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导读(四十七)——《外篇 · 骈拇》2.1-4

外篇·(pián)骈(mǔ)拇-4

【原文】

且(fú)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zēng)曾、史,非吾所谓(zāng)臧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yú)俞儿,非吾所谓(zāng)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zāng)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zāng)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zāng)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fú)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fú)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zhí)跖与伯夷,是同(wéi)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wéi)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wéi)为淫僻之行也。

  

【注释】

(1)属:系,从属,归属。

(2)通:通达。

(3)臧:善,好。

(4)俞儿:相传为齐桓公时期的人,善于辨识味道。

(5)聪:听觉灵敏。

(6)明:视觉明晰。

(7)德:指自然本性。此指得、自得。

(8)性命之情:自然本性之实。

(9)适:安适。

(10)道德:这里指对宇宙万物本体和事物变化运动规律的认识。

(11)操:操守。

(12)行:品行。

【译文】

况且,改变自己的本性求取仁义的人,即使如同曾参和史䲡那样通达,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天性的完美;改变自己的本性求取五味的识别,即使如同(yú)俞(lá)旯一样精通调味,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天性的完善;改变自己的本性求取五声的辨析,即使如同师旷那样精通音律,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天性的聪敏;改变自己的本性求取五色的辨别,即使如同离朱一样精通色彩,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天性的敏锐。

我所说的天性的完善,绝不是指合乎仁义的标准,而是放任天性、保持真情罢了。我所说的天性的聪敏,不是说能听到外界的声音,而是指能够听见自己内心的寂静罢了。我所说的天性的敏锐,不是说能看到外界的事物,而是指能够看清自己本性的清明罢了。没有看清自己而只关注外界,自性没有获得却贪求获得外物的人,是得到了他人获得的外物而失掉了自性应得的安闲;是贪求别人的家园(步他人的后尘),而失去了自己心灵所应回归的处所。贪图达到他人的状态而不能安于自己所应回归的境界,无论是盗跖还是伯夷,都同样是滞乱邪恶的。我深感惭愧于对宇宙万物本体的认识和事物变化规律的理解,所以,从高的方面讲,我不能奉行仁义的节操;从低的方面讲,我不敢从事滞乱邪恶的行径。

  


【赏析】

与《庄子》内七篇不同的是,外、杂篇一般被认为非庄子本人所作,但历来注家也多认为外、杂篇能“羽翼内篇而尽其未尽之蕴者”。内七篇形成了一个独立而不可撼动的整体,是庄子本人超拔世俗的思想与诗意飞扬的文笔的综合体现,是圆融静定而又光华四射的千载不朽的心灵世界。而外、杂篇则更多纷繁面貌,时而如激愤之士,慷慨陈词;时而如纵横之家,说剑游谈。隐逸与观世之语,杂处其间;养生与安死之命,变幻莫测。

本篇和下篇《马蹄》可说是姊妹篇,也可把本篇看作《马蹄》的前奏,反映了庄子无为而治,返归自然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对儒家的仁义和礼乐作了直接的批判,但对某些社会的进步也作了否定。文辞直陈,观点跃于言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个自我
[其他] 南怀瑾大师讲的《庄子》外篇---文字版(第三堂)
《庄子》译注 骈拇
【国学典籍】《庄子》---骈拇
《庄子》释解(五五):不成功的成功学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