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旭光散文|徐兵:醉于汉白痴于元朱

徐兵:醉于汉白痴于元朱

丁旭光

在2018年的上海市全国书展期间,包括《中国象棋大师网》《人民网》《东方头条》等几十家媒体,报道了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胡荣华:一代宗师 旷世棋王》新书首发仪式:“被誉为“中国象棋第一人”的胡荣华和作者以及徐兵等嘉宾来到上海书展现场与读者见面……”很多没有在现场买到书的读者问“嘉宾徐兵是那个篆刻家徐兵吗?”

徐兵篆刻:胡荣华

嘉宾徐兵正是篆刻家徐兵。
我是一个篆刻票友,一直喜欢徐兵篆刻中蕴含的文人韵味。征得胡荣华老师的同意后,特地请徐兵为胡老师篆刻了一方新书首发的个人印章。大气谦和的汉白文,深得胡荣华老师的喜爱。最后,同另一位篆刻家李企高的印章一起,作为胡荣华老师新书首发的个人印章。
除了篆刻,徐兵还喜欢下棋。有一次,我和徐兵在位于陆家浜路马当路汇龙新城里的“觉茗堂”手谈。一侧的墙上,悬挂着徐兵的篆刻作品。很快,双眼微眯低头沉思面对棋盘的徐兵已是老僧入座,古井无波。面对徐兵密不容针的布局,凝思尺半方寸后,作为中国棋协大师的我,一时也是问路无门,只能是等待宽可走马的机会。
徐兵和中国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感。和同龄人相比,徐兵的身上,有老派文人的谦和,有海派文化的韵味。
徐兵的工作地点,位于上海的复兴中路马当路,和淮海中路很近,距新天地不远。两旁是清一色梧桐树的淮海中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淮海中路见证了上海的百年沧桑,是海派文化的象征之一。马当路穿过淮海中路,建筑风格分为异域和现代。
徐兵不是一个马当路上的匆匆过客。徐兵已经在马当路上,走过了一个个的春夏,又告别了一个个的秋冬。复兴中路和马当路上的上海金融博物馆,这些中西文化交融的事物,已经影响并继续影响着徐兵。

徐兵篆刻:越之

徐兵的篆刻缘,缘于一次偶然。
1984年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还是一个初中生的徐兵和同窗小文,从当时交通出行不太方便的彭浦新村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上海的市中心。一路走去,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上海历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还在延安东路河南南路口。博物馆里,正在举办“明清篆刻展”。对篆刻是懵懵懂懂的徐兵,随意一跨,就一脚跨进了神圣的殿堂。1546方的“明清篆刻展”的篆刻精品,为著名收藏家、棉纱大王华笃安先生捐献。面对醇美灿烂的鲜红印花,面对润泽的古旧印石以及印石底部那一道道深刻的刀痕,那一瞬间,徐兵的天眼顿开。
其时的徐兵,并不认识篆书,更没有接触过汉白元朱,然“明清篆刻展”让徐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多少年过去后,每每和小文聊起这昨日往事,还是历历在目。甚至,还清晰地记得在那一个雨天里,两人站在博物馆三楼大厅临街的窗前,观延安东路河南路口汹涌的自行车流,想醇美灿烂的鲜红印花。
小文的父亲杨秉烈,是一位教授,虽然术业专攻马列,但因为多才多艺,八小时之外也是玩有所成:杨秉烈发明的繁花绘图规,获得了国家个人发明二等奖。这二等奖,是当年的个人最高奖。不仅如此,杨秉烈还是一位篆刻高手。从儿子那里,知道了徐兵被“明清篆刻展”电倒。为人师表的杨秉烈知道,应该去培育这一颗篆刻的种子。于是,已经封刀离开篆刻的他把徐兵招至门下,开始因材施教,亲授徐兵刻石之道。杨秉烈拿出自己尘封的作品供徐兵参考,还送给徐兵一把刻刀。徐兵的第一方印,就是用杨秉烈先生的所赠刻刀完成。
对徐兵而言,杨秉烈先生有推窗见月之功。
杨秉烈见徐兵可教,乘暑假之暇,领徐兵直赴厦门鼓浪屿专程去拜见了厦门大学的王守桢先生王先生是厦门篆刻第一名家是杨秉烈先生的好友如是这般徐兵得以授业于王先生的门下从此磨石奏刀拓印成了徐兵生活的主旋律
拜师回沪后徐兵基本上每两周写信向王先生汇报王先生是每信必回至今徐兵还保存着王先生的信札被徐兵视若珍宝的信札有整整的一抽屉徐兵老派文人的范式里,有王先生的影子。
徐兵生长在篆刻重镇上海,篆刻老师却远在厦门。而王守桢先生人在厦门,篆刻老师却是远在上海的钱君匋。
王守桢先生的印艺是转益多师章法从赵之谦刀法得益于吴让之和齐白石的崩裂王先生指点徐兵的是一条由近及远的篆学路径他给徐兵布置的第一次作业是临摹赵之谦的定广佛再世堕落婆娑世界凡夫”。后来又指点徐兵临摹金石录十卷人家和吴让之的作品
王守桢先生曾在鼓浪屿海涵斋,用八分钟时间把他的“五个原则加留空”印学秘笈面授徐兵。面授秘笈后,王先生语重心长地叮嘱徐兵:篆刻秘笈尽在于此,修炼却是一生。“五个原则”即中线、底线、重心、对称、间隔。具体说来,中线要居中,底线要对齐,重心要稳固,间隔要匀称,线条要对称。所谓“留空”,就是在印章合适的地方留出一定的空间,如上下留空、左右对称留空,以达到密不插针、疏可走马,虚实相顾、大红大白的效果。线条是印章的脊梁,要凸显笔意,起笔和收笔要交代清楚。线条要求婉转舞动,逢转必提,赋予婉转之姿、生动之趣”。王守桢的“五个原则加留空”的法则,为学习和欣赏篆刻艺术,提供了一个量化标准。
2003经朋友介绍徐兵得以拜识陈寅生先生陈寅生师从沪上名家徐璞生是徐先生的大弟子陈寅生出道甚早曾和韩天衡刘一闻等篆刻家一起篆刻了名重一时的新印谱》。虽然是曾经的风流名士因为性喜东篱下陈寅生后来淡出印坛
陈寅生建议徐兵印宗秦汉”。于是徐兵开始临摹秦汉印2013徐兵因陈寅生有缘拜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徐梦嘉先生为师成为琢斋门下再传弟子徐先生要求徐兵以博求专除了从美学的高度指点徐兵还指导徐兵在甲骨文书法和篆刻上合力

徐兵篆刻:杏花

除了艺术上的引领徐梦嘉还不遗余力地带徐兵入书画篆刻圈为致力于海峡两岸艺术交流,2014由徐先生牵手中华铁笔会成立徐兵参加了日本的篆刻社团随风会参加了日本京都美术馆等合办的纪念吴昌硕诞生170周年篆刻展还参与组织了铁笔柔情——古琴名曲组印汇刻甲骨文组印国际甲骨文邀请展万世师表——两岸甲骨文交流展还参与了琢斋印存》、《徐璞生原打印谱的编撰工作凡此种种让徐兵受益良多
专心研读名家范本静思心悟后徐兵印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几乎是每一印都有印坛名家在说长论短——有王守桢陈寅生何积石陈身道王培南许可顾红生等前辈微圈每发一印往往引来高手百余人徐兵感慨前贤学艺有掉臂之说余生也晚无需掉臂竟得众多方家指点真是三生有幸
徐兵对甲骨文是情有独钟徐兵的甲骨文印君子之交淡如水发表后反响较大印友们说此印借鉴了古玺的形式巧妙穿插腾挪特别是淡水两字相邻连续使用四组借用可谓巧到极致在撷刻庄子的作品中徐兵也较多引入了甲骨文元素六十方庄子撷刻印章有十五方以上是甲骨文入印徐兵的二十四节气组印也有十方甲骨文印
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在徐兵迷恋于金石纸砚,超然于物外时,为生活为工作娶妻生子后的徐兵,竟然封刀十余年。尽管如此,周一到周五,只要一脚跨出上海金融博物馆,走在马当路梧桐树下的徐兵,对繁华的夜上海还是不闻不问。眼前浮现的,依然是当年的“明清篆刻展。”
十几年来,因为工作,徐兵是刀笔并举,搦管为文。
徐兵深知,奏刀于方寸之间的篆刻之道,自秦汉以来,大成者寥若晨星。若要抵达成功的彼岸,唯有心无旁骛。于是,近年来的徐兵,又如醉如痴于汉白元朱。
 
 

作 者 简 介

丁旭光、中国棋协大师、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作家。共发表文学作品250多万字,著作11部。短篇小说《汉白玉》获《萌芽》文学奖,被中国小说家学会收入《中国当代小说家全集》:2004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等举办的“丁旭光作品研讨会”被载入《2005年上海文化年鉴》;长篇小说《褐色木门》获《小说选刊》2012年度笔会长篇小说二等奖并入选获奖文丛;人物传记《胡荣华:一代宗师 旷世棋王》获2018年上海市文化基金项目资助。

你可能还想看

神の一手 旷世棋王 一代宗师

丁旭光散文|一个永远的追梦人

丁旭光散文 | 乔治·桑以及永远的克拉拉

丁旭光随笔|惜墨如金是《乡愁》

丁旭光散文|徐世明和他的湖野画

丁旭光|散文|谜一般的川端康成

丁旭光|散文|从古诗里流出的蛙鸣

丁旭光|散文|记忆的河流

褐色的画卷 ——《褐色木门》赏析  作者马美玲

丁旭光|散文|关于传记文学的话题


大师写大师 胡荣华传奇惊世瞩目

丁旭光|散文|在草婴先生的书房里

微信ID:sxyq83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无闻先生的甲骨文研究与书法艺术成就述略
丁旭光 | 印 缘
当前直接参与甲骨文书法活动的人群大致是两类:学者和书家。
每日篆刻-【古冀人】,甲骨文入印
徐兵篆刻作品展
潘方尔|甲骨文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