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养VS紧逼,哪种妈更毁孩子?

有人信奉自由宽松的教育更利于孩子的发展,有人相信严厉的管教更能让孩子成才。有一个美版的真人秀纪录片《与敌同住》(原版是英国BBC的一个纪录片)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直接把两个教育观迥异的妈妈放在一起PK,她们分别带着自己信奉的“自由教育”和“严厉管教”,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了8天(每人在彼此的世界中度过4天)。太爽了有没有?!纸上谈兵了那么久,终于可以用现实情况说话了,看看到底哪套管教方式更胜一筹。

先简单交待一下背景。

严厉型妈妈贝丝·宾克利,是坚持信奉孩子要严格管教的那种。她认为家长需要对孩子规定界限,不能和孩子做朋友。所以贝丝不允许孩子玩电脑、打游戏,更不允许孩子接触成人化的东西,在她看来,孩子还不成熟,并不具备自己的辨识能力,家长就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管教,免得他们走偏、迷失。

放任型妈妈珍·纳斯科威茨,完全是另一种“极端”。她主张尽力去爱孩子,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孩子会重新审视自己。所以珍允许孩子和自己有同等的话语权,不必因为自己是家长就要孩子一定听从自己,她们想听什么、想玩什么,她都支持。

好了,如此对立的的两个教育观念放在一起正面交锋,到底哪个妈妈可以带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打败”另一个妈妈,从而证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更好的?不过即使不去分出胜负,光看两个妈妈在8天中处处充满火药味的相处,就能体会到,如果是一个家庭中怀揣着不同教育理念爸妈两人,相处起来真的是有多么不容易。

1

放任教育的家庭看起来无法无天,但孩子的学习却很自律

头四天珍(那位放任型妈妈)家是主场。

“敌人”贝丝如期而至,属于她们之间的风平浪静,只有开头一两分钟。客套的见面寒暄后,两位中年妈妈,很快进入角色。

和贝丝见面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向她介绍自己的孩子们。最先出场的是7岁的小女儿卡娅,乖巧的卡娅放下手里的玩具,同贝丝打招呼。

如果说卡娅给贝丝留下了还不错的印象,那么接下来的场面,就有点尴尬了。珍带着贝丝来到扎克的房间,9岁的扎克正在打电游,当珍说“扎克,我要向你介绍一位新妈妈”时,小男孩的眼睛盯着屏幕都不带移开的,虽然没空搭理突然出现的陌生阿姨,却本能地回了一句“她不是新妈妈”。

扎克的反应让贝丝有点“不适”。

她认为孩子沉迷游戏而无视现实中的人,是非常无礼的行为,要是在自己家里,她一定会立马拔掉插头。

15岁的坦娜、18岁的乔丹,这两个大女孩儿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无礼”的地方,但贝丝接下来还是震惊了。

因为珍的大女儿和她长得最像,为了说明自己对大女儿乔丹的偏爱,珍在贝丝面前大方地展示了她和大女儿两人后颈上一模一样的纹身。

“孩子怎么可以纹身呢?”贝丝惊呆了。

即便是已经十八岁的乔丹,纹身这件事至少应该推迟十年再发生。

比较强烈的冲突是在晚餐时间。

珍问四个孩子要吃什么,结果四个孩子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食物。关键是,珍就照做了!一顿晚餐做了四种不同的食物,面条,金枪鱼,咖喱饭……

贝丝显然觉得这简直是胡闹嘛!

但是珍却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她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我从不吃自己讨厌的东西,我也不会强迫他们吃不喜欢的东西”。

贝丝受不了了,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孩子要严管。

她从来不认为孩子在家需要拥有和父母一样的话语权,父母应该给孩子规定好教科书一样的行为边界,这才是正确的。

同时,贝丝也认为过于尊重孩子的要求就相当于迁就,会让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比如孩子爸爸送孩子们去上学,小女儿卡娅哭哭啼啼,一定要妈妈送,珍很快就妥协了:“我既然可以送她上学,为什么不呢?”

但这边的贝丝看不下去了,试图把珍往门里边拉,她觉得孩子面对习惯性妥协的妈妈,只会越来越不讲理。

珍家的孩子表现出的各种随意和自我,让贝丝确信,珍没有给到孩子正确示范。“她的教育简直太糟糕了。”贝丝这么觉得。

贝丝时不时浮现在脸上的表情和直接表露出的观点,让珍也感到了满满的敌意。“她只认识了我们几分钟,脸上就已经很鄙夷了,我能看出她的思想很封建,很有偏见”。

两个中年妈妈内心深处都燃起了昂扬的“斗志”。接下来的几天她们还要试图改变对方的观念,这可能吗?

珍觉得,想要消除贝丝的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看到,自己家里提倡的自由意志是对的,孩子们自由接触外界的事物,是一件很健康的事。

所以珍又带了贝丝去参观了她们的健身房。

珍家的健身房,除了哑铃、跑步机、仰卧起坐器这些常规的健身器材,还有一根脱衣舞钢管。钢管舞是珍的家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项运动,连7岁的卡娅都很擅长。

不过这个珍想用来证明“健康”的活动,在贝丝眼里却只有两个字:“恶俗”。

之前贝丝对珍的教育观念是不认同,但多少还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但是在钢管舞面前,她的同情、惊讶、匪夷所思……一股脑儿地涌出来了。

贝丝努力地保持了1秒钟的礼貌,然后就忍不住质问了:“这迟早会演变成健身用具之外的事情,你考虑过你的女儿吗?你始终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一堆男人XX,以及类似的事情。但这就是那根钢管的象征……”

没错,贝丝把这件事上升到了“珍作为母亲是不负责任的”高度,她认为珍夺走了卡娅的天真无邪,如果她自己有女儿,她甚至都不会让女儿知道,世界上有脱衣舞钢管这种东西。

珍也被激怒了:“如果有人因为一根钢管,批判我,鄙视我,那么他不必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估计夫妻两人要吵到这份上就只能甩门而出了。)

不过尽管珍很生气,她还是想让贝丝知道,孩子不会因为父母把真实的现实世界阻隔在外就永远保持纯真,她所做的,不过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所以她还是尝试着让贝丝相信她的方法是没问题的。她特地带贝丝来到她经常和女儿们一起做美甲的地方,极力想说明在生活中,和孩子坦诚相待会让所有复杂的问题都变得更简单。

为了让贝丝全面了解自己的理念是有多么开放,珍还和贝丝聊起了性教育。珍说,无论是乔丹还是坦娜,如果她们交了男朋友,且愿意与之发生关系,她作为母亲一定不会加以干涉,但是一定会教会她如何避孕。

一番话把贝丝雷得里外都焦了。在她的认知里,这是结婚以后的事情,十几岁的孩子连了解一下都显得太早了,“这并不是一个好妈妈、称职的家长该说的话,很可悲。“她永远不会理解,因为这不是她的教育方式。”珍还是无法说服贝丝,感到很无奈。

如果说珍的教育方式中还有一点点让贝丝认可的地方,那就是孩子们似乎并没有被这个“不靠谱”的妈妈玩坏。他们回到家里,不需要提醒或命令,会主动地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

而且,珍家的孩子成绩都很好,很多学科,都能拿到最高分。

尽管这一点让贝丝刮目相看,但她还是坚持认为,珍的教育毫无组织性可言,“如果每个人都像珍一样教导自己的孩子,那么不久后,整个社会都会土崩瓦解。”好吧,那么再来看看贝丝的严格管教之下教出来的孩子啥样?

2

严管教育,16岁的大儿子开始奋力抵触第5天,珍来到了贝丝位于田纳西州的家里。这对她来说,也注定将是刷新三观的一次体验。顺便说一句,贝丝丈夫——孩子的爸爸特雷西,是贝丝的强大的同盟。

门刚打开,珍就看到了贝丝的先生带着三个儿子举着欢迎牌。乖巧知礼的孩子,秩序井然的家庭氛围,和几天前贝丝刚到珍家时的场景,对比不是一点点强烈。从贝丝愉悦的神情上也可以看出,她对丈夫和孩子们彬彬有礼的表现,有种由衷的满意和自豪。

不过贝丝丈夫和孩子们表现出的完美,在珍眼里并不完美。珍说,“我感觉自己身处五十年代,爸爸穿着翻领衬衫和背心,还有循规蹈矩的孩子们,有点诡异”。

第一天的晚餐饭桌上,这位在珍眼里过于老派的孩子爸爸,开始阐述自己对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见解。他说:“网络是和非常危险的地方,如果不加限制,就相当于大晚上开着窗睡觉,坏人没准就趁机从窗户里溜进来。”

所以,贝丝家的孩子在这点上是谈不上自由的,想玩电脑?肯定不行!玩手机呢?可以,但每天晚上必须上交,而且所有的信息,爸妈可以随意翻看,即便已经16岁的大儿子也不例外。

当珍反问,“你觉得他们不值得信任吗?”随后说起自己的孩子,是被允许玩M级游戏的(美国对游戏有严格的分级,M级游戏适合17岁以上的玩家,可能会包含暴力内容和语言,部分还可能涉及性主题),而且所有的电子产品他们都可以留在房间里。“你这是给他们火柴,他们迟早得把房子烧了。”特雷西的画外音已经在说,被珍纵容的孩子,没准就是将来的犯罪分子。这种极端关联让珍感到非常不舒服,意外的是,这时贝丝家的小儿子突然开始啪啪打自家爸妈的脸:“我只是想玩单人视角的射击游戏,M级游戏没那么糟糕。”

小儿子话刚落音,13岁的二儿子麦克斯也及时补上一刀:“我得承认,有时候我会去朋友家,他们家有M级游戏,我会去玩。”

被孩子当面拆台,贝丝和丈夫都有些尴尬,一时没想好如何接话。这边的珍,总算找到了可以站住脚的地方:“至少我的孩子可以信任我,不对我隐藏秘密。而贝丝的孩子,他们备受压迫,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偷偷去玩。”

珍很快就又见识到了贝丝和特雷西对孩子们的各种严格控制,比如,每天从孩子们手里把手机收过来后,贝丝会偷看孩子们的私人信息和邮件。在珍看来侵犯孩子隐私的事,在贝丝嘴里可不是那么回事,她说:“这是我的财产,给他们玩已经很优待了。我是为他们着想,我想知道他们在外面干了什么。”

年纪尚小的两个弟弟可能对于老妈贝丝的这种管制方式可能还无力抵抗,但已经16岁的大儿子纳什就不一样的。珍和纳什去接弟弟们的路上,突袭了纳什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个在家十分乖巧的孩子,沉默了一会儿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自身的界限已经扩大了很多,现在我可以自己开车,有一份工作,但我仍觉得很多事情,我和麦克斯在同一水平上。”珍突然对这纳什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她担心,两年后就要搬出去开始独立生活的纳什,长期在父母控制下的真空里生活,根本没有办法应付那个现实世界里的生活。她觉得需要帮帮这个孩子。

然而此时的贝丝,依然在努力向珍证明,她教育的孩子有多优秀和听话。

珍在贝丝家的最后一天恰逢周末,孩子们没有电游之类的娱乐项目,属于他们的,是妈妈贝丝列出的家务活清单,如她所说:“他们是家庭里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得出一份力。”

当然,贝丝家的三个孩子对此早已轻车熟路,洗碗、整理衣柜、倒垃圾……所有的活儿都完成得很漂亮。干完家务活,贝丝和特雷西带着孩子们开始了周末的家庭集体运动——跑步。这项看起来很健康的集体运动,在坚持放任教育的珍看来,简直是可笑又愚蠢的,“实际上,这是贝丝控制孩子的另一种方式。”

当所有的安排都结束,终于出现了一点消停的空档,纳什做出了一个让珍都感到意外的举动——打游戏。这件明令禁止的事,一旦触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纳什当然知道,但是因为此刻有珍作为“同盟”的,纳什也是豁出去了,试着在这种时候挑战父母权威。结果不出所料,发现儿子打游戏的贝丝,甚至都没给他留出反应的机会,直接拔掉了电源插头。

纳什毕竟不是小毛孩了,他鼓起了勇气,对专制严管的妈妈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只有在行你方便的时候,对你有价值的时候,才是可靠的。然后晚上你就会转变话音,‘纳什,我不信任你晚上把手机留在身边’,我觉得这是双重标准。我已经到了开始放弃的地步,我已经不想再和你谈论任何事。”

这显然是个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熟孩子对妈妈的教育方式提出的反抗,表达自己的不满。

不过,贝丝依然在重申自己的立场。只是在她的眼神里,那一刻,显然有一种微妙到无法言说的失落。

3

无论哪种管教方式,孩子都有自己的“弹性”

这次“同住实验”进行到此,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在最后一次商谈和探讨中,珍想着要为16岁的纳什争取一点权力,她问贝丝,能不能允许纳什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不是每天被收走?

贝丝接受了她的意见,不过她有一个条件,就是让珍把家里的脱衣舞钢管移走。珍欣然应许。

珍和贝丝都像对方一样,带着绝对正确的自信入场,但到最后,也都作出了象征性的妥协和让步,这也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比较正向的地方。虽然过程中冲突很强烈,但结尾双方都没有去拆对方的台,搞得太难看。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没有标准,妥协和让步有时候要比一味的坚持更有意义。接受不断的修正,才可能让养育这件事变得更好一些。

当然,这部片子给了我们一些非常好的提示:孩子的“弹性”,往往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其实,珍和贝丝的彼此妥协,并不是因为谁说服了谁,而是因为她们在对方的家庭和孩子身上,都看到了另一种在自己家里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

珍家的孩子,自由散漫,有些失礼,任性又自我,接触很多似乎不该是他们应该接触的东西,但他们完全不缺学习的自觉。即便贝丝用最成人的视角、最功利的标准去衡量,足够优秀的学科成绩,也足以让她打出一个高分。

贝丝家的孩子,循规蹈矩,服从父母意志,几乎没有自由生长的机会,但他们无一例外有着较强的规则感、界限感,而且礼貌勤劳。即便珍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贝丝和特雷西的控制,但依然无法否认,孩子们都是很好的孩子。而且她还见识了这些循规蹈矩的孩子,如何借助外力抓住机会,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并没有因为被严管而失去挑战权威、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勇气。

可见,无论珍的放任还是贝丝的严管,都不至于让自己的孩子因此变得绝对完美,也很难因此而变得异常糟糕。

孩子天生具有对抗“环境”的能力,无论任何教育方式,只要它本质上不缺少“爱”这个前提,他们都可以有自己的去往更好的成长方式。

OK妈最后说:

珍和贝丝两种对立的教育理念,撞击得很“过瘾”,但最后她们基本上都没有被对方说服。

我相信并不是他们太顽固、腐朽、不愿意接受异于自己的观念,而是因为,每个人的理念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经验,有自己的立足,也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珍小时候由单亲妈妈抚养,但她妈妈的控制欲非常强,这也激发了珍强烈的逆反心理,妈妈说不能做的事情,她偏要去做,“我和她合不来,我们总是吵架,我让她很痛苦,她也让我很痛苦。”不想让自己成为像妈妈一样的母亲,也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童年的覆辙,这是珍实施放任教育的初衷。

而贝丝,她践行的那一套严管教育理念,从她丈夫浑身散发出来的传统和保守气质,就可得窥见其成因。这种可以称之为“气质”的东西,多半也与“家学渊源”有关,很可能是由几代人延续下来的家庭价值和家庭文化。

无论珍还是贝丝,她们在孩子养育方式方法上做出的选择,都是特定背景下的最合适,而不是横向比较的最优。总结起来还是那句话,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完美和正确的教育,在教育践行路上,身边的唱反调、否定、鄙视,正如两个妈妈在一起时的冲突,才是养育路上最大的敌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制“虎妈”和佛系妈妈互掐,到底谁的孩子更牛?
《小妇人》
专制妈妈 VS 佛系妈妈, 养出的孩子差别那么大!这部纪录片吓到我了...
复旦教授:优秀的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是惯出来的
10岁女孩连环踹妈妈,“谁叫你不给我买饮料”: 别在该“扎针”的年纪,给孩子“吃糖”
小小仪式感,为家庭教育增添甜蜜滋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