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当代书坛现状看启功书法的美学意义
风骨超常伦  性灵出俊逸
——从当代书坛现状看启功书法的美学意义
在当代异彩纷呈的书法风格之中,笔墨基本功严重不足的“任意挥洒”型和“以丑为美”型的风格,已日益成为书坛的主流。
这种现状对刚刚起步或还没起步的书法爱好者正产生着不小的影响。它凸显给人们的一种错觉是,只要使用毛笔写出来的字就是书法,无须经过长期准确地练习也能成为书法家。但是众所周知,艺术创作就是创造美,如果只凭自己的感觉,发泄出来一种心理状态,而没有达到美的效果,那么就不能算是艺术,充其量是一种自我发泄的产物。书法家创作出来的作品,要能让欣赏者感觉到美,体会到一种境界。书法艺术的高境界需要多方面的修养,而优秀的书法作品则是宽深修养的体现。当然目前这种基本功不足的“任意挥洒”和“以丑为美” 的书法家,如果能意识这一点,沉下心来,把他们那种狂热的创作欲,始终坚实地贯彻到加强多方面的修养上去,其进步也是不可限量的。
在这种日益躁动不安的书坛状况和书法基本功不再受到广泛重视的情形下,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启功先生的书法,也许会有另一番审美方面的感受和创作思想上的触动。
笔者在这里姑且不评价众所周知的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我们只是在面对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时,能感觉到一种清新剔透的美。这种美,亲切自然,能传达给人一种舒坦,一种幸福。然而这种充溢着美的作品,似不经意间从笔底展现,毫无造作之感,这是因为启功先生有宽深的修养和精湛的笔墨技巧才产生的。如果我们对启功先生的求学,待人,处事,以及治学的一贯态度再有一些了解,就能更为全面地真正赏识其书法艺术。笔者在欣赏启功先生的这几件书法作品时,就真切地领略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精彩。
一、  结体修长,俊秀舒展
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广为人知的,以行楷、行草居多,而且各个时期的风格也略有不同,但其体格均以修美为主要特征。结体内紧外松,有的笔画充分舒展,使整个字势平中见奇,更为开张。
(图一)
释文:(荣名为宝,笔肥墨宝。书画奇珍,无一不好。《荣宝斋》,敬为题赞,其中如收拙作,俱在赞外也,一九八六年夏,启功)。
此幅作品中的字形修长优美,长撇、竖钩线条俊朗有姿,率意伸展,既清雅秀逸,又呈铁划银钩之势。又如多个字的横画、长撇、长竖,其长度与比例关系把握有度,下笔从容,准确到位,严谨中有生动感,显得十分妥贴。线条讲究清丽流畅的感觉,字形注重疏密避让的追求。有些线条虽刻意拉长,但能恰到好处,平稳的格局中,造成了些许动荡的空间效果。而单个字造型的精炼与细密,加上作品章法上的圆满与雅致,又使我们惊羡于这种清丽秀逸的整体格调。这正好符合了古人所说的“促其中宫,展其大画”之说,也体现了启功先生书法创作的高超水准,及其对书法美学的独特见解。
二.开合适度,收放自如
结构收中有放,点画寓刚于柔,脱露出从容秀雅,潇洒飘逸,这是启功先生书法给人的第一感觉。其结构严谨但不死板,笔笔现灵动,处处有生气,究其原因,应归根于启功先生多方面的修养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他对每个字的字内空间的开合,点画的收放,以及行内行外的空间架构,都能有十分准确的把握,也就显得整幅作品平稳而又不乏奇逸。
(图二)
释文:(镇纸小铜骆驼,数年朝夕摩挲。近伏金光满室,助吾含笑高歌。小铜骆驼,购于日本鸠居堂已数年矣。日伏纸上,助我学书。因颜斗室曰:小铜驼馆。驼原作古青铜色,青绿斑斓似出土物。日夕持以压纸,其锈渐失,遂露黄铜本色。时日愈久,铜肤愈显光泽。今已可比真金矣。辛未酷暑,坚净翁识,时年周七十又九)。
在这幅作品中,点画多藏锋起笔,有开有合,有收有放,十分得体;结体虽多平正,但态势多变。在这样一幅相对平静的格局中,将楷、行、草三种字体巧妙地揉合安排,笔画线条的繁与简、轻与重、收与放自然就有了适度的变化。启功先生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不仅把单个字写得沉稳而优美,而且还把字距与行距拉开,留出超常的空间位置,使每一个字的独立性明显获得了高度的强化。于是,在整篇珠玑璀璨的大美效果中,使我们看到了先生或有意或无意地加强了对每一个字的独立美的凸现:一个字,就是一个美的世界,整幅字就是一个粲然夺目的宇宙。有限的空间里意欲竭尽变化的姿态被其平静地蕴育在每个字的造型之中,使我们在欣赏时如同行走在开满各种鲜花的路上,美不胜收,目不暇接。这就足见启功书法在结体上稳中求变,章法上也求自然随意的一贯风格,令人拍案称奇,美得到了极至,有点叫那些“朝秦暮楚”,追求狂怪,任意挥洒,以丑为美者妒忌而贬其为不屑一顾的“台阁体”了。
三.方圆并用,速而不滑
方笔多是指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有棱角,呈方的形状。运笔时,以按、折为主。笔画呈现刚的质感。圆笔是指那些丰润饱满的笔画。运笔时,力贯毫端,含蓄而沉着痛快,纵笔疾书,使转活脱,点画展示柔的魅力。启功先生书法多以圆中略方,采取中锋用笔来求得刚柔相济。运笔时看似疾速,起落较大,却很少有浮滑的感觉。
(图三)
释文:(宋人诗。天远正难穷,楼高不堪倚。醉梦入江南,杨花数千里。宋人看雪之作,觉谢庭诸语尘俗可鄙。启功)。
这幅作品,启功先生以细劲而中锋的线条用笔,点画得以方圆妙用,寓方于圆。在书写时,虽行笔疾速,同时笔画也异乎寻常的大起大落,但线条却能达到流畅韵籍,飘逸凝重的效果。结体严紧练达,修长稳健,欹正相扶,体现出了一种谦谦君子的文质彬彬而又超尘出俗的豪迈气度。在此幅看来,竖条的幅式也似乎与其修长的结体,自然的和谐统一,映射出一种更为冷峻的风骨和逼人的气势。纵观全貌,其运笔挥洒自如,既体现了速度,又兼顾了节奏,字势流畅稳健,气势恢宏,而且大小章法也都把握得游刃有余,令人叹服,堪称佳构天成,妙手偶得,蔚然可观。
四.肥瘦兼施,呼应有致
启功先生通过研究得出,汉字在结构上,有先紧后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的规律。他主张在学书时,应先讲究结构,再讲究用笔的肥瘦方圆等的笔法。虽然他特别讲究字的结构,但并不忽视基本点画的锤炼与安排.如下图所示的作品一样,在他的诸多的书法作品中,有的字点画肥瘦特别突出,或左粗右细,或左细右粗,或上粗下细,或上细下粗,而且搭配十分协调,互相呼应,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启功先生其实是一个十分讲究书法构成,讲究视觉效果的书法家,当然这种讲究只可能是统一在他的这种书法风格的前提之下。
(图四)
释文:(琼英轻明生,石脉滴沥碧。玄铅仙偏怜,白帻客亦惜。陆鲁望诗句。丁丑新春,启功试笔)。
这幅作品的单字结构和笔画肥瘦把握得十分妥贴。线条圆润而质实,凝炼,使每一个字因此而有极为稳定的中心;线条构合之际,除瘦劲之外,和启功先生的有些作品的线条相比,又多出几分厚重的美。这些线条,说它是瘦硬是厚实?或者是流畅是凝炼?在这幅作品看来,似乎都有其相对应的情形。加上有意而为的字字独立和大字距大行距,避免了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使每个单字的优美点画和结构获得了最充分的展示。这种布局上的成功,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的章法。由此我们看到了一种难度极高的,而对于启功先生来说却是举重若轻的笔墨技巧、结字功夫和布白能力。说这幅作品的技巧难,是因为在单个字的结构上相对平正,而要同时兼括瘦劲、厚实、流畅、凝炼的矛盾统一,这是一个未必大师就能轻松挥运即得的极为得体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欣赏之后,不得不为之赞叹,于是回味无穷。
五、俊逸成韵,简省有度
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欣赏者的爱美之心永远都不会改变。这一点也许是启功书法拥有众多欣赏人群的最重要的原因。结构优美,态势矫健,自然成韵,不由得使人眼睛一亮。有人说把字写得好看容易。其实,并非如此。而且能象启功先生的书法一样做到美而不俗尤难。启功先生的书法,除点画生动流畅、呼应自然外,在结构上也力求简练,竭尽变化。在大小章法的安排上,平常中见奇巧,布白整齐疏朗而不显得松散,行气贯通而不觉得浮躁。尽意挥写,因字成形,因势成字,大小得当,字外空间错落有致。虽然粗看起来安详平稳,方正庄和,但因字形姿态各异,并且能尽其变化,也就很自然的合乎了欣赏者的情调。
(图五)
释文:(胆无八大大,气无八大霸。八大再来时,还请八大画。八大未来时,此画先作罢。试读人觉经,我话非废话。临八大山人画自题。一九八六年八月,启功)。
在这幅作品中,虽字字独立,但单个字形的大小长短、点画的粗细浓淡、结构的简省严紧都在平稳中求得了尽可能的变化。作品正文的那五个“八”字,六个“大”字,还有“无”字、“来”字、“画”字、“话”字各两个,写法各不相同,各尽其态,力避了雷同,但在整个大效果中十分和谐而又似不经意。字字俊秀,行笔简远,信手写来,如珠落玉盘,平中见奇,无不如意。由此,我们除了赞叹其作品精妙绝伦之外,更加敬重起这位书艺精湛,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而又感情真挚,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的启功先生。
笔者通过近二十年来,对启功先生书法的潜心研究,在几年前写成了《启功行书技法》、《启功体楷书技法》、《启功体行书技法》、《启功体草书技法》、《启功体钢笔楷书技法》 、《启功体钢笔行书技法》、《启功书法的美学思想与理论体系探讨》等书稿,以及正在撰写之中的《关于启功书法的几点思考》等关于启功先生书画艺术研究方面的书稿和文章。做这些研究工作,意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启功书画艺术成就的多方面的深层价值,使那些后来的书法爱好者,不仅能够从启功先生的书法中,领悟出书法艺术的高境界,而且更加注重传统根基和字外功夫的修养,意识到书法艺术是一门高深宽大的学问,体现一种广义上的文化精神,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正途的努力才能获得,而非“浅尝辄止”和“朝秦暮楚”者指日可得的道理。同时,给少数“任意的挥洒”和“以丑为美”的“名家”一些启迪,或者一种鞭策。启功先生的书法美学对当代书坛乃至未来书坛的现实作用,笔者不想独自臆断。但我们可以预料,若干年后,人们在再见到启功先生的书法时,也许会幡然醒悟: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真正博大精深的艺术。那时人们也许会联想起曾经引领中国书坛数百年的“赵孟兆页现象”。
当然,在人们欣赏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时,也许会微感其某些书法作品如果能打破过度的平衡稳妥关系,或许会使其作品表现得更加出色等等。这或许不无道理。不过,笔者以为,那也许就不是启功书法了。所以,我们不能苛刻地求全求善。这只能说明,人们在审美方面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错,不在启功先生。    sqcn
(文阿禅著《启功行书技法》自序二〇〇二年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功先生曾经这样教导他“你的字什么时候不像我的了,那就好了。”
上海这个80岁老翁,书风清新淡雅,统领书坛400年,连启功都佩服
书法美学元素与当代书坛流弊
怀素之后唯一的“草圣”,日本人说他超越了王羲之,启功:这样的人500年难出一个!
卖出14.3亿的书法,原来长这样……
启功体钢笔书法的美学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