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司马光、曾国藩等名人的启示,什么才是做人第一位重要的

现代社会人们太过于注重知识和财富的教育,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做人精神,让我们看看历代古人给我们的启示,诸葛亮《诫子书》、司马光家范》、唐太宗的贤内助长孙皇后,唐代名将尉迟恭不弃发妻的事例,看看什么才是做人第一位重要的。

【诸葛亮《诫子书》,做人要德才兼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非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为告诫儿子而写的一篇短文,关于如何提升自身修养,成为有高风亮节、真才实学,并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个人修养的提升,除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外,还要加强学问,一个人要德才兼备。修养品德的同时,还要有远大的志向,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勤奋学习,自然也不会有出色的才干。如果追求安逸,放纵自己,随着青春年华的流逝,没有才能没有贡献碌碌无为的一生,即使悔恨也来不及了。

【司马光《家范》,给子孙后代遗留财物不如遗德

“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何以言之?今之为后世谋者,不过广营生计以遗之。田畴连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麦盈仓,金帛充箧笥,慊慊然求之犹未足,施施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然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故能子孙承统八百余年,其支庶犹为天下之显,诸侯棋布于海内。其为利岂不大哉!” ——《家范》

司马光则在《家范》中认为,做长辈的都想造福于子孙后代,但是这些人却只知道给子孙留下财物,不知道用道义来教育子孙,用礼法来治理家庭,结果造成真正能造福子孙的人太少了。只知道给子孙留下财物,结果却是助长了子孙的很多不良行为,甚至产生兄弟之间的斗争,不孝乃至期盼父母早死,等等诸多的不良弊端,这些都是用错了方法。

圣人给子孙后代留下的遗产是德和礼,贤人给子孙后代留下的遗产是廉与俭。司马光列举了舜因为积累德行而称帝,孙叔敖不贪累世家业不会散失,还有萧何克俭、杨震公廉、周本好施、张文节清俭等这些人的事例,就是要忠告人们,乃至给我们现代人都是启示,给子孙留下道德品质的精神传承,远远比给子孙后代留下财物更有益处。可惜时代变迁,人心不变的道理,千百年来人人总是犯着同样的错误,很少人能意识到,很少人能做到。

唐太宗的良佐长孙皇后,德行深厚母仪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知书明礼,经常帮助太宗皇帝处理国事。长孙皇后喜好读书,颇有见地,言行举动,特别留意将公益摆在首要位置。

一次,唐太宗罢朝回宫,对魏征屡屡犯颜直谏非常恼怒,愤恨地说:“必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问明了原委后,马上更换朝服,神态恭敬地站立在庭上。唐太宗大惑不解,惊奇的询问其中的缘故,长孙皇后说:“君主圣明方会有骨鲠之臣,岂敢不施贺礼。”唐太宗恍然大悟,遂转怒为喜。长孙皇后通过她的知书明礼,及时恰到的劝谏,为唐太宗保全了一位非常好的大臣,避免了一时之怒而让国家丧失以为栋梁之臣。

虽然长孙皇后地位显赫,但是却从来不假公济私,多次阻止唐太宗任命他的亲属担任重要职位。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过去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是开国元勋之一,李世民便把最机要的事委托给他,让他自由出入宫禁,并任命他为宰相。长孙皇后听说后坚决不同意,每遇机会便向唐太宗奏道:“我已成为皇后,尊贵到了极点,实在不愿意兄弟子侄占据朝廷。汉代吕氏、霍氏乱政的历史,应当引为深刻的教训,真诚希望圣明的唐朝不要用我的兄长长孙无忌作为宰相。”但太宗皇帝没有接受她的意见,终于任用长孙无忌做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长孙皇后又私下让兄长无忌一再去请求辞官,太宗没办法只好应允,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长孙皇后知道后,这才高兴地同意了。

长孙皇后自己生活提倡简朴,并且经常用这件事来教育晚辈,曾经多次对太子说:“为太子,患有无德操功名,岂患家中缺少用具!”始终把品德放在第一位,其他的功名享受这些,都不放在心上。

同时,她还对普通佣人非常关心爱戴,有时候唐太宗无端的谴责宫里的人,她便站出来为他们辩解伸冤,使得他们不会无端受到刑罚。凭借高尚的道德,皇后赢得了大家的一直爱戴。因为操劳过度,身染重病的弥留之际,她仍然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嘱咐太宗去除奢靡任命贤才,不要宠爱偏袒外戚,丧失要一切从简。待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非常伤心,认为自己从此“失一良佐”,对长孙皇后表示了深深的怀念。

尉迟恭战功卓著,富贵而不弃发妻的美德

唐朝的大将尉迟恭战功卓著,曾经辅助李世民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一天,唐太宗对他说,要把女儿嫁给他,询问他的意见。尉迟恭则说:“我的妻子虽然才不著,貌不美,但我们是夫妻,有夫妻之情。我记得古人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富贵而不弃妻,这才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很羡慕这样做的人。我希望您收回成命,不要这样考虑了。”对于皇帝的厚爱,尉迟恭始终不为所动,把个人的品德放在第一位,拒绝了皇帝的要求。唐太宗也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便不再要收收尉迟恭为婿。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道德品质看得高于一切

类似这种把道德品质看得高于一切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数不胜数,在此略举几则,读者即可窥其一斑。

近代的半个圣人曾国藩从小愚钝,德行也并不出众,但是他刻苦好学,知过能改,把个人修养的目标罗列成条,天天激励自己,勇于实践,不断进步,终于成就了他良好的品德,也成就了他建功立业的基础。

虽然时代变了,但是人性和人心没变,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变,正如日月虽然变化,但是其中的大规律不会变一样,做人最基本的就是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的修养,这个是我们每一个人任何时代都永远不变的主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输入标题膜拜!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曾国藩家训:终日惕厉(二)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经典!
唐太宗的家教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爱情故事
话说孙思邈因为治好了长孙皇后,唐太宗大喜,在金銮殿准备封赏孙思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