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禅推拿宗法十八法常见病证治疗步骤举例(二)
鸟语花香香书馆欢迎您
指禅推拿宗法十八法常见病证治疗步骤举例(二)
劳倦内伤
劳倦内伤就是相当于现代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一般行一指禅推拿的全身保健按摩。
1.您知道慢性疲劳综合征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见的伴随症状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由于在中高收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的三、四十岁人群中类似症状和寻求帮助的较多,慢性疲劳综合征一度被形容为“雅皮士感冒”。
2.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人群中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2-0.7%,好发于20-50岁,以女性多见。在美国,大约有40,000~80,000人正经受着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困扰。美国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减少了91亿美元。英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每个CFS病人3个月的经济损失约为3515英镑。日本劳工部在2000年3月公布了日本全国有1/3的工龄人口患有CFS。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预测,慢性疲劳综合征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大约有1/3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最近的研究表明,CFS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CFS的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
3.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和诱发因素
CFS病理机制依然是个迷。尽管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神经内分泌紊乱、自主活动异常及营养代谢和神经精神障碍、遗传倾向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临床上的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都没有特异性表现,医学界尚未对其病因达成共识。由于CFS涵盖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功能变化,众多学者倾向其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工作紧张、竞争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和负性生活事件容易诱发慢性疲劳综合征。对有CFS症状的大学生考期应激现象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考试结果的过分关注、对考试内容的主观认知以及节奏纷乱的生活、学习环境是诱发和影响考期应激的最重要原因。
4.如何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
目前被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标准是1994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Fukada等修订的。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经临床评价后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慢性疲劳,病史不少于6个月,疲劳是新发生或有明确的开始(即没有生命期长),这种疲劳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目前患者的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并同时至少具备下列8项中的4项:(1)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其严重程度导致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2)咽痛;(3)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触痛;(4)肌肉疼痛;(5)不伴有红肿的多关节疼痛;(6)头痛,但其发作方式、类型及严重程度等与以前的头痛不同;(7)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8)劳累后肌痛超过24小时。
5.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慢性疲劳综合征重在预防,祖国医学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应避免长时间劳累和精神负担过重;调整生活习惯,推荐有规律、有计划的日常生活安排。
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应及时发现并给予患者早期治疗,以“救其萌芽”。相对而言,病程越长临床疗效越差。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协会研究指南指出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CFS的通用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自觉症状会有所好转,但大多数功能失调将持续数年。推荐的治疗方案有:1.低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地昔帕明等;2.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等;3.监督下的渐进功能训练;4.持续六个月到一年的认知行为治疗或其他教育等支持疗法;5.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6.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体重控制。
推拿作为中医学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拿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提高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有利于肌纤维的再生和肌力的恢复,进一步改善肌肉组织的力学特性。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推拿对缓解CFS患者的疲劳、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疼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 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等发生改变, 并伴有其他症状而言。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等。
现代医学认为体内雌激素分泌失调,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精神刺激, 寒冷疲劳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等, 都可以导致此病的发生。
【诊断要点】
1、经行先期:月经先期而至, 甚至经行一月两次, 经色鲜红或紫, 伴有烦热, 口干渴, 喜冷饮等症, 舌红苔黄, 脉数。
2、经行后期:月经周期延后, 甚达四、五十天一次, 经色淡晦, 畏寒喜热, 舌淡, 脉迟。
3、经行无定期:经来先后无定期, 经量或多或少, 经色或紫或淡, 体质虚弱, 面色萎黄, 舌淡, 脉细涩。
【治疗】
1、基本治法
(1)取穴:中脘、关元、气海、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八髎、章门、期门等。
(2)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拿法、擦法。
(3)操作
① 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或掌摩法于中脘、关元、气海穴10分钟。
② 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肝俞、脾俞、肾俞穴往返治疗5分钟, 并按揉命门穴、八髎穴使之有酸胀感。
③ 拿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阴陵泉穴。
2、辨证加减
(1)血热型:按揉大椎穴, 并擦该部以热为度;点按曲池、神门穴各1分钟, 搓擦涌泉穴1分钟。
(2)气虚型:全腹顺时针摩法5分钟, 再以掌置关元穴处振颤法1~3分钟。
(3)寒凝型:拿肩井穴5~10次, 沿脐以掌分推腹部, 以热为度。
(4)气滞型:点按膻中穴1分钟, 按揉章门、期门穴, 并搓擦两胁肋。
11、痛经
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 或正值行经期间, 小腹及腰部疼痛, 甚至剧痛难忍, 常伴面色苍白, 头面冷汗淋漓, 手足厥冷, 泛恶呕吐等症, 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 称为“痛经”, 亦称“经行腹痛”。
现代医学认为,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年妇女, 自初潮起即有痛经, 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子宫痉挛收缩有关。亦可由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子宫过度屈曲等, 影响经血畅行而致。继发性痛经常继发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如炎症、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诊断要点】
本病的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 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的性质, 辨其寒热虚实。一般以经前、经期痛者属实, 经后痛者为虚。痛时拒按属实, 喜按属虚。得热痛减为寒, 得热痛剧为热。痛甚于胀, 血块排出疼痛减轻者为血瘀, 胀甚于痛为气滞。绞痛、冷痛属寒, 刺痛属热。绵绵作痛或隐痛为虚。
1、气滞血瘀: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 行经量少, 淋漓不畅, 血色紫暗有瘀块, 块下则疼痛减轻, 胸胁乳房作胀, 舌质紫暗, 舌边或有瘀点, 脉沉弦。
2、寒湿凝滞: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甚则牵连腰脊疼痛, 得热则舒, 经行量少, 色黯有血块, 畏寒便溏, 苔白腻, 脉沉紧。
3、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净后, 小腹绵绵作痛, 按之痛减, 经色淡, 质清稀, 面色苍白, 精神倦怠, 舌淡苔薄, 脉细弱。
【治疗】
1、治疗原则: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 治疗痛经的原则是以“通调气血” 为主。如因虚而致痛经者, 以补为通;因气郁而致血滞者, 以行气为主, 佐以活血;因寒湿凝滞而引起瘀滞不通者, 以温经化瘀为主。
2、基本治法
(1)取穴:气海、关元、肾俞、八髎、章门、期门、肝俞、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
(2)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按法、擦法。
(3)操作
① 患者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 用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治疗, 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在气海、关元穴治疗。
② 患者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或滚法在腰部脊柱两旁及骶部治疗,然 后用按法于肾俞、八髎穴使之有酸胀感为度, 再用擦法于八髎穴使之有温热感。
3、辨证加减
(1)气滞血瘀: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膈俞, 每穴约半分钟, 并拿血海、三阴交, 以酸胀为度。
(2)寒湿凝滞:直擦背部督脉, 横擦腰部肾俞、命门, 以透热为度;按揉血诲、三阴交, 每穴约1分钟。
(3)气血虚弱:直擦背部督脉, 横擦左侧背部, 以透热为度。摩腹时加揉中脘2~3分钟。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 每穴约1分钟。
咳喘
咳喘是咳嗽和喘息的简称,因二者发生均与肺失肃降有关,推拿手法治疗可缓解症状。
【诊断要点】
1、外感咳喘:起病较急,咳嗽频剧,或喉痒,痰液稀白,咯吐不畅,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楚,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气粗,咽痛口干,咯痰不爽,痰黄质粘,头痛,身热恶风,有汗不畅,口渴,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2、内伤咳喘:病程较长,或咳声重浊,痰多粘稠,痰色稀白或灰暗,伴胸闷、脘痞、食少、疲倦,舌苔白腻,脉濡或滑。或咳嗽阵作,痰少质粘,气逆作咳,咳时胸胁引痛,面颊略红,咽喉干痒,口苦,舌尖偏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治疗】
1、治疗原则:宣肺降气,止咳平喘。
2、基本治法
(1)胸背部操作
①取穴及部位:天突、膻中、中府、云门、身柱、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穴,胁肋与胸背部。
②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推法、揉法、擦法。
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以一指禅推法结合中指揉法,在天突、膻中、中府、云门穴操作,每穴1分钟。再以两拇指由胸骨剑突沿肋弓分推两胁肋部,5~10遍。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结合中指揉法,在大椎、定喘、身柱、大杼、风门、肺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
(2)四肢部操作
①取穴及部位:尺泽、外关、列缺、太渊、鱼际、合谷穴,上肢太阴经循行部位。
②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推法、按法、揉法、拿法。
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结合指按、指揉法在尺泽、外关、列缺、太渊、鱼际穴操作,2~3分钟,继之拿揉合谷穴,1~2分钟。
3、辨证加减
(1)外感咳喘:指按风池、风府穴,每穴2~3分钟;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拿肩井3分钟;小鱼际推、搓大椎、肺俞及背部压痛点,各3分钟;按揉曲池、合谷穴3分钟。
(2)内伤咳喘:按揉手三里、丰隆穴,每穴3分钟;推、抹前胸与胁肋部2~3分钟,按揉章门穴2分钟;一指禅推天柱、肩井穴2分钟;重按太冲、行间、三阴交各1分钟。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脏、脑与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按病因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或称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或称症状性高血压)。其中高血压病约占高血压中的90%。
1  诊断依据
1.1     多发生在40岁以上、肥胖者,脑力劳动者和城市居民的发病率较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确定的发病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中度以上的饮酒。随着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危象,脑血管痉挛,高血压脑病等。
1.2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轻重程度相差很大,某些病人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一般症状有眩晕、头痛、气急、乏力、心悸、耳鸣、失眠、烦闷、便秘等。症状轻重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后期临床表现决定于心、脑、肾的病变情况。
1.3     血压测定:患者非同日的血压持续增高达到高血压标准。目前多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分类标准。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
1.4     心脏听诊可发现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心脏叩诊中可有左心室扩大等。
1.5     早期患者常规检查无异常。后期可出现尿常规异常、尿蛋白增多,肾功能减退,胸部X片和心电图发现左心室增大。眼底检查对了解高血压严重程度有帮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客观体现实际血压水平。
2  证候分类
2.1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舌苔黄,脉弦滑。
2.2     痰湿内盛: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2.3     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舌苔薄白,脉弱。
2.4     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物模糊,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腿软,舌红,舌苔薄,脉弦细。
3  治疗方案
3.1  辨证施治
3.1.1    治疗总则:平肝潜阳,滋阴益肾,宁心降压。
3.1.2    基本操作:一指禅推或按揉印堂、太阳、率谷、风池、天柱等穴。摩腹。按揉心俞、肝俞、肾俞、气海、关元等穴。
3.1.3    肝阳上亢证: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加用曲池、章门、期门等穴。
3.1.4    痰湿内盛证: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加用中脘、丰隆等穴。
3.1.5    气血亏虚证: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脾俞、胃俞、命门等穴。
3.1.6    肝肾阴虚证: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按揉三阴交,横擦腰骶部、直擦涌泉,均以透热为度。
3.2 其他疗法
3.2.1    中药:肝阳上亢型可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痰湿内盛型可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气血亏虚型可配合八珍汤加减;肝肾阴虚型可配合杞菊地黄丸加减。
3.2.2    针刺:选取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内关、行间、三阴交等穴。
3.3  并发症处理:参照西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高血压条目。
3.4  注意事项
3.4.1    推拿疗法适用于1级和2级高血压病患者。
3.4.2    在推拿治疗高血压病时,手法要轻柔。
3.4.3    高血压患者,平时要节制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量,忌食动物脂肪,内脏,防止体重超重,戒烟戒酒。生活要有规律,不宜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4 疗效评定
4.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2     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4.3     未愈:症状无改善。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或指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之后患者多遗留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等一系列残障,需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从目前临床进展看来,推拿早期介入脑卒中康复,特别是急性期介入,对于减少严重残障,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1  诊断依据:
1.1        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高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尤其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者,及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病者。
1.2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偏身麻木为主证,生命体征稳定。
1.3        有某一脑动脉供血区脑功能缺损的体征。
1.4        头颅CT或MRI示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害特征。
1.5        为进一步评估患者肢体残障情况、制定康复处方及观察康复效果,有条件者可进行运动功能、精神情绪、言语功能及社会功能的评定。
2              证候分类
2.1        半身不遂
2.1.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半身不遂,肢软无力,伴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浮白,质淡紫,脉弦涩无力。
2.1.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半身不遂,肌肉僵硬拘挛,兼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2.2        语言不利
2.2.1       风痰阻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头晕失眠,胸闷纳少。苔白腻,脉弦滑。
2.2.2       肾精亏损:音喑失语,心悸气短,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脉细弱。
2.2.3       肝阳痰阻:语言不利,头晕头痛,面色潮红,胸闷痰多,脘痞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2.3        口眼歪斜:多为风痰阻络证候。
3              治疗方案
3.1        辨证施治:
治疗总则: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并根据各型辨证论治,制订相应治则。
3.1.1       半身不遂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滑利关节。
基本治法:以法施于脊柱两侧及患肢,配合四肢诸关节的屈伸运动,以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为手法刺激重点。
3.1.1.1          气虚血滞者佐以益气通络,以手法刺激手足阳明经经筋皮部为重点,手法宜轻柔,并可根据缪刺方式,对肢体健侧交叉取穴。
3.1.1.2          肝阳上亢者佐以滋阴柔筋,以手法刺激手足少阴经筋皮部为重点,手法可适度加强,并配合关节被动运动操作。
3.1.2       语言不利
治疗原则:化痰通络开窍,头面部、咽喉部和躯干部操作结合。
3.1.2.1          风痰阻络佐以健脾化痰,采用头面部推拿常规操作、一指禅推咽喉部及摩腹。
3.1.2.2          肝阳痰阻佐以平肝潜阳,头面部推拿时强化扫散胆经和拿头顶操作、一指禅推咽喉部、搓摩胁肋、擦涌泉。
3.1.2.3          肾精亏损以补肾填精,采用头面部推拿常规操作、强化一指禅推咽喉部、擦督脉、擦背部膀胱经、擦肾俞命门、擦八髎、擦涌泉。
3.1.3       口眼歪斜
治疗原则:化痰通络。以头面部手法操作为主。
3.2        其他疗法
3.2.1       针灸:取风池、内关、太冲、肩隅、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等穴。
3.2.2       康复训练: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姿势治疗,发展运动控制;结合理疗、作业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3        并发症处理:
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对症处理,防止脑卒中的再次发生。(具体方法见相关条目)
3.4        注意事项
3.4.1       脑卒中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以后就应该进行积极康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在发病后2~7日,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在发病后10~14日,合并心肌梗塞者可在发病后三周开始康复治疗。
3.4.2       卧床不起的患者应注意经常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3.4.3       软瘫期患者应注意姿势的摆放,防止异常模式的形成;痉挛期患者应采用抗痉挛体位,以减少屈肌痉挛对肌肉、关节造成的危害。
3.4.4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包括坐位和站位,以减少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3.4.5       治疗前后应尽可能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如ADL、Brunstrom等量表的评估,客观评价疾病的发展或恢复程度。
3.4.6       注意情绪和生活饮食的调摄,防止再中。
4              疗效评定
4.1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基本能够独立生活。
4.2        好转:症状和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够自理.
4.3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冠心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与心肌之间的供需平衡遭到破坏,而导致心肌受损的疾病,又叫缺血性心脏病,引起冠状循环障碍的原因可以是功能性的,如冠状动脉痉挛等,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诊断要点】
临床以前胸部阵发性或持久性的压榨样疼痛或剧痛,甚则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为特征;亦可无任何症状而仅在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
本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心悸”、“厥脱”等范畴。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年逾半百,肾气渐衰,温煦滋养无权,终致心肝脾肾俱亏,功能失调;实者,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不通则痛,而发胸痛。临床又以虚实挟杂之证为多见。
1、胸阳痹阻  胸前绞痛,或痛闷交作,痛发时可引及左肩、左臂,爪甲暗淡,唇舌紫暗,或呕吐痰涎,舌暗边有瘀血点,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细滑。
2、阳气虚衰  心胸隐痛或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神疲懒言,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动则汗出,舌淡胖边有齿印,脉沉细或结、代。
【治疗】
1、治疗原则:补心温阳,宣痹止痛。
2、基本治法
①取穴及部位:膻中、心俞、厥阴俞、内关穴,胸部任脉循行部位及背部督脉、太阳经循行部位。
②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
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结合指按、指揉法在膻中、内关穴操作,各3分钟;掐揉内关配合深呼吸,5分钟;横擦前胸部,透热为度。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结合指按、指揉法在心俞、厥阴俞穴操作,各3分钟;侧擦背部,透热为度。
【辨证加减】
1.胸阳痹阻:上述手法操作时用力宜重,重推背部太阳经肺俞至膈俞,以泻为主。
2.阳气虚衰:上述手法操作时用力宜轻,轻摩心俞、厥阴俞,10~20分钟,以补为主。
脑卒中康复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或指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之后患者多遗留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等一系列残障,需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从目前临床进展看来,推拿早期介入脑卒中康复,特别是急性期介入,对于减少严重残障,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1  诊断依据:
1.1        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高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尤其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者,及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病者。
1.2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偏身麻木为主证,生命体征稳定。
1.3        有某一脑动脉供血区脑功能缺损的体征。
1.4        头颅CT或MRI示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害特征。
1.5        为进一步评估患者肢体残障情况、制定康复处方及观察康复效果,有条件者可进行运动功能、精神情绪、言语功能及社会功能的评定。
2              证候分类
2.1        半身不遂
2.1.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半身不遂,肢软无力,伴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浮白,质淡紫,脉弦涩无力。
2.1.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半身不遂,肌肉僵硬拘挛,兼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2.2        语言不利
2.2.1       风痰阻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头晕失眠,胸闷纳少。苔白腻,脉弦滑。
2.2.2       肾精亏损:音喑失语,心悸气短,腰膝痠软,健忘,口干不欲饮。脉细弱。
2.2.3       肝阳痰阻:语言不利,头晕头痛,面色潮红,胸闷痰多,脘痞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2.3        口眼歪斜:多为风痰阻络证候。
3              治疗方案
3.1        辨证施治:
治疗总则: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并根据各型辨证论治,制订相应治则。
3.1.1       半身不遂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滑利关节。
基本治法:以法施于脊柱两侧及患肢,配合四肢诸关节的屈伸运动,以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为手法刺激重点。
3.1.1.1          气虚血滞者佐以益气通络,以手法刺激手足阳明经经筋皮部为重点,手法宜轻柔,并可根据缪刺方式,对肢体健侧交叉取穴。
3.1.1.2          肝阳上亢者佐以滋阴柔筋,以手法刺激手足少阴经筋皮部为重点,手法可适度加强,并配合关节被动运动操作。
3.1.2       语言不利
治疗原则:化痰通络开窍,头面部、咽喉部和躯干部操作结合。
3.1.2.1          风痰阻络佐以健脾化痰,采用头面部推拿常规操作、一指禅推咽喉部及摩腹。
3.1.2.2          肝阳痰阻佐以平肝潜阳,头面部推拿时强化扫散胆经和拿头顶操作、一指禅推咽喉部、搓摩胁肋、擦涌泉。
3.1.2.3          肾精亏损以补肾填精,采用头面部推拿常规操作、强化一指禅推咽喉部、擦督脉、擦背部膀胱经、擦肾俞命门、擦八髎、擦涌泉。
3.1.3       口眼歪斜
治疗原则:化痰通络。以头面部手法操作为主。
3.2        其他疗法
3.2.1       针灸:取风池、内关、太冲、肩隅、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等穴。
3.2.2       康复训练: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姿势治疗,发展运动控制;结合理疗、作业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3        并发症处理:
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对症处理,防止脑卒中的再次发生。(具体方法见相关条目)
3.4        注意事项
3.4.1       脑卒中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以后就应该进行积极康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在发病后2~7日,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在发病后10~14日,合并心肌梗塞者可在发病后三周开始康复治疗。
3.4.2       卧床不起的患者应注意经常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3.4.3       软瘫期患者应注意姿势的摆放,防止异常模式的形成;痉挛期患者应采用抗痉挛体位,以减少屈肌痉挛对肌肉、关节造成的危害。
3.4.4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包括坐位和站位,以减少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3.4.5       治疗前后应尽可能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如ADL、Brunstrom等量表的评估,客观评价疾病的发展或恢复程度。
3.4.6       注意情绪和生活饮食的调摄,防止再中。
4              疗效评定
4.1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基本能够独立生活。
4.2        好转:症状和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够自理.
4.3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中风偏瘫病人正确的卧床姿势
偏瘫患者卧床体位需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枕头”做辅助。理想的枕头应稍大,用羽绒或类似物填充,质地柔软,形状与所支持身体的部位相适应。
一.   仰卧
1.       患侧肩部要用合适的枕头垫起来,使肩部略向前伸
2.       要把患侧上肢放在体旁的枕头上,使肘关节与腕关节伸展,使患侧上肢稍稍抬高
3.       髋部要放一个合适的枕头,以防止骨盆向后倾斜,防止两腿外旋
4.       为避免下肢伸肌痉挛,可用一软枕置于患侧膝下,使膝关节略屈曲
5.       避免被子压在脚背上,而造成足下垂
二.   健侧卧位
1.       将一枕头放在病人胸前,并使患肩向前,患侧上肢放在枕头上,肘伸展,手的掌面对床
2.       患腿下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和踝放在自然位置
3.       健侧下肢呈伸展微屈膝位平放在床上
三.   患侧卧位
1.       头部要枕在枕头上,使颈部微屈而不要伸展
2.       肩部要尽量前伸,肘腕伸直,手掌面朝上
3.       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下面放一枕头,呈屈膝位
4.       患侧下肢保持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
中风病人病情稳定后,就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2~3小时翻一次身,这样就可以避免体重对局部压迫时间过长导致褥疮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雷火灸五脏俞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我太难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高三慢性疲劳综合征及预防
月经不调
捏脊拔罐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色氨酸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