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依托各地各异的乡村生态优势,打造乡旅中的“乡愁”情怀经济

近年来,君纬到全国各地看到很多乡村旅游发展迅猛,譬如陕西咸阳的袁家村、马嵬驿,江西婺源篁岭的晒秋,安徽皖南的徽派建筑群等,都是凭借其独有特色,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它们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通过独有特色的乡村观光,开发乡村美食、休闲度假、夜间游览、深度体验等产品,以展示乡村的优美自然风光和优秀传统文化,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2020年以来,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田园生活成了城市人的向往。未来将生活理念深化转变相关的有机农业、健康餐饮等产业将有大量机遇。农产品的文创深化转变,将与专业从事品质和品牌企业向结合,也是行业发展的机遇。那么面对机遇,乡村文旅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新业态?


乡村文旅新业态

1

以农产品为核心的创新型业态

疫情引发全民关于健康的讨论与关注,伴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这无疑给优质农产品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创新型业态也将更加受到关注。


开敞的活动场所,清新质朴的装饰风格,营造简单随性的交流空间,无论是土生土长的乡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田园市集里找到最单纯的邻里关系和最初始的信任与感动。让从事绿色农业的农户、从事文化创意的商户,能够和消费者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重拾最初的信任和感动。

乡村中央厨房,可提供食品半成品加工、仓储、运输、包装、供应、配送等服务,通过农产品流程再造,将传统散装的小农经济,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还能与生产基地等模式相结合,构建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团餐食堂+线上平台”一体化发展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

2

以乡村环境为基础的营销型产品

去年大火的博主李子柒在疫情期间并没有更新视频,但她的往期视频却被宅在家无法出门的网友们反复观看,视频播放量被不断刷新,视频里展现出来的“什么都有”的优美乡村小院也让网友直呼想拥有同款。乡村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成为疫情期间都市人群的向往,空气流通性好,且能满足蔬果粮油等生活需求。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让生活在农村的人都市人群都开始关注乡村创作。特别是疫情之后,乡村展现出的创作热度甚至不亚于城市。这是一种巨大的推力,相信疫情结束以后,新媒体将会更加彻底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之中。


乡村与艺术的结合已经成为近年来乡村发展的趋势。遍览中外特色乡村建设实例,可以发现:因为艺术,同样是世外桃源,可以有一百种演绎,同样是巴山蜀雨,可以有一百种形态。艺术可以让人们记住乡村生活之美,让人重拾不能割舍的乡愁,满足现代生活的精神诉求。以艺术振兴乡村的日本也一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各种艺术祭活动为乡村引流营销。近两年流行的快闪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型产品。乡村环境与艺术行为的结合,不仅能够最大化降低硬件投资,减少运营成本和固定人员工资,还能制造更多的引爆点,达到高频次引流的目的。

3

共享概念产品

这些年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进城,农村被闲置的资源越来越多,对于大多数乡村来说,用不着的田地和房屋、卖不出去的农产品、无人使用的公共设施、废弃的乡村学校,甚至正在生长中的水稻、小麦,激活这些资源比创造更重要。随着农业用地政策明晰,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随着共享概念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成为可能。

共享农庄所实现的是农庄闲置资源的共享,同所有共享经济业态一样,也有其“共享交易平台”,共享农庄的共享交易平台进行的是乡村闲置资源的供给以及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对接。共享农庄不仅是要共享菜地、果树、农户等闲置资源,还可以扩大到共享劳动、知识、专业等游客的闲置资源,实现主客共享。

共享之余,不管是来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是湖边垂钓、或是约上三五好友品尝农家菜、再或体验农耕的乐趣……这都让城里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共享”,让城里人、游客也参与到农场的运营中来,更让农民享受到收益。

4

垂直细分非标业态

疫情过后,一方面必然迎来人们对山水暖阳的向往;另一方面,人员密集的扎堆式旅游会逐渐冷落。未来,小山小水、分散式的非标旅游产品、分散式的小团体活动,精品休闲旅居场景将更受游客青睐。在疫情的催化下,垂直领域的市场细分一定会加速到来。在主题型项目极度缺乏和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小而美”的细分业态会得到更多的青睐。

5

乡村生资源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新亮点


陈庄村老百姓养鸭很辛苦,村民付出多,可由于市场波动大,今年赚钱、来年亏本,这些年下来,乡亲们也没赚几个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且,由于养殖量大,鸭粪直排入河,臭气熏天,污水横流,把村里的年轻人赶跑了。十年前,村里结合“五水共治”,下大力整治环境,纷纷拆了鸭棚,引导村民转产,环境日渐好转。如今,依托古镇旅游,村民纷纷开民宿,展示竹编文化,变成网红打卡地。村里外出的年轻人,纷纷回村创业,有的投入600多万元,开“小而精”的高端民宿,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外来车辆排成了长龙,自驾游客纷至沓来。
君纬农旅规划一路走来,身边的“陈庄村”不断涌现。乡村颜值提上去,周边游客上门来,村民家门口就业,腰包鼓了,笑脸绽放得“像花儿一样”。从以前的村里人往外跑,到如今的外乡人慕名来,充分印证了一个道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乡村振兴最强大的底气和最坚实的优势。乡村实现“绿色转型”,对内可以提升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对外可以提高美誉度,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投资旅游项目,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潜能。

然而,现实中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也不少。有的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照搬照抄外地经验,脱离本地实际,导致“水土不服、盲目建设”;有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投入缺乏统筹,建设不计代价,工作不讲成本,要么辛辛苦苦建起的美丽乡村“没几个人住”,要么“今天刚改造好,明天就搬迁了”,劳民伤财、浪费严重;有的“当光杆司令”,什么事情自己干,把群众晾一边,不仅工作被动,有时甚至还会制造矛盾。凡此,建设“一阵风”、工作“一刀切”,一厢情愿、脱离群众,表面轰轰烈烈,实质反复折腾,做了无用功。这样的做法,群众反感、难有实效,也不适合乡村。
抓好生态振兴,贵在抓基层打基础,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前乡村生态资源开发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如何补短板、强弱项,以“生态兴”促进“乡村兴”?把这些问号拉直,尤其需要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做到“强化生态经济效益”。

强化生态效益,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生态振兴的核心是“生态”,目的是“振兴”。生态振兴不光要建设美丽乡村,而且要发展乡村,让群众得实惠。比如,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大力挖掘山水美景、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耕节庆等资源,开发包装乡村旅游、农副产品、民间艺术、节庆活动,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新路子,一个个村寨实现了从“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精彩转身。这也启示我们:生态振兴,潜力无限。一方面,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建好基础设施,把致富路修到家门口,改变脏乱差,让乡村宜居宜业。另一方面,做好文化赋能,让文化与乡村深度融合,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既卖好产品,也卖好风景,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的“六大”方法论
从旅行到生活,乡村旅居成为新潮流
四种发展乡村“微度假”模式
叶兴庆:振兴乡村首先要 振兴乡村产业
“大农业”有助推动乡村振兴
“三新”孕育乡村发展新机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