沈灵芝)的丈夫余觉将她绣的无量寿佛八仙上寿图两幅(一说为8 )绣品,托请当时的商部尚书贝子载振代贡,慈禧看过之后,非常欣赏沈寿的作品,颁赐御书”“寿字各一幅。余觉留下了字,将寿字给了妻子。自此,沈寿才将自己的原名沈灵芝易名为沈寿。
沈寿入住张謇家后,张謇曾撰书一联赠给沈寿。联云:
   
绣段报之青玉案;明珠系在红罗襦。

   
据梁羽生《古今名联谈趣》。同此。
   
上联中,字通字;下联脱胎于唐张藉《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因此,遂引起谣诼,后来更掀起一场风波,说张謇与沈寿有私情、恋情。赠联之外,张謇还赠给沈寿七绝两首:
   
记取谦亭摄影时,柳枝宛转绾杨枝;因风送入帘波影,为为鹣那得知?
   
杨柳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
   
一联加上两诗,于是众口纷传,说张謇老尚多情,爱上了有夫之妇沈寿,乃属名士风流。其实,风流一词,含义甚广。若依正解,应作流风遗韵。它应包括仪表态度品格精神韵味等等。司空图的《诗品》有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也。然而,一般人所说的风流则只是指狭义的风流,仅局限于男女私情。在一般人眼中,凡属名士,例必风流,但又往往是思维定势使然。沈寿的丈夫余觉听到谣传后,跑到南通要见妻子。他们夫妇是早就不和的,也不知是沈寿不肯见他,还是张謇不许他进门,总之是余觉未能见上妻子。余觉索性在南通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并撰一副门联抒愤: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后来,张謇为了息事宁人,为余觉置妾,并送了一笔钱将余支走。余觉大闹南通的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沈寿有《绣谱》( 又名《雪宦绣谱》) 传世,乃沈寿口述、张謇笔录而成。从状元公肯为人作笔录这件事,足可见张謇的爱惜人才、爱护艺术之心。沈寿去世时,张謇所写的挽联是:
   
真美术专家,称寿于艺,寿不称于名,才士术奇,如是如是;
   
亦学诗女弟,视余犹父,余得视犹子,夫人为恸,丧予丧予。

   
揭示出沈寿跟他学诗的事,并述说二人关系犹如父女。张謇还撰有《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复作《雪宦哀辞》,又作《雪宦像铭序》等。有点辟谣的成分。他在《雪宦哀辞》序中说:嗟夫!人至死则恩怨消而疑忌息,雪宦今日可大白于天下知不知之人矣!”
   
张謇后来成为清末立宪派的首领,曾任南京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称帝后,任袁世凯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
    1926
年他病逝于南通后,蔡元培先生以联挽之:
   
为地方兴教养诸业,继起有人,岂惟孝子慈孙,尤属望南通后进;
   
以文学名光宣两朝,日记若在,用裨征文考献,当不让常熟遗篇。

   
常熟翁同乃咸丰状元,遗有《翁文恭公日记》,颇具史料价值,故蔡元培先生将张謇与翁同相提并论。上联中的孝子指张謇的独生子张孝若,曾任首任中国驻智利全权公使。张謇逝世后,张孝若出任段祺瑞政府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故上联有继起有人之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謇与沈寿的一段情
经典对联!慈禧出了一幅上联,此人对出下联,被钦点为状元
经典对联 上联“雪落缸口天赐一条玉带”做出下联被点为状元
沈寿之幸与不幸
情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张謇与沈寿
一代“针神”沈寿,为慈禧寿礼流产不孕,死后情史被丈夫公布于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