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化经典,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导读,指明人生祸福之路

漫漫人生路,你是否迷路?中华经典中的精华,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的《太上感应篇》为你指明人生的祸福之路。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如何改造命运?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经典的魅力,古人的智慧。

【《太上感应篇》简介】

在道教典籍中,有一部篇幅虽短,但知名度却不亚于《道德经》的道经,它就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它成书于我国北宋末年,其作者不详。《太上感应篇》篇幅极短,因此流传中错误很少,基本不存在版本差别问题,无论是《乐善录》中所收《感应篇》,还是宋理宗题词的《感应篇》,乃至明清和民国时期流行的《感应篇》,其经文都是相同的。

《太上感应篇》的篇幅很短,全文只有1274个字。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借“太上”之口,阐发了他的道学观点,指出行善去恶对于长生乃至成仙都是至关重要的,求道者只要不懈地行善,必能得到天神的佑护,实现追求的目标。由于作者极力倡导在世俗生活中行善去恶,因而这部道经又被人们当作善书,并被尊为“善书之首”。

【《太上感应篇》主旨】

《太上感应篇》在开篇写道:“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几句是全篇的纲领,文中的其他内容均是围绕这16个字展开的。在这里,作者提出人所遭遇的福和祸,完全是自身行为导致的结果,善与恶的不同表现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福和祸。为善得福,行恶得祸。也就是说,人的福祸取决于人是行善还是为恶,善与恶在人与福祸之间起决定作用。

【为善作恶,天地鬼神知】

接着,作者写道:“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作者在此指出,监督世人行为的是天地之神,他们包括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和灶神,这些神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人的表现、记录人们的罪过,天曹依照这些记录对为恶者进行处罚,“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对恶人最直接的惩罚就是减夺其寿命(即夺纪、夺算),直到令其死亡。这些恶人在世间还会遇到各种磨难,磨难也是惩罚的内容。

【哪些行为是善行,行善是做人乃至得道的必经之途】

那么,哪些行为才是善行呢?作者随后写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化己正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这20多条就是善行,依此施行,就是行善,是合乎道的要求的,道行也就会加深,进入更高境界。

这里所列举的善行,多为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是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求道不仅要靠行善,还要靠在世俗生活中来完成。符合善的要求,就是善人,而天神是欣赏善人的,作者说:“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行善能够得到天神的佑护,更重要的,是“神仙可冀”,即有希望成为神仙。可见,行善是得道的必经之途。

【善行是凡人与神仙之间的桥梁】

至此,作者已将主要观点托出:善行是凡人与神仙之间的桥梁,只有行善才能得福,才有成仙的希望。而监督这一切的是各种神灵,处于主动地位的是人自己。成仙是求道者的最高理想。而成仙,则必须实现若干条善行,这就更加突出了行善的重要。

【哪些是恶行】

作者在谈到长生时说:“其过大小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在他叙述完善行之后,笔锋一转,直承“其过大小数百事”,将人间的160多条恶行展示出来:“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内容见原文),这一段是《太上感应篇》最长的一段文字,是从另一个侧面阐述其观点,同时也是为求道者提供具体的指导。作者所开列的恶行涉及到世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政治、经济、家庭、个人品行、对自然界的态度等等,林林总总,面面俱到。这些思行基本都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判断出来的,即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非义背理的结果。作者将儒、道思想密切结合在一起,这是这部道经的突出特点之一。从中可以看到,做好一个人是求道的根本。

【恶行的后果】

在开列了恶行之后,作者再次强调为恶的后果:“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进一步指出:“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为恶不仅祸及自身,而且殃及子孙,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接着,作者通过对一些具体恶行的讲解,表达了这一观点:“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直。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鸠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就这样,作者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把为恶的所有后果展示给人们,以此引起人们的警惕。

【善恶不是绝对,命运可以改变】

然而,作者并未将人的善恶福祸绝对化、简单化。在叙述完善恶两个方面之后,他开始探讨善恶福祸的起源和相互关系。他写道:“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善恶虽是对立的,但人心是可变的,只要心存善念或改恶从善,并坚持不懈,祸完全可以转化为福,因为人心是善恶福祸的根源所在。这里作者再次突出了人的作用,以呼应“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这一主题。祸福转化的观点,将善门向一切人敞开了,这对于人间善业,具有莫大意义。这实际是作者将求道之路指给了世间一切人,体现了作者慈悲为怀的豁达胸襟。

【全文总结,发人深省】

最后,文章总结道:“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通过对比,作者强调了行善为恶的不同结局。而两个“天必降之”,则在告诉人们,善恶之报,昭昭不爽,以此呼应“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一主题。

全篇的最后一句是:“胡不勉而行之?”行,就是行善。道理已经讲清,那么,就请努力行善,踏上求道之路,以求吉福吧!作者以反问的口吻将此话说出,使此话变得更加含蓄而意味深长。

【《太上感应篇》的现实意义】

《太上感应篇》问世后,许多人只把它看作是劝善之书,强调它的社会功用,这是不全面的。其实无论是做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修道人,去恶修善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做的事情。时代变了,但是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没有变,人性的根本也没有变,《太上感应篇》除了点明了人在去恶修善过程中,所需要做的具体事情之外,更重要的是给我们阐明了一个道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个道理也和佛家的因果论不谋而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现代人总是强调科技,殊不知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小把戏不值一提,科技不是万能的,宇宙万物造化的本源才是万能的。《太上感应篇》就向我们阐述了一个宇宙间最根本的道理——因果报应,及在因果报应下善恶祸福之间的关系。做好人还是坏人,不是社会、环境决定,而是由自己决定。漫漫人生路,终归有一天要回头是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六句精华, 助你改善人生际遇!
太上感应篇中的名词解释:感与应 ,善恶报应,太上感应
说说因果报应《因果经》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解读《太上感应篇》的科学秘密
福祸无门,同频自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