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论语》,为什么提倡仁、义、礼?不仅是修养,更是一种理想

中国文化为什么提倡仁、义、礼?难道说这是孔老夫子凭空想象出来的道理,还是他自己认定的个人行为准则,强加到人们身上去的。从《论语》中,有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逐条解读,仁义礼不仅仅是个人修养,更是社会需要提倡的准则。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为什么要提倡仁?仁源于道】

《论语》中通篇孔子都在说仁,但是这个仁却跟佛家的仁有所区别,佛家的仁换个说法,可以叫做慈悲,大慈大悲之心,对终生的仁慈之心。中国道家不讲仁,《道德经》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国道家讲究的是符合道的无为而治,不过多进行人为的干预,符合天道的自然就是仁了,老子正话反说,不仁的仁就是仁,如果有了人为认定的绝对的善或者恶,那么才是不仁,必然导致人产生极端的行为,这个从上一些违背人性的历史片段中,自然就能看到。

话说回来,《论语》中的仁到底是什么?就是中国道家说的仁的用,在佛家说的慈悲的精神的指引下,去做人做事的实际运用,可以说是形而下的运用层面的东西。从这里我们看到,仁是天地自然的本性,科学研究和发展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性人心自然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所以做人自然要讲究仁,怎么讲究仁,自然是按照《论语》中圣贤的教诲去做。如果不讲究仁,俗话说,你不仁我不义,最后受到报应的还是自己。

【为什么要提倡义?义是仁的行为体现】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对于这句话,国学大师南怀瑾提出了其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义者宜也。义就是适宜的意思,中和的作用。既然要讲究仁,怎么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仁呢,自然要让行为适宜不过分,过犹不及,调整到中和的状态,也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恰到好处就是相宜,就是“义”。

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墨子说的侠义精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做然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了国家,讲究忠义之气,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民族英雄。乃至抗战时期,老百姓都有为国家民族牺牲的精神,现代社会还有那些为国家做出无私奉献的各个岗位的科学家、医生、士兵等等,这都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宝贵的精神体现。

信近于义,答应的话一定做到,“季布一诺千金”,义是一种行为,行为就是说过的话要兑现,一定要做到。人仅仅只有仁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在实际做事中体现的仁,只能是假仁假义,自己做到了,才是真正的仁,真正的义,这才是真正的有信用,有义气。

【为什么要提倡礼?】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礼貌中要有恭敬之心。礼貌、礼节,乃至礼包括的文、物、衣、冠等等方面,都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追求形式的目的,是让人产生恭敬之心。此处,不要误解为,恭敬之心又是什么封建统治者体现自己权威的工具和手段,这么理解就错误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既然,仁、义都源于道,那么礼的精神根源自然也来源于道,难道自然不需要人去敬畏吗?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最大的主宰和统治,就是自然规律了,谁又能去违背或者不敬畏这个规律呢?所以,礼虽然是一种外表,但是我们提倡礼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对于自己的敬畏恭敬之心,也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和认知自然的一种体现。

所以恭敬就是礼, “远耻辱也”是什么意思?人与人之间要恭敬,免得招来无谓的耻辱,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中和的作用,如果不恭敬他人,就会做出过分的事情,自然会招致他人的反感,轻则招致言语攻击,重则招致打击报复。最终让自己受到耻辱,这个恐怕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所以,提倡礼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我们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件法宝。

【提倡仁、义、礼由近及远,构建理想大同社会】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由近而远,把助人的精神和行为,逐渐扩及到他人。这个就是儒家提倡的仁、义、礼精神的扩充,中国的道家讲究绝对的无私,但是中国的儒家认为一般人是做不到绝对无私的,保存有限的自私,先从自己身边的亲人下手做到仁义礼的精神,然后扩充到亲戚朋友乃至社会上的人,最后大家其乐融融,构建大同世界的美好境界。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仁、义、礼的精神,不仅仅是为了个人修养,从有子的话中分析可以知道,每个人的修养都到了一定的地步,大家都人人爱我,我爱人人,这样就能真正构建出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美好境界。这个难道不是任何时代,生活在社会中的老百姓,所追求的美好幸福生活吗?所以,仁、义、礼的精神,任何时代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不遵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我对儒道佛的一些浅显认识
信近于义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
《论语》学而篇1.13
解读儒释道揭示人生哲理
道教几代宗师
《论语》中论述的几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