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为什么要用“春秋”代替?历史很难读,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中国历史都习惯称作春秋,我们都习以为然,有些人把孔子著《春秋》当作一个原因,其实这个原因也不对,到底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另外,对于历史事件,读书人都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读历史的方法,可以肯定的是多数人都没有掌握,更是不了解。如此之外,更少有人懂得一个孟子所说的道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春秋的由来】

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两段,春秋与战国。孔子出生的时代,是西周和东周之间的时代,后世称之为春秋时代,孔子著了一本书叫做《春秋》,所以后世把“春秋”作为了历史的代名词。然而,在孔子的前后,有人写了历史,都称作“春秋”而不是称为“冬夏”,为什么历史要用春秋来代替,而不用冬夏或者其他名词来代替呢,其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中国古人研究历史的方法,经史合参】

为避免过多的猜测和解释,国学大师南怀瑾提出了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经史合参”,“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大原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这个原则都不会变动。“史”是记载在这个原则下,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经和史配合起来研究,这样子才有意义,研究古代的历史,必须遵循一个不变的大原则,同时结合原则研究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情况,这样子才能了解历史的真相。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和现代人的知识去研究历史,只能是妄自猜测。

【中国古代的科学,天文和数学】

既然如此,对于中国历史“春秋”的称呼,要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联系到一起了,中国文化发展最早的是科学,科学中最早发展的是天文,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自然科学之一。中国的天文在三千年以前就很发达,中国的数学在六千年以前,也很发达。譬如《易经》中的道理,就是上个冰河世纪流传下来的,科学达到了最高点,只用几个简单的符号,就表达了高深的道理,可惜经过环境剧烈的变化,文明毁灭了,只留下了一部分碎片,但是这些文明的成果,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了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

【春秋说法来源于天文】

回到正题,既然中国的文化来源于天文,什么是历史?最长的历史不是人类的活动史,而是自然的发展史,自然的发展史自然跟天文有关。所以,研究历史,其根源来源于天文。春、秋、冬、夏代表了地球的四季,但是地球的四季因为地球和太阳之间轨道的关系,拿我们所处的位置来说,冬天冷夏天热,白昼在冬天太短,夏天太长,都不平均。只有春天二月和秋天八月之间,“春分”和“秋分”两个气节,太阳刚刚走到黄道中间的时刻,白昼和黑夜一样长,气候不冷不热很温和,所以根据天文的说法,称呼历史为春秋。因为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对一个时代的评判,需要跟天文中春分秋分一样,用客观的眼光,做出一个公正的评价,不偏不倚像天平一样平衡。所以,对于历史的评价就是平衡的道理。

【孔子首创的历史描述写法,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不直接表明态度,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也则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由于孔子编写的《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了作者的主观看法。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尤其是看历史书,要能看到后面的东西,只会咬文嚼字的人云亦云的读历史,永远也不能受益。

【历史很难读,尽信书不如无书】

比如国学大师南怀瑾下面的这段描述: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历史的记载并不一定全部可靠。我常说,历史的记载,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很多事实却走了样;而小说的叙述,人名、地名、时间都是虚构的,而故事却常为事实,这是历史与小说的不同之处。正史有时候记的是历史的另一面,所以历史是很难读的。例如读《春秋》,非要把全部《春秋》读完,反复研究,才可找出孔子写《春秋》的精神及历史的背景。又如司马迁仿《春秋》笔法而写的《史记》,也是很难读的,其中汉高祖、项羽的传记,写他们两人好的一面,写得真好,只稍带一点点瑕疵;而真正不好的一面,却写在另外一些人的传记中。所以要看完全部的《史记》,才能懂得《史记》,只看一篇,或若干篇,是无法读懂《史记》的,当然也就不会真懂历史了。

后世的历史,都是如此。例如大家都说,在汉高祖之后,唐太宗是最英明的皇帝。我们读了《贞观政要》,感觉唐太宗的确很好,可是另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来看看唐太宗好不好吧!有一个人,追随唐太宗很久,也很有功劳,但唐太宗硬是不喜欢他。这个人有一天说:「人是要靠命运,不知道哪一天,我的运气才会好起来。」唐太宗对他说了两句名言:「待予心肯日,是汝运通时。」等老子哪一天高兴的时候,你的运气就来了。这居然是当皇帝的人说的话!十足反映有钱有势的人的心理状态。透过这两句话,所有唐太宗的一切好,是否须重新判断呢?

再看唐太宗建立了考试制度,在第一次考试后,他站在高台上,接受考取的士子们朝见。士子们山呼万岁,他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意思是说,我设了一个圈套,天下英雄都投到我的圈套里来了,被我笼络住了,听我摆布了。从他的这句话中,就觉得他并没有什么可爱,只能成就一个霸业而已,没有圣君道德,不像尧舜那样的味道。看通了历史的这一点,哪一个帝王不是如此啊?这就叫做「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此,知道了客观评价才是记载历史的真正精神,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方法是“经史合参”,写历史的最重要方法是“春秋笔法”,读懂历史的关键,更是要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读懂了历史,历史说是历史,又何尝不是人性在环境和社会中反反复复的演绎和变化呢?历史如人生,历史即人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孟(黄仁宇)原文与赏析
南怀瑾: 春秋笔法
南怀瑾老师:历史难读
#孟子 句,尽信书不如无书#篆刻 #设计 #章法
“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