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趣:展览语境下当下隶书取向(一)
摘要】本文从当下展览切入,考察了近年几次重要全国性书法展览及有关书家个人展览,结合当代书坛的背景和当下书坛隶书名手创作实践,从线条表情、结体和用笔的趣味、章法的绘画性倾向等方面对当下隶书尚趣的表现进行了粗浅分析,初步探讨了当下隶书尚趣取向的机遇及困境。
【关键词】当下隶书  尚趣 “九届国展” “兰亭奖” “林散之奖”
当代书坛是从展览开始的,同时,展览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书坛的风气和趣尚。书法网络的逐渐兴盛,书法传播有了新的即时快捷的手段,这使得展览参与人数激增,展览辐射面拓宽。也因为网络展的出现,展览本身的形式开始多样化,书法展览已不是单纯的传播手段,它对书法风气的影响力日渐增强,其作用已不可忽视。近年展览带动的书法创作有了新的动向,因此似有必要从展览角度关注当下书坛的审美取向。
在当代语境下的隶书发展,出现了新的现象,那就是对作品“趣味”的追求。本文即是从当下展览语境入手,拟以当下隶书的尚“趣”现象为例,对当下书坛的趣尚取向作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对该话题有兴趣的专家和同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谓的当代,是一个时间概念,时限是从书坛开始复苏的上世纪80年代初直至当今。本文所谓的当下,则主要是指近年,尤其是近三、五年的时限。
一、 当下隶书尚趣取向的表现
从近年的几次重要展览[1]的隶书作品以及由近年的几次重要展览中推出的隶书书家的创作情况来看,当下隶书在线条、结字、用笔和章法上都有尚趣倾向,现就其具体表现简述如下。
(一)注重线条的表情
在清代,隶书有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清代隶书大家几乎都把汉隶的厚实看成是隶书安身立命的根本。清人隶书大多线条厚重沉稳,有堂皇的庙堂之气。同时,在碑学的指引下,清人隶书在线条节奏和动作的丰富性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当下,书坛有一个趋势,就是很注意线条表情的丰富性,这种追求也反映到当下隶书创作上,其代表主要有河南张青山(见图一[2])、江苏翟立新、山东赵卫东等先生。[3]取法《石门颂》等刻石笔意的李守银先生的隶书(见图二[4]),也有这样的特点,只是更加狂放生涩罢了。从他们的作品来看,当下隶书在线条表情上,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着力为多:一是对线条长度的夸张或压缩求得强烈的对比;二是尽量使线条内部节奏和动作丰富;三是线条飞白的大量使用。
矛盾与冲突的营造和化解似乎已成为当下隶书的时尚,在线条表现上这种趣尚最为明显和具体。在结字时,字中的撇画、捺画、钩画等纵向笔画,总会被出人意料的拉长,相应的,其他笔画(尤其是横画和点画)往往被压缩、加粗、增厚。这样,被夸张和被压缩的线条在长度和厚度上形成对比。还有,笔画被拉长,也就给增加线条节奏和运笔动作提供了机会。在拉长线条时,书家往往会调整运笔方向,形成节奏不同的折线和曲线。在改变运笔方向的同时,书家又会有意无意地增加用笔的提按或扭转。字内线条的节奏和内容得以丰富,线条不再显得平滑直过,从而使线条起、行、收各部分,节奏和谐,动作丰富。此外,飞白技法也往往在拉长的线条中随机地使用,由此,压缩的线条的厚实润泽的墨色,与拉长线条的枯燥生涩产生对比。这样,线条在厚度、节奏、动作、墨色等方面的对比加强,线条在视觉上的丰富性得到有效提升。
另外还有一类,在当下隶书创作中也逐渐引起关注,那就是江西毛国典先生所代表的类型(见图六[5])。毛国典先生取法简牍中秀雅一路,然其追求稍与其他取法简牍的书家相异。他常常紧结字的多数笔画,而将字内某一、二笔画向左右延伸。其线条净洁,结字安静,整个作品显得雅致而富装饰性。在线条长短的拉伸和紧缩上,其做法与前述风格的总体趋势吻合,只是在线条的处理上他选取了与粗犷浑厚对应的另一极——清雅净洁,从而从另一面找到了当下的趣味点,所以不断得到认可,渐成风潮。
二)关注结字用笔的趣味
1.  字内外空间的控制与夸张[1]
所谓字内外空间的控制与夸张,其实就是关注“留白”的冲突与平衡。
在当下,在隶书字内外空间的经营上,张继先生的探索很有特点(见图三[2])。张继先生隶书的字内留白通常是由互不平行的线条分割而成。留白几乎完全不同,多是不规则的无定形空间。因重心和形势的不同,单个的空间又是不平衡的,在视觉上,暗示出明显的动势,从而从另一面达到对字势动态的强化。在张继先生那里,字的外轮廓,也受到极大重视。他的隶书的字外轮廓,几乎都不是传统意义的方块,而是呈明显的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在起笔和转换时,他多用方笔,这更进一步加强字的无定形视觉印象。另外,在作品中,他也有意无意地将每个单字的重心处理为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单字的平衡得靠周遭的配合,最终求得整幅作品的协调与平衡。字间关系,就如同风中摆动的珠串,虽然运动趋势各异,但整体配合协调。
另外,还有一路风格,在字外轮廓的处理,与张继先生的追求相似,然而,在字内空间的处理上,却出心裁。“九届国展”中获隶书二等奖的邹家喜先生的作品(见图四[3])可为代表。邹先生在字外轮廓上,对无定形的追求热情不如张继先生强烈,而在字内空间经营上用心更多。其字内线条的运行,总会有一两条线是超乎常规的,或倾斜或避让;或虚左或避右,这使字内总能留出与众不同的较大空间,与其他较紧迫的空间(留白)形成对比,趣味由此出现。相比较而言,邹先生的隶书没有张先生那种紧张感,显得温和近人。北京童孝镛先生的隶书,在结体上也有类似取向,但是他更加注重结字的拙趣。
这种注重字内、外空间的控制与夸张的手法,在当下隶书名手的作品中,并不鲜见,如四川何应辉、北京刘文华等先生,其字内空间的安排都个性鲜明,各有特色,而“九届国展”中王家新和方玉杰等人的作品,亦有这些趣尚。
2.    对简牍、魏碑、大篆结体趣味的提取
当下隶书对趣味的追求,还反映在隶书对相关书体结体趣味的汲取上。这种借鉴主要表现在:对简牍书体中接近隶书的书体的挪用;对大篆中六国文字的引入;甚至还有,对碑派楷书结构方式的借鉴,等等。这其中尤以对简牍和碑派楷书的借鉴为多。
当下隶书对简牍书体的借鉴非常普遍,不需要过多的证明。这其中,鲍贤伦先生的探索极为典型(见图五[4])。恰好,今年9月6日至21日鲍先生在宁波举行个人书法展。[5]展览中,鲍先生全面展示了他的书法求索历程和风格追求方向。从本次展览看,鲍先生的根基是在汉隶,然后上追先秦,最终选定简味浓郁的古隶作为主攻方向,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面目,引来追随者不少,蔚然成一种风气。査律先生对鲍贤伦先生的书法作如是评说:“在这个时代中,鲍贤伦的书法面目无疑是独特的。但是,他的个性是建立在对书法本体的独特领会和解读的基础上的。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其书作的特征,无疑'古’字足当之。从书体的角度来说,鲍贤伦以汉隶作基,曾在隶意浓重的北碑中汲取养料,而后上溯,由汉入秦,以篆意浓郁的古隶为乡,完成了他不同台阶的跨越。” [[i]]从展览的作品看,在章法的处理上,鲍贤伦先生也尽量从其他书体章法形式中汲取营养,避免了仅以简牍的章法出现的单调。在用墨上,鲍先生也是常墨和宿墨并用,丰富了作品的墨色层次,适应了当下审美的趣尚。
前面提到的毛国典先生的隶书(见图六)也是取法简牍,只是他追求简牍的单纯与简化,对简牍书法作了自出机纾的夸张和强调。对简牍的借鉴还有河南史焕全先生。他第二届兰亭奖的隶书作品对简牍的借鉴角度不同于鲍先生,取其意而不泥其形,表现出简牍的雅致和隶书的朴厚。另外,河南许雄志先生则是通过使用宿墨来丰富简牍书体的墨色层次和审美趣味,作品显得古雅清净(见图七[6])。
隶书对碑派楷书的借鉴显得隐讳一些,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认识。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也影响了我们的判断。一般而言,后发展起来的书体才会借鉴先发展起来的书体,所以我们不容易接受隶书借鉴楷书的事实。但是,当我们将它们中的一些作品放在一起考察时,其借鉴关系就明晰了。如,“九届国展”中隶书二等奖获得者邹家喜的作品,就和楷书二等奖钱松君和楷书三等奖张灿森的作品间的相互借鉴关系是很明显的(见图八[7])。在“九届国展”中,评委会给邹家喜的获奖作品的评语说:“融会汉魏,出入隶楷。” [[ii]]邹先生的创作手记也自称:“作品主要取法《张迁碑》,并以此为根基容入《爨宝子》的稚拙体态,吸收墓志的奇趣,使其呈现一种天真烂漫、奇趣丛生的面貌。” [[iii]]这都直接说明了,当下隶书对碑派楷书的借鉴事实。有人可能会认为是楷书借鉴了隶书的创作,但是,纵观当代楷书和隶书的发展状况,我们知道这类型的结体方式,是近年碑派楷书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所以认为当下隶书追求的结体趣味是受到碑派楷书的启示,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而且,在当代关注视觉感受的审美语境下,不同书体和风格间的相互取法,已十分普遍,打破书体界限的破体书法创作都可以被接受甚至被鼓励而获奖,楷书的结构成果被隶书借鉴为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在当下,一个书家皆善诸体在多种书体上都取得一定成就者,甚是不少,这也使得书体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有了可能。在广东佛山举行的一次全国中青年名家作品邀请展上,主办者在《前言》中称,“对隶书和魏碑笔法的组合变通……都把'书写’的概念重新定义”,这也证明,隶书借鉴碑派楷书已是显见的事实了。
弄清了当下隶书结体趣味的源头,让我们再看看其具体表现。从作品看,当下隶书的结体开始追求形态各异、姿态丛生的生动结字风格,不再如汉隶或清代流派隶书那样,同一作品的结字具有自然而相对统一的结体趋势。另外,当下隶书留白空间更富视觉构成效果,用笔的起、转也多用方笔,结体也有求方的趋势,这是当下隶书的最显著的外在性格和审美趣味,也是它与碑派楷书趣味最近处。
3.    起笔与收笔的装饰化倾向
当下隶书尚趣,亦有另外一个趋势,就是追求起笔的变化和收笔的自然。也就是说,在当下,创作者对隶书起笔时笔锋入纸的方向和收笔笔锋的走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比之楷书,似有过之。正因为如此,当下隶书主要以西汉及其前风格为主要取法对象,东汉的有蚕头燕尾的装饰性隶书,渐被冷落,似乎仅仅成了隶书基本功练习的范本。
同时,追求起笔的变化和收笔的自然,也是当下隶书借鉴大篆笔法的反映。
在装饰性的追求上,当下隶书则是以收笔笔锋的方向来予以表现。具体而言,就是在线条末端收笔处驻笔,将线条收拾干净后按需要自然出锋,形成厚实而灵动的线条形态,笔触厚实而俏皮,形成与当下追求亦庄亦谐的审美风气相合的装饰性品格。河南张青山、安徽杜鹏飞、天津张建会、江西崔廷瑶等先生的隶书,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这样的倾向。
(二)章法的绘画化倾向
当下隶书尚趣的另一反映即在于,隶书章法的绘画性倾向,这又主要表现在整幅作品的墨色处理和章法兴趣味两个层面。
当下隶书对墨法更加注重,常从中国水墨画中去吸取营养,借鉴并逐渐形成一套善于表现书法线条和书法画面墨色效果的技法。
中国水墨画注重传统墨分五色理论的运用,有一套完备的水墨处理技法。当下明清调大幅行草书创作,已注意枯、燥、润、湿对比,注意从水墨画技法中寻找恰当的语言和技法,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如,行草书中的涨墨和宿墨表现技法的成功使用,有力地增强了当代书法作品的视觉冲击。在当下,涨墨技法也开始被引入隶书创作。此外,如前面已提及的那样,当下的隶书书家,也开始用宿墨自然外洇特性,来表现墨气淋漓的水墨画效果,使隶书作品,也具有了水墨画的某些视觉特征。
在墨色趣味的表现上,当下的隶书书家,可谓费尽心力:有探索宿墨的表现者,有探索宿墨和常墨(与宿墨相对而言的普通墨液)调和后的效果者,更有甚者,还把黑色丙烯颜料也加了进来。至于,水、墨比例的探索,在当下墨色探索中是再普遍不过的了。当然,当下书坛对墨色探索活动很普遍,如前所述,行草书尤甚,我们强调指出隶书的墨色探索,只是因为,在以往,隶书创作对墨色的关注远不如当下这么明显罢了。前面已说过,许雄志和鲍贤伦诸先生的隶书就大量使用宿墨,表现淋漓的墨色效果。
当下的隶书尚趣,还表现在追求章法的新趣味。
在章法上,以往隶书的章法多采取字距大行距小、横成行纵成列的平正章法形式。在当下,虽然这种章法形式仍然是居于主流,但是,在尚趣的取向下,隶书章法也有了明显的调整。比如,鲍先生的展览中的作品,就改变了简牍固有的章法形式,大量借鉴行书和钟鼎铭文中常出现的字距和行距相近的形式,作品中各字都与周遭联系紧密,使整幅作品显得自然而紧凑。另外,在“九届国展”中,有一件取法《开通褒斜道刻石》的隶书作品(见图九[8]),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该件作品即是江苏顾宇驰先生创作的那件。该作能得到认可,其章法应该是重要因素之一。该作称取法《开通褒斜道刻石》,其实主要是借鉴了《开通褒斜道刻石》的章法。它从司空见惯的平正匀齐的章法中跳出来,满足了当下求新的审美趣尚,从而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另外,该作在用墨上进行了大胆尝试,涨墨、宿墨技法大量使用,枯润对比强烈,从而使作品层次分明,对比明显。作品显得既有汉隶的生涩古朴,又墨气淋漓,水墨韵味丰富,视觉效果生动,因此得到了评审的青睐和认可。
其实,隶书章法形式的调整,也不是当下才出现。但是,在当下,隶书的章法更直接地从行草书章法和墨法探索的成果中借鉴,而渐出新意。这种求趣的章法,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现在的我们似乎还看不到那么远,至少,它们已得到了当下尚趣风气的接受。在当代追求“速朽”的时代背景下,能得到当下的承认,在很多人看来目的已经达到。如果这样看,它们也算取得了某种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的变化美
书法欣赏基本要领,搞书法不得不看!
汉字书法艺术及其欣赏
-如何欣赏书法
从古典到现代的穿越——浅谈隶书书法的发展与艺术审美价值
好大王线条怎样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