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个爸妈九个“绊倒”在这类绘本上,遇到了该这样读!

OK妈说:

给爸妈们推荐了很多经典绘本,大多数都反馈很好,大人小孩都很喜欢;但有个别,爸妈会觉得比较难讲,不知道怎么讲合适。所以之后我会陆续和大家就具体的绘本和大家做具体的交流。

今天要和大家说的是,普及度和美誉度双高的儿童趣味科普绘本神奇校车》。人气好到没话说,对有识字量够大的孩子来说,这套书并不存在太多的阅读难度,趣味会驱使他们一点一点去啃完。

但是对于不识字的娃而言,如何用读的方式给他呈现好,还是有点烧脑的。很多妈妈都有相同的困扰,怎样才能把层次如此复杂的绘本给娃讲明白呢?

▽《神奇校车》这套书蛮特别的,一个页面会有3个分区

我的好友兜姐在带着女儿把这套书从幼儿园读到小学二年级后,总结了一些方法,我觉得对于妈妈们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于是我让她帮忙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与此同时,也让她给到了具体的讲述示范,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文|兜姐
女儿上中班时,我给她买了套图画书版的《神奇校车》,拿回家一瞧,有点懵。因为这套书乍一看,实在有点太眼花缭乱,光是字体就用了好几种。
不同字体和呈现方式代表了不同的主线:
故事主体部分,用的是楷体字;
对话部分,用的方正硬笔楷书体+对话框;
知识点部分,明显的标志是做成了笔记本纸页的效果。
虽说那时,陪女儿读过的绘本不说500本也有300本,经验是够够的,但我比较偏爱的绘本多是清新简约些的,甚少有这种满当当的风格,关键是它还不是单纯的文字多,而是三条线齐头并进,一副谁都很重要的样子
作者这么安排,难道是要我们每讲几句故事,就跳开来读几句对话,然后继续跳远一点叨几句科普知识?这岔来岔去的画面,想想就超级难受。
因为有疑问,所以这套书拿到手,我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女儿讲读(因为自己还要花时间研究嘛),而是随意丢出来让她自己去翻翻。结果这么一丢,我有点意外,因为尚不太认字的娃竟然边翻边咯咯笑出声来,而且这么一翻一看,常常是半小时、一小时不带停的。
看在女儿这么爱的份上,我决定要好好给她讲一讲。讲之前,我把全套11册绘本全都大致过了一遍,结果发现这套书虽然看起来很交错、很复杂,但它的故事主体部分其实是完整而独立的,即便剥离另外两条主线,也不影响它的连贯性。同时,对话和知识点两条主线,和故事主体之间,又构成了一种不断递进和深入的关系。
基于这一结构特点,我觉得要讲好这套书其实也不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刨去旁枝、分层进行,即把绘本中并行的故事、对话和知识点三个层次剥离开来,一次只着重于一条主线,一本书分三次刚好可以讲讲完

1

讲故事,强化逻辑和想象
作为故事化的科普绘本,《神奇校车》最大的“套路”,其实就是将相关主题的知识,融入一连串围绕事件展开的故事情节中(卷毛老师不同的校外教学课堂)。这样的故事在情节与情节之间,一定是有非常强的承接性和连贯性的。
这种承接性和连贯性,其实非常适合引导孩子进行前置的思考和想象所以,当我决定第一遍给女儿讲读故事部分用了下面这样的一种读法,有提问有展开、有对谈:
比如《水的故事》这一册,正文第一个场景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今年,我们班的运气真不好,换了个新老师。这位新班主任就是弗瑞斯小姐——全校最古怪的老师,我们习惯叫她卷毛老师。
里边其实有两个关键词:新班主任、古怪。
当时我就问女儿,“哇,卷毛老师到底有多古怪呢?
女儿的回答有些搞笑,“我知道!卷毛老师头发特别卷,又喜欢吃大蒜和香菇!”头发很卷是从画面上看来的,而喜欢吃大蒜和香菇的猜想来自于她自己的认知,她一直觉得大蒜和香菇特别臭,吃这两样东西的人都是怪人。
我被她的答案逗乐,但也未予置否,笑一笑就翻到下一页,继续读——
她让我们在坏了的面包上培养霉菌,用胶泥做出垃圾场模型,画动物和植物的图标,还规定我们每个人一周要读五本有关科学的书。
“原来卷毛老师的古怪是这样的!一开始我还差点相信你的话,以为她肯定爱吃香菇和大蒜呢!”我说。
女儿撇了撇嘴:“这算什么古怪?不算的。但是妈妈,霉菌是什么东西呀?
“霉菌是一种真菌吧,能让食物发霉腐烂,你还记不记得有一次妈妈忘了倒掉碗里的剩菜,结果它就在冰箱里发霉了,那就是霉菌。”我说。
“霉菌太恶心了。”女儿说。
“是有一点。不过这本书好像不是专门讲霉菌的,它叫水的故事呢!我们看看卷毛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吧!“我继续往下读:
其他班的校外教学要么去动物园,要么去马戏团。知道我们班要去哪儿吗?是自来水厂!
终于进入了正题,关于水的故事,就沿着前面的这种节奏,被我一点点给女儿讲完了。
基本上,每一次翻页之前,我都会带着女儿的思维稍微往外飘一小会儿。由于故事本身其实非常紧凑和连贯,围绕情节适当的飘一飘,既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增加了对故事进展的好奇,也不会影响到整体节奏,孩子的注意力更无需切来换去。
从我的观察来看,孩子从中感受到的趣味性以及引发的思考,比平铺直叙的读法确实要更多一些。

2

读对话和场景,观察角色和细节
第一遍读下来。我发现书里人物多的要命,除了一眼可以识别的卷毛老师和明星角色阿诺,其他的人物还有很多,卡洛斯、菲比、旺达、弗洛丽、格雷、多萝西、菲尔、拉尔夫、雪莉、凯莎、阿曼达、莫莉、瑞秋、约翰等等其他所有人,名字和形象都没有进行过较为明确的对应标注。
所以这第二遍重点“读对话”,真的算是比较难了,因为咱总不能一直用“这个人说”“那个人说”这样无聊透顶的句式啊!
我粗粗琢磨了一下,决定不如就借机将这种“混乱感”好好发挥一下,干脆围绕人物特征、名字以及相关场景好好捋一捋,也算是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比如《探访感觉器官》这一册的第二个场景,故事主体部分说的是卷毛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最近在研究各种感官,他们不仅做了实验,写了报告,还学了一首关于感官的歌……这一部分文字,我只用一两句话稍稍概括一下,就开始像下面这样去讲了——
“你看,这个穿蓝色衣服的小家伙,说要尝尝校园铃声呢!还有,那个扎丸子头的小姐姐,竟然想要闻一闻教室里的灯光!
注意,我读的不是对话框里的对话(或心理活动)原文,而是先描述一下人物的外貌或衣着特征,再把原本已经蛮有意思的文字添油加醋,带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比如惊叹、难以置信等等。
这样读很明显的一个效果就是放大了笑点,反正我女儿当时是乐不可支地大声说:“哇哦,我想听一听红烧排骨的味道!
接着她的话,我们又扯了一些“废话”,最后的落脚点被我很快转到了这里——“穿蓝色衣服的男儿太搞笑了吧,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啊?
不料女儿很有把握地说,“我在《水的故事》中见过他的!
我们从书架上找来一周前读过的《水的故事》,果然在某一页的科学小笔记中,发现了他的名字:约翰!其实,这套书中人物角色的名字,都曾在某一册某个页码不太起眼的角落里亮相过,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就忽略掉了。
无论是书页里翻翻找找,还是脑海里搜搜寻寻,这个过程中,孩子想要认识、了解每一个人物的好奇心,都会被激发出来。
围绕对话共读的第二遍,除了观察人物,观察场景也会占据较多的精力。
我们知道神奇校车之所以神奇,是因为那辆嫁接了作者神奇想象的校车,是可大可小的,可以有各种变化的,当它变小,所有的人物也都成了分不清谁是谁的微缩版,这时候观察人物显然没有意义,但场景往往会特别特别有趣。
就比如《探访感觉器官》的这一页,说的是校车载着大家从外耳、中耳开进内耳,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被声波震得七荤八素,各种奇妙的对话也冒了出来,比如有同学说自己“被震得像一块听小骨”,而有的同学“感觉自己就像风中的一片树叶”。
“哇塞,人的耳朵长得可真奇怪啊。”尽管我是学过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的,但翻到这一页时还是装出十足惊奇的样子,在那里一个劲地惊叹。
女儿果然接过了话:“这也太丑了吧,就像个大山洞!”她这个联想,应该来自于我曾带她去看过的家乡的一处溶洞景点。
“嗯……稍微有一点点像吧,但是你看这里,这个叫内耳的地方,像不像一团龙卷风?
“对噢,就是龙卷风,刚才约翰说他被吹成一片叶子了。
“约翰说的吗?
“对呀,约翰讲话很好笑的呀!不过这回他可真惨!
哈哈,我也不知道那句话是否真是约翰说的,管他呢,她说是就是。这多好呀!

3

梳理知识点,找到与生活的连接
关于第三遍要读的知识点主线,是那种有硬度的难,所以我的建议是,一套书抽孩子最感兴趣的两三本读一读,就足够了。
前面说过,我之所以会把“知识点”作为一个单独的层次拎出来,一开始是为了分解阅读的难度。但后来操作下来发现,这一遍其实是在帮助孩子消化和归纳相关知识,同时在知识和生活之间,找到更多连接点。
作者和绘者创作时的本意,可能也正是如此,因为内容结构本身已经为此提供了许多便利性,比如:全套绘本,几乎每一页都有一个相关知识点的小笔记,而每个故事行将结束的最后一两页,通常都是对主题知识点的系统性梳理。
给孩子讲这条线时,我基本上没有再复述故事主题(其实简单复述也是可以的),而是直接切入到了知识点,比如《在人体中游览》这一册开头的场景,我是这样讲的——
“咱们看看他们都在吃什么好吃的?哇,可怜的阿诺只有昨天的剩鱼排!约翰的要好一点,他在吃花生酱香蕉三明治……阿曼达也在吃三明治,不过看不出是什么口味的。
女儿马上说,“可能是番茄香肠三明治。
我接着说:“嗯,有这个可能,这也是你爱吃的。这些食物被他们吃到肚子里,会被消化掉,然后他们才会更有劲儿呢!
女儿应该是想起了前一遍读到的、神奇校车泡进胃酸里的那一段,有些兴奋地说:“要不是他们关好窗户,神奇校车早就被消化掉了。
“哈哈,你的小记性可真不赖。“我顺势表扬了女儿一句,开始读右边小笔记中的内容:”多萝西的笔记里有说到,她说呀,消化就是吃下去的食物被变得越来越小……”
接下来要讲食物被消化的具体过程,比如下面这一页——
“这一页的秘密,上次我们发现了的呢,变小的校车从阿诺嘴里开进去了对不对?
“变小的校车才一小块奶酪饼干那么大,尽管已经很小,但也不可能直接掉到阿诺的胃里去的,它是被阿诺食管上的肌肉一点一点挤进胃里去的。诺,就像旺达画的这张图一样。
讲知识点这条线的时候,页面两侧的“小笔记”一定要充分运用起来,只不过我没有照着原话去念,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去重新组织一下,尽量讲得更寻常,与孩子的生活更接近。
除了小笔记,每册绘本最后那几页,其实是对主题知识的综合整理。同样拿《在人体中游览》这为例来看,倒数第二个跨页中,是结束人体旅行的孩子们正在集体绘制人体结构图,不同器官的名称、部位,都很准确——

而最后一个跨页,有孩子们对不同器官的认知和体会,蒂姆认识到要保持肺部的清洁,阿诺喜欢吃得饱饱的胃,莫莉觉得红细胞很可爱……
这两页变成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互动,我们在彼此的身体上指来指去,研究了好半天什么器官在什么位置。
本来,我还想带女儿一起动动手,围绕一些小的知识点画一画思维导图,但当时她实在有点太小连写字也不会,这个操作也就没有得以开展。后来她渐渐长大了,进入自主阅读,对和我一起读书不再有依赖,同时也失去了兴趣,这事就真的搁置下来。
虽然我和女儿是这样子的,但还是非常建议有兴趣的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试。

最后,一点题外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告|原版《神奇校车》来了,最经典的科普童书,全文可点读!
防疫绘本故事《神奇校车系列:战胜病菌》
庆小兔日记4439(2)我还要研究研究
你的孩子说话像你
小作家:钱泽徐 神奇的校车
妈妈,我们的校车开着开着就到了天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